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臺文天文臺】徐淑賢:那一年,為臺灣的未來而漂泊的人——讀許南英《窺園留草》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些浪跡天涯的回首之音,就藏在詩集《窺園留草》之中。
(藏品/許丙丁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個藏品】
  臺灣的歷史上,曾發生多次為了島嶼的未來而爆發的衝突與抉擇,每一次的事件,都有人為此犧牲生命,或者在局勢頹危之時不得不離開,在這些人中,有一批可以說是第一代因為臺灣的未來而漂泊,甚至改變其一生的人——即在1895年因著臺灣割讓而倡立「臺灣民主國」的人。
  我們或許曾在課本上知道在這場「建國」過程中,先被迫擔任「總統」,後棄職內渡的唐景崧;眼見北部大勢已去、倉皇逃離的丘逢甲;以及接任臺灣民主國第二任大總統,為籌措軍餉而發行郵票、官銀票的劉永福等人,但卻不一定知道,與劉永福同時鎮守臺南的,是作為一介文人的進士許南英。
  乙未割臺,改變的不只是中日兩國與臺灣的命運,也令許南英由文轉武,從原本期待回鄉貢獻所學的安穩人生,轉成了一輩子的流浪,而這些浪跡天涯的回首之音,就藏在他的詩集《窺園留草》之中。

《窺園留草》裡的〈窺園先生自訂年譜〉,正是將自己的一生切成一半,前半生與離臺前的臺灣大事對照,後半生單獨紀錄。
(藏品/許丙丁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許南英,清咸豐5年(1855)生於臺灣府城,5歲能誦唐詩,25歲考上秀才,31歲中舉人,前往北京參加會試,卻因為言論傷時,兩次落榜,直到36歲才考上進士,返鄉協助處理番社教育、山區開墾與編修《臺灣通志》事宜,也算是走了與同時代讀書人差不多的道路。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臺灣民亂四起,許南英由一介文士變為團練局統領,率領麾下將士在臺南各地掃蕩匪徒、駐紮軍隊,1895年擔任臺南籌防局統領,持續在漢人、原住民交界地把守,穩定臺南局勢。
  然而,一紙馬關條約,確定了臺灣的割讓,卻沒告訴臺灣島上的人們未來要如何自處,一時間錯愕、擔憂、憤恨之情籠罩臺島,丘逢甲、劉永福等人更是義憤填膺。他們與臺灣仕紳們先是到臺灣巡撫衙門,要求唐景崧致電軍務處請願,卻發現無濟於事,轉而在曾留學於法國的陳季同的提議下,思索透過「建國」引入國際勢力,為臺灣的未來進行最後一搏。
  可是要一群在清王朝下長成的官員們「獨立建國」談何容易,「臺灣民主國獨立宣言」是在5月發布了,但被推上總統之位的唐景崧卻在6月就棄職潛逃,丘逢甲見局勢不對也隨之離臺,布防安平的劉永福則在10月逃至廈門,只剩下許南英死守臺南,遭到入城日軍通緝,最後將家財私蓄散與部屬,匆匆內渡,結束了這破碎的一搏。
  破碎的搏鬥、崩解的臺灣民主國,對這些逃離的人意義各有不同,丘逢甲、陳季同後來分別寫下了《離臺詩》六首、《弔臺灣》四律,表達對於臺灣的不捨與失臺的無奈。而對於許南英來說,這次失敗則是他一輩子無法抹滅的傷痛,是切割他前後半生的利刃,《窺園留草》裡的〈窺園先生自訂年譜〉,正是將自己的一生切成一半,前半生與離臺前的臺灣大事對照,後半生單獨紀錄,彷彿這一世的生命在離臺前才有一方土地的依歸,而離臺後就成為漂流的孤兒。
