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9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予作《正訛集》,謂「反」者「還」也,在家父母不受出家子拜,而還其禮,非反拜其子也。
一僧忿然曰:「《法華經》言,大通智勝如來①既成佛已,其父輪王向之頂禮,是反拜其子,佛有明訓,因刻之經末。」
予合掌云:「汝號甚麼如來?」僧謝不敢。
又問:「汝既未是如來,垂成正覺否?」僧又謝不敢。
予謂曰:「既不敢,且待汝垂成正覺,更端坐十劫,實受大通如來位,納父母拜未晚。汝今是僧,未是佛也。佛為僧立法,不為佛立法也。且世人謗佛無父無君,吾為此懼,正其訛謬,息世譏嫌,冀正法久住。汝何為不畏口業,甘心乎師子蟲②也?」
悲夫!
【注釋】
① 大通智勝如來:出現於過去三千塵點劫以前演說《法華經》之佛。此佛在世,有十六王子出家為沙彌,從佛聞《法華經》。佛入定後,十六沙彌各升法座,為大眾復講《法華經》。其第九沙彌,今已成佛,為阿彌陀。第十六沙彌成佛,即今之釋迦如來。
② 師子蟲:《蓮花面經》云:「佛告阿難,譬如師子命終,若空、若地、若水、若陸,所有眾生不噉食彼師子身肉。唯師子身自生諸虫,還自食師子之肉。阿難!我之佛法,非餘能壞,是我法中諸惡比丘,破我三大阿僧祇劫積行勤苦所集佛法。」
【演蓮法師譯文】
我在所著的《正訛集》中,曾解釋父母反拜的「反」字是「還」的意思。當出家的兒子拜父母時,在家父母不敢受出家的兒子禮拜,而還兒子的禮,並不是父母反拜出家的兒子。
有一位僧人看到我這樣解釋,心裡很不滿,對我質問說:「《法華經》上記載,大通智勝如來成佛之後,他的父親輪王便向大通智勝如來頂禮,這明明是反拜其子,可見這是佛的明訓,因而刻在經末。」
我合掌問道:「請問你號什麼如來?」這位僧人謙稱不敢。
我又問:「你既不是如來,將成正覺否?」這位僧人又謙稱不敢。
我就對他說:「既不敢,且等你將來成正覺後,更端坐十劫,實受大通如來位,那時再接納你的父母禮拜未晚。你現在只是一個僧人,並不是佛。要知道佛為僧立法,不是為佛立法呀。
況且世人每每譭謗出家人無父無君,我正為此事擔憂,所以寫《正訛集》,意在糾正種種訛謬,以消除世人的誤解譏嫌,希冀正法久住。你何苦不畏口業,甘心充當佛門中的師子蟲呢?」
真是可悲呀!
良因贊曰:
民國初年高僧印光大師,號「常慚愧僧」;
弘一大師自號「二一老人」,
意謂「一事無成人漸老,一文不名何消說。」
如蕅益大師說:
「內不見有我,則我無能,
外不見有人,則人無過。
一味癡呆,深自慚愧。」
高僧大德之所以更謙卑,只因修行越深入,越趨入法性,
於無我中更顯謙卑。
反之,若是認為「我能」,粗見佛法之標月指,
即錯認親見真月,而傲然於世者,未足與議大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