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俄羅斯在 2 月24日發動戰爭,普丁宣稱烏克蘭本來是俄羅斯的一部份,現在卻成了一個受西方控制的傀儡國家,他跟俄羅斯國民與軍隊說,因為烏克蘭正在對境內的俄羅斯人進行種族滅絕,所以俄羅斯必須出兵「解放烏克蘭」。原本普丁的算盤是在短時間內攻下基輔,趕走現在的政府,成立侵俄政權,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完全出乎他的意料,我想不只普丁,所有人都沒有意料到,面對世界第二軍事強權,烏克蘭不僅沒有立刻投降戰敗,自己守下最初的時期,等到 其他國家的軍援到來,甚至還在後期拿回了一些被俄羅斯侵佔的領土,目前戰況持續了一年,雙方還是拉鋸中。
這場戰爭對台灣而言非常重要,烏克蘭與我們的處境非常相似,旁邊都有一個大國虎視耽耽,宣稱自己是他們不可分割的一部份。習近平上台以後,屢次宣稱統一是他畢生的心願,不排除以軍事力量拿下台灣,解放台灣同胞,說法與普丁如出一輒,差別只是普丁先行動了,於是這場全世界都在看的戰爭很有可能會是台灣的未來,美國的情報顯示中國最高機率在 2027 年出兵,甚至有可能提前,我們有必要了解在戰爭之下,烏克蘭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烏克蘭做對了什麼,好讓他們抵抗至今?在戰爭開始之初,沒有人看好他們,畢竟不管是軍事力量,經濟規模,人口數量都相差太過懸殊,看不出贏的可能性,但現在已經沒有人可以肯定的判斷誰會獲勝。我們也必需了解有些國家在援助烏克蘭上,為什麼綁手綁腳?
烏克蘭的歷史
1991 年蘇聯解體,原本屬於蘇聯一部份的烏克蘭宣布獨立,然而要成為一個獨立國家並不是宣布獨立就會發生,一開始烏克蘭與繼承蘇聯大部份勢力的俄羅斯有許多剪不斷理還亂的糾葛,不僅有許多舊蘇聯軍隊在烏克蘭境內,就連蘇聯的核武也放在烏克蘭,數量之多,只輸給美國與俄羅斯。
1994 年,在俄羅斯,英國,美國的共同協議之下,烏克蘭簽署《布達佩斯備忘錄》,同意銷毀境內的核武,以換取六大安全保證,其中包括同意烏克蘭的主權與現有疆界,不得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與政權獨立使用武力,當烏克蘭成為受侵略對象,協議國家應該採取行動。然而簽署這份安全協議的俄羅斯在安全協議簽署 18 年後,出兵佔領克里米亞,在 2022 年再度出兵侵略烏克蘭,完全視國際協議如白紙。
一直以來,烏克蘭有有兩股勢力在拉扯,西邊親歐重商,東邊親俄重工,2004 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當選總統,證據顯示他的團隊竄改選票,因此引發了全國串連的「橘色革命」,要求當選無效,這場抗爭最後在歐盟與波蘭的協調之下結束,重新投票,最後由親歐的尤申科當選。經過這次抗爭,很多烏克蘭人都相信國家的改隔需要歐洲的支持,也希望可以加入歐盟。
然而親俄與親歐的路線還在持續對抗,2010 年親俄的亞努科維奇再度掘起,當選總統。在 2013年,俄羅斯開始對烏克蘭進行棍子與紅蘿蔔戰略,一邊進行貿易戰,禁止部份烏克蘭商品在俄羅斯販賣,一邊又端出紅蘿蔔,承諾提供貸款給烏克蘭,援助烏克蘭的經濟,同時間,成為總統的亞努科維奇立刻擋下烏克蘭與歐盟簽署經濟協議,這項協議內容包括與歐盟建立自由經濟區,放寬烏克蘭簽證等,總統擅自決定國家未來方向,關上與歐盟做生意的大門,讓烏克蘭人憤怒不已,他們走上街頭,展開「廣場革命」,這種革命持續了三個月,雖然成功把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拉下台,但普丁卻在這場混亂中,成功出兵佔領克里米亞。
普丁雖然獲得勝利,卻卻輸掉了烏克蘭人對俄羅斯的好感,許多烏克蘭人在經歷過「橘色革命」與「廣場革命」之後,開始確立「烏克蘭認同」,烏克蘭人決定要與俄羅斯走不同路線,烏克蘭與俄羅斯是不同的國家,過去他們不一定認為俄羅斯是必須對抗的敵人,但普丁的侵略行動幫助烏克蘭人堅定決心,2014 年已經失去過領土一次,2022 年可是說什麼也不會再退讓了。
進退兩難的歐洲