  許南英的作品裡,曾在1895年寫下〈奉和實甫觀察原韻〉,以「悲歌有客來燕趙,憑弔無人管海山」詩句提到易實甫奉命來臺與唐景崧商討軍務,卻在途經上海時得知唐景嵩棄職一事,也在離臺後的1901-1902年間寫下〈無題〉詩六首,其中「請纓日記筆如椽,紙上譚兵是汝賢,急智劉錡能步武,北船去後又南船」、「出走虧他不計麤,遺黎今尚有周餘,縱然一戰遭屠戮,此罪仍難罄竹書」、「纏腰有客號知幾,官帑搜羅十萬歸,太息蓬門貧女命,為他人作嫁時衣」等作品,更可以看出他諷刺唐景崧紙上談兵、拋棄戰亂百姓,批評劉永福捲款離臺等面對戰友背叛的憤懣。
憤懣之外,許南英顯現更多的是對於離臺的哀傷與自責。
(藏品/許丙丁捐贈,圖/國立臺灣文學館)
  但在憤懣之外,許南英顯現更多的是對於離臺的哀傷與自責。這些情緒從1895年的「南國香銷名士盡,杜鵑休向耳邊啼」[1]、「徒死亦何益,餘生實可哀。縱云時莫挽,終恨我無才」[2],到1896年的「今日飄零遊絕國,海天東望哭臺南」[3],再到1909年「小劫滄桑幻海田,不堪回首憶從前」[4],甚至到他過世前一年,也仍舊是「觸目山河猶有感,驚心風雨不勝寒」[5]。漫長的傷痛,離亂的人生,都只因「迴憶治兵鯤島,日問何人,危局撐持?殘棋只差一著,全局皆非!」[6]。
  他不是不明白局勢的變換,不是不了解從舊時代走向新時代的大勢所趨,他很清楚臺灣進入殖民後「文明灌輸青年會,武健追隨白種人,教育普通兼婦女,撫綏特別化狉獉」[7],也知道「天演由來是競爭,勝優敗劣自然名」[8],可他仍然是「不願今生作殖民」[9]。
  對許南英來說,臺灣民主國的興起與敗亡,開啟了他顛沛流離的後半生,卻也讓他原本銳利的家國之眼,加入了東南亞的經驗,乃至跨越至近代的目光,1895年的傷痛伴他一生,但理解新文明、接軌國際的心卻從此火熱,不僅送孩子前往日本就學,勉勵他「國步正艱難,即時勤策勵」[10],自己也努力吸收新學,成為許地山筆下一個對外國字有惑,就不斷討教兒輩的的父親。做為第一代為臺灣未來而漂泊的人,許南英終究沒有安葬故土,但他的憂心、他的關心始終停在這裡。
[1] 〈和王詠翔留別臺南諸友原韻〉
[2] 〈寄臺南諸友〉
[3] 〈丙申九月初三日有感〉
[4] 〈臺感〉
[5] 〈贈謝石秋〉
[6] 〈自壽〉(瑤臺聚八仙)
[7] 〈臺感〉
[8] 〈和陳丈劍門見贈原韻 再疊前韻〉
[9] 〈臺感〉
[10] 〈次兒叔壬東洋就學,書此勉之〉

★作家小傳
許南英(1855-1917),清臺灣府人,光緒朝進士出身,自號窺園主人等。其生平經歷頗為特殊,他不但是1895年甲午戰役中,最後離開臺灣抗日領袖,也長期在中國擔任官職。其膝下數子後來皆隨其到中國發展,其中以名作家許地山最為知名。

民國成立後,更曾擔任原漳州府治所在地龍溪縣縣長,漳州人是來臺漢人的主流,許南英以臺灣人的身分,主政龍溪縣深具意義。而許南英的足跡更是遍及亞洲各地,除準備科考時期,已多次進出中國,臺灣改隸後,足跡更南伸至泰國、新加坡一帶,並曾兩度回到已隸屬日本的家鄉,最後逝世於印尼蘇門答臘,由板橋林家的林景仁為其辦理後事,葬於南洋,結束其傳奇性的一生。
延伸閱讀
★觀測員簡介
徐淑賢 花蓮人,國立清華大學臺文所博士候選人。曾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士紳的三京書寫:以 1930–1940 年代《風月報》、《南方》、《詩報》為中心》(201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半輩子活在日治時期,靠著自學、與朋友切磋養成一身古典與新文學素養;同時又因家境關係漂泊各處工作,經歷許多人生關卡;卻又能在重重關卡中累積廣闊的交遊圈,以及自我對詩學、詩品水準追求的周定山,在1952年因病返回故鄉鹿港休養,1958年成立半閒吟社,成就一座讓詩人們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詩歌樂園。
