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研究生修煉之路|找題時備感受用的文章資源整理(持續更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為什麼你該看這篇文章:
如果你也是(或即將成為)研究生,一定也懂被論文計畫書/學位論文支配的恐懼,希望我在思考研究題目這件事上覺得受用的資源,對你也能有所啟發:)但因為我也才剛剛啟程,如果有任何其他的觀點或建議也歡迎多多指教!


不知道放什麼就放研究室照片好了🥴

不知道放什麼就放研究室照片好了🥴

到底為什麼連論文計畫書都還沒寫出來就想(或說就敢)寫這篇文章?

其實只是想記錄一下這段寫論文的過程而已。開始有開題壓力的時候,曾經瘋狂在網路上搜尋過,可惜關於傳播領域研究所的文章好像都是以考試經驗分享為主、少數是對於就讀經驗的整理,關於論文寫作的文章好像偏向散見於各處。

可能誠如你我曾聽過無數次的提問:讀傳播幹嘛念研究所?傳播相較於其他社科領域的系所本就更重視實務,政大傳播碩也接受以作品為畢業門檻,但這改變不了要寫出一篇自己滿意的論文,對於初入研究場域的研究生真的很困難這件事。

因此,這篇文章希望整理那些曾經給了我指引或靈感的資源,作為自己的研究生活紀錄、也分享給其他同為研究小白但為論文所苦的大家!


從寫作發想、方法到態度的全面省思:叮叮咚創作研究室

叮叮咚創作研究室首頁

叮叮咚創作研究室首頁

雖然在研究上是一張白紙,但不知哪來的自信,我一直都對自己的學位論文產出有很高的期待:不僅是做自己有興趣的題目、在研究過程中成長,畢業後的自己對於這個領域的理解與熟悉,也要足以對別人侃侃而談……但這些美好想望同時給發想題目時的我莫大的壓力。

叮叮咚創作研究室的文章除了讓我感受到共鳴、解釋了「為什麼這麼難」這樣看似只是情緒宣洩下的具體原因,同時也從中獲得了一些具體「如何做研究」的建議。首推以下節錄的兩篇:

一般 Problem-Solving 的論文注重「定義問題」與「描述解答」,極少提到「這個問題從哪裡來」。找題目其實非常困難,要在特定的領域中,找到一個有研究價值的問題,而且必須是別人沒做過的,你必須對該領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並且要長期追蹤學術圈的狀況。
— 〈研究生的痛苦與掙扎:題目在哪裡
我只是想要說,研究可以很有趣,研究可以很貼近自己。有些論文看起來就是為了學術而學術,框架一個比一個重,一個比一個遠離現實。我們要追求的東西應該是更真誠的、更自我的。 —〈論文的本質:一個問題的探究過程

讀到這篇文章時我的心境與文中提及的完全契合。由於晚一年入學的緣故,身旁同屆、就讀不同領域研究所的朋友大部分都準備要畢業就職了、在學同學也紛紛實習去,我還在思考論文題目上花費大量的時間,懷疑自己的選擇、懷疑這麼做的投報率,所有情緒上該起的化學作用都輪過一遍。

當然,該讀的文獻也沒有少讀。這個好像很有趣、那個也很吸引我,哪一個才是比較有發展性的選擇?有什麼沒考慮到的嗎?同場加映的狀況還有,發現了特別的現象,但找不到合適的理論切面;讀到了喜歡的理論,但該探討的變項、背景因素好像都被寫過了,即使是沒被寫過的又開始擔心是不是另有原因 — — 好多次都覺得想要的題目方向近在咫尺,卻硬是停滯不前。

對於諸多情緒上的疑難雜症,作者從自身觀察到傳播與資訊兩個領域截然不同的論文進程,以及由教授指派題目與學生自行提案的差異,歸因於可能是被迫轉為「主動探索」、「認識自我價值」的身分引起普遍社科、文科研究生的焦慮與迷茫,「找題目」作為必經之路,更具體反映了問題的癥結點。而提早意識到在自我認識和釐清所求上的不足,或許痛苦,但絕非壞事。

另一種舉步維艱的姿態則是,想要找到自己有興趣的方向,但又總是對問題的價值有所擔憂。第二篇文章中作者舉出了兩個非典型的論文案例,試圖具體化何謂跳脫學術框架的同時達到理論實務的融合,同樣值得細讀。


回答「寫這個題目的意義/價值在哪裡?」: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你的论文选题?

知乎文章:如何與導師有效溝通你的論文選題?

知乎文章:如何與導師有效溝通你的論文選題?

