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天下群英傳-潼關夜戰】

【隋唐天下群英傳-潼關夜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顯和,有何對策?但說無妨。」

營帳中,屈突通雙手抱胸而立,淡淡問道。

一個多月的圍城,加上急行撤退渡河,都絲毫沒有減損屈突通的颯爽之風。

但他的身邊,也只剩下獸牙郎將桑顯和一人。

屈突通決定撤出河東,回援大興,不表示他要放棄城池。他任命鷹揚郎將堯君素為河東守,留下文武官員,繼續與叛軍作戰。

事實上,河東城內軍民,只以為屈突通是連夜逃跑了。

要欺騙敵人,就得先騙過自己人。

屈突通本以為潼關不會設防,卻不料劉文靜早已派出大量斥侯,掌握著黃河動態。

既來之,則安之。

屈突通立刻改變戰術,展開陣勢紮營,反倒讓叛軍不敢輕舉妄動。

「叛軍出關迎敵,只怕是誘敵之策。」桑顯和道。

屈突通點了點頭,道:「我也這麼認為……要比互相試探,我們雙方可能都沒有足夠的底蘊,不如將計就計,立刻決戰。」

久經沙場,屈突通的直覺告訴他,潼關肯定也沒有足夠的守軍。

「敵軍三柵成犄角之勢而踞,左傍河,右依山,獨後柵無險可守。若是一般人,定會趁夜襲擊後柵。」桑顯和道:「如設伏兵,當以右柵後山為先。故應佯攻後柵,實取左柵,方為萬全。」

