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韋科慘案:末日烈火|你願意誓死捍衛宗教自由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韋科慘案(Waco siege)是一樁發生於1993年,由美國菸酒槍炮及爆裂物管理局(簡稱ATF)赴大衛教派(Branch Davidians)營地查緝違法軍火,卻引爆衝突,一發不可收拾地演變為高達86人死亡的悲劇事件。

raw-image

大衛教派為美國基督教新興教派的分支,經歷數次分裂而來。信仰者以德州卡梅爾山(Mount Carmel)的韋科鎮為據點,在農場中過著集體生活;其中不乏整個家庭成員均是教徒,在當地世代居住。


教主大衛.柯瑞許(David Koresh)自稱耶穌轉世,以末日論為宣教核心,灌輸教徒用戰鬥及生命殉道的觀念。為了準備迎接末日到來,他們在營地儲藏大量的AK47、機關槍、衝鋒槍與手榴彈等,規模媲美小型軍隊;他們學習如何開槍、射擊,並修築了高聳的瞭望塔,時刻巡守戒備。


大衛教派的教義縱然激進,卻非其最反社會之處。大衛.柯瑞許宣稱上帝命令他承擔起生育後代的重任,故廢止了婚姻制度:所有女性都是他的妻子,也只有他能與女性發生性行為──其中包含未成年少女,因為在大衛教派中,12歲便已經成年。除此之外,男女必須分開居住,就連父親與女兒都無法見面。大衛與他的「妻子」們生下的小孩,則由教徒共同撫育。

大衛.柯瑞許(David Koresh)

大衛.柯瑞許(David Koresh)



《韋科慘案:末日烈火》(Waco: American Apocalypse)聚焦在「慘案」對峙的51天,事件是如何引燃、對峙、一度出現曙光,最後仍急轉直下,化為煉獄的始末。

raw-image

《韋科慘案:末日烈火》以當事人訪談為主,輔以未曾曝光影音檔案。受訪者包括第一線駁火的FBI與ATF探員、大衛教教徒、人質救援專家、危機談判組組長,以及在槍林彈雨中實地採訪直播的記者。


紀錄片並非單純以「加害」及「被害」建構事件全貌,而是在多方視角間切換跳動。雖然無從得知拍攝過程,卻讓人感受到受訪者並未被太有意識的引導訪談內容,俾符合某種預設的走向,得不受批判地暢所欲言、真情流露。探員目睹同事瀕死卻無法上前救援的悲慟、記者冒死採訪的職業本能、教徒死守據點不惜殉命的強烈意念。每個人都經歷了生死一線、信仰動搖的時刻,時隔30年仍恍若昨日。


其中最有價值的受訪者,莫過於大衛的「妻子」凱西·施羅德(Kathy Schroeder)。凱西追憶當年與父親、丈夫及兩個小孩一同加入大衛教派的生命歷程,即便一家人恪守各種戒律而無法相見,仍不改堅定的信仰。時隔30年後,凱西依舊不認為大衛是「壞人」,並在鏡頭前為他的行為與教義辯護:在她(以及其他教徒)眼中,政府才是無故攜著槍枝,入侵、焚毀她的家園的人。


凱西談吐清晰冷靜,並非世人印象中走火入魔或歇斯底里的「邪教教徒」。她因被迫與既有家庭分離而心碎,也因與大衛發生性關係而喜悅。大衛教藉由斷絕所有親緣關係來孤立教徒,迫使她更緊握信仰不放;最終卻也因幼子的呼喚,讓她放下手榴彈離開營地,逃過遭祝融吞噬。凱西為大衛教派的辯解,可謂對「宗教自由」的考驗,誠如導演Tiller Russell所說:


她的陳述令人震驚,也讓我感到難以形容的不自在。正因如此,我認為這應該要是故事的一部分。
大衛的「妻子」凱西·施羅德(Kathy Schroeder)

大衛的「妻子」凱西·施羅德(Kathy Schroeder)