    透過指認是否支持戰爭、追究戰爭責任,無疑是面對歷史的重要工程之一,然而如同所有文學創作,所謂「皇民文學」也是後人理解一個特定時空下的人類處境的窗口。如果暫且放下對戰爭時期發表的作品究竟是抵抗還是協力的識別工作,試著理解當時的人們擁有的選擇,或許可以對那個不自由的時代有更多面向的理解。
    胡品清的文學向來唯美且崇尚完美,似她在〈一首詩的聯想〉寫下的「一打噴嚏,我就生病,且不說我鞋子的顏色是和衣服搭配好了的,一脫鞋就破壞了我的唯美主義。」人世給了她炙熱敏銳的感觸,卻讓這些絢爛,漫上了她的一生。
    與其形容它們是配件,在某種意義上,它們算是與作家一同見證了臺灣文壇的發展與演進,特別是首飾的擁有人——作家胡品清,她對臺法之間的學術貢獻,以及文學作品的翻譯與指導,所留下的是,遠比珍珠還要來得更加珍貴且耀眼的資產。 讓她的首飾配件有了自己的意識,藉著它們之間的闡述,我們得以重溫胡品清的故事。
    在二戰之後,到跨越語文障礙之前,當本土的「國語」教育仍顯貧瘠荒漠之時,一群在戰後渡海來臺的女作家們,包括張秀亞、艾雯與胡宗智(蕭白夫人)等人,她們各個妙筆生花、唯美感性,手持那把猶如筆桿、釘耙,雅緻中帶著婉約的——「文扇」,在拂扇生風之間,提筆耕犁這片文壇。
    楊千鶴曾以記者、作家的身分活躍於日治時代文化界。但在結婚後她停筆多年,直到晚年,才重新提筆寫作。她的自傳《人生的三稜鏡》,是戰前女性知識份子的重要紀錄。
    半輩子活在日治時期,靠著自學、與朋友切磋養成一身古典與新文學素養;同時又因家境關係漂泊各處工作,經歷許多人生關卡;卻又能在重重關卡中累積廣闊的交遊圈,以及自我對詩學、詩品水準追求的周定山,在1952年因病返回故鄉鹿港休養,1958年成立半閒吟社,成就一座讓詩人們偷得浮生半日閒的詩歌樂園。
    透過指認是否支持戰爭、追究戰爭責任,無疑是面對歷史的重要工程之一,然而如同所有文學創作,所謂「皇民文學」也是後人理解一個特定時空下的人類處境的窗口。如果暫且放下對戰爭時期發表的作品究竟是抵抗還是協力的識別工作,試著理解當時的人們擁有的選擇,或許可以對那個不自由的時代有更多面向的理解。
    胡品清的文學向來唯美且崇尚完美,似她在〈一首詩的聯想〉寫下的「一打噴嚏,我就生病,且不說我鞋子的顏色是和衣服搭配好了的,一脫鞋就破壞了我的唯美主義。」人世給了她炙熱敏銳的感觸,卻讓這些絢爛,漫上了她的一生。
    與其形容它們是配件,在某種意義上,它們算是與作家一同見證了臺灣文壇的發展與演進,特別是首飾的擁有人——作家胡品清,她對臺法之間的學術貢獻,以及文學作品的翻譯與指導,所留下的是,遠比珍珠還要來得更加珍貴且耀眼的資產。 讓她的首飾配件有了自己的意識,藉著它們之間的闡述,我們得以重溫胡品清的故事。
    在二戰之後,到跨越語文障礙之前,當本土的「國語」教育仍顯貧瘠荒漠之時,一群在戰後渡海來臺的女作家們,包括張秀亞、艾雯與胡宗智(蕭白夫人)等人,她們各個妙筆生花、唯美感性,手持那把猶如筆桿、釘耙,雅緻中帶著婉約的——「文扇」,在拂扇生風之間,提筆耕犁這片文壇。
    楊千鶴曾以記者、作家的身分活躍於日治時代文化界。但在結婚後她停筆多年,直到晚年,才重新提筆寫作。她的自傳《人生的三稜鏡》,是戰前女性知識份子的重要紀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吳聲潤,是高雄六龜人,因「台北市工委會松山第六機廠支部案」被捕入獄。在日治時期,他到日本留學,1946年在臺灣脫離日本統治後,臺灣「'光復」所以吳聲潤立刻中斷學業,欣然回臺投入「祖國」懷抱,然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不久後,二二八事件發生了,白色恐怖時期緊接到來,吳聲潤對中華民國這個「祖國」失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年的十一月中,不過就是兩週前,公投大敗,台湾投出了不贊成修改民法,許多同志失落沮喪,甚至是輕生尋死。