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已忘了上回幾天內衝完一本小說是什麼時候了。
上週聽「那些電影教我的事」podcast,水某介紹這本《八尺門的辯護人》時,水ㄤ給了一個註解『時間小偷』,也就是說讓人一翻閱便停不下來,一晃眼數小時便不見了。
書籍本事
《八尺門的辯護人》是鏡文學「第二屆百萬影視小說大獎」首獎,獲得出版及作品影視化的優先權,預計於今年(2023)便會推出影集,目前可以在看見前導預告。而作者唐福睿是一個猛人,他原本是位執業律師,工作五年後,取得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前往美國主修電影導演。
『法律的極限,便是故事的起點』,這句話出自作者的一次受訪,簡單述說其作品的特色,便是在寫實時事案件及法律條文中,描繪故事其中的各種人物及人性的呈現。而諸多法庭間的攻防橋段,充分展現作者本身的實務經驗及法律知識。
回到故事本身,《八尺門的辯護人》書名的「八尺門」,是現今基隆和平島的對岸,「八尺」是指和平島及基隆本身之間的海道寬度。有一批原鄉部落聚集於此,緣起於民國50年代正濱漁港帶起漁業的興起,許多東部的阿美族人遷居於此,利用船板、木材等等廢棄的建材搭起簡易的房子,爾後形成聚落,因為並無規劃,自然整體環境不佳。
爾後,總統李登輝責令基隆市政府整頓八尺門聚落,形成「海濱國宅」,而成為第一次安置都市原住民首例。
而其中發生了一起兇殺案,受害者為海濱國宅其中的一名阿美族船長一家,兇嫌是印尼籍船員Abdul,於逃逸後被員警逮捕,因相關事證包括動機、目擊證詞明確,所以檢察官求處死刑,為考量Abdul無能力聘請辯護律師,為維護檢察官及被告平等,故法院指定一位「公設辯護人」為其辯護,便是這故事的主角-佟寶駒(寶哥)的工作。
而巧的是,寶哥本身為原住民,亦來自海濱國宅,而受害者船長更是其小時玩伴,竟然為兇手辯護,族人自是不諒解。加上其個性較為特立獨行,所以在此案中協助它的,僅為同辦公室的熱血替代役-連晉平,此案涉及印尼,寶哥請鄰居的看護Leena協助通譯的工作。而三人試圖為Abdul翻盤死刑判決的過程中,也慢慢拼湊出事件的真相,才發現牽涉的層面之廣。
****教學防雷線*****
如同前述,《八尺門的辯護人》,雖然以一場兇殺案為主軸,但試圖透過角色的背景故事,串起許多議題,包括原住民、種族歧視、移工議題、遠洋漁業、死刑存廢爭議。基本上都是屬於實際教學上教難處理的議題,身處其中角色的每一個『選擇』,都是有其背後的意涵及權衡,身為局外人的我們,實際上難以論斷,給予其一黑白分明的正確答案。
他就像典型的一代人,瞭解「歧視」兩字的意義與內涵,卻不懂得如何處理。很少做出惡意的舉動,但卻難以擺脫不經意的偏見。感覺越刻意維護,越透露「中心邊陲」的宣示~(P76)。
由於最初入行便是在原鄉部落,雖已有五年之久,但原漢之間的隔閡,仍是無形的存在,即使我嘗試避免去採一些地雷點。除了『番仔』是禁語外,許多漢人踏入部落,學原住民腔調、甚至句尾加上「的啦」,有時究其原因,雖說是希望拉近原漢距離,在我看來甚為無禮,相形之下,與其學腔調,倒不如學「族語」與其對話以及用「族名」(非漢姓)稱呼對方來得有效。
由於作者善用時事穿插於角色對話,包括PTT網路文章,會讓閱讀者有種既視感,進而去搜尋相關資料,例如運用幾年前的楊馮石之亂或是台科大校刊事件,來談論原住民的加分制度。
『你覺得加分制度是一件好事嗎?那是為了加速漢化原住民的政策』
「如果不是因為加分,我可能在為你蓋房子我因此獲得了機會這難到不重要嗎?」(P169)
記得幾年前,也曾經在網路上與網友論戰,因為教師甄試,原民地區亦有需原民籍的資格限定,此舉引起非原民甄試者的不滿,在「*北教甄」直接諷刺原民甄選者的成績。而我是反擊道:
有些原民師生間的互動,是我們學不來的,如果你是考上後,卻仍站在嘲諷學力的角度來看待孩子,那我真的會憂慮,擔任正式教職後為孩子帶來的影響。
我想,任何制度管道的存在,都有其背後的意涵,包括「加分」或是「繁星」等等,與其爭論,倒不如將重點置於:透過管道獲得「選擇權」後,所做的努力及成長,甚至是回饋幫助更多的人。
推薦趴數:100%
《八尺門的辯護人》透過故事,讓讀者探窺許多議題的考量面向,也因此能讓更多的人嘗試去瞭解不同族群的想法,而非受限自身的思考窠臼,進而多點「溫和的諒解」,而非隨意出口的評論。例如閱畢後,我會想多多瞭解「遠洋漁業」(原來我國是遠洋漁業產值的大國之一)。這本書也推薦給你/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