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不聽老師的話!怎樣!」當老師好委屈求全喔。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是大迦葉尊者的故事。

身為佛陀的大弟子,大迦葉大師兄是專修頭陀苦行的,

住在樹下墳間,穿著從墳墓或垃圾堆撿來的衣服,乞食為生,

非常嚴格地苦行。

但其實佛教主張中道,不贊成苦行啊。

所以《增壹阿含經》說,某次,佛陀看到他就說:

你年紀也那麼大了,不要那麼辛苦,

可以接受人家的布施,穿好一點吃好一點啊。

 

結果:

 

「迦葉對曰:

『我今不從如來教。所以然者,若當如來不成無上正真道者,我則成辟支佛。

然彼辟支佛盡行阿練若,到時乞食,不擇貧富,一處一坐,終不移易,

樹下,露坐,或空閑處,著五納衣,或持三衣,或在塚間,或時一食,或正中食,或行頭陀。

如今不敢捨本所習,更學餘行。』」

 

意思是說:

 

「我不聽如來的話!

為什麼呢?

因為,就算如來不出世成佛,我自己也會成為無師自通的辟支佛啦!」

辟支佛道就是專修苦行的。

我本來練的就是這一套,我就是要照這樣做。」

 

於是,下文佛陀也稱讚了迦葉一番,

說他「多所饒益,度人無量」之類。

 

這個故事,初看之下,也不覺得怎樣,

因為佛陀不是也大大稱讚了迦葉的功德嗎!

但讀到印順法師的解釋:

 

「釋尊並沒有修頭陀行,聲聞弟子也不一定行頭陀行,

而且還勸迦葉不要修頭陀行。但迦葉不肯,

…釋尊也只得方便的安慰他,讚歎頭陀功德。」

 

才發現,對吼!

這其實是一個學生不聽老師的話,還嗆老師的故事啊!

 

「我就是不聽老師的話!怎樣!」

 

最後佛陀也不得不「方便的安慰他」,

其實就是「好啦你愛怎樣就怎樣」;

說白了,就是給自己台階下,

雖然被嗆了,但不想自己沒面子、也不想刺激到學生啊。

這麼說來,

當老師真的好辛苦,完全是委屈求全啊!

 

不只是這樣,

「若當如來不成無上正真道者,我則成辟支佛」,

意思就是:

 

「就算沒有老師,我自己也是會畢業啦!別管我!」

 

有這樣的學生,倒也是省事啦,只是…

 

開學前讀到這個故事,真的是…

話說現在當老師這一行,真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

這一行的服務業本質,

想不到2500年前,

佛陀已經清楚無餘地、完全展示給我們看了。

 

這讓我突然想到周星馳的「逃學威龍2」,

達叔說:

 

「你們怕他嗎?我一點也不怕。

聽好啊,以後要專心念書,

不許查案,不許泡妞,不許打訓導主任,知道嗎!」

 

 

「不許打訓導主任,知道嗎!」

聽到這句我都要哭了。

 

話說回來,印順法師下文又說,

佛滅之後,迦葉這一系的勢力壓過比較和樂入世的阿難一系,

言下之意,有點惋歎啊。

 

××××××

 

昨天去妹妹學校的「學校日」。

3年級重新分班,也換了一位男老師。

立刻覺得他也好辛苦。

怎麼說呢?

說了希望小朋友不要用自動鉛筆,

因為小孩會在那邊「喀啦喀啦」玩筆,

有時候又要分心換筆芯,很麻煩。

這時候,有媽媽舉手:

 

「老師,可是我們家小孩說,

是老師規定我們『要』用自動鉛筆的啊!」

 

「對啊對啊!」

 

其他家長也附和。

 

老師萬般無奈地說:

 

「你看,就是這樣…」

 

下面就說不出口了。

因為總不好對著家長說小朋友說謊吧!

