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聽老人言,帳戶才有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必須不斷學習,提升能力,創造多元收入來源,是讀了多本理財書,最共通的道理。
社會總是瞬息萬變是不變的道理。墨守成規、不知變通,跟不上時代的「老人」總是「用他們吃的鹽比我們吃過的米還多」,殷切給我們許多理財建議。
坦白說,回想起來,很多「老人」給的建議都不值得採用。
存錢就好,股票很危險。
在四、五年前,我曾向一個七年級同事推薦0050、0056,並且介紹ETF的優點。在旁的五年級同事恰巧聽到,很語重心長地拉著我說,他認識的有錢人都是靠定存存款變有錢,而投機股票的,年老都一無所有,勸我認真存錢才是累積財富的上策。
我當下詢問,當年定存利率是多少%?他回答,7~8%。我知道,跟他說聲謝謝建議,就可以結束這段談話。
雖然2023上半年的此刻還在升息階段,但像30年前的高利率時代很難複製。
沒有繼續學習的長輩,總是以當年的情況給予不適合現在時空背景的理財建議,雖然初心是好意,不過,缺乏知識的建議,不是幫助,可能是傷害。
黃金很值錢
提到台海戰爭的可能性,也有一派人提起黃金作為理財的重要性。
在上個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年代,貨幣不斷貶值,存有黃金還能在戰亂時換得一餐溫飽。對於經歷兵荒馬亂的老人而言,黃金的確是保值又保命,安心的存在。
雖然,我們沒人敢保證,我們不會再經歷戰爭,但是,一是黃金不會生出利息,二是各國貨幣也鮮少實行金本位制的現代,投資大量黃金並非明智之舉。
黃金也許算是個保值的理財工具,但比起黃金,現今有更多更能保值、增值,又合法的理財工具可以選擇。
找個穩定的工作,才是人生的福氣。
人生最大的冒險,就是不冒險。我也是在過去很長的時間以為認真念書,找個穩定的工作,才有溫飽平安的人生。
豈料,在我畢業後,看到的新聞都是薪水不漲、通膨一直漲,退休金還有可能發不出來。身為員工,薪水永遠都有天花板,甚至連公務員的「鐵飯碗」都會生鏽。

為什麼我那麼認真努力,卻還不能變得有錢?這恐怕是很多現在的高學歷青貧族的心聲。
想要變有錢,除了不斷增進財商知識,還要反思我們從父母、前輩等「老人」吸收了多少「過時」的理財建議,現在已不適用,應當拋諸腦後。
世界不斷在變化,固化思維已不適用。保持思考彈性,與時俱進,才是理財應有的思維。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5會員
325內容數
雖然才短短三十載的平順人生, 但確有許多煩惱。 如果的事,如果當年怎麼做,當年怎麼想, 可以造就今日不同的我嗎? 無論如何,明天依舊會吹著明日的風。過去的我,無論再細小的事,都形成今日的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S. Leona(茹) 的其他內容
市面上關於「變成有錢人」、「理致富」等理財書籍,闡述各有各的道理和學派。 在各種論點中,最大公約數的論點即是「不斷學習」。 不斷學習,是很老生常談的建議。這裡統整理財書談論,不斷學習為何是為致富之路。
在理財專家筆下,購買奢侈品絕對是可以大肆撻伐的痛點,只要買了名牌包,炫富、浪費錢、愛慕虛榮等負面標籤隨之貼上。 如果只是一篇作者自己寫來自High的文章,大書特書批評買名牌包對於理財的壞處,其實也無妨。但是,如果文章目標受眾是勸愛買名牌包的小資族,批評說教的口吻,只會讓受眾敬而遠之
在臉書的推薦上,偶然看到一篇聳動的標題,「憑什麼」一語,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直指目標群眾鼻子罵的態度,果然回覆都是吐槽。 憑什麼? 就憑著當事人開心,就足以構成當事人購買iPhone的理由,無關乎當事人存款有沒有幾萬元,只要他買得起,他生活需要,他沒有用偷用搶的方式取得購買iPhone的資金……總之
有些人不懂理財,即使出社會開始賺錢,仍然將薪水上交給媽媽打理,讓媽媽幫自己做理財規劃,相信媽媽打理家計多年,理財方法一定很有一套。 我非常不建議。 就算媽媽的理財觀念再完善,出社會拿到第一份薪水,就應該自己理財,規劃薪水作資產分配。 理財,就是在打理人生。
總是有人提起,從前啊從前,爸爸賺得也不多,媽媽還是個家庭主婦,一家N口住在小小的公寓,生活不算富裕,沒有電腦和昂貴的玩具或電動,偶爾吃平價零食嘴,但是回憶起來,平淡無奇的過往卻是充滿笑聲與歡樂。然而,如今賺了錢,買了不少昂貴3C商品,生活娛樂更為豐富,時常到餐廳品嚐大餐,表面上,物質享受更豐富
