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故事的背景是來自於1926年,Maurine Dallas Watkins根據Beulah Annan殺夫案,所寫下舞台劇『The Brave Little Woman』,1927年就被改編成默片電影【芝加哥】,1942年又被搬上銀幕成為【Roxie Hart】。到了1975年,在鮑布佛西執導下,搬上百老匯,變成今日羅勃馬歇爾版的電影【芝加哥】原文本,原作對於人性的貪婪、謀殺、陰謀等藉著踩著別人往上爬的劣根性,描寫得淋漓盡致,歌與舞的結合,在80年代初期,就已經被計劃拍成電影,而且當年設定的Roxie一角就是剛出專輯的瑪丹娜。
談電影前,可能要先了解一下鮑布佛西Bob Fosse。原本早期電影片廠的古典歌舞片,強調樂觀、歡笑的精神被視為老土,差點走入歷史,特別是在七十年代面對搖滾音樂電影、個人主義及嬉皮自由風,更是毫無招架之力;結果因為鮑布佛西的出現,苟延殘喘了將近十年。出自米高梅電影歌舞明星的鮑布佛西,1969年,以【蠟炬成灰淚始乾Sweet Charity】開始執導演筒,1972年以【酒店】奪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讓因【教父】提名的法蘭西斯科波拉飲恨,1979年還因【爵士春秋All that Jazz】拿下坎城金棕櫚獎。在聊【芝加哥】前,會先提鮑布佛西是因為若沒有鮑布佛西,就沒有【芝加哥】。
在歌舞電影裡,若沒有主秀的存在,就等於缺少了靈魂。為此,羅勃馬歇爾改了舞台劇版的Velma與Roxie雙主角的戲份,將焦點集中於飾演Roxie的蕾妮齊薇格身上,此外,還將原來簡約的舞台設計,變成想像及真實交錯的場景,利用電影的「剪輯」功能,就能創造出一個不同於原舞台劇的生命,像Roxie唱著『Funny Honey』交待Roxie跟丈夫的感情不睦,Mama(昆蒂拉提法飾)的出場唱『When you`re good to Mama』充滿著Roxie對她的畏懼及功利,『Mister Cellophane』將男人(丈夫)的小人物也有自己心情悲哀,戲劇敘事與歌舞片段兩者間色調場景的融合過渡,除了向鮑布佛西的【爵士春秋】致敬外,也發揮了回憶、想像的超現實功能。
若不是【芝加哥】傑出的視覺指導,『Cell Block Tango牢房探戈』無法突顯女人在男人世界裡的壓迫;『Roxie』一曲的鏡像就表演不出Roxie的表演慾望下的野心。最讓人拍掌叫絕的是『We Both Reached For The Gun』中的傀儡戲,一針見血的達到諷刺新聞媒體的目地。利用簡單的換景剪輯,【芝加哥】已經達到了電影改編的目地,可是之前所提關於「主秀」的問題尚未解決,因此【芝加哥】在電影後半段,漸漸地將幾個議題,像爭奪媒體版面、司法的可操縱、愛情的兒戲、女人之間又愛又恨的敵友關係,集中到利用Roxie一角,來諷刺媒體亂象的議題上,當Roxie在法庭上終於打贏了官司,卻被另一個在法庭門口開槍殺人的女子(這可是小甜甜布蘭妮的客串)搶去了新聞,變得無人理會,這時『Nowadays』及接下來的『Hot Honey Rag』就成為擔任統合責任的主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