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子思想中的一些邏輯問題(3) — —生命引證與邏輯推論

關於孟子思想中的一些邏輯問題(3) — —生命引證與邏輯推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例六)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盡心‧上1)

孟子說:人能盡其本心,時時問良心,事事憑良心,這就可以體認自己稟之於天的本性,就可以體受天理之所在。

天理,並不是外在抽象之理,而是內在於吾人的本心的。當本心真誠惻怛,如如地昭明朗現,便是天理。

舉個例子,當得悉拐賣人口、鐵鏈長期禁錮、長期性虐這些駭人聽聞的人間慘遇,正常人的本心都會浮起真誠惻怛、惻隱難過之情,甚而隨即痛罵指摘,毫無人性,說是禽獸,都侮辱了禽獸。這種公義的指摘,這種憐憫的悲情,正正就是吾人的天理良心的呈現。

若果以符號來演繹:
盡其心者(A),   知其性也(B)
若A;則B

知其性(B),則知天矣(C)
若B,則C

所以,盡心,則知天
∴若A,則C

當然,孟子這句話,純然是自家生命的引證,而並非以邏輯思維來推論。若只以邏輯思維來論證,因而得知盡心則可以知天,這樣無疑把德性生命物化,而最終就會陷落唯物辯證法,這就是「殭尸定律」。

在儒家的心性學,人,是具有超越性的,可與天共生共感共存;藉著這種超越性,把宇宙之理加以內在化、道德化,而轉化成為人日常生活的信念。

天理臨照良心,良心印證天理。故此,天理既是客觀,亦是主觀;同理,良心雖是主觀,亦屬客觀。天理既是超越於相對的經驗層;而同時,又內在於吾人的本心,故謂之既超越而又內在。這種既超越而又內在的本質,就是人之所以為人的價值。禽獸有這種本質嗎?邏輯論證可以解讀良心天理嗎?

筆者經常都講一句話:中華道統文化才是正統的,若以馬克思的思想,以唯物辯證法來演繹中華道統文化,不但是異端邪說,簡直就是數典忘祖!(待續)

(寫於2023年7月29日於澳洲)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4會員
84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
有一句話,從來都不會對著別人說的,啥話呀?「我食鹽多過你食米」。要是說了,人家就知道你一定有高血壓。 《論語》裡有一句話——「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歷來的解釋,都把這個「得」解作「貪得」,貪這個、貪那個,貪那些蠅頭小利,以致患得患失。這樣詮釋孔老夫子的心路歷程,實在格格不入。何況,貪
今天是臘月二十三,北方人要過小年了。與此同時,有些內媒外輸的視頻,都提起灶君,講到灶君,自然就提起「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這句話。那麼,咱家不妨重閱以下的舊文。 獲罪於天,無所禱也 什麼叫做「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呢? 簡單地說:要是你做了傷天害理的事,以致神人共憤,天理不容;即使事後禱告,求上
Cheng Joe 儒家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提出一個方法來決定誰有資格做君,只能提一個君權神授,這種迷信說法,導致後代為了爭取所謂的天命,殘殺了多少人,亂世時儒生全跑光,盛世時才稱人天子,這些帳要不要算一下?   回應: 剛剛看到閣下所提出的異議,當中有許多論點和定義,必須界定清楚的,這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