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潼關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杜甫〈潼關吏〉

士卒何草草,築城潼關道。
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
借問潼關吏,修關還備胡。
要我下馬行,爲我指山隅。
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踰。
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
丈人視要處,窄狹容單車。
艱難奮長戟,千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爲魚。
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


語譯:

士兵多麽勞苦忙碌,要在潼關修築防禦工事。大城比起鋼鐵還要堅固,依山而建的小城比萬丈還要高。問一問潼關的官員:「修築防禦工事是要防備胡人的叛軍嗎?」潼關的官員請我下馬步行,又指向山脈的轉角處向我說明。他說:「用來防禦敵人的戰時栅欄,像天上連綿不絕的雲一樣,彷彿雀鳥也飛不過這固若金湯的防守據點。胡人的叛軍攻來時,只要守住這裏就可以了,不用擔心長安會受到威脅。先生您看:在一些重要的戰略位置,狹窄得只能容許一輛馬車通過,自然不怕敵人蜂湧而至。即使戰況慘烈,這裏仍然可以靠着一個士兵、一把長戟,就能把敵人擋住了。」想起桃林之戰真是令人傷心啊,哥舒翰率領的官兵因為輕敵,又受地形所困,數萬名士兵都死在河裏。請潼關官員幫忙叮囑守關的將軍,一定要謹慎小心,不要再犯下哥舒翰的失誤了!


杜甫,字子美,與李白同為中華文化中知名度最高的詩人。杜甫一生經歷唐朝由盛世到戰亂,由戰亂到衰敗的過程。杜甫的作品常反映戰亂破壞、憐憫人民疾苦、揭露統治腐敗,因此獲得「詩聖」、「詩史」的尊稱。

北宋王洙、王琪收集杜甫作品,編成《杜工部集》,共二十卷。後來很多人為杜甫的作品作註解,這種盛況稱為「千家註杜」,至今仍有兩百多種杜甫詩註本流傳。上海古籍出版社在2015年出版《杜甫集校注》七册,可供參考。


解析:

潼關是戰略要道,又是位處河谷之中的關卡,由東往西進攻長安,取道潼關是最便捷的道路,歷史上曾發生多次大戰。安史之亂期間唐玄宗出走長安,也是源於潼關失守。〈潼關吏〉應作於潼關失而復得,要防備叛軍反攻之時。

唐朝天寶十五年,哥舒翰鎮守潼關,有人勸哥舒翰說:「安祿山起兵,不過是為了誅殺楊國忠。不如留三萬士兵守潼關,您帶着精銳部隊回京殺楊國忠吧,這樣就叛亂就可以平定了。」哥舒翰採納建議,但未有實際行動,楊國忠聽到消息便非常害怕,向唐玄宗說叛軍沒有防備,而哥舒翰又只守不攻,將會錯失平亂的機會。於是唐玄宗催促哥舒翰出兵,哥舒翰不得已帶兵出關,以為叛軍的確沒有防備,卻在長滿桃樹的河谷內中了叛軍埋伏,叛軍居高臨下亂箭掃射,又投擲木樁石塊,哥舒翰的部隊大亂。到了下午,叛軍改用火攻,一時之間煙霧彌漫,官兵有的跳進河裏避火,有的受傷墮河,這就是「百萬化為魚」。最後哥舒翰被安祿山擄獲,並對安祿山俯首投降,說出「肉眼不識陛下」,因此《舊唐書》對哥舒翰寫下「醜哉舒翰,不能死王」的評語。

