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2|閱讀時間 ‧ 約 15 分鐘

【郁永河《裨海紀遊》-陳氏列傳】

陳參軍傳。
陳參軍者,永華也,表字複甫,泉郡同安人。
金庸小說中,所謂「平生不識陳近南,便稱英雄也枉然」的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就是陳永華的化名。
民間傳說,洪門天地會就是鄭成功創辦的。
當然,史料上並無此事記載。
陳永華的父親,是明末孝廉出身,以教員,老師的身分殉國。
當時陳永華已經脫離少年期(原文:時年舞象),考上了科舉,補為龍溪博士弟子。龍溪這個地方就在廈門對岸而已。
收到父親殉難的消息,陳永華就決定前往廈門。
當時鄭成功在廈門立足對抗清軍,更立「儲賢館」延攬有志之士,陳永華就是去那邊。
上回說過,鄭成功一開始拉得到的兵士,多是不學無術地痞流氓之類。這其實對他來說負擔很大。
但大家都說,陳永華只是入儲賢館,並沒有接受鄭成功所封的官職。
陳永華為人很沉靜,平常說話也不太流暢。可一旦商討大事,他就十分果斷明快,不管別人怎麼刁難,他都能應答如流,不為所動。
與人交往,陳永華則相當直爽。
雖不當官,平時也都將自己打扮得容光煥發,而並不華美。布衣蔬食,處之泰然。
這個儒生等級非常之高啊陳永華。
據說鄭成功生前就跟鄭經說過,「我會把陳永華留給你,你要把他當成老師知道嗎?」
鄭成功過世後,鄭經平服政變,繼位延平王,便任命陳永華為參軍。
名為參軍,陳永華負責的工作,實為將相。
陳永華也不囉嗦,認真幹活,知無不言,謀無不盡,深得鄭經信賴。
鄭經知道陳永華很窮,經常說要送他海船隊。讓陳永華可以抽這個貿易利潤,一年幾千金都不是問題。
陳永華都說不要。
如果鄭經說,不管,反正就掛你名下,那船隊出海肯定遇大風。
幾次下來都是如此,陳永華就跟鄭經說:「我的命格就是窮光蛋,希望王爺不要再因此勞損大家的資財。」
鄭經只好放棄。
當時台灣很多荒地,陳永華就招募人手去開墾。連帶之前的記錄要一起看:台灣的發財之道是海外貿易,其大宗為蔗糖,獵鹿,以及伐木。
郁永河說過,台灣當時到處都是野甘蔗,講真你只要從延平郡王那邊得到權利,圈一個蔗糖地,就可以準備發財。
自己有船隊那叫發大財。
同樣打獵伐木,也是類似的情況。
這個遍地黃金俯拾即是的台灣,誰想種田?
所以要知道陳永華在幹一些很奇怪的事情。
人家圈甘蔗地,圈林地,圈獵場,就陳永華圈荒地。時人也許意外,但郁永河跟我們毫不意外的是,一年下來,陳永華的收入也是不少。
但他把這些糧食,都拿去送給別人,自己只留足夠過冬的食物。
後來耿精忠叛清,鄭經移防泉州協同作戰指揮,整個台灣的大小事就都交給陳永華。五六年間,前線都不虞匱乏,可見陳永華的本事。
過去,鄭成功以軍法管制台灣,十分嚴厲。
但陳永華改以寬政,即使必須判處死刑,陳永華也是公平公開進行審理,讓台灣番民都能心服。
有一天,陳永華命令僕人打掃廳堂,設供品祭天,為台灣萬民祈願。陳永華齋戒沐浴,準備好禱文入室祭拜,嚴禁他人靠近。但還是被人聽見,陳永華的祈禱文,是他希望能用自己的壽命,來換取台灣人民平安。
消息流傳出去,就有人來問他:「你現在是台灣的實質領導,發下這種誓願,就算實現台灣人也不會開心啊。」
陳永華說:「我認為這是對百姓而言最好的做法了。」
嘆了一口氣,陳永華才老實說:「鄭氏統治台灣的日子,只怕沒多久了。」
又過了沒多久,陳永華突然跟僕人說:「上帝要我治理台灣,明天就要報到。」
僕人不明所以,下去準備行囊。
然而,隔天一早,才發現陳永華端坐在大廳,已經過世了。
附記陳永華妻子洪端。
洪端跟陳永華是同鄉,性格優雅嫻靜。
夫妻之間相敬如賓,每天早上盥洗完畢,兩人必定打扮整齊,正式行禮之後才開始交談。
洪端善於詞文,書法極好,經常跟陳永華在家切磋。
如果陳永華公文太多,帶回家加班,洪端也經常模仿陳永華的筆跡跟行文風格,幫忙批示下令,從來沒有人能看穿。
他們有三個兒子,其中陳夢球也在降清之後考上進士,在史館當差。
此外還有個女兒。
陳烈婦傳。
陳永華的小女兒,就嫁給了鄭經的長子,鄭欽(即鄭克𡒉)。
鄭經年輕的時候十分好色,是個熟女控。
(原文:鄭經幼好漁色,多近中年婦人--麥公林北唬爛)
凡是鄭成功找來給鄭經的弟弟們當奶媽的,鄭經一定要湊上去搞一次。
其中,小弟的奶媽昭娘,就被鄭經納為妾。當時鄭經的正室唐氏一無所出,反倒是昭娘生下了鄭欽。很多人都說,昭娘是假裝懷孕,去收養了李屠戶的兒子才是真。
但鄭經說,昭娘生子的時候我就在場,豈有此事?
