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朝完結篇-陳勝吳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陳勝吳廣,被視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的平民起義領導人。
這個平民的定義,比較是貴族跟平民的對比關係。而非官員跟平民。
在史記中,秦朝開始,人們普遍有了固定的姓氏跟表字。
陳勝表字涉,史記稱陳涉。吳廣表字叔,也可稱吳叔。或者叫他吳老三吧。
從表字就能看出,吳廣的出生是相對低賤的,沒什麼文化水平這樣。
陳勝為人有大志,年輕時曾說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這樣的名言。然後人緣不太好。
吳廣則是善與人交結。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做為小軍官,在押送繇役的路途中。碰上大雨連綿,道路不通。估算著日子,應該是來不及抵達目的地。
按秦律,遲到要砍頭的。
砍誰的頭?難道把勞動力全部殺了再徵召一批?
睡虎地秦簡上,關於秦律有這樣的傾向:大官有責任,小官要重罰,老百姓基本沒事。
也就是說,這時候最大機率被砍頭的,既不是帶隊的大軍官,也不是這些勞役。就是陳勝吳廣這種階級,有生命危險。
這兩個人就聊了一下:隊伍送到,我們也是死;逃亡,也是死……不如幹一票大的?
在陳勝吳廣之前,秦始皇時代劉邦早就幹過,隊伍送不到,逃亡當山賊就好,還可以接受老家接濟,也不會有軍隊來追捕你的事情。
但秦二世的趙高變法,讓人們沒有這條漏洞鑽了。
陳勝有讀過書,對政治有一點了解,就提出了打著扶蘇、項燕的旗號來造反。
這邊補充一點八卦。
春秋時代,陳國跟楚國打一個不可開交,陳國被滅了又滅,最後楚國把蔡國也消滅之後,立了一個陳蔡公。
這個陳蔡公,本是楚國王室公子。所以楚地陳姓,在戰國時代,乃楚之宗室。這是一支。另有一支陳姓,來自齊國……這支應該就是原陳國宗室。
在張儀活躍的時代,齊國的陳軫也是跟張儀對著幹,後來到了楚國,跟屈原手牽手被廢了。
簡單來說,陳勝這個人,有超過八成的可能是故楚國貴族。秦朝的黑五類。
陳勝吳廣先弄了一些帛布,用塗料寫上「陳勝王」,再塞進魚嘴裡。伙房兵殺魚一剖肚,哎呀這啥玩意?
很快地,這支九百人的隊伍中,有許多人看陳勝的眼光就不一樣了。
這天晚上,吳廣趁著帶隊將官喝醉,在大家面前提出:「我們怕是趕不及了,不如逃亡吧?我聽說沛縣的勞役逃跑,在山上過得可滋潤呢。」
將官聽了很生氣,趁著酒意就抽鞭子責打吳廣。
吳廣一邊挨揍,一邊大義凜然的破口大罵。
要知道,吳廣本有好人緣,看吳廣挨打,很多跟他交情好的人就覺得有點生氣了。被罵的軍官更是火大,乾脆拔劍,準備斬殺吳廣。
「怕死?我讓你現在就死!」
軍官一劍斬下,但畢竟酒醉沒了準頭,吳老三一個懶驢打滾躲過,一躍起身。
「秦律禁止私鬥殺人,你竟敢動手?」
吳廣這一喝罵,軍官頓時傻住。眼見機不可失,吳老三一個箭步上前,奪過了軍官佩劍,二話不說就當胸刺去。
一旁其他軍官還沒反應過來,又一條黑影從席位上竄出,立時又殺了一人。
動手者正是陳勝。
陳勝下手震住全場,隨即大吼:「我們現在去報到,依法當斬。就算沒被處死,服勞役能安全回家鄉的人,也不過三四成。」
「橫豎是個死,何不幹點大事再死?」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場眾人給陳勝這麼一說,紛紛激動起來。
「說得好!」
「大家一起成大事,立大業!」
老百姓可不會去讀律法,就算是現代,隨便一個意見領袖出來唬爛罰則,還不是隨隨便便就幾千讚幾百推?
