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寶傑哥,您知道AGS地熱發電逐漸取代核電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本文內容:
(1) 地熱發電是綠色基載電力,擁有核能發電的優點,沒有核能發電的缺點(核廢料無碳權核災廢水汙染海洋),所以被視為即將取代核能發電的重要能源;AGS(Advanced Geothermal System)地熱發電具備地熱發電無處不在(Geothermal Everywhere)的特性,全世界蘊藏量至少600GWe,足以取代400GWe的核能發電;
(2) 廣義的AGS地熱發電技術,通常擁有封閉式迴路或者是管中管設計(Pipe-in-Pipe/Tube-in-Tube);代表公司有Eavor Technologies, GreenFire Energy, Sage Geosystems, Ceraphi Energy, Geothermic Solution...等;
(3) AGS地熱發電比核電還要便宜,成本最低可達每度電新台幣0.75~1.2元
(4) AGS地熱發電的容量因素比核電還要高,最高可達99%
(5) AGS地熱發電是台灣自產能源(無須進口),因為台灣擁有 琉球火山弧呂宋火山弧
(6) 台灣蘊藏超過33GWe的地熱發電資源,完全開發可取代核能發電;
(7) CaraPhi Energy預測AGS地熱發電將變成基載電力,減少核、煤電力的使用,預計2035年成真;
(8) 金融機構與產業界正準備大力投資地熱發電產業,預估2030年新增地熱發電鑽井市場達33億美元,新增700個地熱井;
(9) 技術進步,地熱發電無所不在,95%的人口都能夠用到地熱發電;
(10) 台灣未來AGS地熱發電的年度發電量很可能超越離岸風電,這就是我的看法;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相關公司:CGG(EPA.CGG)Helmerich & Payne, Inc.(NYSE.HP)Halliburton(NYSE.HAL)Nabors Industries Ltd.(NYSE.NBR)Precision Drilling Corporation(NYSE.PDS)Schlumberger(NYSE.SLB)Baker Hughes(Nasdaq.BKR)Chevron(NYSE.CVX)

2023年1月9日,經濟部將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舉辦【2023年台灣國際地熱會議 Taiwan International Geothermal Conference】,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 (原音版, English) :https://youtu.be/P62W3YkcF5Y ;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 (中文口譯版, Chinese Translation): https://youtu.be/aU7EakkBXfY ;

raw-image

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 (原音版, English) :

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 (中文口譯版, Chinese Translation):


我時常觀看劉寶傑大哥主持的〈關鍵時刻〉電視節目,關心能源電力議題是好事,但每次觀看的感覺就是思維侷限於核能、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天然氣發電,好像就沒有其他選擇了,甚為可惜。看到寶傑大哥如此焦慮,小弟只好貢獻所學,撰寫這篇文章了。我想告訴劉寶傑大哥一個大趨勢:「AGS地熱發電逐漸取代核電!」

AGS地熱發電擁有核電全部的優點,包括:不排放溫室氣體、低發電成本(每度電0.75~1.2元新台幣)、不造成空氣汙染、可開發裝置容量夠大(全球600+GWe, 台灣33GWe),足以取代核電、台灣自產能源,不需要進口、99%高容量因素,供電穩定。因為以上諸多優點,所以獲得金融機構與產業公司的大力投資,將是2030年時的熱門行業。由於技術進步,地熱發電將無處不在(),供應95%人類的能源使用。
核能發電的缺點:(1) 核電不能取得CDM/JI碳權,無助於外銷歐盟(CBAM);(2)找不到合適的核廢料最終處置地點;(3) 核災具有重大汙染(福島核災);(4) 核電成本昂貴,每度電3元以上,需要政府補助;(5) 戰爭時核電廠成為被攻擊的目標(俄烏戰爭) ;(6) 老舊核電廠故障率高,如法國;(7) SMR發電廠成本昂貴,不是解藥