大家都笑他頭頂綠油油。
沒多久,昭娘就因為霸凌而死。
等到耿精忠叛變,鄭經帶兵前往響應,就命令剛滿二十歲的鄭欽總管台灣。
鄭欽剛毅果斷,遇事敢為,不過只是個蓋印章的。
真正的決斷治理,還是在陳永華。
那陳永華很鐵面無私,鄭欽也很敢蓋章不接受關說:他媽就被那些親戚逼死的,鄭欽哪管。
鄭經退回台灣後,覺得鄭欽做得很棒,就繼續任命他掌管軍國大事。更派三千兵給兒子當護軍。
你是不是覺得哪裡怪怪的?
其實,陳永華故事的說法,就顯示出,鄭經返台之前陳永華就死了。
所以鄭欽只要把功勞一手包就可以,即使他說功在永華,鄭經也是只能用他啊難道去把陳永華挖出來逆?
說到這裡要稱讚一下郁永河,他的時間考據什麼雖然不太給力,但春秋筆法跟互現法的功力,不輸史家啊。
鄭欽有權又有兵,做人又機歪,更讓鄭氏內親外戚更加忌憚他。
然而,就像是天命詛咒一樣,鄭經年滿四十,也跟父親一樣突然暴斃。偏偏鄭經並沒有決定,繼承人是誰。
按照中國慣例,這時候太后就要出來了,呃,可要是太皇太后還在,太后就只能一邊涼快。
沒錯,鄭成功要是還活著,也不過就要六十歲,他老婆董夫人還活跳跳呢。
董夫人召集內親外戚討論,大家一致決議,先拔了鄭欽的兵權跟監國職務再說。
誰都能繼承,就你這野種不行!
好,那就派太監去傳令。
不過鄭欽表示,大事未定,不能將印信交給一個太監。
府城氣氛馬上緊張起來了。
很多人都認為,鄭欽拒絕交出兵權,只怕馬上就會打過來。
董夫人又開大會,這時,鄭經的一個妾室,明叫和娘的就有意見。
其實昭娘和娘,欽舍森舍都一樣,最後面那個娘啊舍啊不能算是正式的名字。
「監國不會打來的,不如我去叫他繳回印信吧。」
喔好啊,就讓和娘去了。
和娘當年應該沒欺負過昭娘,鄭欽就很給人家好臉色看。
鄭欽表示自己是信不過太監,但願意跟和娘一起,拿印信回去給董夫人。
兩人去到鄭經靈堂上,鄭欽才把印信交出,董夫人就冷笑一聲:「你不知道你不是我們鄭家人嗎?」
鄭欽才要回話,弟弟們已經一擁而上,把他擒住就要胖揍一頓。
被擒住的鄭欽也不緊張,笑道:「你們敢打我?我平日為國為民,保住鄭氏疆土,今天要殺便殺,多加折辱於我,看誰會服你們!」
董夫人便下令將鄭欽關住,找來黑奴,命令去勒死鄭欽。黑奴原文寫作「烏鬼」,去過小琉球可能知道「烏鬼洞」這地方。
不過黑奴不敢殺鄭欽,他是自殺的。
隔天,鄭氏立和娘之子,鄭秦為嗣。
秦舍就是鄭克塽,那他們不立王,因為鄭經始終以延平王世子自稱,沒有正式繼承王位。
同時,也宣告了鄭欽的死訊。
鄭欽的妻子,也就是陳永華的小女兒便趕來這個鄭氏宗祠父子靈堂。
董夫人跟她說:「妳是陳參軍的女兒,陳參軍是國家忠臣,妳留在我們這裡,我們自會好生相待。」
當時,陳小妹懷有身孕,說白了董夫人就是要防患於未然,把她們母子都軟禁起來。
陳小妹回答:「昨天以前,我是鄭家媳婦,今天不過是個屠戶之子的老婆,憑什麼留下?」
說完,就領走了鄭欽的靈柩,誰也不敢擋她。
回去之後就開始辦喪事,哭啊哭啊哭得好慘烈。
哥哥們也來安慰她:「妳要保重身體啊,至少要好好照顧欽舍的遺孤不是?」
陳小妹說:「你們這是風涼話。我現在的處境,就算把孩子生下來,鄭氏豈能容我?只有一死了。」
接下來,陳小妹七日不進滴水粒米,在丈夫的頭七日跟著一起去了。
