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物語工廠東京組:我的社群營造冒險記(行動篇)

東京裏物語-avatar-img
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雖然在2020年我正式搬離了東京,卻因為工作關係,時常回到這個燈紅酒綠的大都市,繼續見證日本偉大與混沌共存的核心。

東京瞬息萬變,除了受數以千萬計個人願望影響,更多是不可抗力因素與時代洪流無情的席捲;其間無數顯性與隱性的變化也在不斷發生,包括了建築、設施、社群、還有那些零散的人際關係跟社交圈。

就硬體而言,我大概了解怎麼在東京這個地方過日子,但軟體而言,我距離東京很遠了,當年朋友很多擁有自己的生活後淡出社群,或離開東京,現在活躍的社群,有什麼人在主導、什麼性質、在進行什麼活動、我完全沒有概念。

我那時只知道兩個社群:探員M的東京宵夜文事件簿跟目黑會。

關於探員M的東京宵夜文事件簿與核心團隊

在經營東京裏物語專頁時,只要文章有人來留言,我一定會點開看看這些人是誰,尤其是那些跟我個人臉書有共同好友的常客。

探員M的東京宵夜文事件簿主編叫大獸,是個桀驁不馴的小臉女孩。她在網路上講話氣焰很旺,常對各種人事物抱持憤怒跟不滿,專頁讚不多,以在日台灣人粉專來說,稱不上大咖,因為愛講話亂噴、常靠北台灣跟日本,在網路上似乎不是人人愛,尤其愛台灣的人更不喜歡。

另一方面,她辦的活動參與者似乎很踴躍,粉專經營也沒有因為讚數起不來就怠惰,而是慢慢建立起自己鐵粉的小王國,她正是我想要的人。

光是大獸持續憤怒、持續行動這兩點我就覺得非她莫屬了。

我自己曾經也是個愛亂噴的凶宅。

雖然現在也沒收斂多少,但了解各個立場的難處跟結構性問題之後,我已經很難單純把怒火往單一個方向發洩,這樣火力自然就弱了,她這種火力全開狀態正是我失去的特質。

其次她的文章雖然沒有很多讚,但依然持續筆耕,偶爾還能辦活動,這在我看來,她的行動不受外力左右,而是靠興趣驅動。

最後,開始一個社群之前,核心成員很重要,因為初期成員都是核心成員人脈的延長線,擁有王牌學經歷的大獸,朋友不乏各領域強者跟成功人士,這群裡面對“自我成長”跟“自我實現”等關鍵字有反應的人應該比較多。

所以真的是非她不可,甚至當時我覺得被她拒絕這個計畫就要暫緩了。

raw-image

決定人選之後就是行動,從線上分享會第一次想辦法騙她來聽開始,我就用盡手段各種接近試探,好不容易約到她肯出來見面,第一次聊比較久應該是在東京下北澤都市計畫的社群導覽,翻譯工作結束之餘,我看準時機可以抓到她出來聊,馬上在飯局間提了社群跟工作坊的想法。

大獸本人瘦瘦小小一隻,話不算多,討論到她有疑惑或是意見時候,她不像在網路上直接開嗆,也不會長篇大論,常常取而代之的是一聲很慢的「蛤~~」然後就是沈默,常讓人搞不清她在想什麼。

至於我就是正常發揮,見面就霹哩啪啦狂講一堆社群啊、工作坊啊、自我實現之類的,後來又見了一次面,在我強烈推銷轟炸下,她就決定一起跟我跳進經營工作坊的坑了。


意外的插曲 超級事務員的加入

這個工作坊要開始之前,當然第一個頭痛的是要找人主辦,第二頭痛的是錢,接著最讓人頭痛的就是集客。

我跟大獸分別在東京裏物語還有探員M的專頁,以及我們各自的私人臉書上PO出了招生訊息,為了這件事,她還凹我剪了一支影片用來宣傳。

要湊素材的時候我也凹了一直以來的夥伴魚漿夫婦來幫忙拍攝,片子剪出來,報名人數也沒什麼起色,剛開始大家還在那瞎緊張,一下改文案、一下改報名費,這時候最早被我們抓到的是大獸在探員M專頁舉辦聚會時認識的網友。當時我們約在新宿,遊說了半天之後,那個網友說自己沒什麼想法,沒辦法做為學員參加,但是可以幫忙當工作人員。

