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其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貿然將文筆等同於執筆者風華,難免一場美麗的誤會。
清末林紓以著譯名家,呂美蓀《葂麗園隨筆》自述閱覽林譯「各種小說,慕其譯述馴雅,語歛之曰:『窈窕其筆,必風雅其人。』」呂美蓀與兩位手足並稱「淮南三呂」,於文藝創作外,亦致力於女學,如今聲名最顯的當屬三姊妹排行最末的呂碧城。
「歛之」即天津《大公報》主編英歛之。英歛之資助呂美蓀往北京與林紓見面;換成在現代,大概可稱作「追星」。但真「追」至京師,見到的卻是一個衣著寬鬆、腿腳臃腫,還抽著竹製長煙管的六十多歲糟老頭,用呂美蓀的話來說:「誠哉鄉野之傖父也」。回天津後,呂美蓀對原先一廂情願的設想,「自笑三日不能止」。
貿然將文筆等同於執筆者風華,難免一場美麗的誤會,呂美蓀並非孤例。胡適的秘書胡頌平聽胡先生晚年提起王國維外貌,說是「人很醜,小辮子,樣子真難看,但光讀他的詩詞,以為他是個風流才子呢!」
我引這兩個例子,並不是要走向另一極端,把飽滿的人壓扁剩下皮相。或美或醜的皮囊誠然是人存於世再實際不過的憑證,既為思維感知的主體,亦為觸發思維感知的客體。然而,一時一地口傳筆摹的思想、情感,以及由修養發散於內、歷練打磨於外的萬千姿態,也實實在在構成了人何以為獨特個體。無須持單一面向否定其餘,或者拿單一想像框限所有面向。留著小辮子、樣貌醜陋,是王國維。胡適先生譽為「近代……學問最博而方法最縝密」的,還是王國維。
即從詩詞而論,王國維也不會僅只倜儻才子形象。〈偶成〉二首之一開頭便直言:「我身即我敵,外物非所虞。」〈題梅花畫箑〉則於昏昏塵世作驚夢語:「夢中恐怖諸天墮,眼底塵埃百斛強。」如此詩句,由情思所繫的皮囊反思生命實存的狀態,其惶惑驚擾處,雖非出以「火宅」一類方便妙喻,仍可視為於顛倒夢想裡苦苦尋求自解。
由「窈窕其筆」角度回頭看林紓,也別有可談。今人提及林紓,最直接的反應是翻譯大家。林紓的同代人對他的理解全面得多。但在東西方激烈碰撞的年代,林紓以譯作溝通中外,特別是本人竟不諳外文,「譯者」身分自然大受矚目。除了呂美蓀追慕其人譯筆窈窕,康有為也將嚴復、林紓並舉,讚嘆「譯才並世屬嚴林」。
然而在林紓眼中,真正的名山事業,恐怕不在據學者統計共達一百八十餘部的譯著,而在有法有度的古文。據錢鍾書〈林紓的翻譯〉一文,與嚴、林相熟的李宣龔透露,康有為的讚語兩面不討好。嚴復看不慣林紓不通外文而執譯筆,甚至說出「羞與為伍」的重話。林紓則批評康有為的論斷未能以古文為重,反倒「捨本逐末」,著眼翻譯小說。
林紓寄望第四子林琮能繼執古文之筆,延續文章氣運。不僅令其依題寫作,還親自批改,更於友朋間傳閱,為其延譽。這在今日臉書時代,就是點讚、留言,外加分享了。在結集出版的二十三通與林琮家書中,也處處可見慈父提點閱讀、寫作古文的方法。比如,文思湧現時「即須下筆直書,書後再改。若遲留不即署稿,神情立時走失;再尋索,意思便差得多矣」。很讓人想起張載說的,讀書應勤作筆記:「心中苟有所開,即便劄記,不思則還塞之矣。」
一九二四年,林紓過世前一日,以手指在林琮掌中描摹對古文前景的信心,和對愛子的期許:「古文萬無滅亡之理,其勿怠爾修。」我想像一位老父親於人生最末,皮囊衰朽已至言語艱難的時刻,猶帶幾分擇善,幾分迂頑;窈窕其筆,殷殷其情。
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五月十七日初稿,
一百一十三年二月十四日增訂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初稿刊於《人間福報》縱橫古今版(2023.7.18)
avatar-img
31會員
184內容數
觀今不忘古,讀史亦論今。篇章散見報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既然嗜粥,便特別留心與粥相關的文字。
南宋林洪的「文青」食譜《山家清供》記載了一道玉糝羹,說是蘇軾與弟弟蘇轍酒至酣暢後食用。
說起清末民初廣府飲食景觀,少不了江門太史第。
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極易催生學貫中外的大才,林紓便是就中頗為著名的一位。
讀古書,最麻煩也最有趣的地方,往往不是生難字詞,而是清淺的語彙。
我原以為這類姓氏純屬虛構,後來才曉得確有其姓。
​既然嗜粥,便特別留心與粥相關的文字。
南宋林洪的「文青」食譜《山家清供》記載了一道玉糝羹,說是蘇軾與弟弟蘇轍酒至酣暢後食用。
說起清末民初廣府飲食景觀,少不了江門太史第。
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極易催生學貫中外的大才,林紓便是就中頗為著名的一位。
讀古書,最麻煩也最有趣的地方,往往不是生難字詞,而是清淺的語彙。
我原以為這類姓氏純屬虛構,後來才曉得確有其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我學得不像嗎?」林貞莉綜藝魂上身,繼續模仿:「賤倫~我很努力了,非常的字正腔圓!」
