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你可以很不悲慘的看《悲慘世界》- 1:為什麼我愛悲慘世界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打算要開始慢慢打一些音樂劇的東東,就打算以悲慘世界作為開端了。(打字當下正在聽披頭四,懶得換播放清單.......)
如果我之後有打的話,我會把入坑音樂劇的原因放在這裡。
這系列不打算介紹太多網路上已經很多人介紹的東西,只打算把一些冷門和粉絲、腐女(?)才知道的東西整理起來,順便推我個人的偏好......
另外特別強調,這裡指的悲慘世界是橫跨所有媒體、書本、歷史的一切,並不只有音樂劇!如果你純粹想看音樂劇介紹,這裡不適合你!
〔打完之後發現我整篇都在寫缺點,趕緊強調:我只是從反面描述他們!〕
那麼我們就開始吧!

細數神作的原因

關於入坑的契機就不贅述了。我先數一下為什麼我喜歡雨果的這個神作:
  1. 戲劇性強
  2. 角色多
  3. 描寫了法國當代和歷史問題
  4. 故事帶有強烈救贖和希望的色彩
  5. 鮮活的角色
  6. 反映了雨果本人的性格和思想
  7. 勳伯格的音樂真的太神了!
也許看得出來,總之我是原著、音樂劇、電影的三棲粉絲,偶爾也會看同人文,對卡司也有關注(現在西區尚萬強的演員Josh Piterman 真的帥到翻掉啊......)。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相對客觀的原因,基本上還有一些更個人的理由,讓悲成為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作品,當然就是它是我真正意義上的人生第一部音樂劇啦!
接下來我就以原著音樂劇電影三個角度來說說他的特色和我愛的理由!

原著

一樣,關於維克多雨果這本巨作的創作歷程等等我相信維基百科都找得到,所以我就不贅述了,只來談談我認為它是本神作的原因。
第一個,我私心認為非常重要的:他並不完美。
也許你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不完美你還喜歡?但這就是它充滿人性的地方。
由於雨果是大文豪,我們很常習慣性地肯定權威的動作,我們不習慣質疑他。但我的確認為這本書有許多不完美的地方。
在我查了資料並自己多次反覆閱讀之後,其實這是一本深厚埋藏了雨果個人情感、經歷和政治思想的書,基本上你讀完它,你也就讀完了雨果這個人。
但雨果這個老頭,他有幾個小毛病。

話癆

有讀過的人肯定都會對這句話會心一笑,但沒錯,雨果會在故事途中突然插進二十幾頁鉅細靡遺的巴黎下水道簡介,導致讀者緊張兮兮瘋狂往後翻想知道馬呂斯和尚萬強到底有沒有活下來但怎麼還在講下水道.......或是直接把一個章節命名為「一段歷史」然後開始快樂的告訴你滑鐵盧戰爭的一切。
當然,雨果的理由是他要藉由這本書提出法國的歷史共業和當代問題,但老兄,太多了。我從來沒認真讀完過。留言區開放吐槽雨果老頭。
除了和故事無關的歷史或簡介,他也可以讓一個酒鬼的夢話洋洋灑灑寫三頁,或是讓某個角色發表他對拿破崙的愛三頁半還不嫌多。
不能怪這書這麼厚......
但沒錯,這本書不僅僅是個小說,他同時是個歷史評論當代紀實雨果的思想紀錄。因此,雨果的每一句話癆都不是隨意,而是盡心要讓你除了角色,更進階的看懂整個時代
所以,在邊讀邊罵雨果的同時,別忘了他這本書可不僅僅是本小說,而是本描述時代的巨作。