當下我只因招生希望落空覺得很失落,死活也沒想到一開始的網友,卻是支持大家到最後的超級事務員。

從一開始會議的備忘錄、活動細流、場控、企劃、備品等等,所有小細節通通掌握在她手中,簡直是控場之神。最終發表會前的簡報練習,她一次又一次精準的給每個學員建議,團隊裡有一個人神經繃那麼緊,我們自然不敢太散,雖然她一直堅持在幕後,也不想公開名字跟身份,但她無庸置疑已經是我們的中心人物。

最終發表會沒有她的話真的會爆炸

最終發表會沒有她的話真的會爆炸

療癒系鐵血書記官-遙遙

我跟遙遙的緣分其實從之前方格子NFT社群就開始了。當時她還是方格子編輯,我知道她熟悉筆記軟體NOTION的用法、還有解人類圖的專長,中間她也一度參加過我的讀書會,幫忙整理過專案,那時也偶爾會把一些小工作外包給她。

遙遙是個奇女子,雙重國籍加上經歷過社會底層與中上層間震盪,打造了她溫柔充滿包容力的柔軟外在,與可以固守核心價值的強韌內在,她年紀雖輕,卻已經擁有一段傳奇人生。

遙遙態度平常感覺軟軟的,但是該硬,她就會表現出冰點以下的冷漠,跟嘴賤心軟的我組隊剛好可以當黑臉。剛開始她的專長就是使用筆記軟體NOTION在任何會議、NFT的AMA跟讀書會上即時速記,可能不是很華麗卻超級實用。

最早認識時我們就聊過日本的線上沙龍及工作坊等等,也約好有一天要一起辦,所以這次順理成章地找了她以學員身份入夥,第一次上課之後,她也主動提起可以同時兼任工作人員。

最終發表會的人類圖推廣計畫

最終發表會的人類圖推廣計畫

關於目黑會

我第一次跟目黑會會長MARK接觸是在好幾年以前,當時知道他經營一個叫東京職活的媒體,耳聞目黑會這社群則是在最近幾年的事。

在日本因疫情大爆炸而流行在家工作那段時間,以東京裏物語CLUBHOUSE為名義,我組了一個小小的社群,也在東京跟台北分別辦過聚會,當時就很奇妙的有些目黑會跟WIJ成員在裡面,因為當時自己已經不住東京,加上我在東京是豐島區人不是目黑人,自然對這個會沒什麼親近感,也沒有主動了解,只聽說核心是一些東京高等上班族跟高度人才,大多過著人人稱羨的生活;總之就是跟我無緣的一群人。

其實在更早之前,日本職活就約訪過我,只是因為內容大概太過超現實,他們不知道該另開一個鄉野傳奇分類、還是該放在哪個分類,所以最後也沒有刊出。

在招生時我聯絡過一次MARK,那應該是我第一次實際跟他通電話,我感覺MARK很有包容力同時也擁有各種人脈。總之我開頭就厚著臉皮去拜託他讓我在目黑會打廣告,在聽過活動性質後,他也很乾脆地答應,還補了一句「大獸原本就在目黑會,要打廣告都OK啊。」

而在7/30號最終發表會上,他也很乾脆的答應出席擔任講評委員,發表會集客那麼成功,很大一部分是靠他幫忙。

(續下篇)