屈突通沉吟半晌,方道:「所言在理,但慎防有詐。不如你我兵分二路,我先襲後柵,你見機行事……不論伏兵在哪處,你從後方擊破便是。」

桑顯和向來自恃有勇有謀,但聽了屈突通這番話,才終於明白。

你懂算計,他人亦有算計。

唯有備者,能制人。


是夜,隋軍依計展開夜襲。

劉文靜作為潼關義軍主帥,鎮守後柵。為保計謀不洩漏,他並未告訴所有軍士實情,只是設了兩層防備。

隨著混亂生起,劉文靜立即派人通知右柵長孫順德,與山中伏兵段志玄。

如果劉文靜的對手是桑顯和,那麼在天明之前,潼關義軍就將大獲全勝。

只可惜,屈突通更勝一籌。

屈突通並未強攻,只要隋軍在遠處放箭。若是劉文靜一開始就上前線,必定會發現不對勁。

這就是第一線武將與軍師的區別。

當劉文靜注意到,伏兵沒有發揮預期的效應,趕上柵前時,更為流矢所中。親衛將士雖趕忙將其救回,但接下來該怎麼辦,也沒人做得了主。

同時,按照計劃離柵出擊的長孫順德,反遭桑顯和突襲大敗。就連山中埋伏的騎兵,也沒能發揮功能。

所幸騎兵隊長反應奇速,及時救出長孫順德,便往山中逃竄,但右柵終究是失陷了。

桑顯和留下部分兵士駐守,更往與屈突通會合,一同攻打左柵。左柵統軍竇琮完全未參與奇謀,此時更是促不及防,倉皇逃命。

眼看義軍兩柵陷落,就要兵敗如山倒之際,一彪兵馬突然殺到,衝亂了隋軍陣形。

來人正是段志玄。

卻說段志玄受命領騎兵突襲,但他日前才參與過韓城之役,親眼見識到李世民等人以五百騎兵大破隋軍。

今次時地不一,但也擋不住少年人追求夢想的腳步。

段志玄私下將騎兵分做兩路,為免破壞劉文靜設計,他自己只帶了二十騎,繞往河畔左柵。

滿以為左柵會最先開戰,可奪首功,但事情的發展卻完全出乎意料。

待到手下騎兵回報戰況,左右柵皆已失陷。

若是沙場老將,此時必定下令撤退。但段志玄只怕戰敗責任盡皆歸己,一咬牙,便下令對準敵軍指揮衝鋒。

屈突通整夜小心翼翼,只在對左柵發起總攻擊時,大意了。

相反段志玄這邊神元氣足,看準了時機衝鋒,一口氣衝散了屈突通身邊的士兵,直取大將。

屈突通慌忙間要抽出兵器迎戰,已經來不及了。

段志玄一槍挺去,好巧不巧刺在戰馬胸前。也是他應變得當,隨即棄槍奔馳而去。

這邊屈突通,卻是給重重拋在了地上。

親衛士兵搶出生死不知的屈突通,連忙通知桑顯和放箭退兵。

亂軍之中,段志玄腳上中箭,忍痛斬斷箭桿,繼續指揮衝殺,直到敵軍退去,才返回後柵與劉文靜會合。

天,已大亮。

劉文靜傷勢並無大礙,已派人召潼關守軍傾巢而出。得知敵軍主帥退去,更調兵遣將重奪二柵。

隋軍這邊,桑顯和審時度勢,又復來戰。

兩方僵持不下之際,長孫順德再次於南山領兵殺出。

原來長孫順德被救回後,隨即派人收攏殘軍,打探消息,正好趕上了這場奇襲。

桑顯和腹背受敵,被打得潰不成軍,遭義軍擒獲。

事已至此,劉文靜下令偃兵息鼓,派人前去說降屈突通。

屈突通二話不說,將使者斬首,親自提著血淋淋的頭顱,與一眾將士道:「我身受國家國重恩,歷事兩主,只能鞠躬盡瘁。願意為國家挨這一刀的,就留下。不然,此刻速去!」

竟無一人離去。

屈突通本欲擇日再戰,又聞李淵已入京師,自己的家屬音訊全失。而義師援軍,不日便將抵達潼關。

無奈之下,屈突通下令拔營,往洛陽撤退。

劉文靜哪能由他如此離去,隨即點撥精騎追擊。

沒想到,請纓者卻是竇琮與桑顯和。

竇琮大敗無功,想要找回場子打落水狗,也不算意外。但桑顯和方降,便欲拿主子立功,倒是讓劉文靜好生訝異。

「有忠臣,就有牆頭草啊。」

感慨不提。

為防萬一,劉文靜派段志玄押軍,與二人一同追捕屈突通。

不過兩日,義軍已追上屈突通。

隋軍就地結陣自固,桑顯和更主動請命上前勸降。

屈突通不禁破口大罵:「過去我待你如父子,今日以後,我們是為仇敵!」

下令放箭射殺。

桑顯和先避其鋒,一輪射空,方又持木楯上前,大聲道:「弟兄們,大家都是關西人,又何苦前去洛陽,為人賣命?」

弩箭不再射出。

隋軍將士垂下了手中的弓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一樣都是打仗。

為什麼不為了家人而戰?

國家,國家。

沒有家的國,又是誰的國?

雖然誰也沒有開口,誰也沒有動作。但屈突通知道,這仗,是打不下去了。

「都撤了吧。」

屈突通撤去了防線,獨自走了出來,與桑顯和對面而立。

隨即轉身,向東南方跪拜再三。

「臣力屈兵敗,不負陛下,天地神祗,實所鑒察。」

說完,緩緩起身,道:「你們,就拿我的頭去領賞吧。」

桑顯和一驚,見屈突通正欲拔刀自刎,連忙搶上,又哪裡來得及?

