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台灣民主真實的現狀

台灣2024的民意狀態,總得票率基本盤大約綠3成+,藍3成,白2成+,2成中間游離。投票率預估7成,3成未投票。總統部分如果是藍綠對決,中間游離票跑到哪邊就是關鍵,馬英九跟蔡英文就是拿到多數中間票。如果是三腳督,近3成應該是柯文哲的天花板。賴清德從3成5往上,看投票率與中間票轉移多少。侯友宜維持藍的3成,沒有突破能力,也不太會往下掉。
藍白合雖然加起來超過5成,但是藍營本質與柯文哲支持者衝突,就算用了徐春鶯跟中國支持,台民黨卻有更大的利益與國民黨不同,因此合不起來。藍白無法互相棄保,是確定的。
台灣的總統、立委、縣市長、縣市議員是4種不同選制。總統全國選區一席,立委小選區一席+政黨不分區。縣市長大選區一席,縣市議員大選區多席次。
立委、縣市長就是另外兩套理論,但基本也在綠3成、藍3成、中間2成上下變化。縣市議員因為是大選區多席次,又是另外一種遊戲規則。 ●●●●●●●●● 中間選民本來的樣子,就是討厭哪邊,就會覺得另外一邊也可以,所以不管是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習近平、柯文哲、韓國瑜,他們都是可以選擇,也可以不選的人。 覺得中間選民有一定的道德標準、價值觀,那才不是中間選民的特色,不然怎樣叫中間?就是黑的、白的、灰的、藍的、綠的,紅的,都沒關係,只要我覺得還可以,都可以投看看。 台灣民主30年,現在大概藍的1/3、綠的1/3,中間1/5,你抓哪邊,都會失去另外一邊。如果想當中間,就會一下這邊好,一下那邊好,一下這邊不好,一下那邊又不好了。中間選民是民主社會正常的擺盪族群,當這個族群越多,國家的方向就越雙子或雙魚,一下要這個方向,一下換那個方向。優點是永遠都有機會改變,缺點是因為改變不停,就會永遠在埋怨這不是我要的。 想要贏得選舉,如果你的同溫層比另外一邊大,那只要把中間選民弄得討厭另外一邊,而你的同溫層無所謂,你就贏了。如果你的同溫層比另外一邊小,就要想盡辦法討中間選民喜歡,不然你就一定會選輸,但如果你因為討好中間選民,而讓你的同溫層不高興,你一樣會輸,這就是台灣民主真實的現狀。 30年前剛解嚴的投票,國民黨大概是50%以上,民進黨20%不到,中間選民20%。阿扁當選後,藍營40%以上,綠營30%,中間選民20%。現在是藍營30%多一些,綠營30%,中間選民維持20%,沒算到的就是真的對政治沒興趣,怎樣都不投票的。總括來看,40%可能是台灣政黨支持度的上限,而中間選民20%每次都會飄移,倒到哪邊,那邊贏的機率就高,如果不想投票,就看哪個陣營的同溫層多,就會獲勝。所以國民黨+藍營基本上都不太靠中間選民,現在更是只要操作中間選民厭惡政治,就可以在韓國瑜騙局被揭穿後,再次獲得一定程度的選與勝利。 這些投票模式要多久才會被破解或改變?阿扁市長+總統14年,馬英九市長+總統18年,蔡英文8年,柯文哲8年,韓國瑜2年,汰換率越來越快,下一個興起又被破解的政治明星,會是誰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