最終發表上幫忙講評的MARK大大

最終發表上幫忙講評的MARK大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京裏物語
36.5K會員
256內容數
關注日本新聞、社群營造、台日中美關係的沙龍,偶爾也有一些筆者在日本的生活雜記與場域營造心得。
東京裏物語的其他內容
2025/05/02
專訪歐亞集團研究員阿曼達・蕭,探討川普政府時期中臺關係、臺灣有事風險,以及2027年臺海衝突預測的可能性。蕭指出,川普政府對臺政策不明朗,中方動作試圖避免引起美國注意,2025年發生有事的風險相對較低。她強調區分「能力」與「意圖」的重要性,並指出建立軍方溝通管道以避免誤判,對於防止衝突升級至關重要。
Thumbnail
2025/05/02
專訪歐亞集團研究員阿曼達・蕭,探討川普政府時期中臺關係、臺灣有事風險,以及2027年臺海衝突預測的可能性。蕭指出,川普政府對臺政策不明朗,中方動作試圖避免引起美國注意,2025年發生有事的風險相對較低。她強調區分「能力」與「意圖」的重要性,並指出建立軍方溝通管道以避免誤判,對於防止衝突升級至關重要。
Thumbnail
2025/05/01
琉球朝日放送報導探討「臺灣有事」情境下,美軍基地脆弱性與潛在核武衝突的風險,特別關注沖繩的處境與日本整體的國安策略。哈德遜研究所專家指出,美軍基地防禦不足,分散部署至民間機場有助提升戰力,但美中核衝突的可能性也升高。專家呼籲日本政府應誠實面對國民,說明利害關係,並促進全國性安全責任分擔。
Thumbnail
2025/05/01
琉球朝日放送報導探討「臺灣有事」情境下,美軍基地脆弱性與潛在核武衝突的風險,特別關注沖繩的處境與日本整體的國安策略。哈德遜研究所專家指出,美軍基地防禦不足,分散部署至民間機場有助提升戰力,但美中核衝突的可能性也升高。專家呼籲日本政府應誠實面對國民,說明利害關係,並促進全國性安全責任分擔。
Thumbnail
2025/04/30
琉球朝日放送 (QAB) 播報了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的臺灣有事兵棋推演報告,該報告模擬了臺海戰爭中美軍、自衛隊與中國軍隊的行動,並預測了大量傷亡和潛在的核武使用。報告強調日本基地在保衛臺灣中的關鍵作用,但也忽略了平民撤離和損害的評估,引發了當地居民的擔憂。
Thumbnail
2025/04/30
琉球朝日放送 (QAB) 播報了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 (CSIS) 的臺灣有事兵棋推演報告,該報告模擬了臺海戰爭中美軍、自衛隊與中國軍隊的行動,並預測了大量傷亡和潛在的核武使用。報告強調日本基地在保衛臺灣中的關鍵作用,但也忽略了平民撤離和損害的評估,引發了當地居民的擔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三月整個又忙又狼狽,原本以為只是雜事多,要回台灣陪病加上自己的健康檢查。為了怕回診等突發情況,還特地把回台行程安排很鬆,沒想到返日最後兩天緊急手術,導致要拖著術後沒有完全恢復的身體跑日本行程。
Thumbnail
我三月整個又忙又狼狽,原本以為只是雜事多,要回台灣陪病加上自己的健康檢查。為了怕回診等突發情況,還特地把回台行程安排很鬆,沒想到返日最後兩天緊急手術,導致要拖著術後沒有完全恢復的身體跑日本行程。
Thumbnail
不是所有人都有辦法隨心所欲的說出自己想法並且有勇氣接受批評,但至少在這裡可以大家創造出一個平等且願意互相尊重的環境。
Thumbnail
不是所有人都有辦法隨心所欲的說出自己想法並且有勇氣接受批評,但至少在這裡可以大家創造出一個平等且願意互相尊重的環境。
Thumbnail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Thumbnail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Thumbnail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Thumbnail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Thumbnail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Thumbnail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Thumbnail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Thumbnail
透過這系列文章,我想與各位分享2021年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裡的觀察與實踐。東京裏物語在clubhouse經營著一個封閉式的社群實驗,除了練習講話、聽話,重新編輯我原生人脈與裏物語讀者間的關係以外,也試著連結在台灣與日本的兩群人。
Thumbnail
回顧從2017年開始的東京裏物語到底做了些什麼?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回顧從2017年開始的東京裏物語到底做了些什麼?寫了些什麼?
Thumbnail
最近在通勤路上頗有感覺自己成了行屍走肉,以某種意味有效快速地融入了這個城市,例如準確找到了住家公司間離轉車路線最近的車廂,毫無遲疑地匯入了車站間來往的人流中;在步入地鐵站時便會開始摸索通勤定期券,以便流暢地通過剪票口不招前後上班族白眼;剛開始會猶豫是否要擠入看來已經不堪負荷的車廂,現在則是翻個白眼不
Thumbnail
最近在通勤路上頗有感覺自己成了行屍走肉,以某種意味有效快速地融入了這個城市,例如準確找到了住家公司間離轉車路線最近的車廂,毫無遲疑地匯入了車站間來往的人流中;在步入地鐵站時便會開始摸索通勤定期券,以便流暢地通過剪票口不招前後上班族白眼;剛開始會猶豫是否要擠入看來已經不堪負荷的車廂,現在則是翻個白眼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