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筆記的Metadata是什麼?!

更新於 2024/10/11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之前在《筆記到底該使用Notion、Obsidian還是綜合派呢?!》一文中曾說明,所謂「結構化、非結構與半結構化」的組合,但無論是何種的組合,筆記軟體要能直接解決數位化的基本問題,才能夠有效協助企業組織數位轉型建構第二大腦,若是以可量化衡量程度做為評定的標準,結構化則是明確具體可量化衡量的維度(Dimension),而非結構與半結構化,除取決於數位化的廣度與深度外,透過Obsidian的Metadata(或稱後設資料、詮釋資料、元數據),有人稱為「data about data,關於資料的資料或描述資料的資料」,我們將Metadata的定義為「賦予可量化衡量的維度(Dimension)」,透過維度的規劃設計,可將非/半結構化的筆記內容資訊視覺化呈現,不僅是該筆記軟體的亮點,更使得數位轉型/第二大腦的建構得以逐步實現,而非停留在空中閣樓,遙不可及的階段。
Metadata「賦予可量化衡量的維度(Dimension)」

既然沒有所謂完美的工具或是終極的解決方案,筆記軟體就要能直接解決個人與組織使用數位化工具的基本問題----「有效連結資訊孤島與強化透明度」,嚴格來說,就是「防止侷限而片段思考,強化透明度」,或是稱為廣度與深度的多維空間,也唯有解決基本的「連結」問題,方能多元「綜觀全局」的思考,找出關鍵問題的系統解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徵狀解,如此才能透過「第二大腦」的建構「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

拜晶片科技、AI/GPT與物聯網技術之賜,使得「透明度」不再是個難題,甚至於成為隱私的議題,但因為理念與工具實踐情境或場域的不同,所以區分「連結」與「透明度」兩個層次,這也凸顯筆記軟體的使用價值與亮點,為了徹底同時解決兩個層次的問題,就必須與現行資訊系統的數據資料庫有系統的整合並理解箇中差異,「各取所長,去蕪存菁」,強化數位轉型在效率與難度上的學習曲線,此過程類似於建模(Modeling)的方式,才不至於「跌床架屋」,成為受害者聯盟。

至於筆記軟體與現行資訊化系統(結構化/線性)的差異,或是可以解讀為筆記的設計概念是如何的運作,成為我們所熟知的資料庫結構,其中Metadata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也就是我們定義的「賦予可量化衡量的維度(Dimension)」。

  • 結構化(線性)系統,其邏輯是將文字、紀錄儲存至檔案(如WORD、EXCEL等編輯軟體),隨後依需求發展成為欄位(Field)、數據表(Table)的表格形式,明確、具體的線性資料結構化成形,將線性的結構化數據表,透過索引(Key Index)與正規化方式成為關聯式資料庫(Relational database),大多數的資訊系統都屬於此種類別。
  • 非結構與半結構化(非線性)系統,其邏輯是將文字、紀錄儲存至筆記(.MD檔),除了筆記軟體預設的欄位外(如建立日期、時間戳記、修改日期等欄位),沒有欄位(Field)、數據表(Table)的表格形式(或是透過第三方插件自訂),或是解讀為直接跳過線性結構化的階段,直接儲存文字內容,事實上在自動存檔的當下,就已經是資料庫(Vault),這就是Obsidian筆記軟體。
筆記軟體的Metadata

筆記軟體的Metadata

數位筆記是數位轉型的最後一哩路

那如何將這些隨興或侷限片段的筆記紀錄聯結成為有脈絡(Context)可循的內容記錄,「原子化」與「聯結」是關鍵的基礎工作(有關「原子化」的分拆/解構原則,我們日後再做說明),除此之外,Metadata可以讓筆記擁有類似資料表欄位的設計,我們稱為「賦予可量化衡量的維度(Dimension)」,簡單說,就是透過Metadata的設計與線性結構化的資訊系統有效整合聯結(當然也包含非線性半結構與非結構的內容資料),完成「數位轉型與第二大腦」的基礎建構----「有效連結資訊孤島與強化透明度」或稱為企業數位轉型的最後一哩路(The last mile)。