偏心

對,雨果偏心。
這裡就稍微是我的個人看法了:雨果沒有把馬呂斯和珂賽特這兩個角色寫好。
但沒有寫好並不是說這兩個人令人討厭,則是因為他們代表了法國的希望,於是他們成為了充滿希望與救贖的代表。
而馬呂斯的出場,差不多和書中非常重要的革命青年團體ABC之友社的青年們重疊。但這時問題就來了:雨果偏心這群青年們。
這群青年們充滿了人性光輝,基本上是整本書裡最純潔、美麗又高貴的存在。雨果花了不少篇幅描寫他們每個成員的個性和政治思想,但這些豐富的孩子們與相對有缺點、具人性的馬呂斯相比,馬呂斯的個人特色便被光芒壓了過去。
再加上馬呂斯是雨果本人的投射,因此將他自己的思想轉變寫了進去,又為了凸顯他與珂賽特的愛情,更使得他看起來像個戀愛腦的腦殘(對不起......)
(免責聲明:以上都是我個人看法)
再加上青年們更為高貴又心碎的結局(我就不劇透了),相比之下馬呂斯和珂賽特便被扁平又被弱化。
但他們依舊是主角,所以雨果努力把各種正面特質加進這對情侶身上,卻反而和自然而然散發光芒的青年們相比更為刻意。
如果我之後有寫的話,關於ABC青年的介紹連結會放在這裡。
以上差不多就是我自己小小抱怨雨果大大的部分。但都說不上缺點啦,反而是這些小細節讓我在閱讀的時候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觸和發現。
再來第二點我愛這本書的原因,基本上就是上面這點的相對面:豐富的角色塑造。
於是我就不贅述了。大體來說,雨果擅長用角色性格誇大的對立心態轉變極端的選擇等等來塑造角色,再加上字裡行間的細節和日常動作,都細心的描寫出了角色的靈魂。
最明顯的分別,當然就是尚萬強和沙威。
關於原著的部分,我就先寫到這裡啦。

音樂劇

嗯嗯嗯相信大家會關注悲慘世界主要都是因為音樂劇吧,當然我也不例外啦。小時候第一部看的音樂劇就是2012年休傑克曼版本的電影!
關於電影的部分,我稍後再說。無論如何,倫敦西區悲慘世界的大轉盤才是我的心頭肉qq
我從來沒有看過現場版本,所以我談論到的所有版本都是網路上盜錄(又稱slime tututorials )的版本。
2019群星演唱會
相信大家應該都看過的官方錄影10週年版本25週年版本和2012年電影版,稍微死忠一點的人也許有看過2019年群星版。
但在我心中永遠有一席之地的,是已經消失在這個世界上的經典大轉盤,非常推薦2014年西區的這個版本,一樣關於版本的詳細介紹之後會再分享。
我非常希望台灣有更多人可以知道:悲慘世界並不是一個站在麥克風前的演唱式音樂劇啊啊啊啊!他是有舞台的!只是都沒有官方錄影!
很遺憾的在2019年之後,大轉盤已經永遠的和觀眾們說了再見。關於這部分之後再分享(老高那味來了......)。
悲慘世界除去舞台表演,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他的音樂--大量的運用母題、動機,非常強烈的運用的音樂的特性來描寫故事、心態。我對音樂並沒有這麼了解,相信網路上肯定也有很多人分析它音樂的運用。
值得提及的是,悲慘世界很大一部分影響了林·曼努爾·米蘭達的《漢彌爾頓》,同樣重複運用的母題,處處可以尋找到悲慘世界的影子。
但,對原著黨的我來說,最重要的是:

角色的平面化

指著舞台大吼:還來我的ABC青年啊啊啊啊!!!!!!
的確,為了將故事濃縮在三個小時之內,他們將每個角色平面、簡單化。例如芳婷被簡化成了一個聖女的形象、將馬呂斯拉進了ABC之友的領導群(在書裡他甚至都不算成員)、酒店夫婦被刻畫成了這部嚴肅音樂劇中的丑角......
對劇場來說,是非常成功的改編(但刪了好多阿嗚嗚嗚嗚)。
意外發現我一直瘋狂在寫原著和音樂劇等等的缺點哈哈哈,我都只是藉由反面來襯托他們作為文學、劇場的顛峰之作啦!

