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小學問:如何面對工作低潮期

工作小學問:如何面對工作低潮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約十年前的某個清晨,準備出門上班時,心裡悶悶不樂,到學校就要面對秩序不佳的班級,讓我有點倦怠。

就在此時,正巧有一位女性長輩迎面走來,她對我說:「妳要去上班嗎?真好啊!有人請妳去工作,我這麼老都沒人要雇用了!」

聽了這位長者的話,我開始反思因為工作壓力所以習慣抱怨,久而久之「上班」似乎成為維持生計不得不的選擇。但,我真的不想工作嗎?其實不是,我是喜歡工作的,只是職場裡的人際關係讓人煩。

小學問/究竟出版

小學問/究竟出版

個人很受用的一本書─「小學問:告別知識焦慮時代的聰明思考」的第三部 Make a Living─你真的理解「賺錢」這件事嗎?帶我們去思考自己賺的是哪份錢。過去我直覺地將工作類型劃分成「花腦力」或「耗體力」,其實除了這兩者之外,「小學問」書中還提出我們更容易忽視「風險勞動」與「情緒勞動」。

經過一番檢視,我想我工作賺的一大部分是情緒勞動的錢。

過去擔任小學老師時,面對學生種種吵鬧、爭執和不願與老師合作的學生家長,以及爾後轉換到公部門工作,面臨民眾客訴、內部人員的焦慮情緒相互干擾時,這些都讓我曾深陷煩躁鬱悶的泥淖,失去對工作的熱情,直到我想通,自己賺的是一份「情緒勞動」的錢,也就是說緩解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種負面情緒是必要的付出。

raw-image

認清我的工作內容不只是「把書教好」或「把業務做好」而已,處理各式各樣爭執、異議也是我的工項目,從此在職場,我不再有不情願或憤懣的情緒,被洽公民眾丟情緒炸彈,我也能冷靜不上火。

有一次我輪值服務台,一位民眾來詢問問題,他遇到的難題並不是我們單位能夠處理的,他帶著怒意與我高聲爭辯一個多小時,最後音量越來越低,向我坦承自己求助無門才會失去理智,總之,我心平氣和不抗拒時,情況往往都有轉圜的餘地。

往後遇到工作低潮,總想起長者的話:「妳要去上班嗎?真好啊!有人請妳去工作」,這能瞬間讓我停止抱怨,提醒自己不要以為有工作可做是理所當然的事。然後從頭去思考自己賺的是哪份錢,疏通情緒後,再度心甘情願努力工作下去!


■附記■

有時候公家機關的服務台很像公開的諮商室,某些無助的人會病急亂投醫,跑來此處訴苦抱怨,我常不禁走神:大學讀心理輔導時曾想像我會成為諮商心理師,結果竟在服務台做助人工作?!沒想到以此方式練習實踐人本心理治療學派大師Carl Rogers的諮商技巧:真誠(genuine)、無條件的正向關懷(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同理心的了解(empathetic understanding)。


avatar-img
小徑藝文+的沙龍
28會員
67內容數
學習書法需要保存作品以檢視自己是否進步,過去隨意堆置書法習作的習慣,造成翻閱的困難,將書法作品數位化,方便檢視習字的軌跡,同時也紀錄寫書法時浮現的種種心得體悟,給書法同好聊作參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徑藝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開始進到一個使我永遠無法畢業的學校,來學那課永遠學不盡的人生了。<沈從文自傳> 第一次讀沈從文自傳,應該是國中時從圖書借閱的,嚮往沈從文在書中描述的冒險見聞,他描述的世界如此鮮活,刺激程度堪比看電影。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去圖書館借閱,從沒有買過屬於自己的一本。最近聯合文學出版《沈從文自傳》(附《邊城
人生總有一些灰暗難熬的時刻, 每個人在低潮時排解憂愁的方式各不相同, 我自己習慣沉埋書堆, 邊讀邊梳理紛亂的心緒。 在我工作遇到撞牆期, 楊定一博士在書中的提醒就會跳出來, 路標一直都在, 有智慧的人生導師給予的忠告, 是指引我走出黑暗的光, 而作者帶給我新的觀點與視野, 進而產生轉念的動能。 心靈
有一本書長年作為我的案頭書, 那是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的自傳「你拿什麼定義自己」(Myself and Other More Important Matters)。 多年前拜讀這位睿智長者的著作時,就完全折服於他非凡的思想 ,這位人生前輩的哲思猶如醍醐灌頂,敲醒我蒙昧混沌的心智
開始進到一個使我永遠無法畢業的學校,來學那課永遠學不盡的人生了。<沈從文自傳> 第一次讀沈從文自傳,應該是國中時從圖書借閱的,嚮往沈從文在書中描述的冒險見聞,他描述的世界如此鮮活,刺激程度堪比看電影。 每隔一段時間,我就去圖書館借閱,從沒有買過屬於自己的一本。最近聯合文學出版《沈從文自傳》(附《邊城
人生總有一些灰暗難熬的時刻, 每個人在低潮時排解憂愁的方式各不相同, 我自己習慣沉埋書堆, 邊讀邊梳理紛亂的心緒。 在我工作遇到撞牆期, 楊定一博士在書中的提醒就會跳出來, 路標一直都在, 有智慧的人生導師給予的忠告, 是指引我走出黑暗的光, 而作者帶給我新的觀點與視野, 進而產生轉念的動能。 心靈
有一本書長年作為我的案頭書, 那是查爾斯・韓第(Charles Handy)的自傳「你拿什麼定義自己」(Myself and Other More Important Matters)。 多年前拜讀這位睿智長者的著作時,就完全折服於他非凡的思想 ,這位人生前輩的哲思猶如醍醐灌頂,敲醒我蒙昧混沌的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