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筆記,數位轉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提亞戈·福瑞迪Tiago Forte因打造個人的「第二大腦 A Second Brain」而聲名大噪,歷經疾病磨練後,養成「第二大腦」的數位知識管理系統——你不再須把所有細節記在大腦中,而是將最珍貴記憶、想法與知識儲存在「第二大腦」,也就是數位知識庫(包括檔案、資料夾或雲端硬碟),隨需取用,協助你完成工作、經營事業、管理生活。
「慣性情境」、「一種習慣」

提亞戈·福瑞迪Tiago Forte因疾病的因素,極端、專注使用數位知識庫並成為「第二大腦」,然而雲端技術並不算是新的解決方案,而且技術發展程度也相當成熟,應該是可以快速上手成功複制,儘管網路、YT與數位媒體上許多的專業達人分享書中的心得,暫且不論是出版商的行銷手法或是趨勢潮流,多數人侃侃而談的觀點,卻忽略了作者的心路歷程或是稱為「慣性情境」或是稱為「一種習慣」,也許是我們的偏執,覺得未必如作者書中所言或是如專業達人心得分享的完美效益:「可以將書中的方法與經驗快速複制並內化成思維的一部分」,這並不是數位化方法對錯的觀點,或是有無系統化脈絡可循的內容,其問題的癥結在於兩個重要的致勝關鍵:「慣性情境的不同」與「極端、專注使用數位工具」,簡單說,若是沒有與作者類似的「慣性情境」,很難有效率的聰明複製,所謂的「第二大腦」就是「緣木求魚,鏡花水月」,或許也沒有那麼悲觀與一無是處,好歹也學會CODE、PARA的方法與雲端儲存,強化自我的數位能力,而不是成為受害者聯盟的一員。

數位化工具成為救命稻草?!

作者因為疾病的因素,促使必須(Must)或是沒有其他的選項,成為困境中唯一的期待,如同救命稻草般,所以慣性的思考、極端與專注使用數位化工具,也許是一蹶不振或聲名大噪,其持續不斷的意志力開創另類的人生巔峰,或許這就是一個特殊典範的案例;回歸日常的實務面來說,只要是堅持符合「慣性、極端與專注」等三個條件,再透過持續不斷的實踐修練,相信只要是對的趨勢方向,毫無懸念,做任何事物都能夠小有所成或獨領鰲頭(至於是否登峰造極,多少與慧根、際遇有關),但就算再不濟,也能發揮淋漓盡致的程度;至於如何使用數位化工具成為救命稻草般的情境,那就是數位轉型危機感塑造的議題了。

從助理數位到數位助理

反觀普羅大眾與企業組織,當下雖無疾病困擾與營運困境的威脅(現實卻是危機四伏),但訊息競爭干擾且選項太多,失焦與焦慮而無法專注,已成為一種常態的生活方式,數位知識庫的使用程度,僅從「助理數位變成數位助理」,經由數位化方式來簡化流程與減少人力,或許有顯著的成本效益,但數位知識庫的運用只是需要(Need)而非必要(Must),更遑論「慣性、極端與專注」,簡單說就是主管交辦要做的,負責完成就好,至於結果是什麼並不重要,這就是「負責」與「當責」的最大區別;

第二大腦就是組織智商與行動力的代名詞

第二大腦就是組織智商與行動力的代名詞

筆記軟體正是零碎片段文字紀錄與整合內外部資訊的解決方案

至於那些說不清講不明白的訊息就隨興紀錄,即使是隻字片段的記憶也無所謂,因為聊勝於無,所以發生斷片、失憶的現象(不是酗酒造成)也並不意外,當然離「第二大腦」的預期,就有一段距離(或稱為最後一哩路The last mile),而筆記軟體Obsidian等,正是補足零碎片段文字紀錄的解決方案,特別是「非結構與半結構」內容的文字紀錄與聯結內外部資訊的Metadata。