就這樣,陳勝建立起了一支屬於自己的小部隊。
第一件事,就是攻打他們落腳的大澤鄉。
真刀真槍的打,陳勝這支勞役隊哪能贏。但大澤鄉官員怎麼會知道,勞役隊搖身一變成了盜匪。完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陳勝吳廣很快的控制局面。
秦朝一統天下後,下令拆除領土內大部分的城牆,減少地方的武裝部隊。主要的兵力都分布在邊疆,對於來自內部的動亂,防禦力極為低下。
陳勝的部隊勢如破竹,越打人越多。不願意服從秦朝的楚人,紛紛殺掉自己鄉鎮的秦朝官員,進入自治狀態。
沛縣也是其中之一。
有的人選擇加入陳勝的部隊。而沛縣則是把自己老鄉的山賊叫了回來。
陳勝首先的目標,就是恢復陳蔡故地……不管他到底是不是故楚貴族,這張王孫牌他是打定了。
但即使地方的防守不嚴密,隨著往咸陽推進,陳勝軍還是感受到了阻力。
吳廣所率領的先鋒,被李斯的兒子李由擋住。正僵持不下,一個自稱曾經在春申君手下打過仗的傢伙:周文站了出來。
陳勝正愁沒有正規的將軍人才,立刻任命周文為將軍,帶兵發起一波新的進攻。
也正因為理由伯的奮力抵抗,讓秦朝政府有了應變的時間。
少府章邯提出,此時徵調邊疆回防來不及,不如以罪犯與驪山勞役集結出兵。這一結就是十萬兵。
章邯把周文打得找不著北,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周文只好自盡了。
陳勝的主力部隊被擊破,消息很快傳開。原本為陳勝效力的其他將軍們,一個機不可失就獨立了。
趙王復辟。
燕王復辟。
齊王復辟。
魏王自立。
算上陳勝的張楚,戰國五雄又復活了。
沒有大韓,韓國故土就在咸陽旁邊,在那邊插旗子不是造反,純粹找死而已。
只有吳老三堅貞不二。
但是吳老三的旁邊,就是新魏王。新魏國擬定了一個戰略,打算避重就輕來擊敗章邯。可吳廣不同意,結果就被這些人給殺了。
然後依計行事……章邯滅魏,成就達成。
誰也擋不住章邯。
但章邯也不知道,各地叛亂早就從陳勝管治下獨立出去了。
擒賊先擒王,章邯一路打到陳國故土,陳勝當然同樣抵擋不住。
秦二世十二月,陳勝被自己的車夫所殺。
陳勝本人的大業,只持續了六個月。但他所任用的「賢才」們,早已滿地開花。
新的戰國時代,來臨了。
----------------------
欲知後事,請繼續觀賞【大漢天威-楚漢相爭篇】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6會員
921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胡亥不姓胡。 秦始皇本身屬嬴姓趙氏,在建立秦朝之前,他的正式姓名是秦王政。 不是嬴政也不是趙政。 在史冊通用說法,大概都會以這個人死時的姓名為基準。比方商鞅、吳起、王平、陸遜……所以這個人基本上還是當作嬴胡亥就可以了。 據考證,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個兒子。
趙高,奸臣的典範。 同時也是戰國勵志故事的終章。 趙高沒有自己的傳,其人其事多付於秦始皇本紀與李斯與蒙恬列傳底下。 「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
秦始皇統一天下八年後,李斯才當上丞相。剛開始,他連副丞相都排不上號。 史記寫得簡略,寫得大家都要忘了,秦國是有左右丞相制度的。 李斯並不是秦始皇手下「客卿派」的頭號人物。真正的頭牌是馮氏家族。
自古傳說,倉頡造字,蒙恬造筆。 發明毛筆的蒙恬,是秦國的大將軍。他的祖父名叫蒙驁,原本是齊國人,在秦昭襄王的時候,來到秦國,官拜上卿。 何以千里迢迢,橫跨神州大陸呢? 說是昭襄王開啟秦國盛世,萬鳥朝凰,這牛也吹得忒大。更何況,蒙驁並非說客辯士,也無內政長才、經世謀略。憑什麼加入泱泱大國?