夫妻及生育制度、孩童在家自學,乃至環境保育、擁槍文化、反科技等議題,古今中外爭辯不休。多數倡議者致力迎合多數人對道德/學識優越或群體認同的需求;著名的反烏托邦作品,不就是透過文藝哲思的高度,來反諷既有的政治文化與價值。大衛教派則選擇了背道而馳的宣傳手法,以極端激進、睥睨世人的方式,強制踐行。


法律做為維繫人類共存的界線,我們無從選擇是否遵循,然而亦不會改變「正常」與「異常」,在許多時候只是「多數」與「少數」的化約歸類;其實質內涵不斷隨時空而流轉切換,而法律正(僅)是多數人的價值選擇。此刻的人類文明中,存在一夫一妻、多妻納妾、異性或同性婚姻等各種律法;臺灣甫通過通姦除罪化、西方國家對槍枝合法的永無定論,以及「在家自學」某程度是高社經階級的特權,都證明了這些價值衡量之間未必均有優劣、進退步之分,而我們與那些看似離經叛道的價值觀之間,並非如平行時空一般遙不可及(當然,這裡要討論的絕不包括性侵未成年少女等犯罪行為)。


正因如此,《韋科慘案:末日烈火》與同樣討論度極高的《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形成強烈對比。若說《以神之名》是將一個宗教定罪為邪教的過程,《韋科慘案》卻未曾直指大衛教派為「邪教」,短短三集的火力集中於還原歷史場面,兼顧了精彩緊湊的觀影體驗,簡要穿插背景知識、違法及爭議之處,所激發的反思卻更加洶湧。透過少數卻寶貴的聲音,讓人重新探索自己對「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信仰的自由」的認知與界限,是對宗教自由的試金石,也提供了「選邊站」及「獵巫」以外的可能性。


雖然不能純以單一作品來概括整個文化差異,但《韋科慘案:末日烈火》無疑具備了更寬容的觀點,也解開了我在觀看《以神之名》時,心中那股總是揮之不去的彆扭。



最後一提的是,本劇流露了另一種美國獨有的文化特性:對政府的極端不信任。當年新上任的司法部長Janet Reno面臨著大眾對長期對峙的不耐與質疑,加上FBI人質救援小組(鷹派)與談判專家(鴿派)本質迥異的危機處理思維,才是事件結局的決定性因素──人質救援小組告訴Janet Reno大衛正在性侵兒童、毆打嬰兒,讓她找到了強行打破僵局的正當理由,批准以催淚彈攻堅,FBI日後卻否認他們曾在對峙過程觀察到虐童情事。


事實上,輕至檢討政府決策過程,重至各種腦洞大開的暗示、揣測及陰謀論,一直是歐美影集極度狂熱的題材。若要說本片真有「帶風向」,毋寧是表現在此處。如同「誰開了第一槍」這個無解謎團,誰縱下最後那把火?透過短短三個小時的鋪陳,該背鍋的人呼之欲出。