「第二大腦」是組織智商與行動力的解方

再者,之前風靡歐美的「卡片盒筆記法」、「第二大腦」與筆記軟體的推波助瀾下,翻轉筆記/企業筆記(企業組織使用數位筆記,稱為企業筆記)數位轉型,完成最後一哩路的建構,讓「企業筆記」實質成為企業組織的「第二大腦」(組織成員的個人也不例外),使得企業組織在落實推動「第二大腦」與「企業筆記」得到最佳的典範印證而不是霧裡看花、憑空想像;「企業筆記」記錄著組織營運過程中有脈絡情境的專業Know-how與聯結網絡(特別是「有效連結資訊孤島與強化透明度」),「第二大腦」在建構「靈敏(Agility)的思考(俱感知)且知行合一的組織,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終將成為強化組織智商與行動力的解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曉雲的沙龍
19會員
13內容數
好的筆記是具有脈絡完整的內容(From Content to Context),其內容是交互聯結的,這樣的密集結構絕非階層推疊而成,而是以網絡的形式相互交叉關聯,形成交織密集的數位神經網路(Digital Nervous Network),而企業筆記就是在建構數位神經網路成為企業組織的第二大腦。
馬曉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31
回歸根本:「Instant快速使用、Focus聚焦專業、Minimalist極簡工具」,才是使用高效率筆記法的正道。 Chat GPT就是高效率筆記法,資料蒐集與歸納能力,直接KO完勝所謂的大神還直接結束比賽,再次印證科技創新是變革/改變的加速器(Booster)。
Thumbnail
2023/10/31
回歸根本:「Instant快速使用、Focus聚焦專業、Minimalist極簡工具」,才是使用高效率筆記法的正道。 Chat GPT就是高效率筆記法,資料蒐集與歸納能力,直接KO完勝所謂的大神還直接結束比賽,再次印證科技創新是變革/改變的加速器(Booster)。
Thumbnail
2023/10/12
筆記軟體就要能直接解決個人與組織使用數位化工具的基本問題----「有效連結資訊孤島與強化透明度」,方能多元「綜觀全局」的思考,找出關鍵問題的系統解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徵狀解,如此才能透過「第二大腦」的建構「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
Thumbnail
2023/10/12
筆記軟體就要能直接解決個人與組織使用數位化工具的基本問題----「有效連結資訊孤島與強化透明度」,方能多元「綜觀全局」的思考,找出關鍵問題的系統解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徵狀解,如此才能透過「第二大腦」的建構「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
Thumbnail
2023/10/03
對身外之物且非大腦所屬特定機能的「第二大腦」(2nd Brain)來說,或許每個人的認知或用途不同,就有不同的定義;總而言之,「就是快速養成大腦學習或是運用數位化科技來解決生活或工作上對知識/經驗/資訊/實務或智慧的累積與運用的需求」,其目的在於「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
Thumbnail
2023/10/03
對身外之物且非大腦所屬特定機能的「第二大腦」(2nd Brain)來說,或許每個人的認知或用途不同,就有不同的定義;總而言之,「就是快速養成大腦學習或是運用數位化科技來解決生活或工作上對知識/經驗/資訊/實務或智慧的累積與運用的需求」,其目的在於「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都是以手寫方式保存筆記,最近感覺有些力不從心,想做一些改變。 一個月前,意外接觸了申克.艾倫斯《卡片盒筆記》這本書,以卡片記錄、重組資訊,這點挺吸引我,也想嘗試看看,但實行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以手寫卡片方式進行,某些流程過於繁瑣又重複,所以想轉型成數位筆記。 近期恰好遇上obsidia
Thumbnail
一直以來,我都是以手寫方式保存筆記,最近感覺有些力不從心,想做一些改變。 一個月前,意外接觸了申克.艾倫斯《卡片盒筆記》這本書,以卡片記錄、重組資訊,這點挺吸引我,也想嘗試看看,但實行一段時間後,我發現以手寫卡片方式進行,某些流程過於繁瑣又重複,所以想轉型成數位筆記。 近期恰好遇上obsidia