Thumbnail
林紓翻譯家及古文家的形象非常突出,以致很少人注意林紓的繪畫。其實林紓在繪畫方面也有獨到成就。在花鳥方面承其師陳文召之傳,山水畫也具有突出的創意。
Thumbnail
西施詠 唐代王維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爲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衆,貴來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這首詩是描寫西施的故事,她身為越國女子,卻因美貌而被越王選中入宮成為吳王夫差的妃子。詩中表現了她從平凡
Thumbnail
  本文打算以當代的視角,簡介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絕句,看王昌齡如何化身為班婕妤,代言她的怨情,如何將她的委屈虛擬再現,提升「宮怨詩」的藝術境界,並如何在有限的字句中,展現深度的美感。
林夕曾受到黃霑、盧國霑、鄭國江以及林振強等前輩詞作家的影響。在影響自己的作家當中,張愛玲是林夕經常提到的一個人。林夕的性格和造型,多變多樣,不受拘束。此外,文章內容還提到了林夕的電視、電影主題歌詞和他為電影創作歌曲的一些經歷。
Thumbnail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宋代詩文大家蘇軾對王維詩的批評,後代論者,都無疑義。衡諸王維一系列五絶作品,實在非常貼切。其實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音樂家。他創始的「破墨山水」一向被視為「文人畫」的始祖,歷代畫論資料對於王維《雪溪圖》的討論也非常多。王維肯定使用過繪畫技法入詩。
Thumbnail
 談到李商隱的抒情詩,大家可能會對他一系列《無題詩》比較熟悉,也對李商隱後期情感生活之豐富,感到比較好奇。其實早期李商隱和涇原節度王茂元的女兒王晏媄的夫妻感情其實是很好也很正常的,詳觀《夜雨寄北》所展露纒綿悽惻的情意,便可知一斑。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三先生是誰?】 林熊光出身板橋林家,是日治時期臺灣最重要的書畫收藏家,以收藏中國宋代珍品最為知名。但除了中國書畫以外,他也積極買回乙未割臺時,林本源家族於動亂中散佚的珍藏,同時透過展覽,讓臺灣社會重新認識林本源家族在清代既有的文化地位。《呂世宜、謝琯樵、葉化成三先生遺墨》是林熊光在1926年
Thumbnail
「我學得不像嗎?」林貞莉綜藝魂上身,繼續模仿:「賤倫~我很努力了,非常的字正腔圓!」
Thumbnail
林紓翻譯家及古文家的形象非常突出,以致很少人注意林紓的繪畫。其實林紓在繪畫方面也有獨到成就。在花鳥方面承其師陳文召之傳,山水畫也具有突出的創意。
Thumbnail
西施詠 唐代王維 豔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爲越溪女,暮作吳宮妃。賤日豈殊衆,貴來方悟稀。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羅衣。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這首詩是描寫西施的故事,她身為越國女子,卻因美貌而被越王選中入宮成為吳王夫差的妃子。詩中表現了她從平凡
Thumbnail
  本文打算以當代的視角,簡介王昌齡《長信秋詞五首》絕句,看王昌齡如何化身為班婕妤,代言她的怨情,如何將她的委屈虛擬再現,提升「宮怨詩」的藝術境界,並如何在有限的字句中,展現深度的美感。
林夕曾受到黃霑、盧國霑、鄭國江以及林振強等前輩詞作家的影響。在影響自己的作家當中,張愛玲是林夕經常提到的一個人。林夕的性格和造型,多變多樣,不受拘束。此外,文章內容還提到了林夕的電視、電影主題歌詞和他為電影創作歌曲的一些經歷。
Thumbnail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宋代詩文大家蘇軾對王維詩的批評,後代論者,都無疑義。衡諸王維一系列五絶作品,實在非常貼切。其實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唐代著名山水畫家、音樂家。他創始的「破墨山水」一向被視為「文人畫」的始祖,歷代畫論資料對於王維《雪溪圖》的討論也非常多。王維肯定使用過繪畫技法入詩。
Thumbnail
 談到李商隱的抒情詩,大家可能會對他一系列《無題詩》比較熟悉,也對李商隱後期情感生活之豐富,感到比較好奇。其實早期李商隱和涇原節度王茂元的女兒王晏媄的夫妻感情其實是很好也很正常的,詳觀《夜雨寄北》所展露纒綿悽惻的情意,便可知一斑。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