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1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工作小學問:如何面對工作低潮期

大約十年前的某個清晨,準備出門上班時,心裡悶悶不樂,到學校就要面對秩序不佳的班級,讓我有點倦怠。
就在此時,正巧有一位女性長輩迎面走來,她對我說:「妳要去上班嗎?真好啊!有人請妳去工作,我這麼老都沒人要雇用了!」
聽了這位長者的話,我開始反思因為工作壓力所以習慣抱怨,久而久之「上班」似乎成為維持生計不得不的選擇。但,我真的不想工作嗎?其實不是,我是喜歡工作的,只是職場裡的人際關係讓人煩。
小學問/究竟出版
小學問/究竟出版
個人很受用的一本書─「小學問:告別知識焦慮時代的聰明思考」的第三部 Make a Living─你真的理解「賺錢」這件事嗎?帶我們去思考自己賺的是哪份錢。過去我直覺地將工作類型劃分成「花腦力」或「耗體力」,其實除了這兩者之外,「小學問」書中還提出我們更容易忽視「風險勞動」與「情緒勞動」。
經過一番檢視,我想我工作賺的一大部分是情緒勞動的錢。
過去擔任小學老師時,面對學生種種吵鬧、爭執和不願與老師合作的學生家長,以及爾後轉換到公部門工作,面臨民眾客訴、內部人員的焦慮情緒相互干擾時,這些都讓我曾深陷煩躁鬱悶的泥淖,失去對工作的熱情,直到我想通,自己賺的是一份「情緒勞動」的錢,也就是說緩解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種負面情緒是必要的付出。
認清我的工作內容不只是「把書教好」或「把業務做好」而已,處理各式各樣爭執、異議也是我的工項目,從此在職場,我不再有不情願或憤懣的情緒,被洽公民眾丟情緒炸彈,我也能冷靜不上火。
有一次我輪值服務台,一位民眾來詢問問題,他遇到的難題並不是我們單位能夠處理的,他帶著怒意與我高聲爭辯一個多小時,最後音量越來越低,向我坦承自己求助無門才會失去理智,總之,我心平氣和不抗拒時,情況往往都有轉圜的餘地。
往後遇到工作低潮,總想起長者的話:「妳要去上班嗎?真好啊!有人請妳去工作」,這能瞬間讓我停止抱怨,提醒自己不要以為有工作可做是理所當然的事。然後從頭去思考自己賺的是哪份錢,疏通情緒後,再度心甘情願努力工作下去!

■附記■
有時候公家機關的服務台很像公開的諮商室,某些無助的人會病急亂投醫,跑來此處訴苦抱怨,我常不禁走神:大學讀心理輔導時曾想像我會成為諮商心理師,結果竟在服務台做助人工作?!沒想到以此方式練習實踐人本心理治療學派大師Carl Rogers的諮商技巧:真誠(genuine)、無條件的正向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同理心的了解(empathetic understanding)。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