當老師,真的好委屈求全喔。

 

 

 

avatar-img
13會員
2.5K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這個故事讓我們反省:一般人聽到別人指正自己的過失,總是很難聽得進去,俗語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在儒家裡也有這樣的話:「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子路聞過則喜」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他很歡喜地接受;大禹聽了善言,甚至恭敬地禮拜。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我在初學佛,遇到一個老禪師是這樣修行的。罵他罵得很難聽、講他很難聽的話,一直罵他......老禪師被罵的時候不敢笑,低頭:「對不起......阿彌陀佛......對不起......」被罵完了以後,人走了,禪師才笑。人家問:「法師你笑什麼?」老禪師說:「我想說他怎麼這麼厲害!專程撥一個時間在這
Thumbnail
帝洛巴尊者開示:「不聽上師教言不會得成就。」上師跟你講這個,你這也不聽;上師跟你講那個,你也違背,常常貌合神離,嘴巴應承。現在手機傳訊息很多,手機上:「阿彌陀佛!弟子會改、弟子會精進。」然後沒照著做,徒增自己罪過。表面上,應承上師是一套,私底下自己「心」還有行為跟上師背道而馳,背離師教或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老實說,次生佛法的構思哪裏來的?我問內在聲音,我的佛性了。佛性說:極樂世界吃喝玩樂不求上進,老大不喜歡,老天爺不給了,因此有了次生思考。老大?一個還沒有出現在我們字典的人,因為和我們裟婆世界豪無關係,所以沒有記錄在線。和我們有關係的付責人是阿彌陀佛。 大家不要殺我,是我的內在聲音阿彌陀佛說的。老大
Thumbnail
在佛教經典ㄑ雜阿含經〉(卷五十)中記錄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這是我阿難聽聞的事(如是我聞): 在那個時間,佛陀正住在舍衞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說法度人。   鄰國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也前來請問佛法。波斯匿王有著臃腫肥胖的身體,經過了旅途勞頓,揮汗如雨,來到佛陀的座前,已經氣喘不已~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這個故事讓我們反省:一般人聽到別人指正自己的過失,總是很難聽得進去,俗語說:「忠言逆耳,良藥苦口。」 在儒家裡也有這樣的話:「子路聞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子路聞過則喜」這一點,倒是值得我們學習,有人指責他的過失,他很歡喜地接受;大禹聽了善言,甚至恭敬地禮拜。
佛就說:「如果不是你的東西,你就不要拿;假如是你的東西,你才拿。」 那比丘就自己好好思惟:「天下萬物都不是我的東西,即使是自己的身體,最後也會敗壞。」所以,他想來想去:「天下沒有一樣東西是我的,只有善法才是自家的寶物。」
Thumbnail
我在初學佛,遇到一個老禪師是這樣修行的。罵他罵得很難聽、講他很難聽的話,一直罵他......老禪師被罵的時候不敢笑,低頭:「對不起......阿彌陀佛......對不起......」被罵完了以後,人走了,禪師才笑。人家問:「法師你笑什麼?」老禪師說:「我想說他怎麼這麼厲害!專程撥一個時間在這
Thumbnail
帝洛巴尊者開示:「不聽上師教言不會得成就。」上師跟你講這個,你這也不聽;上師跟你講那個,你也違背,常常貌合神離,嘴巴應承。現在手機傳訊息很多,手機上:「阿彌陀佛!弟子會改、弟子會精進。」然後沒照著做,徒增自己罪過。表面上,應承上師是一套,私底下自己「心」還有行為跟上師背道而馳,背離師教或
Thumbnail
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的祖師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法不賣錢。」現在很多的法師都有這個問題:「法」,嘴巴講都不賣錢,為什麼呢?「法」,不賣小錢,只賣大錢。弘法動機:「想賺大錢」。這實在真糟糕!天災人禍怪不得這麼厲害。做弘法的法師真的要警惕自己的身語意,常常審視自己的動機
老實說,次生佛法的構思哪裏來的?我問內在聲音,我的佛性了。佛性說:極樂世界吃喝玩樂不求上進,老大不喜歡,老天爺不給了,因此有了次生思考。老大?一個還沒有出現在我們字典的人,因為和我們裟婆世界豪無關係,所以沒有記錄在線。和我們有關係的付責人是阿彌陀佛。 大家不要殺我,是我的內在聲音阿彌陀佛說的。老大
Thumbnail
在佛教經典ㄑ雜阿含經〉(卷五十)中記錄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這是我阿難聽聞的事(如是我聞): 在那個時間,佛陀正住在舍衞國的祗樹給孤獨園,說法度人。   鄰國憍薩羅國的波斯匿王,也前來請問佛法。波斯匿王有著臃腫肥胖的身體,經過了旅途勞頓,揮汗如雨,來到佛陀的座前,已經氣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