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隨筆》020 出家父母反拜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垂成正覺否?」僧又謝不敢。
予謂曰:「既不敢,且待汝垂成正覺,更端坐十劫,實受大通如來位,納父母拜未晚。汝今是僧,未是佛也。佛為僧立法,不為佛立法也。且世人謗佛無父無君,吾為此懼,正其訛謬,息世譏嫌,冀正法久住。汝何為不畏口業,甘心乎師子蟲②也?」
悲夫!
【注釋】
大通智勝如來:出現於過去三千塵點劫以前演說《法華經》之佛。此佛在世,有十六王子出家為沙彌,從佛聞《法華經》。佛入定後,十六沙彌各升法座,為大眾復講《法華經》。其第九沙彌,今已成佛,為阿彌陀。第十六沙彌成佛,即今之釋迦如來
師子蟲:《蓮花面經》云:「佛告阿難,譬如師子命終,若空、若地、若水、若陸,所有眾生不噉食彼師子身肉。唯師子身自生諸虫,還自食師子之肉。阿難!我之佛法,非餘能壞,是我法中諸惡比丘,破我三大阿僧祇劫積行勤苦所集佛法。」
【演蓮法師譯文】
我在所著的《正訛集》中,曾解釋父母反拜的「反」字是「還」的意思。當出家的兒子拜父母時,在家父母不敢受出家的兒子禮拜,而還兒子的禮,並不是父母反拜出家的兒子。
有一位僧人看到我這樣解釋,心裡很不滿,對我質問說:「《法華經》上記載,大通智勝如來成佛之後,他的父親輪王便向大通智勝如來頂禮,這明明是反拜其子,可見這是佛的明訓,因而刻在經末。」
我合掌問道:「請問你號什麼如來?」這位僧人謙稱不敢。
我又問:「你既不是如來,將成正覺否?」這位僧人又謙稱不敢。
我就對他說:「既不敢,且等你將來成正覺後,更端坐十劫,實受大通如來位,那時再接納你的父母禮拜未晚。你現在只是一個僧人,並不是佛。要知道佛為僧立法,不是為佛立法呀。
況且世人每每譭謗出家人無父無君,我正為此事擔憂,所以寫《正訛集》,意在糾正種種訛謬,以消除世人的誤解譏嫌,希冀正法久住。你何苦不畏口業,甘心充當佛門中的師子蟲呢?」
真是可悲呀!
良因贊曰:
民國初年高僧印光大師,號「常慚愧僧」;
弘一大師自號「二一老人」,
意謂「一事無成人漸老,一文不名何消說。」
蕅益大師說:
「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
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
一味癡呆,深自慚愧。」
高僧大德之所以更謙卑,只因修行越深入,越趨入法性,
於無我中更顯謙卑。
反之,若是認為「我能」,粗見佛法之標月指,
即錯認親見真月,而傲然於世者,未足與議大道矣。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2017.8.4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溈山和尚①云:「如今初心,雖從緣得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道別有法教渠修行趨向。」 溈山此語,非徹法源底者不能道。 今稍有省覺,便謂一生參學事畢者,獨何歟? 【注釋】 ①溈山和尚:唐朝溈仰宗初祖・靈祐禪師。
2017.8.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 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 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 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 【演蓮法師譯文】 《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 有愚癡的人看到這句經文,以為菩薩只要
2017.8.2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既老病,眾為擇地作塔,數易之。 予歎曰:「世人極意營圖風水,冀子孫長永富貴耳。爾輩望蔭出紫衣國師耶?古人有言:『棄諸林莽,以飼禽獸。』幸不置我於鴉腸狐腹足矣!餘非道人所知也。」 【演蓮法師譯文】 我既已到了老病的時候,諒必來日無多,僧眾預先擇地要為我建
