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寶傑哥,您知道AGS地熱發電逐漸取代核電嗎?》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本文內容:
(1) 地熱發電是綠色基載電力,擁有核能發電的優點,沒有核能發電的缺點(核廢料無碳權核災廢水汙染海洋),所以被視為即將取代核能發電的重要能源;AGS(Advanced Geothermal System)地熱發電具備地熱發電無處不在(Geothermal Everywhere)的特性,全世界蘊藏量至少600GWe,足以取代400GWe的核能發電;
(2) 廣義的AGS地熱發電技術,通常擁有封閉式迴路或者是管中管設計(Pipe-in-Pipe/Tube-in-Tube);代表公司有Eavor Technologies, GreenFire Energy, Sage Geosystems, Ceraphi Energy, Geothermic Solution...等;
(3) AGS地熱發電比核電還要便宜,成本最低可達每度電新台幣0.75~1.2元
(4) AGS地熱發電的容量因素比核電還要高,最高可達99%
(5) AGS地熱發電是台灣自產能源(無須進口),因為台灣擁有 琉球火山弧呂宋火山弧
(6) 台灣蘊藏超過33GWe的地熱發電資源,完全開發可取代核能發電;
(7) CaraPhi Energy預測AGS地熱發電將變成基載電力,減少核、煤電力的使用,預計2035年成真;
(8) 金融機構與產業界正準備大力投資地熱發電產業,預估2030年新增地熱發電鑽井市場達33億美元,新增700個地熱井;
(9) 技術進步,地熱發電無所不在,95%的人口都能夠用到地熱發電;
(10) 台灣未來AGS地熱發電的年度發電量很可能超越離岸風電,這就是我的看法;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2023年1月9日,經濟部將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舉辦【2023年台灣國際地熱會議 Taiwan International Geothermal Conference】,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 (原音版, English) :https://youtu.be/P62W3YkcF5Y ;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 (中文口譯版, Chinese Translation): https://youtu.be/aU7EakkBXfY ;
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 (原音版, English) :
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 (中文口譯版, Chinese Translation):
我時常觀看劉寶傑大哥主持的〈關鍵時刻〉電視節目,關心能源電力議題是好事,但每次觀看的感覺就是思維侷限於核能、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天然氣發電,好像就沒有其他選擇了,甚為可惜。看到寶傑大哥如此焦慮,小弟只好貢獻所學,撰寫這篇文章了。我想告訴劉寶傑大哥一個大趨勢:「AGS地熱發電逐漸取代核電!」
AGS地熱發電擁有核電全部的優點,包括:不排放溫室氣體、低發電成本(每度電0.75~1.2元新台幣)、不造成空氣汙染、可開發裝置容量夠大(全球600+GWe, 台灣33GWe),足以取代核電、台灣自產能源,不需要進口、99%高容量因素,供電穩定。因為以上諸多優點,所以獲得金融機構與產業公司的大力投資,將是2030年時的熱門行業。由於技術進步,地熱發電將無處不在(),供應95%人類的能源使用。
核能發電的缺點:(1) 核電不能取得CDM/JI碳權,無助於外銷歐盟(CBAM);(2)找不到合適的核廢料最終處置地點;(3) 核災具有重大汙染(福島核災);(4) 核電成本昂貴,每度電3元以上,需要政府補助;(5) 戰爭時核電廠成為被攻擊的目標(俄烏戰爭) ;(6) 老舊核電廠故障率高,如法國;(7) SMR發電廠成本昂貴,不是解藥
知名顧問公司BCG在2022年12月9日發表了一篇文章「下一代地熱發電加速減碳(Accelerating Decarbonization with Next-Generation Geothermal)」,裡面提到使用下一代地熱發電技術,全球地熱發電可開發量達600GWe,市場價值將超過1,000億美元。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475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麥斯產業前瞻分析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36會員
92內容數
