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相送》東港王船紀錄片-拍攝小故事_第二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司傅,對有技藝的工匠、長工的尊稱。

第一篇文章裡,只要講到王船司傅。我都會用「司傅」而非「師傅」,因為司傅是對有技藝的工匠、長工的尊稱。自民國62年,東港第一艘木造王船問世後,集結了東港、琉球兩地造船司傅合力完成。而這艘木造船可是能在海上行駛的,是經過民國62年那一批的司傅們,研究東隆宮的小王船,並運用自身的造船技術改良出來的。雖然東港的王船不曾下過海水,但民國80年,台北的三王府曾委託東港的造船司傅打造一艘王船。後來這艘王船真的下去淡水河航行,照片現在存於「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裡」。因應版權問題,只能先貼上網址,供大家點閱。

訪談幾位王船司傅,都說到民國50-60年間,如果去學木造船技術,一天的薪水差不多有一千塊,何況出師後到外面包工作回來做。當時的榮景可以想像,感覺小小的東港鎮就跟《海賊王》水之七島的篇章一樣,到處都有人在造船。而當時的王船廠也很妙,只要有興趣的司傅都可以來做,但如果來了最少要做三天。但我也想像到,如果這位司傅做到一半去工作了,接手的司傅就要把原來的部分完成。但每個人做法或者習慣不一樣,不會有難以銜接的問題嗎?但司傅都笑笑的說,他們很厲害啦。基本上都可以完成!而且來做王船沒有薪水,就是靠信仰跟對王爺的發心。司傅說,當時還沒有王船廠,都是臨時搭一個王船寮,來來回回總共有幾百位司傅在裡面。

據說有一次龍骨裁好,立(舟參)的日子也搏杯訂好。但龍骨上面還沒裝好肋骨,大家本來還輕輕鬆鬆的,突然間意識到時間快來不及。卯足全力,只花了兩天就全數組裝完畢。司傅說得很輕鬆,據他形容當時很緊張,畢竟這種神明事不可以亂來。而且立(舟參)那天,溫王爺跟中軍府可是會來監督。再怎樣都要趕出來,索性大家當時的司傅們都很年輕,只花兩天就全數完成,不然開天窗的話真的會出事啦!!!

(圖為 肋骨建置)大型的組裝東西,大多需要人手幫忙

(圖為 肋骨建置)大型的組裝東西,大多需要人手幫忙

(圖為 立(舟參)前 王船肋骨組裝完畢)

(圖為 立(舟參)前 王船肋骨組裝完畢)

隨著物換星移,司傅們的年紀越來越大,木造船技術也沒有傳承下去。曾經天真的問司傅們為何不教年輕一輩的。但現實考量,學習需要時間,更需要實作。要一個年輕人不工作來學這項技術,而且每三年才做一次。搞不好這次學會,三年後就忘記。就算學會還要面臨「學以無法致用」。過去聽司傅說,哪些部位幾天就可以完成,如今在拍攝時都換成幾個禮拜才可以完成。

過去我算是非常反對大家在迎王期間,來看燒王船的。因為整個迎王祭典,王船並不是主角。

我覺得轎班、千歲爺、神將,才是迎王的本體。經過這次拍攝,我反而會叫大家下來看王船。王船真的是一艘藝術品,同時也跟時間在賽跑。整個迎王祭典的目的如果是和瘟壓煞、賜福地方。那王船應該是最重要的東西。它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個承載期待與希望的神聖器具啊!

(圖為 司傅工作身影) 配黃金牌樓真的很美

(圖為 司傅工作身影) 配黃金牌樓真的很美

(圖為 司傅工作身影) 陽光灑下來的樣子真的很浪漫

(圖為 司傅工作身影) 陽光灑下來的樣子真的很浪漫


當然整個迎王的精神跟內涵,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未來有到東港看燒王船的朋友,或許在王船經過面前的時候,不妨看看王船前的老司傅,內心對他們比個讚。他們比任何人都在乎王船,幾使王船做好他們還不會鬆懈。要等到王船停在沙灘,請王安座後,點火的那一刻。才可以放輕鬆!然而隔天醒來繼續物色木頭。再準備下一艘!

