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4|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阿卡西紀錄63—我與大師導師的對話】—《關於控制》

控制力在靈魂層次運作的示意圖

控制力在靈魂層次運作的示意圖

【阿卡西紀錄63—我與大師導師的對話】—《關於控制》


Q:在這個社會上我們對「恐怖情人」偶有所聞,我也曾經在個案閱讀中讀到這類性格的人,我想知道這種控制慾的來源是什麼?為什麼要把這樣的經驗帶到人世間呢?


A:

控制是一種憤怒,這個憤怒是他不被允許做出他不被允許的事情。

許多的控制經驗都是來自於童年時期父母對孩子的態度造成的,這些孩子在年幼的時候不太會反抗,非常好控制,所以這樣的孩子在年幼的時候通常被長輩視為是乖巧的孩子。就連他自己是被控制的,他都不全然明白,他只是覺得「這個世界上好像沒有屬於我的東西,因為每一個我的東西都是屬於我的父母的。」這樣的孩子在漸漸成熟長大之後,他會開始覺知到「我是誰?為什麼別人會說這是我的?這是他的?但是我卻從來沒有清楚感覺到什麼是我的?」

控制慾的出發點是來自於憤怒,這個憤怒的起源是來自於有一天他發現原來過去他從來沒有屬於他的東西,所有原本應該由他支配的東西,都是由他的長輩為他代勞,並且為他決定,這裡面絲毫沒有一點點他個人的意願和決定。他開始覺得荒謬,他開始懷疑他在這個世界上的身分,他開始在想:「我是個假的人吧?!我真的存在這個世界嗎?!如果我真的存在在這個世界,為什麼我不能支配這些別人能夠為他自己支配的東西呢?」

他對自己的存在開始感覺到虛幻,他將自己抽離了整個社會狀態,也就是說他發現其實他的存在是虛假的,因為他真的不曾擁有過任何東西。在這種狀態之下,他幾乎是一個靈魂的狀態,但是這不是我們說的與萬物合一的靈魂,而是一個抽離的假靈魂,這是一個虛擬的自我。這個自我並不受社會的規範,他開始在想,他似乎是進入到一個很開闊自由的揮灑空間,他在這個空間裡面想做什麼都可以,這個空間是虛擬的,他未必會在你們所謂的電子遊戲裡面找到這樣的空間,因為光是在他的大腦裡,他就能夠創造出這樣的虛擬空間了。

他為自己創造了一個虛擬空間,因為他已經被他自己虛擬化了,所以他是在另外一個空間裡面看著他身邊的人,他在這個空間裡面創造了許多他個人的幻想,他幻想他擁有武器可以去支配任何人,他可以去打倒任何人。這樣的控制慾概念是來自於一個長久被剝奪自主權的人,他選擇放棄人世間的那個真實的自我,創造另外一個人格。這個人格擁有他自己的虛擬空間,他在這個虛擬空間裡面可以為所欲為。

在你們社會的許多犯罪案件裡面,有許多都是由這樣的人格所製造出來的,當他們在犯罪的時候,他們不覺得自己在犯罪,他們覺得他是處在一個虛擬的空間,這個空間是不存在的,因為真實的他是一個聽話的孩子,遵從父母的指示,做著他該做的事情。擁有控制慾的人格,通常都有精神分裂的傾向,他們很輕易的就讓自己分裂出另外一個人格,所以你可能會在這個人身上看到兩種情緒表現,一個非常穩定溫和而且聽話的樣子,但是另外一面的他卻是一個恐怖到你無法想像的地步。因為他擁一個黑暗王國,他有許多想像的士兵,他可以用各種他想要的方式去掠奪。

