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旅行的流行音樂

關於旅行的流行音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華語流行音樂寫旅行的並不多,就這麼幾張幾首。
旅行=流浪=逃避=自我放逐。
旅行的歌,不是說你去國外回來然後寫了一首歌,這首歌就一定跟旅行有關。相反的,如果在台灣你憑著回憶寫了一首關於當年出國流浪的歌,這歌鐵定就是旅行的歌。
旅行的歌可以是寫出發前的心情,也可以寫你在旅行時的心境,最後是旅行歸來的沉澱。
還有一種最高段的,就是歌詞中完全沒提到旅行、流浪這些關鍵字眼,曲調卻傳達出一種會讓你嚮往遠方、渴望流浪的欲望。

旅行歌曲的出現也必然與台灣開放出國的年代有關,先是三毛、馬中欣,八O年代是個開始,九O年代是個濫觴,台灣青年到處跑連地表三極都有人插旗,一本又一本的旅行書出版,而專講旅行的音樂卻不多就更顯彌足珍貴了。


齊豫【橄欖樹】

這應該是最早寫出流浪的歌,因為作詞就是三毛,作曲是李泰祥,在風花雪月的民歌裡顯得很與眾不同。歌詞一開頭就是流浪: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至於為什麼橄欖樹跟流浪有關,此乃意象和心境之投射


王新蓮、鄭華娟【往天涯的盡頭單飛】

1987年出版,也就是80年代末,再過幾年就是台灣青年四處流浪百花齊放的90年代。如今看來旅行本身沒有什麼,但做成一張專輯就有點了不起,因為空前但不是絕後。

整張專輯從專輯名就知道是講旅行,還有單飛,這一飛就頭也不回了。鄭華娟最後也如願嫁到德國,這也是至今唯一一張整張都在講旅行的專輯


三毛、齊豫、潘越雲【回聲】

三毛作品第15號

1985年出版,三毛,這位台灣旅行的前輩,如今來看當年為愛勇闖沙漠的行徑仍讓人咋舌。這是講她一生的作品,然她的一生必然離不開旅行。

詞都是三毛寫的,作曲有李泰祥、陳志遠、陳揚、李宗盛個個都算大師。演唱由齊豫和潘越雲,三毛還有旁白,這三個人氣質打扮都有種吉普賽風格,很典型的流浪者。但三毛早年是很不快樂的也很任性的,唯有在異鄉才能找到自己

三十三年後2018年,回聲演唱會在小巨蛋重新流浪,然三毛早已遠去,徒留《回聲》.....


李壽全【張三的歌】

電影《父子關係》主題曲,原唱是李壽全,後來齊秦也有翻唱。詞曲傳達出一種流浪、逃避、窮困中帶著簡樸顛沛(用最少的錢走到最遠的地方,才是一個好的旅人),歌詞最後透露出一絲希望。

所有的旅行都是一種逃避,不管你走多遠走多久,因為已經離開你平時的線性生活,開始挑戰不規律

而創作人張子石當時剛離婚,在美國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四處流浪,飽嚐異國流離之苦因而寫下這首歌

我認為這首歌同《新不了情》一樣,第一句即精準打動人心。

摘錄一下歌詞:

我要帶你到處去飛翔 走遍世界各地去觀賞
沒有煩惱沒有那悲傷 自由自在身心多開朗
忘掉痛苦忘掉那地方 我們一起啟程去流浪
雖然沒有華廈美衣裳 但是心裡充滿著希望


陳琦貞【旅行的意義】2005年

華語音樂第一首直接探討旅行的意義,不愧是哲學系的,但卻是跟愛情有關。

陳琦貞很愛旅行,如《一起去巴黎》、《下星期去英國》、《流浪者之歌》,其實我認為她大多數歌都有旅行的意味(最明顯就是《魚》)。這跟很多流行歌手如蔡依林的《馬德里不思議》、《布拉格廣場》是不一樣的,不是提到外國地名就是在講流浪、旅行。薛岳的《機場》和陶喆的《機場的10:30》也是。

而這位備受文青推崇的女神,旅行到最後就說了這麼一句話:

「你離開我 就是旅行的意義」

所以她去旅行是去找回憶?拋掉過去?還是療傷?應該是這麼說吧!她寫《旅行的意義》就是在質疑《旅行的意義》,好一個懂得反思的文青

旅行不一定要去多了不起的地方,你每天走出家門也是在旅行,只要你有探索的心去哪都可以。還有一種在旅行時聽到的音樂,在異鄉常令人一秒落淚。

在這疫情當道的年代,不能出國就用音樂來懷想你曾經有過旅行的那個佳美年代。

avatar-img
白色留聲機 的沙龍
7會員
6內容數
白色時光機內容多元,聊以前也談現在和未來。含音樂、旅行、藝術、樂評、書評和時事,在什麼都快速自動化AI的時代,只講我認為該說的話,寫人人都懂的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來談一下快二十年前的往事,這兩篇文章都登在中國時報時論版頭題(和頭版一樣的意思)。 漂鳥 「漂鳥」一詞來自德國,二戰後日耳曼民族能迅速站起,就是靠「漂鳥運動」鼓勵年輕人學習候鳥精神,在漫遊自然中學習生活的真理、歷練生活的能力,創造出一股風起雲湧的青年次文化 而「漂鳥」一詞最早應該是見於古道專家楊南郡
陳綺貞本身就是文青,也備受文青的喜愛和推崇 當然喜歡她的不只文青,但凡是文青應該都喜歡她。 她的聲音不似一般偶像女歌手的ㄋㄞ或嗲,正所謂「多一分太肥、減一分太瘦」,太過就變嗲了,太少變生病。她的聲音輕脆悅耳有如吉它,咬字分明而又甜美,像在你耳朵邊呢喃,也像女朋友在你耳邊吹氣。 所以,聽她的歌非常舒服
在台南有這樣一個地方,它位在中正路底,中正路曾是台南市地價最貴的地方,可惜海安路地下化將它攔腰切斷,就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城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世界各地都有中國城(Chinatown),尤其是繁華的首都如紐約、倫敦、多倫多....,華人能在這裡找到同膚色、同文同種、用飲食與文化來聊慰鄉愁。 但台灣
來談一下快二十年前的往事,這兩篇文章都登在中國時報時論版頭題(和頭版一樣的意思)。 漂鳥 「漂鳥」一詞來自德國,二戰後日耳曼民族能迅速站起,就是靠「漂鳥運動」鼓勵年輕人學習候鳥精神,在漫遊自然中學習生活的真理、歷練生活的能力,創造出一股風起雲湧的青年次文化 而「漂鳥」一詞最早應該是見於古道專家楊南郡
陳綺貞本身就是文青,也備受文青的喜愛和推崇 當然喜歡她的不只文青,但凡是文青應該都喜歡她。 她的聲音不似一般偶像女歌手的ㄋㄞ或嗲,正所謂「多一分太肥、減一分太瘦」,太過就變嗲了,太少變生病。她的聲音輕脆悅耳有如吉它,咬字分明而又甜美,像在你耳朵邊呢喃,也像女朋友在你耳邊吹氣。 所以,聽她的歌非常舒服
在台南有這樣一個地方,它位在中正路底,中正路曾是台南市地價最貴的地方,可惜海安路地下化將它攔腰切斷,就一去不復返了。 中國城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世界各地都有中國城(Chinatown),尤其是繁華的首都如紐約、倫敦、多倫多....,華人能在這裡找到同膚色、同文同種、用飲食與文化來聊慰鄉愁。 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