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部曲雍正繼位,透過幾樁弊案來揭露官場「上下交相賊」的現狀,以古諷今或以古喻今的意味明顯,是要博取一般觀眾「民心」的劇情,我較沒興趣。且雍正獲得大位後,八王爺的小動作及一些人物或事件便開始偏向「戲說」或張冠李戴來突顯戲劇張力。但名分確認後,大勢底定,其實那些多半只能視為花絮而已。
而劇情也因此說教的斧鑿口吻變深,居然還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標準士大夫橋段,雖說切合小說出爐的時代氛圍,但在當代看來就有些陳腐,或可用「醬缸」形容,特別是殿試不限時是怎樣,還讓雍正帝親自秉燭,以一句「慢工出細活」來贏得士子之心,不盡合理!
同時隨著雍正帝執政日久,開始重用李衛、田文鏡、年羹堯等心腹,推行諸多新政,卻也形成新問題,諸如官紳的陽奉陰違、聚眾頑抗,觸動政權敏感神經的「滿漢一體」更與現實悖逆過多,在在都顯示革新之難。
最發人深省的還是年羹堯的大起大落。年羹堯得勝回朝的驕縱姿態太過,原本「功高震主者身危,名滿天下者不賞」根本是老生常談,貫穿所有宮廷劇。但年大將軍以「只知有軍令,不知有皇上」讓雍正帝只能對年皇貴妃「卸甲」(該詞超有趣,盡在不言中啊)洩憤,明顯不知天高地厚,年羹堯到底是「靠勢」(台語)之心過盛,還是權力使人沉醉,是個深刻議題。不過雍正帝對年羹堯的態度前後差異之大,體現出雍正帝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的愛恨分明性格,在其手下當差一定很硬,我突然想念康熙起來。
但雍正帝這種會做事的主子畢竟還是值得跟的,只是須時刻切記用心當差,認真做官便是。題外話,由於雍正帝對府庫賦稅的重視,蘇州織造曹寅慘遭抄家,紅樓夢這部曠世巨著的誕生似乎陰差陽錯地要感謝雍正帝堅持財政紀律啊~~~
下部曲的劇情最終在改編來的「八王議政」時重回宮鬥格局,最後大結局便收在「八王議政」的與雍正帝替乾隆掃清奪嫡障礙的殘忍下作結。跌宕起伏中一方面既有群臣聯合架空皇權的進逼,一方面又有十三爺再奪西山銳健營兵權,捍衛新政的雙方對峙,後再讓弘曆與弘時奪嫡重現,維持《雍正王朝》宮廷鬥爭教材的風範。
但好戲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深信必然有諸多影評心得落在宮廷鬥爭的殘酷,或皇家泯滅人性的省思,但《雍正王朝》明顯是二月河老師這位「雍正粉」替雍正帝的翻案之作,致力塑造雍正帝的偉岸形象,以事實證明雍正是位勤政愛民、實事求是的好皇帝。
其中喬引娣與雍正帝的關係耐人尋味,雖然她調到紫禁城頗為突兀,但明顯是面呈現雍正帝勤政之苦與革新之難的鏡子,透過她對雍正帝感情與親疏變換,讓觀眾代入去心疼這位每日起早爬晚,萬事操心忍耐,關關難過關關要過的辛勞帝王與錚錚鐵漢,同時澄清雍正帝生前身後罵名,如弒父╳,篡位╳,殺子╳(不過為劇情需要,反倒追加),最後油盡燈枯,暴卒而亡,卻留下吏治一新,國庫充盈的大清盛世。
但雍正帝的過勞,實則偏偏凸顯出封建王朝的困境,由於權力如同猛虎,駕馭時威風八面,卻始終騎虎難下,雍正帝設置軍機處,批評朋黨亂政,都在強化中央集權,無視權力下放的重要,他也深知失去權力的可怖,此間正反應出只有民主方是馴獸師,透過權力制衡,雖然的確無法讓行政效率神速,卻解決「政治繼承」此一動搖國本,甚至是貫穿全劇的難題,在全劇歌頌雍正帝的乾綱獨斷、為國為民時,也提供我們另一層思考。
演員部分,飾演雍正帝的唐國強與康熙帝的焦晃兩人演技精湛,其中唐國強未來更是影視皇帝專業戶,雖然他年紀長些又變成毛澤東,但明顯演繹這類型國家最高領導人,身處權力漩渦中的百態已然優遊自得、信手捻來。而《雍正王朝》諸多演員更是默契十足,加上劇情張力充盈,兼具細緻與深度,的的確確是部每看一次便有不同收穫的宮廷劇上乘之作,達到中國宮廷劇的巔峰。
最後,「雷霆雨露,莫非天恩」是下部曲最重要的話語,深刻反應出專制王朝的時代侷限,說白點就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台詞「天地萬物﹐朕賜給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給﹐你不能搶」之強化版,不管是十三爺關宗人府十年,十四爺奪大將軍王派往守陵,不論是你喜歡的「雨露」恩賞亦或是你不服的「雷霆」處置都須磕頭謝恩,這才真真正正是封建王朝最難以躲藏的牢籠,也恰恰反應出民主政治的可愛可貴。然而,無論是何種政治制度,政權繫於一人或還之於民,終究如同片頭曲:《得民心者得天下》,才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