說時遲那時快,一支利箭呼嘯而過,射中了屈突通手中佩刀。

屈突通只覺手裡一麻,佩刀拿捏不住,便落在地上,只在頸中劃了一道淡淡的血痕。

射箭者,正是段志玄。

「屈突將軍,如今天下仍是紛亂,為何不留有用之身,為萬民百姓謀福利?」

這番話,倒是臨行前劉文靜交代給段志玄的。

屈突通能征善戰,在軍中素有威名。若能保他一命,對將來必有助益。

自然,劉文靜所盤算的,是李世民的將來。

潼關之戰就此落幕,然而,大興城中的風波,才剛要開始……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78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何潘仁率胡商盤踞司竹園,背後,也是有漢人謀士的。兩人早在開皇年間便已相識,更是長年互通書信。 年過六十的李綱,其實早在一旁候著。 李綱年少時為北周齊王宇文憲參軍,入隋後更為太子楊勇左右,深得文帝楊堅信賴。 自然,楊廣繼任後,李綱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隨著李世民與任瑰成功佔領韓城的消息傳來,李淵也展開行動了。 左右軍由李建成與劉文靜率領,分批渡過黃河,進駐韓城。李淵本人則率領中軍,繼續對河東城發起進攻。務要使屈突通無法分身兼顧黃河西岸。 但單純依靠孫華跟韓城提供的小船,進展甚緩。 還好這段期間,任瑰也沒閒著,繼續作檄遣使,向河西各地發出勸降。
演義穿鑿附會,以娛樂效果為主。 上一回的阿力山多羅思汗,就是亞歷山大大帝。比任何一個大帝都還大的大大帝(誤)。 相關史料的部分,要感謝「繼業者無雙」的提供。 「繼業者無雙」是一個專門研究「後亞歷山大時代」的朋友。他發現突厥到13、14世紀,還在使用亞歷山大的紀年……
禹門口。 黃河落差最大的瀑布。 故老相傳,鯉魚若能於此逆流而上,便可成龍登天。 率領五百騎兵的李世民,即使攀了上去,黃河兩岸亦皆是峽谷,渡河那是指望不上的。 所幸義軍中的突厥朋友們,對晉陝峽谷甚為熟稔,建議李世民等人折返霍邑,向東而行,可至呂梁。 呂梁西郊,便是渡過黃河的上好所在。
「是嗎?霍邑城已經陷落了……」 屈突通站在河東城牆上,聽著斥侯來報。 兩城連攜的戰術,本為屈突通所長,數年前,他更憑此大敗反賊楊玄感,從武衛將軍升上了驍衛大將軍。 「看來叛軍之中,也有高人。」 獸牙郎將桑顯和走了上來,道:「大將軍,咱們是否該執行下一步了?」
太原義軍輕取霍邑,但李淵對於過程相當不滿意。 若是只有建成的馬匹出狀況,那或許還能說是意外。但一行十數騎兵皆然,連這也看不透,李淵也不用混了。 本來照理說,領馬軍總管柴紹要負最大責任。但一來柴紹戴罪立功,李淵也不便責罰。幾番探問之下,李淵總算得知,前一夜世民曾入馬房。可說到底,沒有人握有證據。
何潘仁率胡商盤踞司竹園,背後,也是有漢人謀士的。兩人早在開皇年間便已相識,更是長年互通書信。 年過六十的李綱,其實早在一旁候著。 李綱年少時為北周齊王宇文憲參軍,入隋後更為太子楊勇左右,深得文帝楊堅信賴。 自然,楊廣繼任後,李綱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隨著李世民與任瑰成功佔領韓城的消息傳來,李淵也展開行動了。 左右軍由李建成與劉文靜率領,分批渡過黃河,進駐韓城。李淵本人則率領中軍,繼續對河東城發起進攻。務要使屈突通無法分身兼顧黃河西岸。 但單純依靠孫華跟韓城提供的小船,進展甚緩。 還好這段期間,任瑰也沒閒著,繼續作檄遣使,向河西各地發出勸降。
演義穿鑿附會,以娛樂效果為主。 上一回的阿力山多羅思汗,就是亞歷山大大帝。比任何一個大帝都還大的大大帝(誤)。 相關史料的部分,要感謝「繼業者無雙」的提供。 「繼業者無雙」是一個專門研究「後亞歷山大時代」的朋友。他發現突厥到13、14世紀,還在使用亞歷山大的紀年……
禹門口。 黃河落差最大的瀑布。 故老相傳,鯉魚若能於此逆流而上,便可成龍登天。 率領五百騎兵的李世民,即使攀了上去,黃河兩岸亦皆是峽谷,渡河那是指望不上的。 所幸義軍中的突厥朋友們,對晉陝峽谷甚為熟稔,建議李世民等人折返霍邑,向東而行,可至呂梁。 呂梁西郊,便是渡過黃河的上好所在。
「是嗎?霍邑城已經陷落了……」 屈突通站在河東城牆上,聽著斥侯來報。 兩城連攜的戰術,本為屈突通所長,數年前,他更憑此大敗反賊楊玄感,從武衛將軍升上了驍衛大將軍。 「看來叛軍之中,也有高人。」 獸牙郎將桑顯和走了上來,道:「大將軍,咱們是否該執行下一步了?」
太原義軍輕取霍邑,但李淵對於過程相當不滿意。 若是只有建成的馬匹出狀況,那或許還能說是意外。但一行十數騎兵皆然,連這也看不透,李淵也不用混了。 本來照理說,領馬軍總管柴紹要負最大責任。但一來柴紹戴罪立功,李淵也不便責罰。幾番探問之下,李淵總算得知,前一夜世民曾入馬房。可說到底,沒有人握有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