這就是王船組!
Respect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興漁的沙龍
3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鹿港飛帆』是早期鹿港碼頭,商船、貨船、客船、漁船,進出港口的繁榮景象,也正是鹿港擠進『二鹿』排名的原因。
Thumbnail
『鹿港飛帆』是早期鹿港碼頭,商船、貨船、客船、漁船,進出港口的繁榮景象,也正是鹿港擠進『二鹿』排名的原因。
Thumbnail
放連假台北廢;在數位世界裡被粽子和龍舟包圍,才想起連假是端午節加上可惡的補班換來的。說到龍舟,尤其是「把龍頭插在船頭」這種文創並非東方人獨有,古北歐人也是龍的傳人(嚴格來說是「屠」龍的傳人),本篇算是維京船導論,又是一個水坑;放心,能說的還多了,不會放過大家。
Thumbnail
放連假台北廢;在數位世界裡被粽子和龍舟包圍,才想起連假是端午節加上可惡的補班換來的。說到龍舟,尤其是「把龍頭插在船頭」這種文創並非東方人獨有,古北歐人也是龍的傳人(嚴格來說是「屠」龍的傳人),本篇算是維京船導論,又是一個水坑;放心,能說的還多了,不會放過大家。
Thumbnail
台灣四面是海,但是看到帆船也不容易,第一次的經驗是在圓山劍潭邊,哥哥教我划船,突然間一艘帆船就出現在我背後的水面上,非常安靜一點聲音都沒有,張著一幅破舊的大帆,由一位老漁夫一手操舵,另一手撒開魚網,然後徐徐的收網,動作有快有慢,協調有序,雖然一網只收得十幾條小魚,但是滿足的笑容在他臉上.
Thumbnail
台灣四面是海,但是看到帆船也不容易,第一次的經驗是在圓山劍潭邊,哥哥教我划船,突然間一艘帆船就出現在我背後的水面上,非常安靜一點聲音都沒有,張著一幅破舊的大帆,由一位老漁夫一手操舵,另一手撒開魚網,然後徐徐的收網,動作有快有慢,協調有序,雖然一網只收得十幾條小魚,但是滿足的笑容在他臉上.
Thumbnail
自民國62年,東港第一艘木造王船問世後,集結了東港、琉球兩地造船司傅合力完成。而這艘木造船可是能在海上行駛的!
Thumbnail
自民國62年,東港第一艘木造王船問世後,集結了東港、琉球兩地造船司傅合力完成。而這艘木造船可是能在海上行駛的!
Thumbnail
當初不知道哪來勇氣,想要拍攝東港王船的紀錄片。一顧熱血的田調資料,聯絡製片。隨著越深入調查,才發現這個題材真的很龐大也不容易。
Thumbnail
當初不知道哪來勇氣,想要拍攝東港王船的紀錄片。一顧熱血的田調資料,聯絡製片。隨著越深入調查,才發現這個題材真的很龐大也不容易。
Thumbnail
從古至今,船都具有一種其他任何人類造物無法比擬的形象,漂浮流動在水面上的木舟,雄偉迷人的巨大帆船幾百年來一直引人入勝。 19世紀,鋼鐵時代的來臨,加快了人們生活的步伐。大自然慷慨賜予我們的木與風被機械和油煤所替代。從那時起,船舶承載了所有推動著我們文明發展的傑出科學成就。 20世紀,伴隨著空前殘酷的
Thumbnail
從古至今,船都具有一種其他任何人類造物無法比擬的形象,漂浮流動在水面上的木舟,雄偉迷人的巨大帆船幾百年來一直引人入勝。 19世紀,鋼鐵時代的來臨,加快了人們生活的步伐。大自然慷慨賜予我們的木與風被機械和油煤所替代。從那時起,船舶承載了所有推動著我們文明發展的傑出科學成就。 20世紀,伴隨著空前殘酷的
Thumbnail
邊野喜集落距離奧間城三里路,走陸路的話要翻越好幾座山,區區12公里想要一天走完都很吃力。還好有「海路」這個選項,可以將時間縮短不少。 不過說快其實也不盡然,此時當然不可能有馬達,船行只能依靠風力、人力、洋流。洋流對遠程航行影響比較大,而琉球夏季吹東南風,對主要是南來北往的海上運輸影響也不大,
Thumbnail
邊野喜集落距離奧間城三里路,走陸路的話要翻越好幾座山,區區12公里想要一天走完都很吃力。還好有「海路」這個選項,可以將時間縮短不少。 不過說快其實也不盡然,此時當然不可能有馬達,船行只能依靠風力、人力、洋流。洋流對遠程航行影響比較大,而琉球夏季吹東南風,對主要是南來北往的海上運輸影響也不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