這個專題是用來出版我的前瞻產業分析,目標讀者為企業主、中高階主管、證券投資人,以及關心產業發展與社會創新的朋友們。我的產業分析已經不受產業別限制了,只要是我覺得有價值的資訊,就會在這個專欄出版。具體來說,包括能源、電力、循環經濟、電動車、生物製藥、醫療器材、ESG、半導體、電子、電機、電力、分子免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內容: (1) 風浪發電有跡可循,介紹歷史與演化; (2) 直趨式發電機的效率比較好,目前技術上線性式與旋轉式都有公司發展當中; (3) 波浪發電機的功率與波浪的週期(s)、震幅/波高(amplitude/m)有關,週期越長則發電功率越大,震幅越大則發電功率越大。但如果把震幅固定,
本文內容: (1) 海洋能源被選為前瞻能源,本文的主題是風浪發電(Wind-Wave Power),我定義為離岸風電結合波浪發電的架構,可用於離岸風電的固定基座與浮體基座; (2) 海洋能源的技術成熟度非常低,所以我們2030年的目標僅有1MW的累積容量;姑且不論Floating Power Pla
本文內容: (1)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帶動資料中心用電量增加,加速第三類半導體的需求成長; (2) JEDEC的第三類半導體規範,還處於很早期的位置,所以比JEDEC更嚴格的品質管制是必須的; (3) SiC MOSFET逐漸取代Si IGBT,讓Si IGBT提早下課; (4) Infineon
本文內容: (1) 未來特斯拉給台積電的訂單金額可能與蘋果公司不相上下; (2) Infineon非常樂觀看待車用半導體; (3) 矽元件是否因為氮化鎵而退出汽車市場? (4) 如果是一個100%電池電動車的時代,車用半導體的市場規模將是手機半導體的3.7倍; (5) 如果法規強制要求汽車座椅使用I
本文內容: (1) Power SiC元件挑戰6,500V(把TAM做大); (2) GeneSiC的1200V元件; (3) Nexperia選擇Cascode的Power GaN當成主力商品的原因; (4) 讓Power GaN轉換48V成為1V變成非常關鍵; (5) 馬達市場是Power Ga
本文內容: (1) 400kHz 平面變壓器(Planar Transformer)準備大量生產,進入市場; (2) 平面變壓器(Planar Transformer)正逐漸取代ㄔ傳統的繞線變壓器; (3) 有了Power GaN的加持,預估未來獨顯筆電(含充電器)的重量可以落在2公斤左右,支援US
本文內容: (1) 風浪發電有跡可循,介紹歷史與演化; (2) 直趨式發電機的效率比較好,目前技術上線性式與旋轉式都有公司發展當中; (3) 波浪發電機的功率與波浪的週期(s)、震幅/波高(amplitude/m)有關,週期越長則發電功率越大,震幅越大則發電功率越大。但如果把震幅固定,
本文內容: (1) 海洋能源被選為前瞻能源,本文的主題是風浪發電(Wind-Wave Power),我定義為離岸風電結合波浪發電的架構,可用於離岸風電的固定基座與浮體基座; (2) 海洋能源的技術成熟度非常低,所以我們2030年的目標僅有1MW的累積容量;姑且不論Floating Power Pla
本文內容: (1) 人工智慧/機器學習帶動資料中心用電量增加,加速第三類半導體的需求成長; (2) JEDEC的第三類半導體規範,還處於很早期的位置,所以比JEDEC更嚴格的品質管制是必須的; (3) SiC MOSFET逐漸取代Si IGBT,讓Si IGBT提早下課; (4) Infineon
本文內容: (1) 未來特斯拉給台積電的訂單金額可能與蘋果公司不相上下; (2) Infineon非常樂觀看待車用半導體; (3) 矽元件是否因為氮化鎵而退出汽車市場? (4) 如果是一個100%電池電動車的時代,車用半導體的市場規模將是手機半導體的3.7倍; (5) 如果法規強制要求汽車座椅使用I
本文內容: (1) Power SiC元件挑戰6,500V(把TAM做大); (2) GeneSiC的1200V元件; (3) Nexperia選擇Cascode的Power GaN當成主力商品的原因; (4) 讓Power GaN轉換48V成為1V變成非常關鍵; (5) 馬達市場是Power Ga
本文內容: (1) 400kHz 平面變壓器(Planar Transformer)準備大量生產,進入市場; (2) 平面變壓器(Planar Transformer)正逐漸取代ㄔ傳統的繞線變壓器; (3) 有了Power GaN的加持,預估未來獨顯筆電(含充電器)的重量可以落在2公斤左右,支援US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Thumbnail
臺灣能源轉型進入過渡期,核能發電比例下降至約3%,燃氣發電成為供電主力。臺電呼籲支持燃氣電廠建設以確保穩定供電。文章內容包括備轉容量及備轉容量率的解釋。此外,提出在綠能發電標案中要求太陽能板壽命超過二十年,以減少對公帑的負擔。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本文詳細探討了可再生能源作為替代石化能源的潛力和優勢,以及在不同應用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對於核電,一個是看未來,一個是看現在。 原本支持將核電納入台灣能源選項,以對應未來因為AI而爆發的用電需求,以及若被中共封鎖時因為LNG頂多能支持一週時間然後台灣就斷電的經濟部長,在與民進黨立委吃過飯後,立場完全改觀倡言「已能滿足客戶」,那未來呢?
