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掠食者與牠們的帝國|#Metoo,然後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I. 貴圈真亂


起初我是這麼想的:越沒有章法與制度的世界,越是原始而無垠的獵場。

當我們雙眼發直地盯著長官在會議上口沫橫飛,好萊塢的電影製作人藉著討論劇本將女演員騙進休息室,逼她們替他口交,事後簽下保密協定。

當你在電話這端和客戶夾纏不清,她們正為了不被拖進飯店房間而苦苦抵抗,並因此失去演出電影的機會,再被八卦小報及主流媒體抹黑成妓女。

當上班族為了交出報告而在半夜的辦公桌前打盹,有新聞記者因試圖揭發性醜聞,被受雇的前俄羅斯情報人員晝夜定位跟監、派出臥底以各種身分探詢調查進程,並佐以恐嚇及施壓。

政壇、演藝圈這些說穿了實力根本不重要的地方,是性掠食者肆無忌憚的帝國。但再細想,什麼樣的關係不是呢?校園、職場、軍隊、宗教,甚至伴侶與家庭,只要存在權控關係,秩序就無理可喻。僅僅是書面上、專業上的統馭,絲毫填補不了權力的誘惑萬一。

將這些「法外之地」一格一格地塗滿,方驚覺為此奮力疾呼性別平權、譴責性暴力的人們,反而像是殭屍電影中,當全球都成為失控狂奔的殭屍,還妄想著找出抗體的極少數人。

II. 「加油!」


他絕對沒有做出什麼這一行另一個百萬身價的男人沒做過的事情。

向來不太喜歡直接將性別與性侵/性騷擾掛勾,因後者實際上源於權控關係。

當女性立於權力端,縱非直接侵犯,也會扮演鞏固秩序或找尋理由開脫的要角。在臺灣的#MeToo風波中,即不乏女性名人在加害人的版面留下「加油」、「你很勇敢」、「謝謝你」等語,並大書特書加害人是多好的人(同時不忘了說「我也很同情被害人」,藉此兩面討好)。她們與加害的男性同樣珍視父權價值,不容許#MeToo撼動她們以卑微乖巧換取而來的既得利益。

但若因此否認女性在「性」的被宰制地位,無疑是睜眼說瞎話。除了先天身體構造與力量的差異,人類設計了無數道德與法律的框架來約束最原始的獸性,俾和其他生物有所區別,惟絕大多數都加諸在女性身上:從歷久不衰的「潔身自愛」,乃至神聖與淫穢、貞潔與放蕩、身體自主權、在歷史藝術哲學倫理醫學法學演化上的意義,沒完沒了。

而對男性而言,性就是勃起、射精,沒了。

繁衍後代是人類的天性啊、男生有錢有權就會想要搞怪。彷彿這就足以合理化一切,更鄙視提出質疑論者的天真無知。

細繹那些言不由衷的「道歉」,加害人都在解釋「我這樣做的理由」:喝酒斷片、童年創傷、對雙方情感的「誤會」等等。他們無欲否認被指控的事實,一方面是看準了坦白從寬的社會風氣──而大眾對於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確實異常寬容;另一方面是他們仍無法割捨性侵犯做為一種權力的展現,無意抹煞自己作為「雄性」與生俱來的權威與地位,以及在大眾眼中的此般形象。

被指控者溫言軟語地回憶雙方曾經友好愛慕、顧影自憐地編織悲慘童年陰影。在矯造而空泛的文字深處,所欲傳達的是「我為什麼這麼做」,而非「我不該這麼做」。性行為本身沒有錯,違反意願也沒有,雙方都只是倒楣了點。

哈維溫斯坦在2023年2月再次被因性侵被判有罪。根據新聞報導指出,他在庭上向法官說「我不應該被判成這樣」。

III. 「他」呢?


相反的,被害人的資格取得分外嚴苛,我們都想當然爾地認為被害者需要是純潔無瑕的聖人,總是無法克制地想要去問:妳為什麼要讓他得逞?

因為如果我是個強壯的女人,我就可以踹他的下體然後跑掉。但我沒有這麼做,所以我覺得自己也有錯。
我拍過床戲,所以我的話絕對不會有人相信。

即便在通過資格認證後,被害人仍須表現得理性與堅強、不哭不鬧,強調不在乎賠償或加害人是否受到制裁,只為了走出陰影獲得重生,在說出創傷經歷後昨日種種譬如昨日死我已經成為一個更棒的我……。這才是一個眾所期待稱職的被害人該有的樣貌。

而#MeToo看似革命性的反撲,仍是以被害者為中心的敘事:我們統計平均每幾個女性中就有幾人被性騷擾,而不去算有多少男性騷擾過別人。當女性遭遇了這樣的事,請勇敢的說出來,總使必須創傷再體驗──對了,當妳們藉此彼此感召、支持,解決性別與權力結構性問題的重責大任,也順便接下吧。

越多光照在被害人身上,加害人越能隱身在黑暗之中。

有鑑於此,加拿大記者與製片人Liz Plank即創建了#HimThough 的標籤:該被放在聚光燈下檢視的是加害人,他們自始不該侵犯,並不是僅是給了女性訴說的空間,就宛如達成了平權與尊重的莫大成就。