2017.8.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洪州者,馬大師①也。圭峰②敘如來傳法迦葉而至曹溪③,曹溪之道,惟荷澤④為正傳,諸宗皆屬旁出,如摩尼珠,唯荷澤獨得珠體。其說析理極精,而品人不當。 夫馬祖親承南嶽⑤,南嶽親承曹溪,自後百丈⑥、黃檗⑦、臨濟⑧、南泉⑨、趙州⑩,不可勝數諸大尊宿,皆從馬祖而出,
2017.8.8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妙喜①云:「若是幹屎橛如是說得落時,如『鋸解秤錘』、『麻三斤』、『狗子佛性』等,皆可如是說得。既不可如是說,須是悟始得。你若實得悟,師家故言不是,亦招因果不小。」 學者當切記妙喜此語,息卻口頭三昧而求實悟。 【注釋】 ① 妙喜:宋朝徑山・宗杲禪師。字曇晦
2017.8.7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太原孚上座①,於揚州孝先寺講《涅槃經》,廣談法身妙理,有禪者失笑。 孚講罷,請禪者茶,白云:「某甲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教誨。」 禪者云:「不道座主所說不是,然只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孚曰:「既如是,當為我說。」 曰:「座主還信否?」
2017.8.4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溈山和尚①云:「如今初心,雖從緣得一念頓悟自理,猶有無始曠劫習氣未能頓淨。須教渠淨除現業流識,即是修也,不道別有法教渠修行趨向。」 溈山此語,非徹法源底者不能道。 今稍有省覺,便謂一生參學事畢者,獨何歟? 【注釋】 ①溈山和尚:唐朝溈仰宗初祖・靈祐禪師。
2017.8.3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經言:「菩薩未能自度,先能度人。」 愚夫遂謂菩薩但度眾生,不復度己。不知己亦眾生數也。 焉有度盡眾生,而獨遺自己一眾生乎? 何得藉口菩薩,逐外忘內! 【演蓮法師譯文】 《楞嚴經》云:「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 有愚癡的人看到這句經文,以為菩薩只要
2017.8.2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既老病,眾為擇地作塔,數易之。 予歎曰:「世人極意營圖風水,冀子孫長永富貴耳。爾輩望蔭出紫衣國師耶?古人有言:『棄諸林莽,以飼禽獸。』幸不置我於鴉腸狐腹足矣!餘非道人所知也。」 【演蓮法師譯文】 我既已到了老病的時候,諒必來日無多,僧眾預先擇地要為我建
2017.8.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洪州者,馬大師①也。圭峰②敘如來傳法迦葉而至曹溪③,曹溪之道,惟荷澤④為正傳,諸宗皆屬旁出,如摩尼珠,唯荷澤獨得珠體。其說析理極精,而品人不當。 夫馬祖親承南嶽⑤,南嶽親承曹溪,自後百丈⑥、黃檗⑦、臨濟⑧、南泉⑨、趙州⑩,不可勝數諸大尊宿,皆從馬祖而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佛菩薩示現做饒益眾生事,不會提到自己是什麼佛、什麼樣的菩薩,純然一心地饒益有情,迴向有情。所以,當佛菩薩暴露了自己身分以後示寂,歷史上典故很多。為什麼世間上很多佛教宗派的人,會稱他自己是什麼菩薩再來、是什麼化身?有很多原因。
老實說,次生佛法的構思哪裏來的?我問內在聲音,我的佛性了。佛性說:極樂世界吃喝玩樂不求上進,老大不喜歡,老天爺不給了,因此有了次生思考。老大?一個還沒有出現在我們字典的人,因為和我們裟婆世界豪無關係,所以沒有記錄在線。和我們有關係的付責人是阿彌陀佛。 大家不要殺我,是我的內在聲音阿彌陀佛說的。老大
魔仔還在,老淨空坐在他的對面看著他說:你看到什麼?魔仔說:我看到你,這究竟是魔考還是佛考?老淨空回答:大家都在想我不是老淨空,這是魔考,問你如何做佛?魔仔說:你不是老淨空,我又是誰?讓我來寫下這一段的佛法新思考;當我們看不到真相時,不要亂帶風向,這才是一種明智。 老淨空說:你眼前的我要你做佛,這就
Thumbnail
