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1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或許你最該執行的投資建議是不要那麼認真了

筆者一直認為,遇到身邊人開始對於主動選股有興趣,如果不先勸退是很不負責任的,原因無他,已經有太多的研究證實絕大多數人(包含那些高知識份子法人 [ 當然,他們有很多限制 ])根本戰勝不了市場。


為什麼主動投資這麼難?

1) 心理陷阱。常聽到的可能是確認偏誤、喜好偏誤,過度自信等,這邊以同樣很著名的羊群效應來談:

「人群很多時候都是錯的,因為群體成員並不是根據優勢資訊才採取行動,而只是基於社會認同原理在做反應。」這句話是摘自《影響力》這本書。

資本市場不僅也是如此而且更是。

覺得自己不會嗎?建議可以去讀讀影響力這本書,裡面的例子乍看下會覺得很扯,比方其中一個是看到新聞媒體報導自殺,該區域那段時間自殺人口比例就會顯著上升,或是多位目擊者目擊被害者被歹徒追害的過程但沒有任何一個人打電話報警?

當題材、事件來臨,多數群體都指向同一方向、看法一致時(恐怖的是這往往是個機械式過程,當我們看著身邊我們認為算是聰明的人也認同時,就容易"跟上去"),我們是極其困難逆勢認為自己才是對的進而判斷走反方向。
這個陷阱的邏輯是這樣的:「要是有很多人在做相同的事情,他們必然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尤其在我們並不確定的時候,我們很樂意對這種集體智慧投入極大的信任。」
該死的是,群體智慧在大多數時候確實是正向有利的,所以又加深了防範的困難度。)


2) 多數時間市場很有效率

不論是量化投資人、質化投資人,還是籌碼派、蘋果派、鳳梨派,總之我們要有 Alpha 某種程度而言都是在找尋無效率,管你是看圖還是看財報,管你是投傳產還投科技。說穿了都是在找"別人不知道的事" or "大家都知道,但你解讀更正確" or "你先知道了",不太可能脫離這三種。

光從這樣去想,您覺得容易嗎?
我們很認真,我們看年報、財報、券商研究報告、產業研究報告,我們大量 google,爬文章、爬財經新聞,甚至有些人不只基本面,籌碼也學、技術也學,總經也會,但這些綜合起來...不就是"市場"嘛,我知道您可能很認真很聰明,但上述這些"努力"的"結果"就是我們看到的市場評價呀,也就是說很多的資訊其實已經反應在價格上了。

尤其是熱門股、大型股更是如此,以護國神山台積電來講,您覺得有多少個華爾街菁英在追蹤,我們一般人真的能知道什麼他們沒掌握到的事情嗎?

但是反過來想,一般人如果真願意花時間投入,應該把時間投注在小型股、冷門股,甚至股價被打落谷底的垃圾股身上,而不是"知名"的那些公司身上,才會是較佳的選項(除非自己就是某某產業業內人士那另當別論),因為正是沒人看沒人理,他才有可能有些事情「未被反應」。


3) 股市報酬真的是能力而來的嗎?

社會、經濟、企業本身就是極其複雜的,故大多時候我們對未來預判都是錯的,這不是硬要補足就能補足的。

再次強調第二點,由於資訊快速流通,所以股價大多隱含了一般人能得知的資訊。我們要知道,法人高頻率的與管理層直接溝通,故股價大多數已經 price in 當前已知資訊,所以大多時候散戶賺錢其實不是真的依靠好的研究,而是瞎蒙對了未來的變化。(再次強調,我知道您可能很認真很努力,做了爆炸多的研究,但其實那些對於法人來說可能只是基礎門檻罷了)

一般來說,我們要使一項活動變強 ( 比方跑步 or 彈鋼琴 ),只要花上大量時間一定能有所進步 ( 即便是用事倍功半比較沒效率的方法 ),就算僅是小小進步;但投資領域就不是如此了,這幾年不知道是定存利率太低還是過去十年都在走多頭,其實能發現"用功"的投資人其實非常多,各種課程、各種訂閱,各種投資書..但真的有用嗎?其實大多數人連主動投資要跟大盤比績效這點都不知道了。

你很認真沒有錯,但可能方向錯了、可能跟錯學習對象了、看錯書了,或者是沒有得到好的反饋,又或者你知道的所有情報即便完全正確,但"大家都知道了",那其實也沒有甜頭了。

主動投資真的非易事,如果把這些時間改投注在精進本業上,說不定成就會更大,因為太多的"主動"會造成太高的"效率"。

投資絕對不是一個你花多少時間就會同比例增加多少報酬率的活動。


最後,對於上述看完仍不死心、仍有高度熱忱且願意花大量時間的讀友們給點建議。

多閱讀絕對是必要,投資是認知變現的遊戲。

認知到主動投資要花上大量時間並且還不見得就能打敗市場這個事實後,就得設法找到自己會有"優勢"的投資策略,這個優勢不一定非得是什麼很怎樣很了不起的技能或知識。舉三點來說(註 1):

1) 行為優勢。
當你所思所想所關注都是"長期",這本身就是個巨大的優勢,因為當大家都在追下個月營收、估下一季 EPS、毛利率時(這些事已經是高度紅海市場,我們一般人很難靠估這些東西有什麼"不一樣"),如果我們把焦點擺在公司的競爭優勢、公司的營運,管理層等等,自然可以創造屬於自己的研究藍海。

2) 行為優勢
如果我們鎖定的是"變動較小"的公司/產業,那其實不見得需要深入的洞悉產業或預判未來變化的能力。
通過歷史總結出某某公司是不錯的公司並在低評價時買入,這策略與洞見一點關係都沒有,但依然能賺到錢,因為多數時候行業變化不會這麼快,昨天的競爭優勢明天仍存在,昨天的供需結構明天仍存在,我們買的是未來的不變化。而當現在有個短期逆風來臨,只要該公司沒有在根本上走歪,但市場又過度反應,那就會是個機會。

3) 資訊「取得速度」優勢/資訊「處理」優勢
自己就是某行業業內人,能比市場更早、更正確的知道未來行業變化,這就會有資訊上的速度優勢。


註 1 : 這邊舉的三點都是針對「一般人」而論,筆者當然知道也絕對相信市場上存在著許多高手,擁有一些很厲害的優勢與技能,絕非上述此三點這種等級可比擬。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