在性暴力事實中,該被重視的是對加害人的問責,至於勇氣、揭發、療癒什麼的,不過是無濟於事的鬼話。

而總有一天(或許那一天已經到來) ,#MeToo會多到讓人麻痺,也會被有心人士操弄而不再可信。該站在哪一邊?每次看到類似的新聞,我總會思考這個問題。

慾望與人性不會改變,性掠食者與他們的帝國亦然。很不幸地,我們大多不是擁有金錢、權勢、媒體的那一方。那麼,似乎也沒餘留太多的答案可以選擇。


【(・∀・)つ來INSTAGRAM找我聊天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verly的沙龍
15會員
27內容數
Everly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22
〈超感八人組〉聚焦於角色如何在絕境中求生。他們既可愛又可恨,也曾絕望崩潰、自私任性,唯獨捨棄了LGBTQ作品往往容易淪為「世界都與我為敵」的地圖砲或顧影自憐。
Thumbnail
2023/11/22
〈超感八人組〉聚焦於角色如何在絕境中求生。他們既可愛又可恨,也曾絕望崩潰、自私任性,唯獨捨棄了LGBTQ作品往往容易淪為「世界都與我為敵」的地圖砲或顧影自憐。
Thumbnail
2023/11/13
「韋科慘案」是一樁發生於1993年,由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赴大衛教派營地查緝違法軍火,卻引爆衝突,一發不可收拾地演變為高達86人死亡的悲劇事件。
Thumbnail
2023/11/13
「韋科慘案」是一樁發生於1993年,由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赴大衛教派營地查緝違法軍火,卻引爆衝突,一發不可收拾地演變為高達86人死亡的悲劇事件。
Thumbnail
2023/10/08
以巴衝突從來不是「衝突」:衝突隱含著暫時與偶然性,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間的糾葛,卻可預見地永遠不會有盡頭。
Thumbnail
2023/10/08
以巴衝突從來不是「衝突」:衝突隱含著暫時與偶然性,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間的糾葛,卻可預見地永遠不會有盡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越多光照在被害人身上,加害人越能隱身在黑暗之中。
Thumbnail
越多光照在被害人身上,加害人越能隱身在黑暗之中。
Thumbnail
就算不了解詳細的來龍去脈,大眾卻肯定對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事件、近年來沸沸揚揚的me too運動有個概括的了解,也因此根植於改寫好萊塢文化最重要報導的<她有話要說>就只是把報導形成的脈絡給疏理出來,明顯缺乏野心和企圖心;所謂的野心、企圖心,指的並非是要過度渲染或造成群
Thumbnail
就算不了解詳細的來龍去脈,大眾卻肯定對哈維‧溫斯坦(Harvey Weinstein)性侵事件、近年來沸沸揚揚的me too運動有個概括的了解,也因此根植於改寫好萊塢文化最重要報導的<她有話要說>就只是把報導形成的脈絡給疏理出來,明顯缺乏野心和企圖心;所謂的野心、企圖心,指的並非是要過度渲染或造成群
Thumbnail
哈維溫斯坦事件, 近代重大社會運動 #MeToo 的引爆點之一, 電影展現了新聞報導的誕生,以及背後醜陋的真相。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哈維溫斯坦事件, 近代重大社會運動 #MeToo 的引爆點之一, 電影展現了新聞報導的誕生,以及背後醜陋的真相。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電影《她有話要說》改編自《性、謊言、吹哨者》一書,揭發哈維.溫斯坦案的過程。兩位《紐約時報》記者梅根.圖伊和茱蒂.坦特深入訪談、調查,聯手撰寫3321字的報導,不僅震醒了全世界,更協助推動了#METOO運動。
Thumbnail
  電影《她有話要說》改編自《性、謊言、吹哨者》一書,揭發哈維.溫斯坦案的過程。兩位《紐約時報》記者梅根.圖伊和茱蒂.坦特深入訪談、調查,聯手撰寫3321字的報導,不僅震醒了全世界,更協助推動了#METOO運動。
Thumbnail
而若是以為《她有話要說》的故事會是溫情主義、鼓舞人心的調性,那將會對電影感到失望。因為本片更像是紮實地告訴觀眾「你們要非常用力、非常努力,才能取得真正想要的證據」,是一部相當硬派的紀實電影。
Thumbnail
而若是以為《她有話要說》的故事會是溫情主義、鼓舞人心的調性,那將會對電影感到失望。因為本片更像是紮實地告訴觀眾「你們要非常用力、非常努力,才能取得真正想要的證據」,是一部相當硬派的紀實電影。
Thumbnail
電影中的MeToo故事,讓觀眾看見女性在事件中的反應、事件後的解決方法、事件後的的痛楚、他人對待被騷擾者的態度、親友協助被騷擾者的方法等。在電影事件中的角色雖然無知、挫折、與阻力,但是真實世界中大部分女性遇到的糟糕情況,也讓現實世界的我們,不再感到無助、寂寞與悲傷。
Thumbnail
電影中的MeToo故事,讓觀眾看見女性在事件中的反應、事件後的解決方法、事件後的的痛楚、他人對待被騷擾者的態度、親友協助被騷擾者的方法等。在電影事件中的角色雖然無知、挫折、與阻力,但是真實世界中大部分女性遇到的糟糕情況,也讓現實世界的我們,不再感到無助、寂寞與悲傷。
Thumbnail
隨著「蕾宏之戰」走入完結,網路上的長文寫作課程飆紅後,熱浪不減下,許多提供另類觀點的「檢討」也隨之而起。 「說與不說」、「小孩與未來」、「工於心計與精明幹練」-- 這些無解且回歸私領域的餘溫蕩漾,在今明兩天介紹的書裡,也許可以提供一些線索與解答。 《紐約時報》的兩位記者- 受害者琳瑯滿目。
Thumbnail
隨著「蕾宏之戰」走入完結,網路上的長文寫作課程飆紅後,熱浪不減下,許多提供另類觀點的「檢討」也隨之而起。 「說與不說」、「小孩與未來」、「工於心計與精明幹練」-- 這些無解且回歸私領域的餘溫蕩漾,在今明兩天介紹的書裡,也許可以提供一些線索與解答。 《紐約時報》的兩位記者- 受害者琳瑯滿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