唐德武雖然也難過自己与湯將臣的婚姻無法得到法律上的認可,但他還是振作地鼓勵著周遭朋友,一連兩三週的与朋友們相聚互相鼓舞強壯著。這週六晚上接小湯的事交給了湯將臣負責。他在晚訓結束小湯等人回宿舍盥洗整理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說起湯德章(1907年—1947年),大多數的臺灣人對他一無所知,包含他自身的孫輩。據片中臺南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先生的說法,可能高達九成的人完全不知道他是誰,剩下一成人,大概只知曉他是日治時期到二戰後罕見的本土律師,然後在二二八事件後殉難。至於他的背景,他的生涯,他是什麼樣的人?大家應該都回答不出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孫立人認為,二戰結束,國軍接收臺灣,臺灣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吳聲潤,是高雄六龜人,因「台北市工委會松山第六機廠支部案」被捕入獄。在日治時期,他到日本留學,1946年在臺灣脫離日本統治後,臺灣「'光復」所以吳聲潤立刻中斷學業,欣然回臺投入「祖國」懷抱,然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不久後,二二八事件發生了,白色恐怖時期緊接到來,吳聲潤對中華民國這個「祖國」失望,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這年的十一月中,不過就是兩週前,公投大敗,台湾投出了不贊成修改民法,許多同志失落沮喪,甚至是輕生尋死。唐德武雖然也難過自己与湯將臣的婚姻無法得到法律上的認可,但他還是振作地鼓勵著周遭朋友,一連兩三週的与朋友們相聚互相鼓舞強壯著。這週六晚上接小湯的事交給了湯將臣負責。他在晚訓結束小湯等人回宿舍盥洗整理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說起湯德章(1907年—1947年),大多數的臺灣人對他一無所知,包含他自身的孫輩。據片中臺南莉莉水果店老闆李文雄先生的說法,可能高達九成的人完全不知道他是誰,剩下一成人,大概只知曉他是日治時期到二戰後罕見的本土律師,然後在二二八事件後殉難。至於他的背景,他的生涯,他是什麼樣的人?大家應該都回答不出
    Thumbnail
    二二八事件,重創原本期盼回歸祖國的臺灣人民對國民政府的期待,成為臺灣歷史無法抹去的悲慘一頁。
    Thumbnail
    一九四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臺灣爆發「二二八事件」。孫立人認為,二戰結束,國軍接收臺灣,臺灣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
    Thumbnail
    八   話說父親聞知台灣事,便一個心思想到台灣發展謀前途。他在【遺兒孫詩】寫道【學成聞知台灣事 返家收租欲遠航 翻浪出帆泉州港】。   父親終究下定決心瞞著家裡的兄姊私下收田租啟程遠航,他登船地就是從宋元時期開始就是世界貿易大港的泉州港。我想在戰爭年代大陸和台灣貿易交通應該是斷絕的,而今對日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