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居也是女孩兒們規劃行程之一,但後來她們沒去。我時間較多,這樣的地方怎可能放棄?今天打算早上一探皇居,下午到
明治神宮去,但潘先前都造訪過了。
「你自己去沒問題嗎?」當我請潘自往別處賞玩時,他問。
他是那種很體貼、略具喜歡照顧同伴傾向的人。與他同行,我不會不自在,但他年紀稍長,不常運動,不耐熱、不耐走、不耐飢渴、不耐負重,而我恆常身揹超過4公斤的器材,一旦美景當前,即興沖沖上下求索,「神出鬼沒」,欲去還留,可以好幾小時不吃不喝,以致在景點潘常一邊擦汗、一邊對我說:「還是你體力好!沒關係,你慢慢拍,我在這棵樹下等你!」儘管動輒忘我,怎好輕易「忘他」?彼時便頗覺過意不去。皇居和明治神宮這兩個大點,我來回逡巡的機率一定更高,他既然去過,自是沒必要跟著「受罪」。
「沒問題啦!有這張交通網路圖那裡都到得了!」於是我答。
「那好!我今天就搭都電荒川線去早稻田大學看一看,離這裡很近。」他似也鬆了一口氣的說。
皇居又稱皇宮,1457年由太田道灌始建於江戶城,後來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入主,繼續擴增,直到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1620-1651年)才全部落成。明治時代,天皇一家入住,其後江戶城歷經改名東京城、宮城至今日的皇居,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因美軍轟炸焚燬,但1968年依原貌重建,大致恢復往昔風采。
華航精緻旅遊套餐附有1張地鐵1日週遊卷,雖不想猛乘「撈本」,但不用白不用,於是走到新大塚搭丸之內線,在大手町駅下車,從二重橋前6號口鑽出,靠近和田倉門,首先遇見橫跨馬場先濠的石橋,是從東京車站通往皇居的「行幸通り」之一段,這條路極為寬廣,中間種了兩行銀杏,秋天來一定美極了。我刻意從看來較為古老的和田倉橋過濠,經過和田倉噴水公園,再沿著桔梗濠、蛤濠、二重橋濠到皇居正門,這些都屬於皇居外苑的範圍。
皇居外苑原來是皇室庭園的一部份,1949年4月始開放為國民公園,它其實包括3大部份:以皇居前廣場為中心的外苑區域、皇居北側的北之丸公園(1969年開放)和由12條城濠環繞的外圍區域,一般人會以為第一部份即皇居外苑,像潘就是,後來我才知道他竟沒聽過東御苑,所以根本沒去,只看了種了很多松樹的大草坪和二重橋,事實上,很多遊覽車載來的觀光客也是這樣,從停車場走個約200公尺的碎石子路到湟池,在俗稱眼鏡橋的石橋前照照相,再遙望一下二重橋,差不多10到15分鐘就離開了,十有八九不會接著去東御苑,實在是非常可惜的。
【從二重橋前6號口鑽出,首先遇見橫跨馬場先濠的石橋。】
【兩端分別為東京車站和皇居的「行幸通路」,那兩排銀杏入秋必定美極了。】
【在「行幸通路」北側的和田倉橋,走過去可到和田倉噴水公園。】
【和田倉噴水公園,以後的篇章裡再做較詳細的介紹─「莫非你來此不只一次?」「答對了!」】
【較遠處的城門是名字很美的「桔梗門」,其前護城河自是桔梗濠,但較近的建築是「櫻田二重櫓(巽櫓)!報載10/7有1名自稱住在西班牙的英國男子於光天化日之下跳入皇居城濠裸泳,並與前來圍捕的警方大玩捉迷藏,令人莞爾,但也因為才去過,便很能想像現場的「趣味性」,只不知是哪一段?不過,城濠裡的都是死水,我可不會想要跳下去。據報日本環境省已訂出皇居護城河改造計畫,擬引地下水代替雨水,讓濠水「復活」,如果實現,下次再去時,觀感會更好。】
【繞著皇居慢跑的「民眾」,「風景」那麼好!是不是哪天也來跑上一段?】
【皇居外苑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大片如茵綠草及遍植其上的青松。】
【皇居外苑草皮─二重橋濠前】
【坂下門方向】
【皇居正門,其前橫跨湟池(二重橋濠)的雙孔石橋,俗稱眼鏡橋。】
【皇居正門右側的警衛,觀光客很多,可不能丟天皇的臉啊!所以總是站得直挺挺的。辛苦啦!】
【通往新宮殿的鐵橋即二重橋!但二重橋並非有兩座橋而得名,最早橋體是木造的,因為溝濠太深,得用兩層桁架支撐才能造橋,遂有此俗稱。我是讀了妹尾河童的窺看日本皇居篇才知道的!】
【眼鏡橋2─後方建築為伏見櫓】
【眼鏡橋3】
【皇居正門前沿著湟池的柵欄】
【櫻田門,因為急著去東御苑,我走到這裡後折返!面對此門,右為凱旋濠、左為櫻田濠。我在皇居碰到非常多的老外!】
【櫻田門2】
【櫻田門內門,它和又稱內櫻田門的桔梗是不一樣的。】
【坂下門,圖中所見城濠為蛤壕。】
【又稱為內櫻田門的桔梗門,過了這裡,即將沿著桔梗門走到通往東御苑城門之一的大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