2022-12-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自野島剛的影評中探討《女朋友。男朋友》

虞田良 著(2022/09/23)
野島剛試著從經濟、政治、社會的角度來討論這部電影。他指出以兩千年為分界點,台灣逐漸黯然失色,又說至今「非藍即綠」的氛圍依舊籠罩的台灣社會。並且指出在這樣的環境中,三位主角便會受到權力和經濟的翻弄而迷失了自己。你認為從這種角度分析這部電影的優點、不足之處為何?(取自台師大歷史系專案助理教授陳建元)
取自:ViewMovie
取自:ViewMovie
《女朋友。男朋友》中的人生
作者從社會的角度來探討這三位主角的人生,認為他們在生活中漸漸迷失了自己,以這樣的角度去分析的優點是能夠以個人的角度去探索外在環境帶給人的影響,這些影響往往比我們想像的更深遠,因為在社會極度封閉的情況下,人在受到教育之後,產生出的獨立思想,漸漸地,原本的生活便會變得不符合期待;臺灣的各個時代都會出現像這樣對於當前的社會現狀不滿的聲浪,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三位主角的人生,隨著成長中的紛紛擾擾,形成三個不同樣貌的人生。
然而,以大視角切入觀察,容易忽略掉「人」的特質,形塑一個「人」是多元、複雜的而且立體的,大環境帶給他的只是單一的感受,但無法去完整的說他們是因為這個社會變成現今這個樣貌。
就好比說,女主角美寶到了台北找男友與好友時,他們正在舉行野百合學運,但當下的她,一心想著兩位她所愛之人,雖然人身在其中,但只是全心全意地在支持著他們兩人,這些社會改革運動、經濟發展,對於美寶來說,都不比「愛」他們倆人來的重要;對美寶的好友阿良來說也是如此,他也是只想要參與到他在乎的人所在意的事情中,因而才開始參與了社會運動,其實對他而言,做什麼事、在什麼地方做,這些根本都無所謂,只要有那個他,其餘的阿寶都毫不在乎。
上述這些電影中的例子,都並非由社會、經濟直接造就出來的,而是人與人之間的羈絆所成就的樣貌,我認為這樣的貼近於人生活的情感所形塑出的人比較符合現實中「人」的樣子。
迷失自己?
我不太能認同野島剛在文中所說的迷失自己的說法;迷失自己是在你清楚知道「自己是誰」的情況下,才能夠迷失自己。
然而,在這部電影中的三人對於自己、愛人都仍舊十分迷茫、徬徨,他們都不斷地在尋求自己心中的自己,或許在野島剛作者會認為他們迷失自己的原因是在世俗的社會價值中:外遇、當小三、同性戀都是負面的人生象徵,然而,比起他所說的「迷失」,我認為三人更多的是在「找尋」、「追尋」自己的內心所愛與何謂「自己」,這其中沒有對錯的,只是遭遇人生中充滿曲折與不安的過程,人生如此,這部電影塑造出的感受也是如此。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