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匯能否永久保持穩定?
碳匯如何轉化為碳權並在抵換市場運作?
如何避免「砍大樹、種小樹」等問題?
企業又該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面對我國森林碳權的未來發展,在國發會的2050年淨零路徑規劃中,《碳匯》被視為削減碳排放的一種方式,以實現碳中和目標。《森林碳匯》成為選項之一,企業界瘋狂尋找自然碳匯倉庫,如林場、農地、海洋、濕地或海藻等,作為另類投資或開發標的。
然而
《碳匯》到底是什麼?
碳匯 Carbon sink
這些碳匯有助於抵消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
地球生態系統中,能吸收並儲存大量碳的地區或過程。這些碳匯有助於抵消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碳排放,減緩全球氣候變化的速度。
碳匯可以分為【自然碳匯】和【人工碳匯】
自然碳匯
- 森林:樹木和其他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植物組織。森林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匯。
- 海洋:海洋生態系統通過生物泵等過程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海洋中的碳匯。海洋生物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為骨骼和外殼,最終沉積在海底。
- 沼澤和泥炭地:這些地區的水分含量高,有助於儲存大量碳。泥炭地特別能吸收並儲存二氧化碳,對抗氣候變化具有重要作用。
人工碳匯
- 再造林和植樹:人工種植樹木或恢復原有森林區域,以增加樹木和植被的數量,從而吸收更多二氧化碳。
- 碳捕捉與存儲(CCS):這是一種技術手段,通過將工業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捕捉並將其儲存在地下,從而減少大氣中的碳排放。
解決碳權申請瓶頸,自然碳匯成為減碳新趨勢
企業為了避免被課徵關稅,正瘋狂尋找自然碳匯
自然碳匯的未來發展趨勢與挑戰
碳排放市場需求大,第三方認證機構家數不足
碳定價成為各國所採用的減碳方式。歐盟即將實施
進口碳稅,鼓勵企業減碳,因而取得碳權,並在碳交易平台賺錢。台灣也即將開啟
碳權交易,然而卻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
方法學不足 - 過去碳權申請大多為能源或工業項目,自然項目很少
- 企業開始重視自然為本的解方(nature based solutions),未來相關單位會推出更多自然碳匯的方法學,滿足企業不同需求
- 希望企業減碳資金留台灣
第三方認證機構不足 - 目前認證機構家數過少,預約要排到年底甚至明年中
- 很多查驗機構稱,碳盤查案子接不完,不願意再接抵換專案
- 抵換缺乏農業與林業,預計農科院可能加入,但需要一、兩年
- 建議未來鼓勵學術機構(尤其農林背景)加入專業的查驗工作
台灣發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
提出 四大轉型策略 及 兩大基礎
引導產業永續接骨並接軌國際趨勢
迄今屆滿一週年
我們將檢視台灣的淨零轉型成績單
以及方向是否正確
淨零排放新征程
我們將為您深入剖析如何跨越轉型門檻
建構低碳商業模式並進一步創造綠色生活產業鏈
氣候時鐘正在分秒倒數
面對迅速變化的 零碳戰場
您,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