知名顧問公司BCG在2022年12月9日發表了一篇文章「下一代地熱發電加速減碳(Accelerating Decarbonization with Next-Generation Geothermal)」,裡面提到使用下一代地熱發電技術,全球地熱發電可開發量達600GWe,市場價值將超過1,000億美元。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475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麥斯產業前瞻分析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axwell 陳世芳-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14
謝謝您的支持
avatar-img
Maxwell 陳世芳的麥斯創業服務
141會員
115內容數
這個專題是用來出版我的前瞻產業分析,目標讀者為企業主、中高階主管、證券投資人,以及關心產業發展與社會創新的朋友們。我的產業分析已經不受產業別限制了,只要是我覺得有價值的資訊,就會在這個專欄出版。具體來說,包括能源、電力、循環經濟、電動車、生物製藥、醫療器材、ESG、半導體、電子、電機、電力、分子免疫、AI。
2025/04/09
國際能源署(IEA)是一家提供能源市場和政策分析的組織,最近發布了《地熱能的未來》報告,預測到 2050 年全球地熱發電容量可能達到 800 GW。這一預測基於技術進步、成本降低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IEA 的預測基於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技術進步:新技術如增強型地熱系統(EGS)和先進地熱系統(A
2025/04/09
國際能源署(IEA)是一家提供能源市場和政策分析的組織,最近發布了《地熱能的未來》報告,預測到 2050 年全球地熱發電容量可能達到 800 GW。這一預測基於技術進步、成本降低和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IEA 的預測基於以下幾個關鍵因素: 技術進步:新技術如增強型地熱系統(EGS)和先進地熱系統(A
2025/04/02
前言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從語音識別、圖像生成到自然語言處理等各種應用已逐步滲透至我們的日常生活。過去,這些高負載計算任務主要依賴數據中心或桌面級平台來實現,但由於用戶對隱私保護、低延遲以及離線運算的需求日益提高,將 AI 運算推向移動端成為了技術革新的必然趨勢。 本文探討的是一
Thumbnail
2025/04/02
前言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從語音識別、圖像生成到自然語言處理等各種應用已逐步滲透至我們的日常生活。過去,這些高負載計算任務主要依賴數據中心或桌面級平台來實現,但由於用戶對隱私保護、低延遲以及離線運算的需求日益提高,將 AI 運算推向移動端成為了技術革新的必然趨勢。 本文探討的是一
Thumbnail
2025/03/26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演進與應用場景的逐步擴大,AI 系統在語言處理、圖像辨識、數據分析等方面展現了驚人的效能,並在眾多產業中引發深遠變革。然而,無論技術多麼先進,人工智慧依然存在不少固有局限,同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面臨著複雜的技術和市場挑戰。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全方位探討:人類相對於 AI 的
2025/03/26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演進與應用場景的逐步擴大,AI 系統在語言處理、圖像辨識、數據分析等方面展現了驚人的效能,並在眾多產業中引發深遠變革。然而,無論技術多麼先進,人工智慧依然存在不少固有局限,同時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面臨著複雜的技術和市場挑戰。本文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全方位探討:人類相對於 AI 的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了解台灣能源的現況後,就讓我們來看看台灣永續的能源有哪些吧!
Thumbnail
了解台灣能源的現況後,就讓我們來看看台灣永續的能源有哪些吧!
Thumbnail
非常感謝行政院能源與減碳辦公室替我舉辦公開的演講活動,讓我有機會分享我對於地熱發電產業前瞻分析的看法。我認為100GWe AGS地熱發電,可以實踐台灣2050淨零碳排的國家目標。感謝國發會龔明鑫主委的致詞、行政院林子倫發言人的主持、經濟部能源署游振偉署長的與談、地熱資源協會王守誠秘書長的與談,以及在
Thumbnail
非常感謝行政院能源與減碳辦公室替我舉辦公開的演講活動,讓我有機會分享我對於地熱發電產業前瞻分析的看法。我認為100GWe AGS地熱發電,可以實踐台灣2050淨零碳排的國家目標。感謝國發會龔明鑫主委的致詞、行政院林子倫發言人的主持、經濟部能源署游振偉署長的與談、地熱資源協會王守誠秘書長的與談,以及在
