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推薦》悲情城市 - 身為台灣人,一生必看的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我很喜歡歷史,長大之後才透過書本更了解「228事件」的始末,因為以前的歷史課本總是輕描淡寫的帶過,年輕人除了知道228和平紀念日會放假以外,我鼓勵年輕人更應了解這個紀念日的由來,這也是台灣能走向民主進程的一部份!
《悲情城市》這部電影是於1989年上映的,當時正值台灣解嚴後的第二年,台灣實行戒嚴長達38年之久,在戒嚴體制下規定很多,不得集會、結社、言論與自由皆被管控,台灣能在解嚴後推出第一部觸及政治敏感議題「228事件」的電影,非常不易,電影中有很多畫面是採隱晦性的,實際上的歷史更為殘暴;1989年上映的《悲情城市》也讓台灣於當年度得到第一座義大利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殊榮!
悲情城市-電影海報(圖片來源:牽猴子提供)
電影簡介(內容摘取Yahoo電影) : 以228事件為背景,透過一個台灣基隆家族興衰,帶出封塵禁錮歷史。
在看電影前我覺得需要稍微了解一下歷史背景,才能看懂電影真正想表達的想法,1895年大清帝國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自此在日本殖民統治下過了50年!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於1945年無條件投降並將台灣歸還於中國,台灣有些人歡喜能重回祖國的懷抱!不用再當二等公民了;有些人民則是悲傷的,例如灣生,在日治時期出生於台灣的日本人,台灣就像是他們的家鄉,但中國規定所有日本人一律須退出台灣,返回日本!日本殖民台灣50年,台灣的整體發展不錯,後來日本也在台灣執行「皇民化運動」,經歷了這麼長的日治時期,讓台灣的文化、語言早已與中國大不相同!
後蔣中正(國民政府),派最高行政長官陳儀負責接管台灣,台灣人本想重回祖國懷抱後,生活一定比從前更好,人民歡天喜地舉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到基隆港迎接國府軍,想不到國府軍卻和他們想得大不相同,聽著經歷過228事件的歷史口述者說,國府軍穿著破爛,有些人還穿著草鞋,形容得不好聽一點有點像是乞丐軍;因為中國的內戰戰事並未停歇,中國也仍深處水深火熱之中,中國人民生活也很困苦!台灣自從被國府軍接管後,台灣生產的米和糖被國府軍徵收去支援中國內地的戰事補給,讓台灣短時間內物價飛漲、經濟衰退,甚至有時候還買不到米!
外省人一來便將主要機關的行政首長、法院、警局...等管理階層,皆換上外省人,因為他們覺得台灣人被日本奴化過,不值得信任,因此也造成許多台灣人失業的問題;另外台灣於日治時期時,被派去當日本兵的台灣人,更是沒有工作可做,人民的生活愈發苦不堪言,國府軍在接管台灣的一年半後,1947年因一場官方查緝私煙的事件,用槍托打傷民眾,民眾憤怒包圍查緝的警察,警察開始開槍,不慎射殺死一名無辜路人,造成台北人群起激憤,群眾發起抗爭要去派出所討公道,想不到派出所竟然開後門讓殺死民眾的警察從後門離開!
陳儀一邊用廣播向人民表示會用和平的方式處理,一邊持續武力鎮壓,這起事件透過廣播,讓全台民眾憤怒,民怨大爆發,人民希望政府能對此事件給個公道!當時國府軍派駐於台灣的軍人不多,陳儀便致電蔣中正需調派兵力處理此事!台北、基隆也宣佈進入戒嚴狀態,陳儀說是為了保護人民安全,我在看相關節目時,才知道台灣人一開始不知道「戒嚴」是什麼意思?那是中國內地開戰實行的政策;實行戒嚴令時不能隨意出門,需要「放行路條」才能出門!致使一開始戒嚴令執行時,許多無辜民眾不知情走出家門便被槍斃!
蔣中正調派國軍21師兵力協防陳儀,官兵接收到的命令是台灣發生動亂必須採取強硬武力鎮壓!國軍21師一登陸基隆港與高雄港時,便開始亂開槍射殺民眾,台灣便發生這場大規模流血衝突與暴力鎮壓的事件!社會極為混亂,許多台灣的菁英份子希望能和國府軍和平談判,想不到談判尚未開始就直接被抓起來,扣上「叛亂」的罪名,當眾當街擊斃,此事件犧牲了許多台灣的菁英份子!