韓國公子,名非。為人口吃,善著書。 史記非常巧妙的把韓非跟老子並做一傳,為啥呢? 根據太史公考證,韓非雖然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師從大儒荀況。但韓非的根本,卻是黃老之術。 韓國在戰國時代的崛起,始於申不害變法。 在太史公的論述中,申不害就是學黃老喜刑名,合併出了一套與眾不同的富國強兵之術。同時也主導了
李斯,楚國人,他絕對是秦朝建立,檯面上最重要的人物。 一個重要的人物,年輕的時候一定有一些傳奇故事。比方說坐在大桑樹下說我以後要當皇帝啦,或是在河邊看魚力爭上游之類的。 李斯少年的時候在鄉裡擔任小公務員,特別喜歡觀察老鼠。
胡亥不姓胡。 秦始皇本身屬嬴姓趙氏,在建立秦朝之前,他的正式姓名是秦王政。 不是嬴政也不是趙政。 在史冊通用說法,大概都會以這個人死時的姓名為基準。比方商鞅、吳起、王平、陸遜……所以這個人基本上還是當作嬴胡亥就可以了。 據考證,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個兒子。
趙高,奸臣的典範。 同時也是戰國勵志故事的終章。 趙高沒有自己的傳,其人其事多付於秦始皇本紀與李斯與蒙恬列傳底下。 「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隱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
秦始皇統一天下八年後,李斯才當上丞相。剛開始,他連副丞相都排不上號。 史記寫得簡略,寫得大家都要忘了,秦國是有左右丞相制度的。 李斯並不是秦始皇手下「客卿派」的頭號人物。真正的頭牌是馮氏家族。
自古傳說,倉頡造字,蒙恬造筆。 發明毛筆的蒙恬,是秦國的大將軍。他的祖父名叫蒙驁,原本是齊國人,在秦昭襄王的時候,來到秦國,官拜上卿。 何以千里迢迢,橫跨神州大陸呢? 說是昭襄王開啟秦國盛世,萬鳥朝凰,這牛也吹得忒大。更何況,蒙驁並非說客辯士,也無內政長才、經世謀略。憑什麼加入泱泱大國?
韓國公子,名非。為人口吃,善著書。 史記非常巧妙的把韓非跟老子並做一傳,為啥呢? 根據太史公考證,韓非雖然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師從大儒荀況。但韓非的根本,卻是黃老之術。 韓國在戰國時代的崛起,始於申不害變法。 在太史公的論述中,申不害就是學黃老喜刑名,合併出了一套與眾不同的富國強兵之術。同時也主導了
李斯,楚國人,他絕對是秦朝建立,檯面上最重要的人物。 一個重要的人物,年輕的時候一定有一些傳奇故事。比方說坐在大桑樹下說我以後要當皇帝啦,或是在河邊看魚力爭上游之類的。 李斯少年的時候在鄉裡擔任小公務員,特別喜歡觀察老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陳霞林是陳維英弟子,大稻埕頭人,曾高中舉人,因熱心公務,捐了不少錢協助公家建設,清廷稱他「豪俠可用」。   恩......確實可用,陳霞林大概會說:   「你以為我容易嗎?」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這曲《鄭風.清人》是藉由描述清邑士兵看似在為戰爭厲兵秣馬,蓄勢待發,實際上卻只是信步閒遊,耍槍弄棍,毫無紀律可言的情景諷刺當時執政者鄭文公的昏庸顢頇
Thumbnail