我國98%的能源仰賴進口 發展自主能源勢在必行 也正因為台灣四面環海 面對覆蓋地表面積達2/3以上的海洋 所蘊含著各種巨大能量 如何被轉換為發電力 也是亟需努力的方向 目前的研究發展 可透過下列四種方式轉為電力 一、「潮汐」 是指隨著地球自轉及月球引力使海面產生高低變化的現象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未來,評價蔡政府的電源政策,大概會說風力光電我們努力做了,答案是:各種能源的佔比必須具可行性的均衡。 台灣若廢核,要如何供應足夠穩定的綠電?什麼是綠電?什麼是乾淨能源? 作為蔡政府的經濟部長,在卸任前委婉的說「能源多元化或許是必要的」。
Thumbnail
ESG今周刊|核能電廠 沒有核災威脅!比爾蓋茲、童子賢都為核融合前景按讚,為何美國小型核電廠SMR仍胎死腹中?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以今周刊品牌的影響力,文中提到…
Thumbnail
政策|大方向 地熱因為不受天候影響,可以二十四小時穩定發電,不需燃料且占地面積小,是2050年淨零碳排策略中,要大力推動的前瞻能源。 政府原先預計2025年地熱發電要達到200MW, 2022年為止只達到5MW,能源局計畫將目標下修到20MW。 地熱探勘資訊平台 資訊平台的訊息亮點...
Thumbnail
扣掉核融合,即便今年已經聽到輸出大於輸入的好消息,走到商轉、普及,進而開始改變世界,筆者大概看不到了,依照經驗幾十年跑不掉。技術的驅動力如此,但這只是指整個系統的技術性,人性的驅動力是什麼?這個答案,叫做「市場」。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Thumbnail
臺灣能源轉型進入過渡期,核能發電比例下降至約3%,燃氣發電成為供電主力。臺電呼籲支持燃氣電廠建設以確保穩定供電。文章內容包括備轉容量及備轉容量率的解釋。此外,提出在綠能發電標案中要求太陽能板壽命超過二十年,以減少對公帑的負擔。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日益嚴峻,本文詳細探討了可再生能源作為替代石化能源的潛力和優勢,以及在不同應用領域的應用和發展前景。
對於核電,一個是看未來,一個是看現在。 原本支持將核電納入台灣能源選項,以對應未來因為AI而爆發的用電需求,以及若被中共封鎖時因為LNG頂多能支持一週時間然後台灣就斷電的經濟部長,在與民進黨立委吃過飯後,立場完全改觀倡言「已能滿足客戶」,那未來呢?
我國98%的能源仰賴進口 發展自主能源勢在必行 也正因為台灣四面環海 面對覆蓋地表面積達2/3以上的海洋 所蘊含著各種巨大能量 如何被轉換為發電力 也是亟需努力的方向 目前的研究發展 可透過下列四種方式轉為電力 一、「潮汐」 是指隨著地球自轉及月球引力使海面產生高低變化的現象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未來,評價蔡政府的電源政策,大概會說風力光電我們努力做了,答案是:各種能源的佔比必須具可行性的均衡。 台灣若廢核,要如何供應足夠穩定的綠電?什麼是綠電?什麼是乾淨能源? 作為蔡政府的經濟部長,在卸任前委婉的說「能源多元化或許是必要的」。
Thumbnail
ESG今周刊|核能電廠 沒有核災威脅!比爾蓋茲、童子賢都為核融合前景按讚,為何美國小型核電廠SMR仍胎死腹中? 各國積極衝刺零碳發電政策,小型核能電廠(SMR)因為沒有核災威脅,可以快速設廠而被寄予厚望,但是核廢料、成本太高的問題仍然無法解決。 以今周刊品牌的影響力,文中提到…
Thumbnail
政策|大方向 地熱因為不受天候影響,可以二十四小時穩定發電,不需燃料且占地面積小,是2050年淨零碳排策略中,要大力推動的前瞻能源。 政府原先預計2025年地熱發電要達到200MW, 2022年為止只達到5MW,能源局計畫將目標下修到20MW。 地熱探勘資訊平台 資訊平台的訊息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