曾經有同事問我,「存那麼多錢到底要幹嘛?」 我的答案是……
市面上關於「變成有錢人」、「理致富」等理財書籍,闡述各有各的道理和學派。 在各種論點中,最大公約數的論點即是「不斷學習」。 不斷學習,是很老生常談的建議。這裡統整理財書談論,不斷學習為何是為致富之路。
在理財專家筆下,購買奢侈品絕對是可以大肆撻伐的痛點,只要買了名牌包,炫富、浪費錢、愛慕虛榮等負面標籤隨之貼上。 如果只是一篇作者自己寫來自High的文章,大書特書批評買名牌包對於理財的壞處,其實也無妨。但是,如果文章目標受眾是勸愛買名牌包的小資族,批評說教的口吻,只會讓受眾敬而遠之
在臉書的推薦上,偶然看到一篇聳動的標題,「憑什麼」一語,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直指目標群眾鼻子罵的態度,果然回覆都是吐槽。 憑什麼? 就憑著當事人開心,就足以構成當事人購買iPhone的理由,無關乎當事人存款有沒有幾萬元,只要他買得起,他生活需要,他沒有用偷用搶的方式取得購買iPhone的資金……總之
有些人不懂理財,即使出社會開始賺錢,仍然將薪水上交給媽媽打理,讓媽媽幫自己做理財規劃,相信媽媽打理家計多年,理財方法一定很有一套。 我非常不建議。 就算媽媽的理財觀念再完善,出社會拿到第一份薪水,就應該自己理財,規劃薪水作資產分配。 理財,就是在打理人生。
總是有人提起,從前啊從前,爸爸賺得也不多,媽媽還是個家庭主婦,一家N口住在小小的公寓,生活不算富裕,沒有電腦和昂貴的玩具或電動,偶爾吃平價零食嘴,但是回憶起來,平淡無奇的過往卻是充滿笑聲與歡樂。然而,如今賺了錢,買了不少昂貴3C商品,生活娛樂更為豐富,時常到餐廳品嚐大餐,表面上,物質享受更豐富
曾經有同事問我,「存那麼多錢到底要幹嘛?」 我的答案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閱讀心得】致富心態第11-15章
Thumbnail
〝能理好財的人,才能理好人生〞,書中從人生的觀點,來談論理財和投資,雖無法帶你賺大錢,快速退休,但能助你活好這一生,不會淪為下流老人。 關於投資的部分,只報了0050和0056兩支明牌,少而精,畢竟道理誰都懂,但能有耐心和紀律執行的少之又少。
Thumbnail
在越來越複雜的經濟環境中,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穩定的資產增值? 從反脆弱的概念視角來討論,幫自己建構立於不敗之地的投資策略。
年輕的時候買過儲蓄險,在懵懵懂懂下存完6年。(太長的話可以直接從第3點開始看) 發現錢沒有變多,反倒被通膨吃掉一些,心得還是很多人說的保險歸保險、理財歸理財才是正途。 1.儲蓄險的優缺點。 優點:強迫儲蓄、鎖住利率、死掉有死亡理賠金。 缺點:解約會賠錢、死亡理賠金不多、期滿才開始有利息。
Thumbnail
傳統思維告訴我們,存錢和省錢足以應對生活成本危機,但富人思維認為花錢對長遠有益。本文分享財務自由的祕訣,包括投資健康、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區別、被動收入來源等。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們經常會聽到周遭的人說:股市風險很高,不要投資股市!把錢拿去存定存就好了! 但是,現在的定存真的會"賺錢"嗎? 別誤會,定存當然還是會給利息的,只是最近幾年通貨膨脹的攀升(白話講就是物價一直在變貴,而且變貴的速度越來越快),導致你雖然手上的錢看似有變多,但實際上你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Thumbnail
花幾年積累一些存款後,現在開始考慮如何讓你的錢為你工作。要真正實現財富自由,不能只依賴主動收入,需積極擴大不同收入來源。應該改變思維方式,像有錢人一樣慎重考慮支出及投資,瞭解各種投資選項及其風險。透過找到能增值且安穩的投資方式,讓錢工作,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Thumbnail
老一輩的人常常說薪水穩定就好,不要隨便換工作,又或者是同事一天到晚抱怨工作有多爛,但是卻不肯換工作…有時候你認為最安全的,其實是最可怕的事情。
Thumbnail
每年到這個時候就是要規劃紅包錢怎麼安排時候,還記得小時候紅包錢都是給爸媽放在定存,20年前利率還不錯,放在銀行還是一筆不錯的投資。但,回到現在2023年,定存利率只有1.5%的時代,放在定存就不是這...