#慶餘年/#庆余年 大慶軍方第一人、樞密正使秦業秦老將軍(#馮恩鶴),不識字的大老粗,但他相信范闲! ⚠️以下含第10集劇透⚠️ ⚠️ ⚠️ 「不過、臣覺得他不像! 范闲出使北齊、在北齊王城升我大慶戰旗, 過癮👍! 這種人是不會貪贓枉法的。」 「多謝秦將軍。」 「我是實話實說。
在小東倉河中伏後,趙軍才知道自己與誰打仗,王齕早已不是主帥,現在指揮秦軍的是令人聞風喪膽的「人屠」白起。沿石長城堅守的趙軍立刻斷了與本部的聯繫,此時趙括帶領主力逃至韓王山,等待馳援。 白起又派輕騎做出假象,迷惑屯於故關的趙軍,要將趙軍總指揮逼入死地。趙括來到韓王山,卻發現秦軍旗幟飄揚山頭,連綿的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劉秀南定鄧奉後,光武中興三天王(西馮異、南岑彭、東耿弇)之一的岑彭,這位「自方城以南建方面之號,戰功實為大焉」的東漢南軍總司令終於正式出場了。 鄧奉平定後,劉秀就給岑彭留了三萬人,讓他去滅南郡自立為王的秦豐。 為啥就給這麼點人? 因為瞧不上。 去年鄧奉反了之後,吳漢被打殘,部隊被撕裂兩半,北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陳霞林是陳維英弟子,大稻埕頭人,曾高中舉人,因熱心公務,捐了不少錢協助公家建設,清廷稱他「豪俠可用」。   恩......確實可用,陳霞林大概會說:   「你以為我容易嗎?」
  清人在彭,駟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清人在消,駟介麃麃。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這曲《鄭風.清人》是藉由描述清邑士兵看似在為戰爭厲兵秣馬,蓄勢待發,實際上卻只是信步閒遊,耍槍弄棍,毫無紀律可言的情景諷刺當時執政者鄭文公的昏庸顢頇
Thumbnail
#慶餘年/#庆余年 大慶軍方第一人、樞密正使秦業秦老將軍(#馮恩鶴),不識字的大老粗,但他相信范闲! ⚠️以下含第10集劇透⚠️ ⚠️ ⚠️ 「不過、臣覺得他不像! 范闲出使北齊、在北齊王城升我大慶戰旗, 過癮👍! 這種人是不會貪贓枉法的。」 「多謝秦將軍。」 「我是實話實說。
在小東倉河中伏後,趙軍才知道自己與誰打仗,王齕早已不是主帥,現在指揮秦軍的是令人聞風喪膽的「人屠」白起。沿石長城堅守的趙軍立刻斷了與本部的聯繫,此時趙括帶領主力逃至韓王山,等待馳援。 白起又派輕騎做出假象,迷惑屯於故關的趙軍,要將趙軍總指揮逼入死地。趙括來到韓王山,卻發現秦軍旗幟飄揚山頭,連綿的
Thumbnail
周赧王五十二年,秦王嬴稷命白起發兵南陽,韓王欲割地求和,未料上黨太守馮亭連夜遣使者向趙王丹求援。 趙王趙丹見之大喜,決意傾國而戰。 ※ 兩年後,趙國邯鄲。 「陛下,您千萬不可聽信奸佞讒言。自烈侯開基,武靈王中興以來,趙國經歷風雨飄搖,好不容易才走至今日局勢--咳,」藺相如的侍從趕緊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劉秀南定鄧奉後,光武中興三天王(西馮異、南岑彭、東耿弇)之一的岑彭,這位「自方城以南建方面之號,戰功實為大焉」的東漢南軍總司令終於正式出場了。 鄧奉平定後,劉秀就給岑彭留了三萬人,讓他去滅南郡自立為王的秦豐。 為啥就給這麼點人? 因為瞧不上。 去年鄧奉反了之後,吳漢被打殘,部隊被撕裂兩半,北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