後來,夫妻一起被葬在海邊。
據說台南人還時常看到他們夫妻顯靈,甚至帶著大隊人馬。
也有人認為,台南今天的沙淘太子廟,祭拜的就是鄭克𡒉。
這就是我說郁永河筆法趕得上史家的原因。
他一副要寫陳永華家庭的樣子,其實是續鄭成功事,把鄭經鄭欽父子事也給交代了。
不過這裡倒是完全沒提馮稀飯就是了。
因為問題也是很多,我問題兒童這回忍住,留到後面來嘴。
--------------
老實說,陳永華故事又開了我一次眼界。
這種「這個我知道」,看進去卻發現哇他說的都是我不知道的事情,我想就是我個人看歷史文章最大的樂趣。
我很喜歡龍貓大王的文章也是這個原因,文筆很好什麼是另外加分了。
第一個注意到的是,陳永華的諸生背景。所謂諸生就是上頭說的,考上科舉不是補行政官,而是去學校去中研院的這種。
記這個就是說,一來陳永華並非高官貴族之後,二來跟鄭成功算是同一個圈子的。本來我是忘記這回事的。
陳永華跟鄭成功,原本就是明末學術圈的。而鄭成功過世當時,正是清廷查辦明史案期間。
這個明史案,同時也是《鹿鼎記》開頭那個大家都不想看的故事源起。現在看起來,這些事情都存在著一定的關聯性。
鄭成功埋在福建各官署的內應,可能就是明末諸生。那麼明史案爆發的,可能也包含清查明鄭內應的作用在內。
至於鄭成功時代,始終低調甚至不是個咖的陳永華,或許就是這個地下組織的指揮者。
其實洪門天地會並沒有明顯的證據跟他們有關啦。但當時民間官方都知道,鄭成功在閩浙有內應有組織,則是史料都採用的。
更進一步說,如果陳永華本來就是地下組織的老大,這個不會只管閩浙。鄭成功在台灣也需要大量的政治作戰。而他可能早就把陳永華的組織交給了鄭經。
不然鄭經去廈門,內應還要先報台灣再轉廈門,鄭經早掛了,廈門也失守了。
對,就是這個緣故,所以台灣政變,鄭經有辦法逆襲打回來。
雖然大家都說政變的是鄭經啦,頗有JUDY之風。
再說海船屬陳永華便遇風,自屬無稽。但陳永華不受賞賜,榮華富貴不能收買,才是重點。除了公正盡心辦事,同時也說明了之前鄭成功為什麼能把陳永華藏得好好的。
誰也拉不走。
而陳永華之死,也頗有值得玩味之處。
傳奇寫來很有劉伯溫預知未來的感覺,但如果鄭經鄭欽對陳永華這麼十二萬分信賴,他幹嘛不直接跟老闆討論護民之策?
就像鄭成功把地下組織交給鄭經,鄭經去配合耿精忠作戰時,應該也把組織交給了鄭欽。
相對我們就會發現,鄭經時代,明鄭在福建的地下勢力情況已經改變。
如果按《鹿鼎記》來想,就是天地會大到可以自行運作,不需要陳永華指揮。
事實應該反過來:天地會已經失控。
金庸寫得很漂亮:三藩,沐王府,天地會,看似大家都要反清復明,實則明爭暗鬥。
所以陳永華不需要通天地鬼神,也知道鄭經的福建作戰早晚要失敗。
同樣的,鄭成功跟鄭經對陳永華的信任是一百分,鄭欽可沒有。
當諸葛亮一直不能突破北伐困境,劉禪如果也已經進入交棒期,他兒子也不會信任諸葛亮的。
那因為這邊只有鬼故事,哪天真的讀比較複雜的,有把馮錫範等人也寫進來的史料再嘴吧。
再來,昭娘故事跟鄭成功傳明顯兜不在一起,那邊看起來鄭欽出生沒多久,昭娘早就死了。
但鄭經1674年去響應耿精忠,鄭欽「甫弱冠」,應該是二十歲。郁永河前面也用弱冠寫鄭成功二十歲。
那麼1662年,鄭欽13歲時,昭娘還活著被唐老大告?