孩子,這個就是控制的真相,當你們嘗試要去控制一樣東西的時候,你並不自覺自己的行為產生了什麼樣的作用。當你看著眼前的一切服服貼貼、順順利利的照著你要的方式去發展的時候,你沒有想過其實你得到的只是一個表象、一個空殼子。在這個活躍的自我的背後,他創造了一個自由的空間,是你看不見的,這個虛擬的自我空間也可以說是被你的控制慾所推出來的,因為你施壓給他,而他創造出了另外一個空間給他自己,這幾乎是同時間發生的。你控制得越多越久,他創造這個虛擬空間的時間就越長,它是一點一滴累積的。

所以當這個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他的虛擬空間的強壯程度,也和他這個人被控制的狀態成正比。他表面上看起來越沒有主見越虛弱,他背後的這個虛擬空間就越強壯。在這個虛擬空間裡面沒有好或壞,但是從我們的觀察,我們發現它大多數會往毁滅性的方向前進,毁滅的意思是它會摧毁人們的生命與財產。

在他犯罪的當下他並沒有理智可言,因為他的理智不在那裡,他的理智留在他的家裡,要當一個乖孩子。所以當他犯罪的時候,他一心只想要達到控制的目的。在這個控制的世界裡面,他寫他的劇本,他是主宰,他想要誰死,想要誰消滅,都由他來決定。在他犯罪的當下,他不知道自己犯罪,因為在這個虛擬空間裡面沒有任何的道德規範,他發現自己犯罪的時候是當別人告訴他:「你犯罪了」,他還會非常的驚訝。他開始感到懊悔是因為他看到他的父母懊悔,他心疼他的父母,他覺得他應該表現得跟他們一樣,所以他開始留下懊悔的眼淚。但是在他的內在有一個分裂的人格,那個犯罪的人本身並不知道為什麼他該懊悔。

這樣的人即使進了監獄還是會再犯,因為他並沒有整合他的人格,他的人格分成兩半,而且不太可能整合在一起。這樣的人格回到靈魂狀態之後,會直接分成兩種精神狀態,他無法和另外一個人格對話,因為對他來說這個人格是陌生的,但是他的主體可以決定這個人格的去留,他可以選擇是否要在下一世的經驗裡面帶著這樣的人格,並且嘗試與他合一呢?如果他決定帶這樣的人格到下一世去,進行合一的工作的話,他的內心會非常的糾結,他會非常的辛苦。因為他會發現他想當好人,但是他一直沒有辦法阻止自己做出暴力的行為。

他會在他自己的內心重新審視他自己:究竟這樣的暴力是從哪裡來的?他是否願意去接納他?願意接受這是他自己的另外一面?當他願意去擁抱並且去同情這個與他完全相反的那一面的時候,黑暗的那一面才會完全的融入與他一起。他不會是白了,也不會是黑了,但是他會是介於這中間,他會接受自己不完美,自己是有缺點的,他會在這一生都帶著這樣的缺點過著日子接受別人的指責。他會去包容,他會去接納,他會從這些人的指責裡面去感受到:曾經在過去有人是被他傷害的,今天他面對這些指責的原因是他要聽到這些人的憤怒,他會去了解到,原來每一個憤怒的背後都是因為有一個推力,有一個壓力,壓在他們身上,而使得他們必須有一個出口,他接納這個出口。

到這裡你會看到一個非常完美的生命循環,在前一世這個人遭受其他人的壓制,到下一世他去接納曾經他的行為所造成的後果,當他能夠走到這一步的時候,他的這兩世才算完整完成了。

孩子,控制與破壞不是你們表面想得那樣,就只是控制與破壞,它有它的起因,也有它的後果。這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循環,你們會在這裡體會到自己是如何真真實實的存在。你可以去掌握自己的人生,去改變自己,你也可以去改寫過去,你也可以回到過去成為自己一直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在這個故事裡面,這個人的過去世,受到了太多的操控,失去了自己,到了下一世他會學會怎麼樣操控他的自己,和暴力的自己和解,融為一體,接納他的所有不安定。

始作俑者呢?其實也是他的一部分。 



——閱讀結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