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杜甫〈潼關吏〉

杜甫〈潼關吏〉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爲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踰。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爲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語譯:
士兵多麽勞苦忙碌,要在潼關修築防禦工事。大城比起鋼鐵還要堅固,依山而建的小城比萬丈還要高。問一問潼關的官員:「修築防禦工事是要防備胡人的叛軍嗎?」潼關的官員請我下馬步行,又指向山脈的轉角處向我說明。他說:「用來防禦敵人的戰時栅欄,像天上連綿不絕的雲一樣,彷彿雀鳥也飛不過這固若金湯的防守據點。胡人的叛軍攻來時,只要守住這裏就可以了,不用擔心長安會受到威脅。先生您看:在一些重要的戰略位置,狹窄得只能容許一輛馬車通過,自然不怕敵人蜂湧而至。即使戰況慘烈,這裏仍然可以靠着一個士兵、一把長戟,就能把敵人擋住了。」想起桃林之戰真是令人傷心啊,哥舒翰率領的官兵因為輕敵,又受地形所困,數萬名士兵都死在河裏。請潼關官員幫忙叮囑守關的將軍,一定要謹慎小心,不要再犯下哥舒翰的失誤了!
杜甫,字子美,與李白同為中華文化中知名度最高的詩人。杜甫一生經歷唐朝由盛世到戰亂,由戰亂到衰敗的過程。杜甫的作品常反映戰亂破壞、憐憫人民疾苦、揭露統治腐敗,因此獲得「詩聖」、「詩史」的尊稱。
北宋王洙、王琪收集杜甫作品,編成《杜工部集》,共二十卷。後來很多人為杜甫的作品作註解,這種盛況稱為「千家註杜」,至今仍有兩百多種杜甫詩註本流傳。上海古籍出版社在2015年出版《杜甫集校注》七册,可供參考。
解析:
潼關是戰略要道,又是位處河谷之中的關卡,由東往西進攻長安,取道潼關是最便捷的道路,歷史上曾發生多次大戰。安史之亂期間唐玄宗出走長安,也是源於潼關失守。〈潼關吏〉應作於潼關失而復得,要防備叛軍反攻之時。
唐朝天寶十五年,哥舒翰鎮守潼關,有人勸哥舒翰說:「安祿山起兵,不過是為了誅殺楊國忠。不如留三萬士兵守潼關,您帶着精銳部隊回京殺楊國忠吧,這樣就叛亂就可以平定了。」哥舒翰採納建議,但未有實際行動,楊國忠聽到消息便非常害怕,向唐玄宗說叛軍沒有防備,而哥舒翰又只守不攻,將會錯失平亂的機會。於是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兵,哥舒翰不得已帶兵出關,以為叛軍的確沒有防備,卻在長滿桃樹的河谷內中了叛軍埋伏,叛軍居高臨下亂箭掃射,又投擲木樁石塊,哥舒翰的部隊大亂。到了下午,叛軍改用火攻,一時之間煙霧彌漫,官兵有的跳進河裏避火,有的受傷墮河,這就是「百萬化為魚」。最後哥舒翰被安祿山擄獲,並對安祿山俯首投降,說出「肉眼不識陛下」,因此《舊唐書》對哥舒翰寫下「醜哉舒翰,不能死王」的評語。
杜甫大費筆墨描寫潼關的堅固的防禦工事,潼關官員還說「千古用一夫」,對守住潼關很有信心。杜甫卻提起了哥舒翰桃林之戰的大敗,實際上在河谷當中作戰,不會用到馬車和長戟,而是要善用防禦工事和弓弩,可見「千古用一夫」的不可靠。最後,杜甫勸誡「慎勿學哥舒」,正是說明當年哥舒翰出關迎敵是大錯特錯,只需要留在潼關內以逸待勞,自然可以擊退叛軍,更不會令自己陷入兵敗投降的困境之中。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本系列乃是由藝術入門而不止於藝術,借呈現書法作品,進一步解說文句,最終闡述文化意義,傳承和發揚中華文化。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