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隨筆03/Ch3. 階段筆記/技術練習
關鍵字:危險感知、數據分析、互動介面、機器學習
現今的公共空間時常存在潛在危險,危險感知通常來自心理層面的情緒知覺或認知。若是產生一個顯示認知危險的視覺地圖,並且當遊走在市街的使用者發現新的場域,能立即回報加入地圖資訊,成為一個及時回饋機制。
受到大台北都會區都市化以及郊區化的影響,淡水是台北市外圍一個重要的衛星市鎮。當末班捷運抵達淡水時,因公車系統末班車皆已駛離,返家的工具多為計程車與步行。在白天看似安全與熟悉的返家路徑,到深夜是會因為市區活力降低與時間性而感到不安。以治安來說,淡水犯罪比例並不高,但危險感知的檢討並不該與犯罪數據並行。
三、研究問題
1. 整理都市無形的框架:評估特定路徑的空間感知與危險分佈,視覺化產生可互動的程式
2. 都市品質評估與檢討:透過當地女性的危險指認,對街道空間進行異質性分析與開放空間、 街道裝置檢討
3. 設計介入與里民合作:點、線、面的形式,提出改善街道與促進鄰里關係的互動設計方案。
預期提出一種應用程式,整合所有數據與立即反應使用者狀況,重新呈現在地圖之中。原先就有設施使用情況得到使用者監督,沿街店家也可藉由給予路邊協助的機制,獲得多一種曝光平台。
四、研究方法
1.1對象/ 範圍
問題
受衛星城市影響,夜歸逐漸成為在郊區普及。除了夜間安全的實質設備加強以外,對於夜間的危險感知該如何被看見與降低,是此研究想探討的問題。
對象
針對危險感知討論,從<性別與社經因子對都市公園安全認知差異之影響>(1999, 李素馨)中指出,女性明顯在危險認知中的指認是高於男性的。因此研究是針對「夜歸」的族群探討,且從文獻可看出女性對於降低危險感知的需求更高,所以主要研究對象鎖定以淡水為主要居住地的女性。
範圍以及選擇條件
淡水捷運站為此區域的重要交通節點,八百公尺為合理步行距離。以淡水捷運站為中心,方圓八百公尺作為探討基地。
1.2 研究架構
此研究的預期成果是要有一個已經存在現有都市的模型,並以此模型提供可互動的介面,使模型不斷新增新的資訊。為建立此模型,需先將此基地現有的條件圖象化,並整理出第一份感知提供於介面使用。
1.3研究工具(資料來源/分析方法)
(1) 表單製作
1、圖片來源:A. 路徑影像錄影 B. python影像截圖
2、表單製作:A. 使用P5js,JavaScript與HTML製作
(2) 危險因素分析
1、 使用Python計算圖片的平均光度
2、 tensorflow進行危險指認與因素回歸
(3) 互動地圖製作
1、 視覺地圖:
A. OpenStreetMap作為準確座標的定位底圖
B. 利用Ai繪圖作為基地範圍的地圖風格設定
C. GUI為地圖細項調整介面,可因此直接介面調整圖層、顏色與logo大小
D. Spredsheet為位置經緯度拾取與轉換後台,也是模型可以進行回測的原因
(4) app整合
1、 Figma製作app整合方案提出,提出虛擬平台的互動空間,以上互動地圖則為app的主要互動來源。
五、成果展示與預期效益
嘗試做出一個互動介面應用程式,叫做”gohome”(圖二)。一開始的頁面為「回家地圖」與「回家寶物」。可以選擇回家寶物,看看沿路有哪些寶物在自己位置附近。點選回家地圖可以查看,到家之前沿路哪些預期危險事物,可以選擇避開或是取用寶物來面對。當發現有新的未預期的危險時,也可以於行動裝置的介面點選以增加危險事件。所點選的事件,會透過spredsheet上傳後台,形成新的危險認知資訊(圖三)。
回家寶物也是上述所描寫,成為鄰里合作的平台,在提供協助與程式中互動的過程中,達到社區自我解決困難的效用。回報系統也做為政府修繕單位維護基礎設施的建議,能更快速,集時接收第一手資訊。
圖3. 回報裝置與數據及時上傳spredsheet
淡江建研所二年級:張瑋凌
互動程式與演算法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