《悲情城市》這部電影主軸,圍繞在林家一家身上,林家的遭遇與興衰像是228事件的縮影。以下是《悲情城市》4K全新數位版電影預告:
在這裡也需提及國府軍在228事件當中,鼓勵台灣人舉報漢奸或異議份子並執行「清鄉」計劃,導致挾怨報復的人,互亂指控或舉報,而無辜受害;至於「清鄉」一詞,中國在剿匪行動(肅清匪類)中已使用過清鄉;陳儀執行的清鄉行動整肅的對象擴及全台民眾,軍憲人員藉清鄉之名,全面清查戶口、搜索民間武器、搜捕任何可疑的異議份子,並祭出嚴格的連坐法!一人觸法,相關親朋好友甚至連村長、里長都要受到懲罰,使全台人民陷入恐慌之中!擔心自己親友涉案被受牽連,親朋好友間避之唯恐不及。
當時台灣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亦主張「寧可枉殺99個人,只要殺死一個真正的暴徒就值得了!」這跟白色恐怖時蔣中正的主張的「寧可錯殺一百,也不願放過一人!」是相同的!228事件在當時是不透明的,死傷人數無法統計,縱使每年228節日的到來,政府官員的道歉,也無法弭平228受難者家屬的傷痛!
我也十分推薦,之前看的關於白色恐怖的台灣電影,也拍得很好:心得如下!
avatar-img
276會員
136內容數
這裡紀錄了我看過的書、影像美學與生活日常,寫文章與感想並和格友們交流是我覺得快樂又幸福的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人權影片系列-頭城事件》是一部深入探討台灣二二八事件中,頭城地區發生的集體屠殺案件的紀錄片。該影片透過受難者家屬的口述、歷史學家的研究和地方居民的回憶,重現了1947年3月19日夜晚,在宜蘭頭城慶元宮前發生的慘劇。影片以其真實、深刻的敘事方式,引發觀眾對轉型正義的思考,並喚起大眾對政治受難者家屬處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歷史上不願面對的汙點 二二八事件距今已逾七十年,新世代的人們是否記得這一個在年曆上被歸為假期的日子,曾颳起的腥風血雨?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民怨積怨,對上了高壓的制裁手段,人民的靜默不語,成為歷史裡很長一段時間,無法被輕易揭開並好好檢視的印痕。二二八事件的受難者如今皆已離世,但受難者家屬仍在社會
三位人物的故事深刻展現臺灣在戒嚴時期的政治與社會發展,他們的抗爭記錄了一段歷史,需要被表達與傳遞,保存在人們的頭腦中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聽海湧》描述台灣青年在二戰期間被日本徵召前往婆羅洲,替日軍監看戰爭中捕獲的盟軍戰俘,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17年(1942年),過程中這群監視員牽涉一場冷血的屠殺,戰後因被指認虐待戰俘而成為戰犯,部份監視員再也無法回到台灣,活著回來的青年則再也不願提及島上發生的事。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人權影片系列-頭城事件》是一部深入探討台灣二二八事件中,頭城地區發生的集體屠殺案件的紀錄片。該影片透過受難者家屬的口述、歷史學家的研究和地方居民的回憶,重現了1947年3月19日夜晚,在宜蘭頭城慶元宮前發生的慘劇。影片以其真實、深刻的敘事方式,引發觀眾對轉型正義的思考,並喚起大眾對政治受難者家屬處
Thumbnail
日本的屋瓦片是黑色的、台灣的屋瓦片是紅色的,有段時間從天空看下來,台北的天空就是這兩個顏色交織著,現在也是兩種顏色交織,只是變成藍和ㄌ
Thumbnail
第二次國共內戰發生於1945年至1950年間,是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為爭奪中國的統治權而爆發的內戰,內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及兩岸分治的現狀。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前後,國共間的衝突一直持續。
電影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是1980~1990年代的台灣槍擊要犯,剛好呼應中國現在開始面對的經濟泡沫重演。 但是當時的台灣,省長民選、阿扁上任,雖然引入黑道治國,但同時處裡了政治轉型,從外來殖民政權的中國國民黨手中,變成台灣本土政治勢力崛起。鄭太吉當選屏東議長進入政壇,槍殺黑道友人被判刑槍決,然後李登輝
Thumbnail
這本書講述的是台灣二戰之後到邁向民主化的過程,總共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國共內戰到韓戰爆發這段時間的歷史,第二部份是蔣介石政權,第三部份是蔣經國繼位以後台灣的政治變化。第一部份我最不熟悉,然而這段時期的國際形勢非常暗潮洶湧,台灣的命運也因此經歷了好幾回的變化。 韓戰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