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糾結使用筆記的分類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多數人在使用筆記時,都會直接聯想到要如何分類,我覺得其難度並不下於標籤(#Tag),分門別類似乎是理所當然,但又不知其所以然,風靡歐美的「卡片盒筆記法」所提到的筆記形式有四種,分別為Fleeting note (靈感筆記)、Permanent note (永久筆記)、Literature note (文獻筆記)與Project-related note (專案筆記),從字面上的敘述好像理解但又不知道該如何使用,相信許多的筆記使用者與卡片盒筆記法的熱愛者,應該是霧裡看花,摸不著頭緒吧!

有句說得透徹,「盡信書還不如無書」,特別要強調,不是閱讀/讀書或卡片盒筆記法不重要,而是不要過於拘泥於形式的分類框架,除非「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否則你會發現無所適從,原地踏步,大師所望(期望),變成大失所望(失望)。還不如直接玩玩卡片,體驗當下的樂趣。

企業KM的三大主軸,制度管理、團隊運作與商業智慧

既然企業的KM可以運用OBS筆記,我們還是要定義企業KM的實務活動(Activities)是什麼樣的結構與特性,方能有效快速建構企業筆記,先前曾表達,知識管理工具思維的三個使用原則,Instant、Focus、Minimalist,KM的實務活動(Activities),若用以一句話來陳述表達這三個原則分別是:

  • 在當下完成紀錄筆記的過程紀錄。
  • 將一個故事脈絡完成的歷程紀錄(Story)。
  • 從文字內容Content到機制脈絡Context的歷程紀錄。

而在這三個原則與陳述表達下,我們將企業KM的實務活動(Activities),區分為制度管理、團隊運作與商業智慧​三大主軸;

  • 制度管理,在強調為什要做?做什麼?如何做?誰做?何時做?在哪裡做?做多少?,也就是5W2H,例如管理制度、企業流程、SOP等。
  • 團隊運作,在制度管理的基礎上,進行更有彈性的團隊互動,例如領導、訊息溝通、跨職能部門會議、產銷會議等。
  • 商業智慧,結合制度管理與團隊運作,進行營運分析與決策,並採取有效的行動,持續監督組織運作效能與永續發展。企業的智商高低取決於此。
企業KM的筆記,行動筆記、機制筆記、分享筆記、專案筆記

我們就以企業KM實務活動(Activities)的三大主軸、三個原則與陳述表達來定義四種形式的筆記,茲說明如下:

  • Fleeting note(行動筆記):係指是接受訊息當下(Moment),所觸發的想法或採取行動的紀錄。例如一則新聞媒體的報導、競爭對手發佈新產品、不如預期的銷售業績、機台稼動偏低、客訴居高不下、人員流動偏高等等。此形式的筆記是KM實務中最為關鍵的一環,因為行動的效能就組織的績效,與商業智慧的主軸互為因果關係,也就是具備靈敏度(Agility)的知行合一組織。
  • Permanent note(機制筆記):係指組織架構機制內或結構化的組織訊息紀錄。例如文件管理、採購週報、原物料價格、例行性的會議與表報等。組織既是一群知識工作者的組合,總有所屬職能部門的歸屬、角色與任務,而不是一群沒有目標方向的人。
  • Literature note(分享筆記):係指已出版的書籍、文獻、雜誌、論壇、影視影片YouTube、抖音或已公告發佈的訊息紀錄,此紀錄可能與工作完全無關,它就是一個參考附件(Reference),套句筆記的說法,先記錄就對了;但若是與工作高度相關或情境上許可,是可以直接連其他形式的筆記,當然日後想起或搜尋到再聯結也是可以的。例如版本更新、新技術通報、參訪展覽報告、案例報告、讀書會等。
  • Project-related note(專案筆記):係指非該職能部門當責的工作任務,但限定在某一期限內完成。該工作任務展開,需跨部門協作或整合外部供應鏈方能完成。例如成本降低方案、管理才能發展專案、碳盤查(減碳)、ESG與公司治理專案等。

其實不論任何一種的分類法,都是有可能改變的,百年內不太會變的分類(因為百年之後我們也不知道),例如迄今154年的化學元素週期表。其實分類也是載體的另一個別名,本來就可以隨需改變,因應不同情境而改變也是趨勢所致。

