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挺身 v.s. 臥推,從哪個開始做比較好?

伏地挺身 v.s. 臥推,從哪個開始做比較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伏地挺身 (Push up,簡稱PP) 與臥推 (Chest press,簡稱CP)是阻力訓練中常見的上半身鍛鍊動作,可訓練人體主要的大肌群動作之一,動作主要大肌群為胸大肌、前三角肌、肱二頭肌與肱三頭肌。

伏地挺身與臥推使用的主要大肌群

伏地挺身與臥推使用的主要大肌群

伏地挺身 v. s. 臥推

兩者差別除了器材之外,穩定的平面也剛好相反,一個是軀幹接觸穩定平面的CP;另一個四肢接觸穩定平面的PP,也由於軀幹沒有接觸到平面,只靠四肢支撐的PP,會比CP需要更多肌肉穩定控制與核心肌群的參與。

初學者一開始執行上半身阻力訓練時,幾乎都會有這兩種選項,雖然PP不用受場地限制,但普遍女性在執行PP會特別覺得吃力,因此,如果想練的話,這兩種練法該怎麼選呢?或是在選擇上各自有什麼優缺點呢?來看看研究的結果吧!

今年在《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期刊上,有篇研究男女在PP與CP的差異,該試驗找了已有做過阻力訓練的經驗的 10 名男性(平均 22 歲,22±6.1歲)與 10 女性(平均 24 歲,24±5.7歲)參與。

測試前皆有設相對定位點,也經過評估推算出相對重量與反覆次數,同時保持 60bpm 的節拍器速度(1 秒離心收縮和1秒向心收縮,就是一秒往上和一秒往下),偵測胸大肌、前與中三角肌三角肌、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的肌電訊號。

伏地挺身

伏地挺身

raw-image

伏地挺身負荷比較小

雖然粗略說PP的負荷比較小,但實際的研究結果主要有五點:

  1. PP的向下所受作用力是體重的 72%;往上的動作則是 66% 體重。
  2. 女性在CP的反覆次數比PP少了少 77.4%;男性則是少 53.1%。
  3. 不論是CP或PP,男性可執行的反覆次數皆高於女性。
  4. PP可執行反覆次數與CP的反覆次數有正相關。
  5. PP往上的動作階段,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電圖訊號平均顯著降低;而CP向下的階段中,前三角肌則表現出較少的活動。

建議女性或初學者從伏地挺身開始

PP與CP都是訓練上半身前側的動作,不過PP可執行的反覆次數較多次,且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在動作時參與也較少。而PP或CP,男性比女性可做比較多的反覆次數,這也表示女生在做上半身訓練時會辛苦一些。此外,訓練PP也會增加CP的反覆次數的能力。

因此,建議初學者的阻力訓練,訓練上半身的前側時,可先選擇PP,如果直膝的PP無法執行,如果直膝起不來的話,可以使用彈力帶或跪姿減少身體動作時的負重等輔助性性的改良動作,讓訓練負荷降低,等到PP可保持身體穩定執行且有一定的反覆次數後,再來改成CP,可能是個好方式。

延伸閱讀

3 階段認識阻力訓練!第 1 階段,什麼是阻力訓練?

此文章同時也在另一個網站發布

伏地挺身 v.s. 臥推 2 種訓練哪個開始比較容易? - 營養共筆

備註:本文僅供參考,如有疑慮,請依照專業醫事人員的醫療診斷為主要建議,
本文發佈時盡可能找尋可靠證據,但不排除有其他證據或未來更新證據推翻目前結論。

References:

Alizadeh, S., Machel Rayner, M., & Behm, D. G. (2020). Push-Ups vs. Bench Press Differences in Repetitions and Muscle Activation between Sexe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 19(2), 289.

avatar-img
彼得大叔的沙龍
2會員
36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彼得大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此文章內容涵蓋了自由重量與器械的貢獻,運動順序、組間休息時間、肌肉動作速率、運動頻率等訓練要素。建議在透過阻力訓練提高肌肉力量時,應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適應能力、以及訓練目標進行調整。
不要坐著不動,保持規律運動還是很重要的~ 規律運動對於維持或保持健康狀況很重要,除了一些工作或是有著重度活動的人,大部分人醒著的時候,總是長時間坐著,而這種坐式生活,則是一種危害健康的風險因子之一。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人們漸漸減少外出,以減少接觸病毒而感染的風險;一直宅在家裡,花更多的時間
3/12是世界腎臟日,世界上有許多人受到腎臟疾病的困擾,台灣,也不例外。
調整訓練的要素 上一篇提到漸進式原則與調整性和幾種週期性後,所需調整的元素有哪些呢?又與阻力訓練有什麼關係呢?
第一階段的文章中,已簡單說明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 之後簡稱 RT)的一些基礎概念後;接下來的第二階段,將說明阻力訓練如何執行,以及實際執行與過程中如何調整,將分「阻力訓練的進階概念」、「阻力訓練的執行過程如何調整」和「健康高齡者的運動漸進模式 」三個部分說明。
此文章內容涵蓋了自由重量與器械的貢獻,運動順序、組間休息時間、肌肉動作速率、運動頻率等訓練要素。建議在透過阻力訓練提高肌肉力量時,應根據個人身體狀況、適應能力、以及訓練目標進行調整。
不要坐著不動,保持規律運動還是很重要的~ 規律運動對於維持或保持健康狀況很重要,除了一些工作或是有著重度活動的人,大部分人醒著的時候,總是長時間坐著,而這種坐式生活,則是一種危害健康的風險因子之一。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間,人們漸漸減少外出,以減少接觸病毒而感染的風險;一直宅在家裡,花更多的時間
3/12是世界腎臟日,世界上有許多人受到腎臟疾病的困擾,台灣,也不例外。
調整訓練的要素 上一篇提到漸進式原則與調整性和幾種週期性後,所需調整的元素有哪些呢?又與阻力訓練有什麼關係呢?
第一階段的文章中,已簡單說明阻力訓練(Resistance training, 之後簡稱 RT)的一些基礎概念後;接下來的第二階段,將說明阻力訓練如何執行,以及實際執行與過程中如何調整,將分「阻力訓練的進階概念」、「阻力訓練的執行過程如何調整」和「健康高齡者的運動漸進模式 」三個部分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