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啦"心"知識?! 流口水的狗勾 feat. 欸 ~ 華生你不酷喔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有聽說過巴夫洛夫的狗勾吧 ?! 也可能聽過" 制約 ",但整段歷史是什麼呢 ? 讓我為你簡單說明吧~~
  上一篇有提到德國心理學家的完形心理學研究,但一戰後沒多久,納粹的勢力漸漸提升,對猶太種族的不友善,導致許多優秀的心理學家移往他國,這也促使美國在心理學的發展。
  " 行為主義(Behaviourism) "是一個例子,行為主義出現前,多數研究在探討意識知覺等層面,但這相對主觀;行為主義將焦點移至可被客觀觀察的行為層面,也為心理學研究開啟了新天地。

  想一想,你或身邊的親友會在大賣場或超商集點嗎 ? 甚至為了換取贈品或點數而常去消費 ? 如果你覺得巴夫洛夫的狗勾無法抗拒對食物的反應,那現代人也無法抵抗消費的誘惑。甚至可以說,這個世界很" 制約 "。
  巴夫洛夫(Иван Петрович Павлов)一位俄國佬,他的專長是生理學,原本是針對生理消化系統的研究,但也發現狗勾似乎會在餵食前對飼養員的腳步聲產生分泌唾液的情況,之後也將重心轉為制約的研究,之後他將系列研究整理成書" The work of the digestive glands "。
  由於研究制約的領域,巴夫洛夫說是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因此他所發現的制約歷程也被稱為" 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古典制約的概念沒有想樣中的困難。

          何謂古典制約

  1. 首先,狗勾本來就會對食物流口水,這是很自然的生理反應或本能,稱為非制約反應(Unconditioned response)。
  2. 再來,當狗勾邊吃食物邊給予聲音刺激,這些聲音刺激對狗勾來說是中性的刺激,可以理解為平常聽到也不會有什麼特別反應的那種,例如節拍器、音叉或哨子,讓牠邊吃邊聽一陣子。
  3. 最後,發現狗勾聽到這些聲音刺激或是飼養員靠近,在不提供食物的情況下,也會產生如吃東西時大量的流唾液現象。因為狗勾已經將聲音、視覺刺激與食物進行連結。

            華生登場 ! !

  巴夫洛夫的實驗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個觀察卻為人類揭開了許多行為之謎。也給了美國心理學家 (兼廣告行銷家) 華生(John B. Watson)很大的啟發。這位華生不幫福爾摩斯辦案,他把狗勾實驗移植到人身上,而實驗對象是小嬰孩艾伯特 ~
  • 首先,小艾伯特看到老鼠沒有什麼特別反應,一點都不害怕老鼠。
  • 接著,讓小艾伯特在看到老鼠的時候用工具敲打發出巨響,小艾伯特當然會嚇一跳。
  • 最後,沒錯,小艾伯特在沒有巨響的時候,看到老鼠也會感到害怕。
  ㄟ不是 ~ 華生真的是有夠白目,不過那時候的倫理概念沒那麼嚴謹,現在就不可能這樣實驗了,也曾有傳聞華生偷偷做過性研究 (瑟瑟的那種),聽說研究是與在旁邊紀錄小艾伯特的女研究員一起完成 (你各位懂我的意思),後來他老大就和原配離婚了... 真的是WTH ~
  不過從華生的實驗,你們各位平常怕蟑螂的,可能也是小時候看到或聽到家人對蟑螂的恐懼尖叫,慢慢形成對蟑螂的恐懼。這也是華生的實驗結論,人類沒有所謂的本能或遺傳,我們所發展的行為和思想可能都在成長的過程中被制約而來,也就是說任何能力都能透過學習來養成。