初步面談時興沖沖地向老師敘述了我觀察到的現象、目前相關文獻的進展,並試圖給出一個合理的研究問題。如同研究生最害怕被問到的「你的問題意識是什麼」,我也被問到了類似的問題。

當下的我並不是很理解。

如果我關注的現象已經明顯是一種趨勢,為何還需要證明它是有價值的?更不用說在學術生活中,我已經不是第一次面對這樣的質疑,因此隱約感受到自己可能需要釐清「意義」和「價值」在這個脈絡下的涵義時,剛好找到了這篇文章。簡直正中核心。

評判論文價值的尺度,是認知差。什麽是認知差?讀者閱讀你的論文前後,對於你所要探討的問題,認知需要發生變化,你的論文才算是有用的。這種變化,就是認知差。它可以是對讀者原有的認知增加、刪除或者修改。 — 〈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你的论文选题


作者借用產品/行銷的思考模式,提醒研究生在思考題目時應該對論文的目標受眾有清楚認知,不是指導教授、更不是普羅大眾,而是該領域的專業人士。基於這個目標受眾,要讓他們在閱讀你的學術產出時產生引文中說的「認知差」,才能代表這份論文有它的研究價值。

更進一步的,論文作為一種正式的學術產出,將標準設為對學界研究有所貢獻是理所當然,因此,就量化取徑而言,認知差應建立於學術觀察或理論之上,會比建立在社會觀察更有效力;而找尋現象上的認知差,更符合質性研究不追求共象與因果關係、重視殊異性的本質。

在你看來,選題是否合適,你作為新手,自己是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檢驗的。所以你和導師的合作關係,是你提出題目,導師來驗證題目。

錯了!在導師看來,你應該做的是:提出題目、驗證題目。他默認你通過本科和研究生第一年的訓練,已經默知默會了驗證選題的方法。而導師該做的,是檢驗你的驗證過程是否合理。 — 〈如何与导师有效沟通你的论文选题

其實這篇文章可以說是手把手詳細列舉了「該怎麼做出讓老師滿意的第一次提案」,但上述強調「如何溝通」的部份更是特別精準。

回想第二次跟老師討論的情境,事前我已經列好大量的問題蓄勢待發,但當下的對話走向讓我意識到這些問題都不適合提出(應該說我在我提問前已經被問倒了QQ)。從那次之後我就明白,如果連自己都無法為立論找到合理的說詞,那面談要面對的只有更多你還未設想到的不合理之處。

或許教授各有其指導風格,但身為研究生保持「驗證與尋找可能解方是基本能力」的自覺總是好事,面談終究是重在釐清問題而非解決問題,唯有練習自行培養解決的能力,才能慢慢理解「做研究」為何物、並從中有所獲得。