最後,請各位想像一下,未來很有可能,生成式人工AI/GPT會提出一個超越人類大腦思考的分類,跌破數千副專家的眼鏡,也不足為奇。

avatar-img
18會員
13內容數
好的筆記是具有脈絡完整的內容(From Content to Context),其內容是交互聯結的,這樣的密集結構絕非階層推疊而成,而是以網絡的形式相互交叉關聯,形成交織密集的數位神經網路(Digital Nervous Network),而企業筆記就是在建構數位神經網路成為企業組織的第二大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曉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筆記軟體的聖經 卡片盒筆記法幾乎是許多知識創作筆記軟體的聖經,但在企業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以下簡稱KM)的應用上與卡片盒筆記法原則是有本質上的差異,再者,同樣是累積創作的過程,知識管理在運用筆記的情境上也大相逕庭,我們以卡片盒筆記法的12項關鍵法則,來逐一對照兩者間
筆記軟體的聖經 卡片盒筆記法幾乎是許多知識創作筆記軟體的聖經,但在企業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以下簡稱KM)的應用上與卡片盒筆記法原則是有本質上的差異,再者,同樣是累積創作的過程,知識管理在運用筆記的情境上也大相逕庭,我們以卡片盒筆記法的12項關鍵法則,來逐一對照兩者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以嘗試改變過往筆記方式。將零散的不同主題筆記,拆解成一張張的卡片。每一個卡片就是一個脈絡,建構自己一套知識系統。改變行為不是用意志力去強迫打破舊習慣,而是有計畫性培養新習慣取代舊習慣。在閱讀時隨時拿著紙筆,用自己的話記下有趣的點,而不是照抄。並且跟卡片盒裡其他筆記串連,形成在外部筆記中思考的習慣。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靈感如同閃電般快速閃過,如果不迅速抓住,很可能就會永遠消失。本文將探討如何利用靈感筆記(Fleet Note)來有效捕捉、整理,並重複利用這些閃爍的創意火花。從實用的筆記方法到選擇最合適的工具,如Notion,我們將提供一系列策略,幫助你將這些偶然的靈感轉化為持久的創意資源。
1. 筆記本 (Notebook) : - 筆記本的特徵是照順序保存,主要用途是作業紀錄。這種方式適合用來記錄課堂筆記或實驗數據,讓你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有序。筆記本的有序性有助於追蹤學習進度,方便回顧和整理資料。從台大到普渡大學,我發現很多同學都習慣使用筆記本,特別是在記錄長期研究項目時。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Thumbnail
01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種對自己的想法存檔和構建研究結果的技術。 02 卡片盒筆記法將檔案作為科學工作與創意寫作的記憶輔助和創意生成器。 03 學生常見的三種輸入輸出工作:考試準備,文獻研究,參考文獻管理。 04 學期開始時,教授總是會提供一份多頁的閱讀清單,但準備考試時,你的注意力只會集中在講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以嘗試改變過往筆記方式。將零散的不同主題筆記,拆解成一張張的卡片。每一個卡片就是一個脈絡,建構自己一套知識系統。改變行為不是用意志力去強迫打破舊習慣,而是有計畫性培養新習慣取代舊習慣。在閱讀時隨時拿著紙筆,用自己的話記下有趣的點,而不是照抄。並且跟卡片盒裡其他筆記串連,形成在外部筆記中思考的習慣。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Thumbnail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靈感如同閃電般快速閃過,如果不迅速抓住,很可能就會永遠消失。本文將探討如何利用靈感筆記(Fleet Note)來有效捕捉、整理,並重複利用這些閃爍的創意火花。從實用的筆記方法到選擇最合適的工具,如Notion,我們將提供一系列策略,幫助你將這些偶然的靈感轉化為持久的創意資源。
1. 筆記本 (Notebook) : - 筆記本的特徵是照順序保存,主要用途是作業紀錄。這種方式適合用來記錄課堂筆記或實驗數據,讓你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有序。筆記本的有序性有助於追蹤學習進度,方便回顧和整理資料。從台大到普渡大學,我發現很多同學都習慣使用筆記本,特別是在記錄長期研究項目時。
Thumbnail
在傳統的筆記方法中存在著分類僵化和過度依賴關鍵字的問題。卡片筆記以一張卡片一個知識,確保知識的獨立性,並且建立知識間的多重連接,形成網狀結構。 這本書介紹了用卡片筆記做知識管理的技巧,幫助大家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從而在需要時能夠迅速提取並應用。
三年前,我開始鑽研卡片盒筆記法,逐漸體會到做筆記最困難的部分,其實是看見資訊的內部連結。這種筆記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組織資料,還能提升研究的效率和質量。 ▋理解資訊連結 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在於理解和整理資訊之間的關聯性。這並非僅僅是將資訊羅列起來,而是需要將零散的資訊點連結成一個有機
Thumbnail
關於筆記,我們以為有記有保佑,或記得越詳細越好;關於寫作,我們以為是從無到有的過程,不知如何從先前的筆記中來挖寶。許多對筆記的迷思,妨礙人們成為多產的寫作者,使生產力無法提升。看官們,請繼續跟著我的腳步,讓我來跟大家介紹卡片盒筆記法。它的精髓,不僅在於做筆記的方式,更在於做筆記的心態!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Thumbnail
01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種對自己的想法存檔和構建研究結果的技術。 02 卡片盒筆記法將檔案作為科學工作與創意寫作的記憶輔助和創意生成器。 03 學生常見的三種輸入輸出工作:考試準備,文獻研究,參考文獻管理。 04 學期開始時,教授總是會提供一份多頁的閱讀清單,但準備考試時,你的注意力只會集中在講
Thumbnail
而這篇短文,想詳細與你介紹我利用盧曼卡片盒筆記法建立知識發展系統3個步驟。 記得,你的筆記系統,不應該是「知識管理系統」,而應該是「知識發展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