avatar-img
18會員
13內容數
好的筆記是具有脈絡完整的內容(From Content to Context),其內容是交互聯結的,這樣的密集結構絕非階層推疊而成,而是以網絡的形式相互交叉關聯,形成交織密集的數位神經網路(Digital Nervous Network),而企業筆記就是在建構數位神經網路成為企業組織的第二大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曉雲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身外之物且非大腦所屬特定機能的「第二大腦」(2nd Brain)來說,或許每個人的認知或用途不同,就有不同的定義;總而言之,「就是快速養成大腦學習或是運用數位化科技來解決生活或工作上對知識/經驗/資訊/實務或智慧的累積與運用的需求」,其目的在於「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
或許有人並不認同此說法,然而,所謂「第二大腦」(2nd Brain),並不是把資料備份(Backup)、同步放在雲端上,就是「第二大腦」;大腦的「儲存容量」並非機能,「思考與記憶」才是協助大腦的機能。 大腦有訊息競爭、瞎子摸象、侷限而片段思考等缺陷,或是稱為常是身陷其中而不知不覺的思考陷阱。
有句俗話說得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腳是支撐我們身體平衡站立、活動行走的關鍵,它的血管最長,距離心臟最遠,更是我們的「第二心臟」(The Second Heart),並不是說腳也可以像心臟一樣,負責維持我們的生命,而是腳與跟心臟一樣,容納了很多血液。如果用平均身高來計算,腳的血液要流回心臟,必
「知行合一」就是結合洞察力與靈敏度的一種綜和能力(缺一不可)---掌握關鍵細節並預先採取有效行動的能力。組織的績效上就是呈現快速解決關鍵問題的行動力,而不是「評論有餘,行動不足,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的組織氛圍。
「多數人認同的觀點是無法或很難發現洞察的,除非你用不同的維度或視角來觀察(或可稱為多元跨領域思維),就會發現問題發生的關鍵細節是什麼,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癥狀解。
數位神經網路,是依據筆記的脈絡與情境編織聯結而成,其內容包括行動、分享、機制與專案等形式的筆記,密集交錯的聯結網絡,猶如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骨牌,而視覺化的量化衡量數據(即目標狀態或設定值的Metadata)就是觸動神經的那張骨牌或是初始設定的條件改變,引發猶如骨牌效應、蝴蝶效應般的連鎖反應。
對身外之物且非大腦所屬特定機能的「第二大腦」(2nd Brain)來說,或許每個人的認知或用途不同,就有不同的定義;總而言之,「就是快速養成大腦學習或是運用數位化科技來解決生活或工作上對知識/經驗/資訊/實務或智慧的累積與運用的需求」,其目的在於「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
或許有人並不認同此說法,然而,所謂「第二大腦」(2nd Brain),並不是把資料備份(Backup)、同步放在雲端上,就是「第二大腦」;大腦的「儲存容量」並非機能,「思考與記憶」才是協助大腦的機能。 大腦有訊息競爭、瞎子摸象、侷限而片段思考等缺陷,或是稱為常是身陷其中而不知不覺的思考陷阱。
有句俗話說得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腳是支撐我們身體平衡站立、活動行走的關鍵,它的血管最長,距離心臟最遠,更是我們的「第二心臟」(The Second Heart),並不是說腳也可以像心臟一樣,負責維持我們的生命,而是腳與跟心臟一樣,容納了很多血液。如果用平均身高來計算,腳的血液要流回心臟,必
「知行合一」就是結合洞察力與靈敏度的一種綜和能力(缺一不可)---掌握關鍵細節並預先採取有效行動的能力。組織的績效上就是呈現快速解決關鍵問題的行動力,而不是「評論有餘,行動不足,事後諸葛亮,事前豬一樣」的組織氛圍。
「多數人認同的觀點是無法或很難發現洞察的,除非你用不同的維度或視角來觀察(或可稱為多元跨領域思維),就會發現問題發生的關鍵細節是什麼,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癥狀解。
數位神經網路,是依據筆記的脈絡與情境編織聯結而成,其內容包括行動、分享、機制與專案等形式的筆記,密集交錯的聯結網絡,猶如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骨牌,而視覺化的量化衡量數據(即目標狀態或設定值的Metadata)就是觸動神經的那張骨牌或是初始設定的條件改變,引發猶如骨牌效應、蝴蝶效應般的連鎖反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數位筆記是每位學術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技能,它能拓展我們的思維。可是,要開始一個簡單又能長期使用的筆記系統並不容易。隨手標記的 PDF 或零散的筆記常常會被遺忘;而有時候,我們自己設計的系統又太過複雜,結果讓人感到不知所措。 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在 Obsidian 上實現的簡單筆記系統,幫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步驟1 - 為筆記編號,建立索引 在Obsidian中,將每個筆記編上獨立編號,使其成為易於引用的對象。無論是日常寫作還是社交媒體分享的短文,每篇都有編號,有助於重讀和迭代。這種方法讓想法得以有效組織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檢索的效率。
