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選擇一個專題討論題目?(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裡介紹的專題討論,專門針對老師要求學生挑一篇或一些相關Paper,彙整成簡報,來向其他學生報告的場合。

這樣的場合,在大學和研究所中十分常見。一些大學部的大專生們,雄心壯志,想在大學就加入實驗室闖出一番事業的時候,由於初期還沒有自己的實驗進度,能在meeting時報告,教授時常建議學生,在實驗室Meeting時,可以挑選有興趣的內容的論文,和大家報告。而甚至一些實驗室的風格,是實驗進度都是私下和老師討論,而在團體meeting時,不報進度,而是採取Journal Club的形式,互相分享閱讀Paper的心得。此外,在實驗室外的本科系所修課,也常常安排”專題討論“這門必修課。

而撇開學業,在自我探索的部分,如果在閒暇之餘,能找到一個有興趣的方向,稍微探索那相關的研究文章,對未來方向,也會有更明確的了解呢。因此大學生或者是學習者的一生大概很難逃過找個題目來研究這件事吧。

而筆者常常聽見的問題就是,到底要找什麼樣的題目的文章來看??一點方向都沒有呀??

因為研究生通常是有自己的實驗,可以找和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內容報告。但大學生通常對整個學門理解度還有所欠缺,對於自己的興趣的了解也很模糊,茫茫學海中,不知道如何挑一個主題來深入研究。

這是極常聽到的抱怨跟困惑。因此這篇野人獻曝的介紹自己尋找專討題目的方法。

在尋找專題討論題目時,我主要會就三個方向進行尋找:
1.用有興趣的研究的材料對象尋找
2.用有興趣的學門主題來尋找
3.用老師、學校、實驗室來尋找

用有興趣的研究材料和對象去尋找:

不知道該做什麼樣的主題,但日常中總有一些看很順眼的東西吧。像是筆者就非常喜歡吃櫛瓜,烤櫛瓜淋上起司簡直是極品。那我們就用櫛瓜的英文:zucchini,在google scholar上搜尋看看吧。

raw-image


我們可以善用左側的年份功能,尋找近幾年的資料。
然後接著我們可以下滑看看相關搜尋:

raw-image

大概就可以知道一些常常伴隨著Zucchini的關鍵字,大概也就是這個作物常見或大家常有興趣想搜尋的研究領域,比方說上面似乎列了蠻多櫛瓜的病害的關鍵字,這些應該有比較多研究,而基因改造的櫛瓜也是一個相關搜尋。那這也許就是可以深入找些Paper來報告的領域了。


不過對這些內容,都沒有太感興趣的話,繼續停留在頁面,刷刷有什麼研究。以我來說,我被上圖最下一篇的Biochar這個詞吸引了。Biochar是生物碳,把生物碳用來改良櫛瓜種植的土壤,這有其他相關研究嗎?感覺值得一找。

raw-image


誒,看來挖到寶了,同時有許多不同的作者都有在這個主題上進行研究,至少是近年還有許多人持續探究的題目。那究竟櫛瓜生長和生物碳有何關聯?施用會有什麼影響?在農業上符合效益嗎?或許就是一個值得看看文章,做成一個文章專題報告的題目喔。

用有興趣的主題去找

筆者觀察到大致會有兩類的同學,第一類是對某個研究材料特別有興趣,比方說,有個朋友就是很喜歡藍莓,不管什麼樣的題目,她都想盡量找藍莓相關,那就很適用第一種方法喔。


但是另外一類的同學相反,覺得用什麼材料做實驗都沒問題,用阿拉伯芥也好,用番茄也罷,是希望能找到某個主題方面的研究。例如,很多人會對分子生物學感興趣,想做一些分子育種或分子標記育種的題目。


可以直接使用剛剛介紹的流程,在google scholar上搜尋,但有時候這些大領域的關鍵字會太模糊。這時,可以利用時下最夯的新工具,ChatGPT來幫助我們。
對我而言,Chatgpt不只是跟風玩玩的聊天機器人玩具,而是一個真的很實用的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請ChatGPT直接丟論文給你,它有可能胡謅一些根本不存在的論文。另外,問ChatGPT問題,它也可能回答東拼西湊的內容。如果只是要用ChatGPT敷衍了事,就會衍生出許多問題。因此很多人直接將ChatGPT打上一個大叉叉,就跟當初維基百科,也是因為濫用,許多人聽到維基百科就避之唯恐不及。