電影

2012休傑克曼版
我其實不知道我該對電影說甚麼,雖然它推我入坑,安海瑟薇很正,艾倫特維特超帥,休傑克曼很棒。但羅素克洛......好。
總之,這是一部很好推坑的作品,但是......看過舞台版本和原著之後這部真的沒辦法讓我看得很舒服。比如說,舞台劇為了時長問題刪了很多原著裡的段落,十周年、二十五周年的演唱會版更刪除了不少舞台劇的唱段,但電影並沒有凸顯這個媒體可以傳達的更多面向。
再加上導演Tom Hooper的幾個堅持:懟臉拍、現場唱。懟臉拍我就不提了,但現場唱的表現性真的沒那麼好qq
音質很雜、收音不好,根本沒有凸顯演員的優點。
好啦我一談論起我了解的東西就不免地強調他們的缺點......再次強調我只是反面提出他們的神作之處

結尾

好啦,第一篇先打到這裡。實在太長了qq
之後會談到更多悲慘世界相關內容。先立個flag,我應該會談到〈推薦的音樂劇版本和演員〉、〈為什麼你必須關注ABC之友社的青年〉、〈你必須去看1972電影版〉、〈看完悲慘世界的心得反思以及它如何影響了我〉等等。
然後還有〈藉由歌劇魅影和悲慘世界偷罵一下撈麥和偉伯〉。
(如果現在有人關注的話,可能我啥都還沒寫,之後會貼上來的)
avatar-img
5會員
5內容數
深刻覺得音樂劇在台灣需要有更多人的了解,為了分享和整理我自己的所知,小小的弄了一個天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悲慘的時代,法治在善良之前化身成暴君;光輝的年代,人民在暴政之下蛻變為英雄。 以法國大革命後的社會為背景,文字從法國文豪雨果的筆下傾瀉而出, 譜出這曲伴隨尚萬強一生高低起伏的輝煌—《悲慘世界》。
  應該很多創作者都聽過一句話:「寫喜劇沒什麼,把悲劇寫好才叫神。」或其他意義類似的話。   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來自我很喜歡的小說:《字靈》第一集的後記。作者怪盜紅自述自己在寫作大綱時被弟弟這樣吐槽,因此發憤寫了悲劇。
《生命之歌》是德國作家赫曼·赫塞的偉大作品。這本書描述了人生的殘酷和諷刺,並呼籲人們用善良和理性面對命運的意外。赫曼·赫塞的二元對立的寫作風格在這本書中表現得深入淺出。推薦大家閱讀,作為瞭解赫曼·赫塞的第一本書。
有看過〈不死不運〉的人都知道,裡面描繪最好的不是戰鬥場面、轉場或是信念碰撞的文戲(當然這些也挺好的,不是說這些部分不好哈),是感情戲,尤其是愛情戲,簡直值得所有漫畫家來參考一下。 根據角色的台詞以及分鏡的呈現,可以看出其實戶塚老師只以三個核心概念來描寫大部分愛情戲。對,就三個概念,這就夠了,可以讓
Thumbnail
影片劇情 電影第一幕的聞善(胡歌)是無奈憂鬱又沒有自信的、看起來被生活所迫,那一幕的胡歌,顛覆了我印象中帥又有魅力的胡歌,讓我品到演員的專業。 聞善原來是個編劇,不知為什麼開始以寫悼詞為生,個性認真也老實,評價極佳,一般人接活兒是越多越好,這老兄卻是做完一個才做下一個,不肯同時進行。接案第一時間
Thumbnail
聽到悲慘世界要來台灣開唱的消息,我弟特別叮寧我一定要訂票,然後聽到場地在小巨蛋,我們同聲說:就訂最便宜的吧。 -------- 又是悲慘世界開場的一年,我記得13年那年我也是看悲慘世界的電影當那年的第一部電影,那時後覺得大過年的看悲慘世界有點好笑。
Thumbnail
「世間的美好源於苦難,愛與死亡也僅是附屬。」 克里斯丁佩佐 元素三部曲 「火」🔥 佩佐是不是刻意讓觀影過程異常難熬,因為胖胖男主的個性真的難搞到很貼近現實中會出現的心境狀態,尤其是工作多少涉及「創作者」性質的話,那份知道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只是沒有心力跟勇氣去直面、去改變的情緒過渡期真的異常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體驗吳曉樂的魅力了,也是第一次讀他的小說,讀來還有一點驚悚之感,有些部分還想到韓劇《天空之城》,是同樣具有欲罷不能魅力的故事! 我喜歡這本書的程度大概可以用兩件事證明: 1. 這幾天寒流來襲,我在醫院大廳看到忘我,絲毫沒有感受到寒風刺骨。 2. 深夜閱讀時,一度被蚊子攻擊我還先