Thumbnail
號外號外📣 高循今天邀請了逢甲大學ESG永續循環社與我們一同探討台灣地熱能源的發展♨️小編看完才知道原來台灣竟然含有這麼大的地熱潛力。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Thumbnail
號外號外📣 高循今天邀請了逢甲大學ESG永續循環社與我們一同探討台灣地熱能源的發展♨️小編看完才知道原來台灣竟然含有這麼大的地熱潛力。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Thumbnail
本文內容: (1) 地熱發電是綠色基載電力,擁有核能發電的優點,沒有核能發電的缺點(核廢料、無碳權、核災與廢水汙染海洋),所以被視為即將取代核能發電的重要能源;AGS(Advanced Geothermal System)地熱發電具備地熱發電無處不在(Geothermal Everywhere)的特
Thumbnail
本文內容: (1) 地熱發電是綠色基載電力,擁有核能發電的優點,沒有核能發電的缺點(核廢料、無碳權、核災與廢水汙染海洋),所以被視為即將取代核能發電的重要能源;AGS(Advanced Geothermal System)地熱發電具備地熱發電無處不在(Geothermal Everywhere)的特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涉及之產業公司:Transphorm(NASDAQ.TGAN)、環球晶(6488.TW) 2050淨零轉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性挑戰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涉及之產業公司:Transphorm(NASDAQ.TGAN)、環球晶(6488.TW) 2050淨零轉型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性挑戰
Thumbnail
本文內容: (1) 介紹油氣探勘產業的轉型方向:數位地球科學、基礎建設監控、能源轉型、軍事國防; (2) 油氣探勘產業具備高速運算與人工智慧的優勢; (3) 地熱發電與離岸風電變成轉型重要的選項; (4) 油氣探勘技術應用在基礎建設監控; (5) 水資源管理居然也是選項。
Thumbnail
本文內容: (1) 介紹油氣探勘產業的轉型方向:數位地球科學、基礎建設監控、能源轉型、軍事國防; (2) 油氣探勘產業具備高速運算與人工智慧的優勢; (3) 地熱發電與離岸風電變成轉型重要的選項; (4) 油氣探勘技術應用在基礎建設監控; (5) 水資源管理居然也是選項。
Thumbnail
12月18日的公投剛結束,確定了核四不商轉,以及大潭電廠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繼續興建的能源產業發展趨勢,人民的意志決定了我們的未來。從現實來看,公投結果並不能產生電力,我們還是要務實一點思考台灣的電力從何而來。繼離岸風電之後,台灣下一個最重要的綠色電力就是AGS地熱發電。這是一個長期來看,發電成本僅有新
Thumbnail
12月18日的公投剛結束,確定了核四不商轉,以及大潭電廠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繼續興建的能源產業發展趨勢,人民的意志決定了我們的未來。從現實來看,公投結果並不能產生電力,我們還是要務實一點思考台灣的電力從何而來。繼離岸風電之後,台灣下一個最重要的綠色電力就是AGS地熱發電。這是一個長期來看,發電成本僅有新
Thumbnail
對於世界各國都關注於溫室效益的議題,如果不節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最終海平面上升等等現象,無疑是人類政在自取滅亡。
Thumbnail
對於世界各國都關注於溫室效益的議題,如果不節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最終海平面上升等等現象,無疑是人類政在自取滅亡。
Thumbnail
如果有一種再生能源屬於基載電力,一年可發電時間長達8,322小時(容量因素95%),每度電成本約新台幣1.2元,發電的時候很安全,不會產生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特別適合有火山地形的台灣,您覺得核電/煤電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真實世界裡,確實有這樣的再生能源,它的名字叫做先進地
Thumbnail
如果有一種再生能源屬於基載電力,一年可發電時間長達8,322小時(容量因素95%),每度電成本約新台幣1.2元,發電的時候很安全,不會產生誘導地震(induced earthquake),特別適合有火山地形的台灣,您覺得核電/煤電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真實世界裡,確實有這樣的再生能源,它的名字叫做先進地
Thumbnail
本篇嘗試著寫出能源轉型的大致路徑,然後也回應了以核養綠及其後續一系列公投案我的想法有哪些
Thumbnail
本篇嘗試著寫出能源轉型的大致路徑,然後也回應了以核養綠及其後續一系列公投案我的想法有哪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