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意識
含有「問題意識」共 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啃談』Ken's Talk
2025/04/12
( 啃談 )AI 工具導入的迷思、技術素養與解題意識
我們總是對新工具充滿期待,但真正能創造價值的從來不是工具本身。參加了一場AI自動產出PPT的訓練課,我在現場驚呼聲中抽離,思考的卻是「這真的能解決核心問題嗎?」過去幾年,從低代碼、BI工具、系統設計到AI應用,我學會了一件事——技術是素養,解題才是能力。AI時代,不怕工具不夠用,怕的是你沒有問題意識
#
方格人氣王
#
Google
#
AI導入
3
6
AI 峰哥
2024/11/15
AI時代的教育革命:從葉丙成老師的觀點看未來的教育
葉丙成老師在文章中探討AI時代下教育的重要性,強調教育應聚焦於創造力、同理心和批判性思考,而非單純追求考試成績。他認為AI擅長解決問題,但無法定義問題,真正能夠洞察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的還是人類。因此,在AI逐漸取代重複性工作的情況下,教育應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自主學習能力。
4/5
AI
#
阿峰老師
#
AI
#
學習
29
留言
AJu的筆記本
2024/10/15
如何做出好的提問---<筆記>
提問者的困境基本就是沒有弄清楚好自己的問題,以及所問的問題裡包含太多可以討論的議題。問題本身就是促進我們深入思考,發現並理解現象的本質或是達成某個目的。如果問題是抽象的,會使人無法理解問題本身,沒有方向可以思考,導致不易回答。 一個好問題就是具體的、明確的,能夠引導人思考,聚焦關鍵的觀點。 提出
#
問題意識
#
提問法
#
閱讀筆記
1
留言
AJu的筆記本
2024/10/10
問題意識---<筆記>
提問,經常出現在我們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但為什麼我們需要去提問? 因為疑問會讓人主動去思考,問題可以使人感到困惑,我們的心靈一旦感到困惑就會產生出想解決困惑的動力。雖然疑問使人主動思考,但是提問的過程中時常讓人遇到困境,其原因在於提問者未能真正明白問題的全貌,或是問題內包含了許多議題導致無從下手。問
#
閱讀筆記
#
問題意識
#
提問技巧
喜歡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4/08/30
創作者的靈感生活:問題意識、體驗與原創
那部影片的其中一個問題在於,作為影片核心的問題意識「為什麼海裡沒有昆蟲?」並不是老高問的,而是那部日文影片問的。那部日文影片的作者基於這個問題意識去蒐羅了那些資料,並以那樣的順序表述它們。所以當老高擷取那部影片的段落在自己作品裡重述一遍時,雖然那個段落自身是融貫的,卻和老高影片的主題不直接相干。
#
前圖紙
#
吳曉樂
#
創作
5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4/07/11
把耳朵裡的空間重新空出來
不僅僅是關於噪音、關於那些我們沒有需要也沒有想要的資訊,也關於那些對我們有益(無論是讓我們得到娛樂還是其他收穫)的內容。我們需要拿下耳機、需要停止聽音樂、聽Podcast、停止播放影片。去把空間重新留下來,讓我們的「聲音類的思想」再一次地有地方可去。
#
前圖紙
#
Podcast
#
安靜
7
留言
紅說RedmanTalk的沙龍
2024/03/21
創意思考的日常練習 | 找尋靈感的最重要關鍵 | 閱讀心得 | 紅說
如果你也有創意相關的困惱,或是對創意領域有興趣,想以此為職業想提升自己的腦袋的;或是在藝術領域打滾,但覺得自己空有技術似乎缺少想法的。也包括身在任何領域想要創造新方向,或是想讓傳統產業注入新生命力的人。 今天要分享的主題一定很適合你。
4/5
創意思考的日常練習
#
創意
#
創意思考
#
問題意識
3
留言
前圖紙的沙龍
2024/01/09
關於輸入與輸出,或者創作與閱讀
〈關於輸入與輸出,或者創作與閱讀〉
#
前圖紙
#
創作
#
閱讀
4
留言
渡狼/DL
2023/10/15
質性研究如何開始、如何操作?(一)找題目&問題意識
盡可能避免「先射箭後畫靶」的命題。研究很忌諱還沒有開始做就先預設了問題的答案,然後套用研究方法、對於文獻做符合預設的解讀,回答一個「還沒做研究就得到答案」的問題。此外,也盡量不要以yes/no的問句來作問題意識。人們通常對於議題都有其源自個人立場產生的觀點,不會只是純粹的非黑即白、二選一的意見表態。
#
質性研究
#
問題意識
#
命題
12
4
雙人徐的自言自語
2023/10/15
1
寫得很清楚容易明白,謝謝您。
1
渡狼/DL
發文者
2023/10/15
喜歡
雙人徐的自言自語 很感謝您的回饋!如果有哪裡需要補充或想討論的部分也歡迎~
喜歡
微光小徑
2023/01/02
《精準提問》|如何在溝通中提出好問題和有效回應
在與人的互動之中,你認為如何達到有效的溝通?問什麼話題可以切中核心?以及如何延續彼此的話題?提問,是溝通中很重要的元素與橋樑,作者從自身12年的記者經驗轉型到解決問題的顧問經驗,引導讀者從理論心法到實際應用案例,去思考如何提問與回應。邀請對於有效溝通感興趣的你,也能在本書的閱讀中有不一樣的看見!
#
冰山理論
#
5W1H
#
承轉力
1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