杜甫大費筆墨描寫潼關的堅固的防禦工事,潼關官員還說「千古用一夫」,對守住潼關很有信心。杜甫卻提起了哥舒翰桃林之戰的大敗,實際上在河谷當中作戰,不會用到馬車和長戟,而是要善用防禦工事和弓弩,可見「千古用一夫」的不可靠。最後,杜甫勸誡「慎勿學哥舒」,正是說明當年哥舒翰出關迎敵是大錯特錯,只需要留在潼關內以逸待勞,自然可以擊退叛軍,更不會令自己陷入兵敗投降的困境之中。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稽古齋
66會員
168內容數
以儒學、古文字、武俠評論以及書法為主的文化普及工作。
稽古齋的其他內容
2025/02/09
排飛闥而上出,若遊目於天表,似無依而洋洋。 語出班固〈西都賦〉。
Thumbnail
2025/02/09
排飛闥而上出,若遊目於天表,似無依而洋洋。 語出班固〈西都賦〉。
Thumbnail
2025/02/06
軼雲雨於太半,虹霓迴帶於棼楣 語出班固〈西都賦〉。
Thumbnail
2025/02/06
軼雲雨於太半,虹霓迴帶於棼楣 語出班固〈西都賦〉。
Thumbnail
2025/01/29
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 語出班固〈西都賦〉。
Thumbnail
2025/01/29
攄懷舊之蓄念,發思古之幽情 語出班固〈西都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Thumbnail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兩句詩是杜甫詩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句,展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懷。詩人以秦漢盛世為背景,對比現世的戰亂紛爭,抒發了對和平的渴望和對強大領導者的期盼。詩中所蘊含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具有強
Thumbnail
「顯和,有何對策?但說無妨。」 營帳中,屈突通雙手抱胸而立,淡淡問道。 一個多月的圍城,加上急行撤退渡河,都絲毫沒有減損屈突通的颯爽之風。 但他的身邊,也只剩下獸牙郎將桑顯和一人。 屈突通決定撤出河東,回援大興,不表示他要放棄城池。他任命鷹揚郎將堯君素為河東守,留下文武官員,繼續與叛軍作戰。
Thumbnail
「顯和,有何對策?但說無妨。」 營帳中,屈突通雙手抱胸而立,淡淡問道。 一個多月的圍城,加上急行撤退渡河,都絲毫沒有減損屈突通的颯爽之風。 但他的身邊,也只剩下獸牙郎將桑顯和一人。 屈突通決定撤出河東,回援大興,不表示他要放棄城池。他任命鷹揚郎將堯君素為河東守,留下文武官員,繼續與叛軍作戰。
Thumbnail
「是嗎?霍邑城已經陷落了……」 屈突通站在河東城牆上,聽著斥侯來報。 兩城連攜的戰術,本為屈突通所長,數年前,他更憑此大敗反賊楊玄感,從武衛將軍升上了驍衛大將軍。 「看來叛軍之中,也有高人。」 獸牙郎將桑顯和走了上來,道:「大將軍,咱們是否該執行下一步了?」
Thumbnail
「是嗎?霍邑城已經陷落了……」 屈突通站在河東城牆上,聽著斥侯來報。 兩城連攜的戰術,本為屈突通所長,數年前,他更憑此大敗反賊楊玄感,從武衛將軍升上了驍衛大將軍。 「看來叛軍之中,也有高人。」 獸牙郎將桑顯和走了上來,道:「大將軍,咱們是否該執行下一步了?」
Thumbnail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2在,不教胡馬度陰山3。 📷 1王昌齡:(西元690?—757?)字少伯,京兆(今西安市)人。善寫七絕,多寫邊塞哀愁和閨中幽怨,氣勢雄偉,手法細膩。 3陰山:位於內蒙古。自漢得此山後,為中國歷代的北方屏蔽。 📷 📷 📷
Thumbnail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2在,不教胡馬度陰山3。 📷 1王昌齡:(西元690?—757?)字少伯,京兆(今西安市)人。善寫七絕,多寫邊塞哀愁和閨中幽怨,氣勢雄偉,手法細膩。 3陰山:位於內蒙古。自漢得此山後,為中國歷代的北方屏蔽。 📷 📷 📷
Thumbnail
迢遙立信守方城,無論濤囂天地崩。
Thumbnail
迢遙立信守方城,無論濤囂天地崩。
Thumbnail
一.國家興亡的感受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對於一個詩人,可能比一般人感受更為強烈。屈原在頃襄王二十一年(西元前278年)寫下了〈哀郢〉,對當時楚國所面臨天災人禍,表示哀悼。可以說頭一次毫不隱晦地將自給的愛國情懷表現出來。唐代張巡死守睢陽,說:「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守睢陽作〉)正是基於一份
Thumbnail
一.國家興亡的感受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對於一個詩人,可能比一般人感受更為強烈。屈原在頃襄王二十一年(西元前278年)寫下了〈哀郢〉,對當時楚國所面臨天災人禍,表示哀悼。可以說頭一次毫不隱晦地將自給的愛國情懷表現出來。唐代張巡死守睢陽,說:「裹瘡猶出陣,飲血更登陴。」(〈守睢陽作〉)正是基於一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