avatar-img
14會員
2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verly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以巴衝突從來不是「衝突」:衝突隱含著暫時與偶然性,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間的糾葛,卻可預見地永遠不會有盡頭。
假設你今天犯了錯,被要求寫悔過書,你會怎麼做? 我會打開GOOGLE,搜尋「悔過書」加「範例」,向下捲動,找到一篇情境約略相同的,加入自己的事實背景,潤飾,然後交差。
我想利用一切的機會去認識那些可能會帶給我好處的人,而我也開始輕蔑地回顧自己的過去。
雖然有些不政確,但看多數人讀得哀慟欲絕之際,我卻覺得《穿條紋衣的男孩》總有股揮之不去的黑色幽默,尤其對於那位走進毒氣室小男孩。
越多光照在被害人身上,加害人越能隱身在黑暗之中。
很難接受這些人不是正在學習把湯匙放進嘴巴而非鼻孔的小孩,而是出入有司機秘書接送、每年坐商務艙出國考察、享盡國家所能提供最優渥待遇的官員。
以巴衝突從來不是「衝突」:衝突隱含著暫時與偶然性,而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間的糾葛,卻可預見地永遠不會有盡頭。
假設你今天犯了錯,被要求寫悔過書,你會怎麼做? 我會打開GOOGLE,搜尋「悔過書」加「範例」,向下捲動,找到一篇情境約略相同的,加入自己的事實背景,潤飾,然後交差。
我想利用一切的機會去認識那些可能會帶給我好處的人,而我也開始輕蔑地回顧自己的過去。
雖然有些不政確,但看多數人讀得哀慟欲絕之際,我卻覺得《穿條紋衣的男孩》總有股揮之不去的黑色幽默,尤其對於那位走進毒氣室小男孩。
越多光照在被害人身上,加害人越能隱身在黑暗之中。
很難接受這些人不是正在學習把湯匙放進嘴巴而非鼻孔的小孩,而是出入有司機秘書接送、每年坐商務艙出國考察、享盡國家所能提供最優渥待遇的官員。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衛 年間有饑荒,一連三年, 大衛 就求問耶和華。耶和華說:「這饑荒是因 掃羅 和他流人血之家殺死 基遍 人。」—‭‭撒母耳記下‬ ‭21:1‬
本文討論了宗教在社區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式微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此篇聖經是喜愛攻擊基督教最著名的一段經文,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如何正確的解讀,好預備自己來溫柔地回答個人。
就在雙方開始集結於此地,互相對峙時,白鬧也趕到了現場   而白鬧看著這個大場面,默默的選擇在附近找了個制高點,切換出火箭筒出來,準備找時機就直接開火   而雙方在對峙一段時間後,也因梵蒂岡十字軍大主教的一句“據守此地,攻佔他土,將我們的敵人趕盡殺絕吧!”引燃了戰火,梵蒂岡十字軍與德意志吸血鬼
前幾天我們提到早期教會採用的神學觀點,與當年社會處境有著密切關係,或者說,是性命攸關的問題,這一點早從使徒時代就開始了,也就是最早的吵架,保羅跟使徒間的衝突。 雖然現在新教徒都能朗朗上口因信稱義,但要知道在第一世紀,因信稱義是會要人命的。  對,就是那麼危險,我說過,猶太教是合法宗教,基督徒想要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宗教和邪教對人的洗腦、控制和操縱,強調自主思考和獨立信仰的重要性。 通過對故事中男主角的描寫,指出宗教和邪教的糾葛及危險。再者也提及政治與宗教的相似性,警示讀者應保持清醒的思考,不要盲目跟從。文章對於宗教和邪教的危害性提出反思和檢討,呼籲人們堅持獨立思考和尋找屬於自己的信仰。
Thumbnail
「大衛 年間有饑荒,一連三年, 大衛 就求問耶和華。耶和華說:「這饑荒是因 掃羅 和他流人血之家殺死 基遍 人。」—‭‭撒母耳記下‬ ‭21:1‬
本文討論了宗教在社區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式微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此篇聖經是喜愛攻擊基督教最著名的一段經文,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如何正確的解讀,好預備自己來溫柔地回答個人。
就在雙方開始集結於此地,互相對峙時,白鬧也趕到了現場   而白鬧看著這個大場面,默默的選擇在附近找了個制高點,切換出火箭筒出來,準備找時機就直接開火   而雙方在對峙一段時間後,也因梵蒂岡十字軍大主教的一句“據守此地,攻佔他土,將我們的敵人趕盡殺絕吧!”引燃了戰火,梵蒂岡十字軍與德意志吸血鬼
前幾天我們提到早期教會採用的神學觀點,與當年社會處境有著密切關係,或者說,是性命攸關的問題,這一點早從使徒時代就開始了,也就是最早的吵架,保羅跟使徒間的衝突。 雖然現在新教徒都能朗朗上口因信稱義,但要知道在第一世紀,因信稱義是會要人命的。  對,就是那麼危險,我說過,猶太教是合法宗教,基督徒想要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宗教和邪教對人的洗腦、控制和操縱,強調自主思考和獨立信仰的重要性。 通過對故事中男主角的描寫,指出宗教和邪教的糾葛及危險。再者也提及政治與宗教的相似性,警示讀者應保持清醒的思考,不要盲目跟從。文章對於宗教和邪教的危害性提出反思和檢討,呼籲人們堅持獨立思考和尋找屬於自己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