Thumbnail
若是沒有與提亞戈·福瑞迪Tiago Forte類似的「慣性情境」,很難有效率的聰明複製;因為疾病的因素,促使必須(Must)或是沒有其他的選項,成為困境中唯一的期待,如同救命稻草般,所以慣性的思考、極端與專注使用數位化工具;筆記軟體Obsidian正是零碎片段文字紀錄與整合內外部資訊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若是沒有與提亞戈·福瑞迪Tiago Forte類似的「慣性情境」,很難有效率的聰明複製;因為疾病的因素,促使必須(Must)或是沒有其他的選項,成為困境中唯一的期待,如同救命稻草般,所以慣性的思考、極端與專注使用數位化工具;筆記軟體Obsidian正是零碎片段文字紀錄與整合內外部資訊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用科技產品來創造更多價值,而不是只是消磨時間,或受過多資訊摧殘。」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在網際網路上有不計其數的資訊,我們每天隨處可見,所有可傳達資訊的媒介,報章雜誌、手機、電腦裡四處都能看到,我們每天都接受著各式各樣的資訊,但有哪些是對我們有幫助的,哪些是對我們較沒幫助的,我們需要一個分類。
Thumbnail
「用科技產品來創造更多價值,而不是只是消磨時間,或受過多資訊摧殘。」 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在網際網路上有不計其數的資訊,我們每天隨處可見,所有可傳達資訊的媒介,報章雜誌、手機、電腦裡四處都能看到,我們每天都接受著各式各樣的資訊,但有哪些是對我們有幫助的,哪些是對我們較沒幫助的,我們需要一個分類。
Thumbnail
對身外之物且非大腦所屬特定機能的「第二大腦」(2nd Brain)來說,或許每個人的認知或用途不同,就有不同的定義;總而言之,「就是快速養成大腦學習或是運用數位化科技來解決生活或工作上對知識/經驗/資訊/實務或智慧的累積與運用的需求」,其目的在於「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
Thumbnail
對身外之物且非大腦所屬特定機能的「第二大腦」(2nd Brain)來說,或許每個人的認知或用途不同,就有不同的定義;總而言之,「就是快速養成大腦學習或是運用數位化科技來解決生活或工作上對知識/經驗/資訊/實務或智慧的累積與運用的需求」,其目的在於「持續改善專注與精實(Lean)大腦的思維」。
Thumbnail
或許有人並不認同此說法,然而,所謂「第二大腦」(2nd Brain),並不是把資料備份(Backup)、同步放在雲端上,就是「第二大腦」;大腦的「儲存容量」並非機能,「思考與記憶」才是協助大腦的機能。 大腦有訊息競爭、瞎子摸象、侷限而片段思考等缺陷,或是稱為常是身陷其中而不知不覺的思考陷阱。
Thumbnail
或許有人並不認同此說法,然而,所謂「第二大腦」(2nd Brain),並不是把資料備份(Backup)、同步放在雲端上,就是「第二大腦」;大腦的「儲存容量」並非機能,「思考與記憶」才是協助大腦的機能。 大腦有訊息競爭、瞎子摸象、侷限而片段思考等缺陷,或是稱為常是身陷其中而不知不覺的思考陷阱。
Thumbnail
你有在做工作筆記嗎? 不知道大家都習慣怎麼做工作筆記呢? 做筆記如同剿麻匪,不做不行,但怎麼做比較好呢? 沒有好的筆記分類系統?不知道要寫下什麼內容? 來看看“打造第二大腦”這本書怎麼說的,以及我試著修改哪些筆記方式。
Thumbnail
你有在做工作筆記嗎? 不知道大家都習慣怎麼做工作筆記呢? 做筆記如同剿麻匪,不做不行,但怎麼做比較好呢? 沒有好的筆記分類系統?不知道要寫下什麼內容? 來看看“打造第二大腦”這本書怎麼說的,以及我試著修改哪些筆記方式。
Thumbnail
作者:提亞戈·佛特 什麼是第二大腦,為什麼我們需要打造他? 我們投注不計其數的時間閱讀、觀看和傾聽他人談論我們應當怎麼做,該如何思考、過生活,但相對地,我們很少致力於實際應用這些知識,將其化為己有。多數時候我們只是資訊囤積者,雖然儲存了數不勝數的立意良好的數位內容,最終卻只是徒增焦慮和煩惱。而第二大
Thumbnail
作者:提亞戈·佛特 什麼是第二大腦,為什麼我們需要打造他? 我們投注不計其數的時間閱讀、觀看和傾聽他人談論我們應當怎麼做,該如何思考、過生活,但相對地,我們很少致力於實際應用這些知識,將其化為己有。多數時候我們只是資訊囤積者,雖然儲存了數不勝數的立意良好的數位內容,最終卻只是徒增焦慮和煩惱。而第二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