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
(1) 地熱發電是綠色基載電力,擁有核能發電的優點,沒有核能發電的缺點(核廢料、無碳權、核災與廢水汙染海洋),所以被視為即將取代核能發電的重要能源;AGS(Advanced Geothermal System)地熱發電具備地熱發電無處不在(Geothermal Everywhere)的特性,全世界蘊藏量至少600GWe,足以取代400GWe的核能發電;
(2) 廣義的AGS地熱發電技術,通常擁有封閉式迴路或者是管中管設計(Pipe-in-Pipe/Tube-in-Tube);代表公司有Eavor Technologies, GreenFire Energy, Sage Geosystems, Ceraphi Energy, Geothermic Solution...等;
(3) AGS地熱發電比核電還要便宜,成本最低可達每度電新台幣0.75~1.2元;
(4) AGS地熱發電的容量因素比核電還要高,最高可達99%;
(5) AGS地熱發電是台灣自產能源(無須進口),因為台灣擁有 琉球火山弧與呂宋火山弧;
(6) 台灣蘊藏超過33GWe的地熱發電資源,完全開發可取代核能發電;
(7) CaraPhi Energy預測AGS地熱發電將變成基載電力,減少核、煤電力的使用,預計2035年成真;
(8) 金融機構與產業界正準備大力投資地熱發電產業,預估2030年新增地熱發電鑽井市場達33億美元,新增700個地熱井;
(9) 技術進步,地熱發電無所不在,95%的人口都能夠用到地熱發電;
(10) 台灣未來AGS地熱發電的年度發電量很可能超越離岸風電,這就是我的看法;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相關公司:CGG(EPA.CGG)、Helmerich & Payne, Inc.(NYSE.HP)、Halliburton(NYSE.HAL) 、Nabors Industries Ltd.(NYSE.NBR)、Precision Drilling Corporation(NYSE.PDS)、Schlumberger(NYSE.SLB)、Baker Hughes(Nasdaq.BKR)、Chevron(NYSE.CVX)
2023年1月9日,經濟部將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舉辦【2023年台灣國際地熱會議 Taiwan International Geothermal Conference】,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 (原音版, English) :https://youtu.be/P62W3YkcF5Y ;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 (中文口譯版, Chinese Translation): https://youtu.be/aU7EakkBXfY ;

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 (原音版, English) :
2023台灣國際地熱論壇 (中文口譯版, Chinese Translation):
我時常觀看劉寶傑大哥主持的〈關鍵時刻〉電視節目,關心能源電力議題是好事,但每次觀看的感覺就是思維侷限於核能、太陽光電、離岸風電、天然氣發電,好像就沒有其他選擇了,甚為可惜。看到寶傑大哥如此焦慮,小弟只好貢獻所學,撰寫這篇文章了。我想告訴劉寶傑大哥一個大趨勢:「AGS地熱發電逐漸取代核電!」
AGS地熱發電擁有核電全部的優點,包括:不排放溫室氣體、低發電成本(每度電0.75~1.2元新台幣)、不造成空氣汙染、可開發裝置容量夠大(全球600+GWe, 台灣33GWe),足以取代核電、台灣自產能源,不需要進口、99%高容量因素,供電穩定。因為以上諸多優點,所以獲得金融機構與產業公司的大力投資,將是2030年時的熱門行業。由於技術進步,地熱發電將無處不在(),供應95%人類的能源使用。
核能發電的缺點:(1) 核電不能取得CDM/JI碳權,無助於外銷歐盟(CBAM);(2)找不到合適的核廢料最終處置地點;(3) 核災具有重大汙染(福島核災);(4) 核電成本昂貴,每度電3元以上,需要政府補助;(5) 戰爭時核電廠成為被攻擊的目標(俄烏戰爭) ;(6) 老舊核電廠故障率高,如法國;(7) SMR發電廠成本昂貴,不是解藥;
知名顧問公司BCG在2022年12月9日發表了一篇文章「下一代地熱發電加速減碳(Accelerating Decarbonization with Next-Generation Geothermal)」,裡面提到使用下一代地熱發電技術,全球地熱發電可開發量達600GWe,市場價值將超過1,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