應該死了,為什麼?因為鄭成功只下令要殺鄭經母子……之前剛知道的時候他可是有要殺昭娘的。
很多地方寫昭娘也姓陳,不過郁永河這邊記「某氏」,所以我照他的。
所以的所以又可以再吹一次:是稱帝派殺鄭成功&找藉口誅殺鄭經。(這個只放粉專啦)
如果鄭經是個扶蘇,那歷史就不一樣啦。
其實這樣透過郁永河的記錄,簡單看明鄭政權,問題還滿顯而易見的。
講白了,鄭成功不是劉備那種光棍革命,而是曹操那款宗族起義。而看著鄭成功,我就好像有點明白,曹操為什麼不稱帝了。
曹操也好鄭成功也罷,一稱帝這個興復組織馬上會變酬庸集團。
功臣跟親族一秒敵對,還玩個屁。
足夠的領土跟收益,對於曹魏跟明鄭都十分重要。台灣其實不是小,而是土番野番多,鄭成功推不出去。
打野跟打城不一樣,後者叫做平一城定十鄉。但跟番人打仗,你打下一個部落都不等於平定一個部落,這點孫權老前輩那是特有經驗的。
諸葛亮則用過招安的方式,事實上鄭成功也用了,不然哪來四大社。但很多形勢跟歷史淵源文化的關係不同,這裡就不多說了。
鄭經回福建推副本,如果沒有耿精忠,或許可以取得一個平衡。讓功臣吃福建,宗族享台灣。可顯然在他取得平衡之前,國內就崩盤了。
陳永華之死,只是一個開始。
陳永華的女兒所說,也不只是「鄭欽被誣賴」。她的哥哥們當時應該仍有官爵,可沒了陳永華,沒了鄭欽,又能持續多久呢?
滿清侵台結果人人得封,當時不要說這個女孩兒,陳永華只怕也料不到。
當然就神祕學的角度,或許也可以說是,就因為陳永華的犧牲,才讓滿清沒有在台灣大開殺戒……
那能不能說得不那麼神祕學?也可以喔。
畢竟鄭經後期,就已經開始跟清朝談和。把陳永華當反清復明總舵主就看不明白,可郁永河留下的故事,說陳永華心繫並非明朝。
而是台灣百姓。
意即鄭經時代,可能已經出現反清復明,跟和平降清兩個派系。
陳永華則屬後者,那鄭欽或許,也是。
而反清復明派裡面,應該也有鄭成功時代的「稱帝派」。
這再擴展下去聊不完哈,做個結吧。
其實真的感受到,郁永河不是一個泛泛之輩。不是一個只會遊山玩水的老秀才。
唐朝以前,教育跟仕官途徑,侷限在貴族地主手中。
我們常常聽到人說,能夠名列史冊的,不可能是沒用的廢渣。其實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中國人最優秀的傳統就是有關係則沒關係。
憑著父親的權力,廢物也是可以當大官的。
老實說,郁永河責任心強,五十幾歲依然身手矯健。能作詩寫史,也可觀察地方提出經略意見。他絕對比當時台灣福建兩地許多官員的能力都還好。放在數值化光榮三國志,應該都是個平均七十,智力可能突破八十的角色。
當然你也可以以懷疑,畢竟這些東西都是他寫的,大概就像曹丕一樣平均幫自己加了二十分。
不然怎麼官這麼小?
這是很有趣的。
我們總覺得古人的官職合乎能力,但在批評時事的時候,不要說網紅、老師,就連我們自己都覺得智商輾壓狗官不只一籌。
這件事我沒有答案喔。
並不是說這樣的想法就是錯,其實官都很爛。
官很多時候受到組織限制,發揮的能力確實有限。
大家了解的層面不一樣,提出的意見看法也不一樣。
這部分有點像小孩子天馬行空創意無限,而你總是會說拜託有地心引力好嗎?
總之,能夠認識這本書,認識郁永河,認識那個時代的台灣,真的是很棒的一件事。
鄭氏的故事,他也就說完了。
最後還有「番境補遺」跟「海上紀略」。
然後就要告別《裨海紀遊》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