最後,希望我的論文有進度讓我可以繼續生出這系列的後續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sai的沙龍
6會員
5內容數
Tsai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28
或許你已經知道 Facebook 近期宣布開方測試版的VR虛擬會議室 Horizon workroom,但對於為什麼VR受限於特殊裝置,卻還是持續成為發展目標感到好奇,這篇文章會透過簡單整理一些過去研究結果,帶你一窺這些決策背後的依據為何!
Thumbnail
2021/08/28
或許你已經知道 Facebook 近期宣布開方測試版的VR虛擬會議室 Horizon workroom,但對於為什麼VR受限於特殊裝置,卻還是持續成為發展目標感到好奇,這篇文章會透過簡單整理一些過去研究結果,帶你一窺這些決策背後的依據為何!
Thumbnail
2021/08/21
可能真的太煩惱career path這件事情,無法不去思考自己是不是往預期的方向成長、規劃有確實落地嗎?奔著真正想追求的目標前進、還是各種妥協的打安全牌? 在進入研究所將近一年的最近,讀著《設計的心理學 》中碰到了「affordance」的概念,突然有種熟悉的感覺。
Thumbnail
2021/08/21
可能真的太煩惱career path這件事情,無法不去思考自己是不是往預期的方向成長、規劃有確實落地嗎?奔著真正想追求的目標前進、還是各種妥協的打安全牌? 在進入研究所將近一年的最近,讀著《設計的心理學 》中碰到了「affordance」的概念,突然有種熟悉的感覺。
Thumbnail
2021/07/07
熟悉了Mozilla Hubs的基礎操作後,或許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探討該虛擬社交平台的優缺點 、與市面上其他性質類似的產品相比有何差異及獨特之處?定位又是為何呢?
Thumbnail
2021/07/07
熟悉了Mozilla Hubs的基礎操作後,或許我們可以更進一步探討該虛擬社交平台的優缺點 、與市面上其他性質類似的產品相比有何差異及獨特之處?定位又是為何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盡可能避免「先射箭後畫靶」的命題。研究很忌諱還沒有開始做就先預設了問題的答案,然後套用研究方法、對於文獻做符合預設的解讀,回答一個「還沒做研究就得到答案」的問題。此外,也盡量不要以yes/no的問句來作問題意識。人們通常對於議題都有其源自個人立場產生的觀點,不會只是純粹的非黑即白、二選一的意見表態。
Thumbnail
盡可能避免「先射箭後畫靶」的命題。研究很忌諱還沒有開始做就先預設了問題的答案,然後套用研究方法、對於文獻做符合預設的解讀,回答一個「還沒做研究就得到答案」的問題。此外,也盡量不要以yes/no的問句來作問題意識。人們通常對於議題都有其源自個人立場產生的觀點,不會只是純粹的非黑即白、二選一的意見表態。
Thumbnail
寫論文是一個奇怪的工作。 上上個星期終於完成了一篇期刊論文的草稿,然後作為通訊作者把文章提交到期刊的收稿系統裡面了。途中經歷了很多關卡,最後交稿之後不禁思考,如果待在學術界的話,這輩子會重複多少次這樣的歷程呢,想想覺得有點可怕。 第一關:英文寫作 我對我自己的英文寫作不是很有信心,先前考公務員
Thumbnail
寫論文是一個奇怪的工作。 上上個星期終於完成了一篇期刊論文的草稿,然後作為通訊作者把文章提交到期刊的收稿系統裡面了。途中經歷了很多關卡,最後交稿之後不禁思考,如果待在學術界的話,這輩子會重複多少次這樣的歷程呢,想想覺得有點可怕。 第一關:英文寫作 我對我自己的英文寫作不是很有信心,先前考公務員
Thumbnail
首先你要先釐清一件事不是你不會寫 論文 ,而是不知道怎麼做研究!而這也是大家在寫 論文 的時候,大多會面對到的一個最不想看到的事實。​​​論文難寫絕對不是因為你缺乏文采,也不是因為你沒有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的能力。大家最常聽到論文不順利會講的話,應該就是“我的研究進展不順利。”
Thumbnail
首先你要先釐清一件事不是你不會寫 論文 ,而是不知道怎麼做研究!而這也是大家在寫 論文 的時候,大多會面對到的一個最不想看到的事實。​​​論文難寫絕對不是因為你缺乏文采,也不是因為你沒有一揮動筆就寫成文章的能力。大家最常聽到論文不順利會講的話,應該就是“我的研究進展不順利。”
Thumbnail
目前論述鋪陳&結論等整體架構大致上出來了,但文獻回顧、論證的撰寫都還是不完整,最後一哩路還要一大段呢!當指導說我較擅長挖掘新穎觀點、做出開創嘗試,但文獻讀得太少是我的弱項,會讓論述基礎不穩時,心裡實在有種糾結和不甘! 希望最終能掌握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因應其中那些困難的狀況 ~"~
Thumbnail
目前論述鋪陳&結論等整體架構大致上出來了,但文獻回顧、論證的撰寫都還是不完整,最後一哩路還要一大段呢!當指導說我較擅長挖掘新穎觀點、做出開創嘗試,但文獻讀得太少是我的弱項,會讓論述基礎不穩時,心裡實在有種糾結和不甘! 希望最終能掌握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因應其中那些困難的狀況 ~"~
Thumbnail
最近因為時事議題,開始有很多作文教學的文章。由於我自己本身沒有作文教學的經驗,比較難在這方面參與分享。不過今天早上有朋友傳給我一篇訊息,談論到「其實這些寫作都很有投稿期刊的風格」,這部分我就很有興趣了。本來我是想回給他,沒想到越打越多,就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3. 方法 (Method) —
Thumbnail
最近因為時事議題,開始有很多作文教學的文章。由於我自己本身沒有作文教學的經驗,比較難在這方面參與分享。不過今天早上有朋友傳給我一篇訊息,談論到「其實這些寫作都很有投稿期刊的風格」,這部分我就很有興趣了。本來我是想回給他,沒想到越打越多,就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3. 方法 (Method) —
Thumbnail
雖然在研究上是一張白紙,但不知哪來的自信,我一直都對自己的學位論文產出有很高的期待:不僅是做自己有興趣的題目、在研究過程中成長,畢業後的自己對於這個領域的理解與熟悉,也要足以對別人侃侃而談……但這些美好想望同時給發想題目時的我莫大的壓力。
Thumbnail
雖然在研究上是一張白紙,但不知哪來的自信,我一直都對自己的學位論文產出有很高的期待:不僅是做自己有興趣的題目、在研究過程中成長,畢業後的自己對於這個領域的理解與熟悉,也要足以對別人侃侃而談……但這些美好想望同時給發想題目時的我莫大的壓力。
Thumbnail
        寒假過的好快,竟然又開學了,緊張與壓力就這樣突然出現,但幸運的是我終於有一點找到做研究的樂趣,開始逐漸進入了學習的狀態。       審題與論文相差很多,審題似乎只是找到一個想要研究的大範圍而已,看起來好像有點什麼,但其實什麼都沒確定。論文就像是在這個大範圍中找出一個點,然後以這個點
Thumbnail
        寒假過的好快,竟然又開學了,緊張與壓力就這樣突然出現,但幸運的是我終於有一點找到做研究的樂趣,開始逐漸進入了學習的狀態。       審題與論文相差很多,審題似乎只是找到一個想要研究的大範圍而已,看起來好像有點什麼,但其實什麼都沒確定。論文就像是在這個大範圍中找出一個點,然後以這個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