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1/16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何必曰利?

    時下的國際關係,較為流行的一個詞彙,就是「制裁」。用什麼來制裁呢?一個字——利。也就是說,你以利益來抵制對方,人家也以利害來抵制你,這樣不斷循環,互為因果,能徹底解決問題嗎?
    有個說客名叫宋牼,當時秦楚二國準備交戰,他就趕路先去楚國遊說,若楚王不聽,他就轉去秦國遊說,他很自信,說總會有一國聽他的。
    孟子聽了就問宋牼:你以什麼理由去說服秦楚罷戰呢? 宋牼就回答說:我會闡明二國交戰的不利。
    孟子就說:你以「利」來做出發點,恐怕是行不通的。秦楚交戰,還不就是為了利嗎?如果秦楚兩個國君能為了利而停戰,那麼將士上上下下,以致君臣父子兄弟,他們通通都會以利作為行事準則,如此一來,人人都講利,國與國更加以利作為手段,這樣下去,天下會太平嗎?
    宋牼以利遊說罷戰,這種觀點,就是當時的墨者之徒的非攻之說。事實上,凡是從利害關係去解決紛爭,本質上就是以利為戰,天下又焉能有太平的一日呢?換言之,你制裁對方,對方又反制裁,能解決問題嗎?始終都是要在另一個時段,各退讓一步,大家取消制裁,這才能共存呀!
    再者,利害關係是會因時制宜,隨時都會變的,而且都是相對的,今天的形勢對己不利就罷戰,但對對方卻是有利,這豈不是對方就會乘利而出戰囉?
    最後,孟子勸導說:先生應以仁義做出發點,以仁義打動秦楚兩國國君,讓他們感悟到蒼生的苦難,讓他們體會到生靈塗炭、屍骸遍野的悽慘。如果國君都能以仁義之心治國,以仁義作為處事的準則,那麼君臣父子兄弟,人人都以仁義相待,這豈不是天下太平嗎?
    孔子說:「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孟子也說:「惟義所在」。
    作為一個國家領導人,有些政策不要去得太盡,有些事情也不要畏縮不前,而要以公義作為衡量準則,問問自己:這樣做心安嗎?百姓喜樂嗎?國際心悅誠服嗎?
    美元不代表一切的呀!治國,何必曰利呢?
    (寫於2023年1月13日於海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