  還有一個與古典制約常出現的,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但這是下一期的內容啦 ~
             大家要找時間好好休息喔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透過自由贊助來給予鼓勵,謝謝。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讓大家一起討論吧 ~
💌 psyandnormallife@gmail.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會員
64內容數
醫聊人沒醫療魂,不拿刀也能開心。 心理健康是人權,歡迎來沙龍聊聊坐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以操作制約的觀點解釋迷信為何會發生。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是一種學習過程,指有機體學會某些操作緩解的行為,學會特定行為以達到特別目的,也就是通過強化和懲罰來改變行為,此理論是由B.F. Skinner提出。強調行為的結果對未來的影響。從操作制約的角度來看,迷信行為的發生可
Thumbnail
行為學大師史金納教授曾指出心理學只研究能觀察的行為,我偏愛觀察人類外顯行為,不過這位行為學派巨擘提出「行為永遠強化行為」。進一步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發現人類行為的多樣性,無法僅用古典或操作制約來定義。同時,運用心理學小技巧以達成目標,但人類的行為複雜性仍然是一個挑戰。
Thumbnail
人類的某些焦慮症可能和古典制約有關,比如焦慮症患者通常在類似情境經歷恐慌發作,目前想以古典制約來描述恐慌發作的過程。 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通常也稱Pavlov制約)是一種學習歷程,原先的中性刺激藉由另一個刺激重複配對而產生聯結。
Thumbnail
聽說過排斥力法則嗎?這是與廣為人知的吸引力法則相反的一個概念。 動物們很善於利用這個法則來達到他們的目的。例如,看看我們的貓咪們。當我們的寵物貓咪要零食時,它們會很明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它們會因為期待而感到興奮——它們會呼嚕、喵喵叫、在你身邊蹭來蹭去,並做出各種可愛的動作,來展示它們對零食的熱情。
你好 我是貓奴 這是我的Podcast節目 夜班貓奴,節目主要以聊天的形式進行 討論主題式的議題或故事分享。 這一段介紹了認知行為療法的基本概念 還有教條式的思想教育對社會到底有什麼意義 斯多葛主義與儒家思想的相似之處 以及我們對MBTI的經驗分享 一般人如何開始接觸心理學
Thumbnail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Daniel Wegner提出的白熊效應,想要轉移注意力,專家建議我們使用正面清晰的指令。對我自己有效的方法是透過料理、騎車和看劇,來避免陷入轉換情緒、逃離黑洞。
專欄的開始 克里夫·巴克斯特 曾為美國中情局資深的測謊專家,無意間用植物進行測謊時發現了著名的「巴克斯特效應」,從而成為植物心理學的奠基人。與此同時,巴克斯特效應的出現也引起了學界對事物意識性和物質性的本質問題的長達半個世紀的論戰,人們思考,植物是否具有意識?如果植物有意識,那萬物是否皆有意識?
Thumbnail
我們人類的大腦從遠古至今都有"尋求獎勵機制" 遠古的獎勵機制都是跟捕殺動物還有生存有關,極端的環境造就對生命的渴望 而我們現在多數人遇到情緒低落就會尋找鼓舞人心的心靈能量,讓我們能繼續活下去 但近10年這麼多的心理學、心靈雞湯、鼓舞正向的書籍或網路正面文章,反而造就憂鬱症跟吃安眠藥的人
Thumbnail
搶購00940其實也是,更精確地說,資本市場400多年的股票機制,其實剛好是人類多巴胺系統的剋星。誰能做到大狗兇惡的在前方吠叫,從容不迫地站在原地?只有無意識的人或是受過訓練的人吧!? 很遺憾的是,目前的教育不僅不訓練我們的投資能力,反而扭曲了資本主義的意圖。