第1段:在過去久遠劫,迦葉佛的時代,有一對兄弟同時出家修道,哥哥一心持戒、誦經、坐禪,而弟弟則不愛讀經也不愛打坐,但是喜歡扶弱濟貧,廣結善緣。 第2段: 經過多次的輪迴轉世,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勤修智慧禪修的哥哥,出生為人,而且隨著釋迦牟尼佛出家,很快便證得阿羅漢果。 #阿羅漢果(指完全
Thumbnail
「倒房祖先」就是沒有結婚、沒有後人子女來供奉他、奉祀他就捨報了,這叫「倒房」,因為這一房已經倒了。倒房的先亡祖先,你要多寫法會的超渡牌位,多參加超渡法會。像今天我們觀音山一個月一次的超渡,就可以給他寫超渡牌位。大家誦《藥師經》幫他迴向,現在我回答問題(佛法開示)、供護法等功德也一起迴向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世間上,很多佛教宗派的人會稱他自己是什麼菩薩再來,是什麼化身,那有很多原因。 第一個原因最多:「假的、虛張聲勢。」 有這一方面問題的法師,喜歡藉用神聖的名說自己是 蓮花生大士再來,文殊菩薩再來, 觀世音菩薩的真實化身等,連鬼神都有。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佛對弟子說起非常久遠之前曾經有一佛名為大通智勝如來的故事。當大通智勝佛出世,十方諸梵天王以及佛為國王時所生的十六王子,一起請佛轉法輪,於是佛三轉十二行法輪,十六王子聽聞後讚嘆不已,同請出家。佛接受他們之請後,開始說妙法蓮華,敎所有人菩薩法。而十六王子遂成菩薩道。
Thumbnail
願此三十二拜文,久住於世,令有緣眾生,深信受持,正念念佛。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教主本尊,今現在彼,為諸有情,宣說甚深微妙之法,令得殊勝利益安樂,十方菩薩瞻禮聞法,得蒙授記,稱讚供養,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要五比丘去陪 釋迦牟尼佛,隨侍在側伺候祂、保護祂,五個人後來都跑到鹿野苑去。後面三個人,當釋迦牟尼佛修苦行接受牧羊女供養,正常的飲食、洗澡(在河水裡洗澡),說:「哎!我跟你苦行,你竟然接受牧羊女的乳糜(羊奶稀飯)」也離棄祂。是不是很沒道理?所以,「修行」要行不苦不樂中道
Thumbnail
佛菩薩示現做饒益眾生事,不會提到自己是什麼佛、什麼樣的菩薩,純然一心地饒益有情,迴向有情。所以,當佛菩薩暴露了自己身分以後示寂,歷史上典故很多。為什麼世間上很多佛教宗派的人,會稱他自己是什麼菩薩再來、是什麼化身?有很多原因。
老實說,次生佛法的構思哪裏來的?我問內在聲音,我的佛性了。佛性說:極樂世界吃喝玩樂不求上進,老大不喜歡,老天爺不給了,因此有了次生思考。老大?一個還沒有出現在我們字典的人,因為和我們裟婆世界豪無關係,所以沒有記錄在線。和我們有關係的付責人是阿彌陀佛。 大家不要殺我,是我的內在聲音阿彌陀佛說的。老大
魔仔還在,老淨空坐在他的對面看著他說:你看到什麼?魔仔說:我看到你,這究竟是魔考還是佛考?老淨空回答:大家都在想我不是老淨空,這是魔考,問你如何做佛?魔仔說:你不是老淨空,我又是誰?讓我來寫下這一段的佛法新思考;當我們看不到真相時,不要亂帶風向,這才是一種明智。 老淨空說:你眼前的我要你做佛,這就
Thumbnail
第1段:在過去久遠劫,迦葉佛的時代,有一對兄弟同時出家修道,哥哥一心持戒、誦經、坐禪,而弟弟則不愛讀經也不愛打坐,但是喜歡扶弱濟貧,廣結善緣。 第2段: 經過多次的輪迴轉世,到了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勤修智慧禪修的哥哥,出生為人,而且隨著釋迦牟尼佛出家,很快便證得阿羅漢果。 #阿羅漢果(指完全
Thumbnail
「倒房祖先」就是沒有結婚、沒有後人子女來供奉他、奉祀他就捨報了,這叫「倒房」,因為這一房已經倒了。倒房的先亡祖先,你要多寫法會的超渡牌位,多參加超渡法會。像今天我們觀音山一個月一次的超渡,就可以給他寫超渡牌位。大家誦《藥師經》幫他迴向,現在我回答問題(佛法開示)、供護法等功德也一起迴向
Thumbnail
為什麼這個世間上,很多佛教宗派的人會稱他自己是什麼菩薩再來,是什麼化身,那有很多原因。 第一個原因最多:「假的、虛張聲勢。」 有這一方面問題的法師,喜歡藉用神聖的名說自己是 蓮花生大士再來,文殊菩薩再來, 觀世音菩薩的真實化身等,連鬼神都有。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