Thumbnail
病毒大魔王的出場,打斷的不僅僅是電影主角的遊戲沉浸體驗,也是電影觀眾的觀影沉浸體驗。……當這個惡作劇病毒對著主角宣告,「你方才所歷經的一切都是虛假的」同時,此番否決宣言,也讓電影觀眾由電影開場至此感受到的一切「真實」一併宣告破滅。
Thumbnail
悲慘的時代,法治在善良之前化身成暴君;光輝的年代,人民在暴政之下蛻變為英雄。 以法國大革命後的社會為背景,文字從法國文豪雨果的筆下傾瀉而出, 譜出這曲伴隨尚萬強一生高低起伏的輝煌—《悲慘世界》。
  應該很多創作者都聽過一句話:「寫喜劇沒什麼,把悲劇寫好才叫神。」或其他意義類似的話。   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是來自我很喜歡的小說:《字靈》第一集的後記。作者怪盜紅自述自己在寫作大綱時被弟弟這樣吐槽,因此發憤寫了悲劇。
《生命之歌》是德國作家赫曼·赫塞的偉大作品。這本書描述了人生的殘酷和諷刺,並呼籲人們用善良和理性面對命運的意外。赫曼·赫塞的二元對立的寫作風格在這本書中表現得深入淺出。推薦大家閱讀,作為瞭解赫曼·赫塞的第一本書。
有看過〈不死不運〉的人都知道,裡面描繪最好的不是戰鬥場面、轉場或是信念碰撞的文戲(當然這些也挺好的,不是說這些部分不好哈),是感情戲,尤其是愛情戲,簡直值得所有漫畫家來參考一下。 根據角色的台詞以及分鏡的呈現,可以看出其實戶塚老師只以三個核心概念來描寫大部分愛情戲。對,就三個概念,這就夠了,可以讓
Thumbnail
影片劇情 電影第一幕的聞善(胡歌)是無奈憂鬱又沒有自信的、看起來被生活所迫,那一幕的胡歌,顛覆了我印象中帥又有魅力的胡歌,讓我品到演員的專業。 聞善原來是個編劇,不知為什麼開始以寫悼詞為生,個性認真也老實,評價極佳,一般人接活兒是越多越好,這老兄卻是做完一個才做下一個,不肯同時進行。接案第一時間
Thumbnail
聽到悲慘世界要來台灣開唱的消息,我弟特別叮寧我一定要訂票,然後聽到場地在小巨蛋,我們同聲說:就訂最便宜的吧。 -------- 又是悲慘世界開場的一年,我記得13年那年我也是看悲慘世界的電影當那年的第一部電影,那時後覺得大過年的看悲慘世界有點好笑。
Thumbnail
「世間的美好源於苦難,愛與死亡也僅是附屬。」 克里斯丁佩佐 元素三部曲 「火」🔥 佩佐是不是刻意讓觀影過程異常難熬,因為胖胖男主的個性真的難搞到很貼近現實中會出現的心境狀態,尤其是工作多少涉及「創作者」性質的話,那份知道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只是沒有心力跟勇氣去直面、去改變的情緒過渡期真的異常
Thumbnail
這是我第二次體驗吳曉樂的魅力了,也是第一次讀他的小說,讀來還有一點驚悚之感,有些部分還想到韓劇《天空之城》,是同樣具有欲罷不能魅力的故事! 我喜歡這本書的程度大概可以用兩件事證明: 1. 這幾天寒流來襲,我在醫院大廳看到忘我,絲毫沒有感受到寒風刺骨。 2. 深夜閱讀時,一度被蚊子攻擊我還先
Thumbnail
病毒大魔王的出場,打斷的不僅僅是電影主角的遊戲沉浸體驗,也是電影觀眾的觀影沉浸體驗。……當這個惡作劇病毒對著主角宣告,「你方才所歷經的一切都是虛假的」同時,此番否決宣言,也讓電影觀眾由電影開場至此感受到的一切「真實」一併宣告破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