連續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歐洲大陸損失慘重,為了避免再發生類似的大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歐洲各國與美國成立了北約組織,這個軍事聯盟是跨國組織,只要其中一個成員國受到攻擊,其他成員國將會自動參戰,共同抵禦來避免戰事擴大,而這個組織也成了普丁這次發動戰爭的原因之一。
過去北約的主要敵人就是蘇聯與同樣實行共產主義的東歐國家,不過隨著蘇聯瓦解,過去屬於蘇聯的地方宣布獨立,其他東歐家紛紛民主化,他們也加入了北約,俄羅斯感覺受到強大威脅,例如波羅地海三國就直接與俄羅斯相接。當烏克蘭在 2014 年領土被併吞以後,他們也想要加入北約,北約雖然沒有同意讓烏克蘭加入,但卻派駐軍隊到東歐,包括羅馬尼亞,波蘭與波羅地海三國,這下讓俄羅斯大跳腳,覺得根本就是兵臨城下,於是普丁決定要主動把烏克蘭搶過來,扶植親俄的政權,避免烏克蘭真的加入北約。
北約雖然是個軍事聯盟,而且規定同盟各國的軍費支出應該要佔該國的GDP 2%以上,但事實上只有少數國家達到這個目標,而其中最被批評的就是歐洲的領頭羊德國,他們的經濟規模是歐洲居冠,軍費的支出卻敬陪末座,僅僅1.2 %,這是因為所有人都覺得賺錢大家都開心,怎麼可能會有人會想葬送經濟,發動戰爭呢?而且西方國家普遍有種想法,只要讓人民富起來,就能讓極權政權產生變化,民主也會隨之到來,因為人民有錢了,一定會想要爭取應有的權力來保障辛苦賺來的財產,英國的「權利法案」就是這麼開始的,因此歐洲各國都從來都不排斥與俄羅斯做生意,尤其俄羅斯是能源大國,石油,天然氣與煤礦都很便宜,正好契合歐洲想要發展綠能的需求,德國更是俄羅斯低價能源的最大買家,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佔了全國總需求 55 %,這種嚴重傾斜的能源政策讓德國在烏俄戰爭開打之後綁手綁腳,如果切斷了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德國許多工廠都得被迫停工,物價會應聲飛漲,全國面臨嚴重通膨,但如果不切斷俄羅斯的能源供應,就等於歐洲持續在為普丁的侵略行為買單。事實上,我們必需得承認,歐洲長期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二十年來支撐起俄羅斯的經濟,也讓普丁的支持度高居不下,最後演變成他的軍事野心與對其他國家的侵略。
德國對俄羅斯的過度樂觀還包含了一些歷史因素,德國做為二戰的主要侵略國,在戰爭結束之後,「Never again」成了所有德國人的共識,而追求「東西德統一」也一直是德國的首要目標之一,後來德國能實現和平統一,當時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同意放行是最關鍵的因素,因此德國一直致力於維護蘇聯當權者的利益,避免蘇聯在解體之後,群龍無首,陷入內戰,就有可能波及當時還有蘇聯軍隊駐軍的東德,因此當時德國不僅反對波羅地海三國與烏克蘭獨立,也試圖阻礙許多東歐國家加入北約。
德國對於「保持戰略等距」的政策非常自豪,與美國與俄羅斯都保持友好關係來獲取國家最大利益,普丁還會刻意利用德國二戰時候侵略俄羅斯的歷史,來說服德國「興建天然氣管線,是德國對俄應負的道義責任」,讓德國與俄羅斯交好甚至加上了道德的光環。令我們心驚的是,這樣子的政策即使在普丁逐漸展露野心也沒有轉彎,2008 年梅克爾阻止喬治亞與烏克蘭加入北約,在數個月後普丁就侵略了喬治亞,2014年普丁併吞了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德國依舊照計劃興建天然氣二號管線,即使是 2022 年已經看到俄羅斯集結大軍在邊界準備侵略烏克蘭,德國依然準備啟用天然氣二號管線,進一步加深對俄羅斯的依賴,他們甚至覺得德國正以經濟牽制俄羅斯,普丁才不會犧牲經濟利益,發動戰爭。
事實證明,獨裁者可以犧牲一切來成就他自己的野心,反倒是德國陷入了困境,他們得在經濟與國家安全上做取捨,過去二十年德國的經濟建立在俄羅斯的低價能源與中國的龐大市場上,現在要追求國家安全,就代表德國將會「變窮」,但是沒有國家安全做為保障,所有的經濟成長在戰爭爆發時還是會灰飛煙滅,其實不僅德國要思考這個問題,其他國家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