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21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坪林流域書店開幕

今天三月二十一日,春分,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節氣,因為從冬至後,清晨太陽出現的時間就一天比一天早,來到春分,過此白天就比黑夜一天長過一天。
風和日麗的春分上午,來到坪林茶鄉,參加流域書店的開幕儀式,據坪林區長說,流域書店是坪林百年來第一家書店,除了區長,坪林選出的新北市議員,農會、在地中小學校長,在地農友全都來參加開幕典禮。
流域書店是黃柏鈞繼台灣藍鵲茶之後,在坪林的地方創生展現。柏鈞大學畢業後第一個工作就是到荒野保護協會,二十多年前我擔任荒野理事長任內,升任保育部主任,他的熱情、積極與活力,在荒野保護協會守護台灣環境的行動上,可說是如虎添翼,發揮很大的影響。
後來他也帶著荒野的經驗,到鳥會……等其他的保育組織服務,之後到台大城鄉研究所讀書時,結下跟坪林的緣分,提出「流域收復」的概念與實際行動,結合農業、商業,透過同一個流域集水區的整合,推動友善農業,建構無農藥流域,將生態作為品牌來守護農地與生態。
台灣藍鵲茶就是產自坪林地區茶農的茶園,位於北勢溪三個支流集水區,希望在這大台北共同飲用水來源的最上游,能成為無農藥的流域,讓生態與農村共存,並成為生物的棲息地。
台灣藍鵲茶這個品牌經營了幾年站穩腳步後,流域書店就是在當地的新據點,希望這個曾經很繁榮到如今已沒落的老街,能經由流域書店舉辦的各種活動中,展現新的風貌。
我覺得,荒野保護協會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的理念的倡議,以及對民眾的環境教育推廣,其實並不難,但是要真正「落地」,跟農村在地生活結合,形成一個「經濟可持續」的產業,達到不再需要借助社會公益捐款來守護生態環境,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流域收復」的行動才剛開始,雖然目前已有初步成果,但未來還有非常漫長的路程與無數尚待克服的挑戰,相信他們非常需要關心台灣環境永續的朋友們持續的支持,並給予這個年輕的團隊一些鼓勵。
環保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寫於2006.02.27
…若問我這十多年來,在保育團體當義工的心得是什麼,若要簡單講的話,我深深體會到環保問題的解決,沒有簡單的答案。
在訊息排山倒海樸向每個人的時代裏,現代人愈加渴求真理,一個清清楚楚的,非黑即白的答案,心情回到小時候看電影總想搞明白:「到底誰是壞人?」對於錯綜複雜的環保問題,我們沒時間、沒精神,或許也沒能力搞清楚「到底我們該怎麼辦?」
關心環境的一般社會大眾這些年來一直很困惑,在看新聞時,不時聽到立場相反的論點,偏偏這些論點都是專家的意見,也都佐以大量的科學證據。
比如說,世界守望研究中心出版的年報指出環境指標向下發展的趨勢:「森林不斷縮小,地下水位還在下降,土地在腐蝕,濕地正在消失,漁業面臨崩潰,牧場在退化,河流乾涸,珊瑚礁死亡,許多動植物品種也逐漸滅絕。」有位著名的學著傑瑞泰勒就這麼批評:「十五年來,世界守望研究中心每一份報導都主張,目前的發展已超過我們生活的星球的負載能力。但是,十五年的事實証明,無論從那方面來說,它絕對都是錯誤的。」
泰勒還引用人類壽命提高、營養的改善等等數據來證明,隨著人口增長,人類的生活水準也相對提高。
對於這一點,綠色資本主義的作者羅文斯說:「也許這兩組數據都可能是正確的。在現代人類已獲致驚人進步,正過著有史以來最高水準的生活,但這些事實並不意味著世界守望研究中心的預測錯誤,就像是我們可以讓一輛車子加速,但也不能証明車子的油箱是滿的。換句話說,我們有能力讓地球超過其負載,這樣也許有利於人類壽命的延長與享受,但卻會使我們的綠色資本趨向衰竭。」
愛因斯坦曾說過:「問題不可能在所處的情境中得到解決。」現今人類世界的運轉是基於資本主義制度的觀點上,價值的創造被視為獲取、生產和銷售的線性關係,認為只要有足夠的錢,就可以買到充足的資源,人們用開採成本來計算自然資源,認為自然資源是無償、無限,或是可以不斷再生的。
在世界人口大量成長、科技進步之下,過往的經濟觀顯然已有問題,不過,要人類能永續發展、並不需要什麼新理論,只要普通常識即可,正如羅文斯說的:「在價值計算中,將所有資本都一併計分,雖然沒有『正確』方法來評估一片森林或一條河川,但是把它們視做沒價值當然是不對的。比如說,如果一時之間還不知道如何評價一棵七百年的大樹,只需問再種一棵與它相同的新樹要花多少代價就可以了…..
荒野與CSR企業社會責任──寫於2007.04.16
…做生意將本求利是天經地義的事,經營企業,為股東創造最大利益也是資本主義社會中最基本的原則。但是這些年經濟全球化浪潮襲捲全世界之下,企業,挾著雄厚的資金、技術與人才,影響力逐漸凌駕政府,成為改變世界的巨大力量,因此企業在社會上扮演的角色也在轉變中,不再將追求獲利視為唯一目的,而是願意共同參與社會變革,發揮正面影響力的公民。
企業在現代的角色蛻變成為關心社會的公民,企業公民,企業社會責任,已是全世界最新的趨勢,企業參與社會,已經不只是以道德角度的做善事做為企業的公關包裝,而是如管理大師波特所說的:「企業的社會責任應該是公司的核心營運策略,是企業經營中不可缺少的部份。」
的確,企業與社會原本就有密不可分割的關係,如果企業沒有社會資源與好的社會環境支持,是不可能長期經營的,同時企業的效率與技術,也可以對社會的變革提供專業,形成正面的影響,因此,一個成功的社會與一個成功的企業,是同時並存並進的。
環境問題以及社會能否永續發展是這個世紀最大的挑戰,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部份,連全世界第二大企業沃爾瑪總裁最近都這麼說了:「環境問題,就是我們的問題。」奇異公司最近也提出『生態想像』行動,投入研發環境科技的經費就增加了五百多億台幣。高盛、花旗、摩根史丹利等華爾街的金融投資研究團隊,也發展出社會責任指數來評估企業的優劣,他們評量的面向分為公司治理,企業對員工的承諾,社會參與以及環境保護四項。波特也強調,能夠把社會責任與經營策略結合,將是企業未來新競爭力的來源。甚至,我們可以預見在不久的未來,一個達不到環境責任要求的企業,生產的貨品將會進不了世界的市場而被淘汰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