但我認為不管是維基百科還是ChatGPT,如果要從中直接獲取資訊,確實可能會有很多錯誤,但他們的優勢是,在當你對一個領域一無所知或很模糊時,可以提供給你很多關鍵字,而就可利用這些關鍵字,進一步到更值得信賴的網站查詢相關資料。

以下利用上面提到的分子育種以及分子標誌育種來做舉例:

先詢問Chatgpt有沒有相關關鍵字

先詢問Chatgpt有沒有相關關鍵字

再度詢問,找到有興趣的內容

再度詢問,找到有興趣的內容

到Google Scholar上找是否有有興趣的文章

到Google Scholar上找是否有有興趣的文章

礙於篇幅的關係,這篇的分享就先到此為止吧。
下一篇我會介紹第三種方法:“用老師、學校、實驗室來尋找”,並做一些資料層級的介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大學,我跟S上完課從學校回到租屋處時,路程中看到Y進去水果行,於是我們也跟著Y的後面進去。Y買了幾顆西瓜,S考慮著要不要買水蜜桃,因為價錢有些難以下手,最後不了了之。 隔天上課,我再次路過那間水果行,做出原本打算好的預謀,走了進去。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Thumbnail
繼昨日的酪梨可能改善整體飲食品質一文,凸顯了科學不科學的另一個特質: 不確性可能來自於不同學科的闡釋與分類。可能將一個「科學物件」或「科學實體」做不同的分類。再不同的分類下,酪梨可能是水果、可能是蔬菜或蔬菜替代品、也可能是油脂。。。
Thumbnail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先選擇有興趣的主題慢慢聚焦(研究動機) 回答論文題目關鍵詞語擇定的理由(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參考、比較類似主題論文研究方法(文獻探討、研究方法) 研究題目背景資料(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相關概念形成歷程(研究動機、文獻探討) 找到類似的碩博士論文參考篇章架構 擬定小標題(目錄) 避開
大學,我跟S上完課從學校回到租屋處時,路程中看到Y進去水果行,於是我們也跟著Y的後面進去。Y買了幾顆西瓜,S考慮著要不要買水蜜桃,因為價錢有些難以下手,最後不了了之。 隔天上課,我再次路過那間水果行,做出原本打算好的預謀,走了進去。
1. 混淆「課程專題報告」與「專題研究」: - 課程專題報告比較像是「科學作家」的工作,而專題研究才是「科學家」的工作。區分這兩者的關鍵在於是否「產生新的知識」。課程專題報告基本上是類似讀書報告,拼湊各種文獻,雖然可以寫得很廣很深,但這僅是「科學作家」的等級,而非「科學家」。 2. 不
Thumbnail
在職碩士班的學生選擇與工作相關的研究題目具有優勢,然而從職場經驗中挖掘研究問題也面臨挑戰。本文提供了六種方法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並提供了確定研究品質的特徵。
指導大學生做研究專題時, 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大學生會把「課程專題報告」以及「專題研究」搞混。 前者比較像是「科學作家」,而後者才是「科學家」。 區分這兩者的關鍵,是看有沒有「產生新的知識」。 課程專題報告基本是類似讀書報告,把各種文獻拿來拼湊, 只要處理資訊的能力夠
Thumbnail
繼昨日的酪梨可能改善整體飲食品質一文,凸顯了科學不科學的另一個特質: 不確性可能來自於不同學科的闡釋與分類。可能將一個「科學物件」或「科學實體」做不同的分類。再不同的分類下,酪梨可能是水果、可能是蔬菜或蔬菜替代品、也可能是油脂。。。
Thumbnail
研究問題是研究的出發點,有研究價值的問題指的是能回答、在研究者的能力範圍內,而且可以透過實際證據驗證的問題。 上野千鶴子教授在《如何做好研究論文》一書中說明:提出研究問題之後,要假設這一個研究問題過去一定也有人提過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常常有人認自己提出的是屬於原創性」問題,之前沒有任何人提過,上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