Thumbnail
固定行為模式 許多動物經常會被特定條件觸發特定行為。 例如有一種肉食螢火蟲a會捕食另一種螢火蟲b。 a會在b的繁殖季發出b種雌蟲的光,然後b就會自動飛過去送頭。 另一個例子則是火雞,火雞馬麻會對一種幼火雞特殊的嘰嘰叫產生反應並做出育兒行為。 富有實驗精神的科學家就用火雞天敵——臭鼬的形象做了個會發出
以操作制約的觀點解釋迷信為何會發生。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是一種學習過程,指有機體學會某些操作緩解的行為,學會特定行為以達到特別目的,也就是通過強化和懲罰來改變行為,此理論是由B.F. Skinner提出。強調行為的結果對未來的影響。從操作制約的角度來看,迷信行為的發生可
Thumbnail
行為學大師史金納教授曾指出心理學只研究能觀察的行為,我偏愛觀察人類外顯行為,不過這位行為學派巨擘提出「行為永遠強化行為」。進一步觀察行為背後的動機,並發現人類行為的多樣性,無法僅用古典或操作制約來定義。同時,運用心理學小技巧以達成目標,但人類的行為複雜性仍然是一個挑戰。
Thumbnail
人類的某些焦慮症可能和古典制約有關,比如焦慮症患者通常在類似情境經歷恐慌發作,目前想以古典制約來描述恐慌發作的過程。 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通常也稱Pavlov制約)是一種學習歷程,原先的中性刺激藉由另一個刺激重複配對而產生聯結。
Thumbnail
聽說過排斥力法則嗎?這是與廣為人知的吸引力法則相反的一個概念。 動物們很善於利用這個法則來達到他們的目的。例如,看看我們的貓咪們。當我們的寵物貓咪要零食時,它們會很明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它們會因為期待而感到興奮——它們會呼嚕、喵喵叫、在你身邊蹭來蹭去,並做出各種可愛的動作,來展示它們對零食的熱情。
你好 我是貓奴 這是我的Podcast節目 夜班貓奴,節目主要以聊天的形式進行 討論主題式的議題或故事分享。 這一段介紹了認知行為療法的基本概念 還有教條式的思想教育對社會到底有什麼意義 斯多葛主義與儒家思想的相似之處 以及我們對MBTI的經驗分享 一般人如何開始接觸心理學
Thumbnail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Daniel Wegner提出的白熊效應,想要轉移注意力,專家建議我們使用正面清晰的指令。對我自己有效的方法是透過料理、騎車和看劇,來避免陷入轉換情緒、逃離黑洞。
專欄的開始 克里夫·巴克斯特 曾為美國中情局資深的測謊專家,無意間用植物進行測謊時發現了著名的「巴克斯特效應」,從而成為植物心理學的奠基人。與此同時,巴克斯特效應的出現也引起了學界對事物意識性和物質性的本質問題的長達半個世紀的論戰,人們思考,植物是否具有意識?如果植物有意識,那萬物是否皆有意識?
Thumbnail
我們人類的大腦從遠古至今都有"尋求獎勵機制" 遠古的獎勵機制都是跟捕殺動物還有生存有關,極端的環境造就對生命的渴望 而我們現在多數人遇到情緒低落就會尋找鼓舞人心的心靈能量,讓我們能繼續活下去 但近10年這麼多的心理學、心靈雞湯、鼓舞正向的書籍或網路正面文章,反而造就憂鬱症跟吃安眠藥的人
Thumbnail
搶購00940其實也是,更精確地說,資本市場400多年的股票機制,其實剛好是人類多巴胺系統的剋星。誰能做到大狗兇惡的在前方吠叫,從容不迫地站在原地?只有無意識的人或是受過訓練的人吧!? 很遺憾的是,目前的教育不僅不訓練我們的投資能力,反而扭曲了資本主義的意圖。
Thumbnail
固定行為模式 許多動物經常會被特定條件觸發特定行為。 例如有一種肉食螢火蟲a會捕食另一種螢火蟲b。 a會在b的繁殖季發出b種雌蟲的光,然後b就會自動飛過去送頭。 另一個例子則是火雞,火雞馬麻會對一種幼火雞特殊的嘰嘰叫產生反應並做出育兒行為。 富有實驗精神的科學家就用火雞天敵——臭鼬的形象做了個會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