Thumbnail
對於一般人來說,投資理財是學校沒有教的基本常識,但正確的投資理財知識卻很少人能教導。本文介紹了一些改變了作者理財觀念的經典好書,並分享了對被動指數化投資的看法,期望能種下探索理財的幼苗,讓讀者在未來的某天茁壯成長。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閱讀心得】致富心態第11-15章
Thumbnail
〝能理好財的人,才能理好人生〞,書中從人生的觀點,來談論理財和投資,雖無法帶你賺大錢,快速退休,但能助你活好這一生,不會淪為下流老人。 關於投資的部分,只報了0050和0056兩支明牌,少而精,畢竟道理誰都懂,但能有耐心和紀律執行的少之又少。
Thumbnail
在越來越複雜的經濟環境中,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穩定的資產增值? 從反脆弱的概念視角來討論,幫自己建構立於不敗之地的投資策略。
年輕的時候買過儲蓄險,在懵懵懂懂下存完6年。(太長的話可以直接從第3點開始看) 發現錢沒有變多,反倒被通膨吃掉一些,心得還是很多人說的保險歸保險、理財歸理財才是正途。 1.儲蓄險的優缺點。 優點:強迫儲蓄、鎖住利率、死掉有死亡理賠金。 缺點:解約會賠錢、死亡理賠金不多、期滿才開始有利息。
Thumbnail
傳統思維告訴我們,存錢和省錢足以應對生活成本危機,但富人思維認為花錢對長遠有益。本文分享財務自由的祕訣,包括投資健康、資產和負債之間的區別、被動收入來源等。
Thumbnail
小時候的我們經常會聽到周遭的人說:股市風險很高,不要投資股市!把錢拿去存定存就好了! 但是,現在的定存真的會"賺錢"嗎? 別誤會,定存當然還是會給利息的,只是最近幾年通貨膨脹的攀升(白話講就是物價一直在變貴,而且變貴的速度越來越快),導致你雖然手上的錢看似有變多,但實際上你能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少,
Thumbnail
花幾年積累一些存款後,現在開始考慮如何讓你的錢為你工作。要真正實現財富自由,不能只依賴主動收入,需積極擴大不同收入來源。應該改變思維方式,像有錢人一樣慎重考慮支出及投資,瞭解各種投資選項及其風險。透過找到能增值且安穩的投資方式,讓錢工作,才能實現財務自由。
Thumbnail
老一輩的人常常說薪水穩定就好,不要隨便換工作,又或者是同事一天到晚抱怨工作有多爛,但是卻不肯換工作…有時候你認為最安全的,其實是最可怕的事情。
Thumbnail
每年到這個時候就是要規劃紅包錢怎麼安排時候,還記得小時候紅包錢都是給爸媽放在定存,20年前利率還不錯,放在銀行還是一筆不錯的投資。但,回到現在2023年,定存利率只有1.5%的時代,放在定存就不是這...
Thumbnail
對於一般人來說,投資理財是學校沒有教的基本常識,但正確的投資理財知識卻很少人能教導。本文介紹了一些改變了作者理財觀念的經典好書,並分享了對被動指數化投資的看法,期望能種下探索理財的幼苗,讓讀者在未來的某天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