如果你是Obsidian的用戶, 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組織和利用你的筆記內容。 透過標籤系統, 你可以更輕鬆地找到相關筆記, 並建立知識網絡。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標籤來提升你的Obsidian筆記價值。 ▋訣竅1 - 善用標籤來組織信息 在Obsi
「第一大腦儲存事物與概念的記憶,是分佈式儲存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 這好像蠻有道理,也解釋了寫作的時候,感覺很多回憶透過寫著寫著都連結起來。 所以,其實很多想法就在我們的腦子裡,但要怎麼有效將這些想法叫回來不容易。 我研究卡片盒筆記法收穫最大的,是把想法編號做索引的這個操作。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將筆記拆分成小的知識點,讓您更輕鬆地紀錄和檢索。這篇文章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思想、四大優點,以及Heptabase和Obsidian兩款受歡迎的數位筆記工具,並通過實際案例呈現了卡片盒筆記法的具體應用。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近幾年來,帶有「雙向鏈接」的數位筆記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於寫筆記的壓力,而其所標榜的如神經網絡般的網絡形態,也使不少人相信這些軟體能夠承載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雖然這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法,但我想提供一點個人的使用經驗與反省,以表達我個人的不同想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對於熱愛寫作與閱讀的你,數位轉化手寫筆記是一種提升思考深度和連結性的方法。透過將書目卡上的想法轉存到數位筆記庫,如Obsidian,你的思考將更加結構化且相互關聯。這不僅是一種技術操作,而是一種深思熟慮後的策略,讓每一張書目卡成為你智識成長的催化劑。下面,我將分享三個因數位轉化筆記後心態上的變化,這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數位筆記是每位學術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技能,它能拓展我們的思維。可是,要開始一個簡單又能長期使用的筆記系統並不容易。隨手標記的 PDF 或零散的筆記常常會被遺忘;而有時候,我們自己設計的系統又太過複雜,結果讓人感到不知所措。 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在 Obsidian 上實現的簡單筆記系統,幫
寫筆記是一種輸入知識的方法,目的是為了能在未來輸出想法,其價值取決於是否能對輸出產生幫助。如果筆記之間沒有任何關聯,未來看到時就不容易能形成完整的內容
步驟1 - 為筆記編號,建立索引 在Obsidian中,將每個筆記編上獨立編號,使其成為易於引用的對象。無論是日常寫作還是社交媒體分享的短文,每篇都有編號,有助於重讀和迭代。這種方法讓想法得以有效組織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檢索的效率。
如果你是Obsidian的用戶, 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組織和利用你的筆記內容。 透過標籤系統, 你可以更輕鬆地找到相關筆記, 並建立知識網絡。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標籤來提升你的Obsidian筆記價值。 ▋訣竅1 - 善用標籤來組織信息 在Obsi
「第一大腦儲存事物與概念的記憶,是分佈式儲存在一個龐大的神經網路。」 這好像蠻有道理,也解釋了寫作的時候,感覺很多回憶透過寫著寫著都連結起來。 所以,其實很多想法就在我們的腦子裡,但要怎麼有效將這些想法叫回來不容易。 我研究卡片盒筆記法收穫最大的,是把想法編號做索引的這個操作。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法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知識管理工具,它將筆記拆分成小的知識點,讓您更輕鬆地紀錄和檢索。這篇文章介紹了卡片盒筆記法的核心思想、四大優點,以及Heptabase和Obsidian兩款受歡迎的數位筆記工具,並通過實際案例呈現了卡片盒筆記法的具體應用。
Workflowy是清單式筆記軟體,其特點在於打破「頁面」的概念,每一則內容都被放置在一個節點下,而整個筆記庫本身就是由一個無盡的、無限層級的節點所構成。這個軟體的設計原理,也許能夠解決實踐卡片盒筆記法的過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阻力。
近幾年來,帶有「雙向鏈接」的數位筆記軟體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大大地降低了人們對於寫筆記的壓力,而其所標榜的如神經網絡般的網絡形態,也使不少人相信這些軟體能夠承載盧曼所使用的「卡片盒筆記法」(zettelkasten)。雖然這可能是許多人的想法,但我想提供一點個人的使用經驗與反省,以表達我個人的不同想
經過大約兩年使用筆記軟體的過程,赫然發現,不少筆記軟體都將「雙向鏈接」與「卡片盒筆記法」掛鉤,但若仔細看盧曼的操作方法,「雙向鏈接」與盧曼對於卡片筆記的連結方式無法直接地等同起來。 觀察盧曼為筆記編號的方法,雖然其核心也是連結,但其連結筆記的方式有其特定的邏輯。 其實筆記的「編碼」關注的就是邏輯
對於熱愛寫作與閱讀的你,數位轉化手寫筆記是一種提升思考深度和連結性的方法。透過將書目卡上的想法轉存到數位筆記庫,如Obsidian,你的思考將更加結構化且相互關聯。這不僅是一種技術操作,而是一種深思熟慮後的策略,讓每一張書目卡成為你智識成長的催化劑。下面,我將分享三個因數位轉化筆記後心態上的變化,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