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羅摩什.菩提薩埵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鳩羅摩什.菩提薩埵

鳩羅摩什.菩提薩埵

我們耳熟能詳,簡單「菩薩」兩字,背後竟是蘊含著大翻譯家們、千錘百鍊的智慧結晶。聽詩人闡述起來太精彩了,遂抄錄下來稍加潤飾,與知音們分享。

鳩摩羅什的一生,多麼傳奇,經歷這麼多文化上的演變,他來到現在的喀什米爾修習佛法,回到龜茲國成為國之上師,開始翻譯佛經。龜茲國的語言是吐火羅語,鳩摩羅什可能懂得古梵文,可是他的漢文未必非常好,那要怎樣去翻譯?翻譯佛經是重要大事,常常由國王主持,找許多不同語言專家,來確定這個字,應該怎麼翻才恰當。

般若怎麼翻譯

比如般若怎麼翻?翻成聰明嗎?還是翻成智慧呢?聰明可能是指懂得炒股票、炒房地產叫做聰明;智慧可能是懂得人情世故叫做智慧,可般若不是。般若是能看透生命、最後要還至本處的大智慧,所以鳩摩羅什最後就不翻了。大家有沒有感覺到,當時翻譯佛經,哪些要翻成漢字,哪些要音譯,都是要經過多麼仔細斟酌的。

菩薩是音譯

另外,我們今天讀到「觀自在菩薩」,其實它不是意譯,它是音譯,是用Bodhisattva來音譯。其實也可以翻成度有情,但鳩摩羅什沒這樣翻,他翻成菩提薩埵,慢慢流傳到民間,就稱菩薩、菩薩。我想現在沒有人覺得菩薩是外來語,翻譯最厲害的境界,我認為是把外來語翻譯得不像外來語,卻好像是成為了文化母體的一部分。我想這是鳩摩羅什以及這些翻譯者偉大之處,因為他除了要窮盡對於不同文字的理解、還要去體會怎樣去揉和、怎樣去翻譯。

音譯菩薩之高明

Bodhisattva也可以直接照讀音,譯翻成五字,可鳩摩羅什很高明,翻成菩提薩埵。菩提、薩埵,斷音在中間,就拆成菩提與薩埵前後兩個音(節)。而我們知道詩經,幾乎是兩個音(節)、兩個音(節)的規律: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語言有記憶的規則,是跟母體文化有關,所以可以想見,翻譯者究竟要花多大工夫、深入體會母體文化,才能將翻譯翻得這麼好。

鳩摩羅什開創漢語譯經體

所以我們看到金剛經裡面,有很多重複幾言一句,可以看到「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我們還是覺得在讀詩經。這就把漢語母體文化規則,與古梵文結合在一起了。所以胡適之等學者,非常讚美鳩摩羅什這些大翻譯家,認為他們為漢語創造了一個新的文體,稱為「譯經體」。

美是很強大的力量

史學家陳寅恪也通古梵文,他比較了玄奘法師與鳩摩羅什對於金剛經的翻譯,認為玄奘法師學問高深,把金剛經翻譯得非常忠實;而鳩摩羅什的譯本,卻是翻譯得極美。美是一個很強大的力量,是個不知不覺的記憶,會令人深入其中。金剛經,包含玄奘法師與鳩摩羅什的版本,總共有六種譯本,可是經過時間與普羅大眾的揀選,最後由鳩摩羅什的譯本,通行於漢語世界。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幫忙按讚,謝謝您鼓勵!歡迎來信指教wasirobin@gmail.com

avatar-img
21會員
124內容數
感興趣的書籍,身心靈,心理,一般知識性,商業書籍等等,分享閱讀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賓小書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年大暑,似乎準備迎接久違三年多的颱風---
在這仲夏夜,說說我度過夏天的儀式...
今天節氣交小暑,通常這種時候、古人是不出門的...
有種和菓子也叫“水無月”,是六月最具代表性的京都日式點心...
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漸漸在意起「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
文章提起的,也曾經是我心裡的疑問...
今年大暑,似乎準備迎接久違三年多的颱風---
在這仲夏夜,說說我度過夏天的儀式...
今天節氣交小暑,通常這種時候、古人是不出門的...
有種和菓子也叫“水無月”,是六月最具代表性的京都日式點心...
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漸漸在意起「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
文章提起的,也曾經是我心裡的疑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位和尚,原本應弘揚佛法,但卻被逼破酒戒、色戒,他的一生娶過兩任妻子、十名小妾,生下兩位兒子。在這樣坎坷的一生中,他自認出淤泥而不染,致力弘法傳道、講經譯經,最終讓佛教在中國迅速流傳。他就是中國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者──鳩摩羅什。
Thumbnail
由玄奘譯出者,名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Thumbnail
文殊菩薩的智慧對現代人有何意義呢?現代人普遍面臨著物欲泛濫與人際關係糾結,然而 文殊菩薩是智慧無與倫比的菩薩,能得其加持必定能茅塞頓開,真正的「看破放下」獲得身心自在,不再受世俗眼光所苦。歡迎恭立「開顯智慧祈福除障祿位」開發潛能,將無往不利。
Thumbnail
西藏人修誦藏密的儀軌,那漢人念誦中文來修誦儀軌,是否同樣具足加持且如法呢?如果堅持說要念誦藏文、藏音才會有傳承的加持力,那包括西藏人在內,都應該統統以古印度的梵音來念誦了!因為藏密始祖 蓮花生大士當年是從印度學習佛法,再傳承到西藏去的,所以並不是單以藏音修誦才會得到加持和成就。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 ※導讀:   佛陀告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 是大智精進善巧,證無言法獲妙辯才,是處非處不相違反,善調身 心具諸解脫,常遊三昧不捨大悲,慚愧為身智慧為首,多所饒益如 大寶洲,了知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說,於真俗門洞達無 礙,深明實際
Thumbnail
一位和尚,原本應弘揚佛法,但卻被逼破酒戒、色戒,他的一生娶過兩任妻子、十名小妾,生下兩位兒子。在這樣坎坷的一生中,他自認出淤泥而不染,致力弘法傳道、講經譯經,最終讓佛教在中國迅速流傳。他就是中國佛教史上最偉大的譯經者──鳩摩羅什。
Thumbnail
由玄奘譯出者,名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Thumbnail
這是一部後秦時期由鳩摩羅什翻譯的經典,全文約三千六百字,經中紀錄月淨光德天子與文殊師利菩薩的對話,說明菩薩道主要「以大悲為本,為一切眾生」。 原典│大正藏第14冊No. 464 全1卷 姚秦 鳩摩羅什 譯 (說明 : 以下粗體字為原文,細體字為白話)
Thumbnail
文殊菩薩的智慧對現代人有何意義呢?現代人普遍面臨著物欲泛濫與人際關係糾結,然而 文殊菩薩是智慧無與倫比的菩薩,能得其加持必定能茅塞頓開,真正的「看破放下」獲得身心自在,不再受世俗眼光所苦。歡迎恭立「開顯智慧祈福除障祿位」開發潛能,將無往不利。
Thumbnail
西藏人修誦藏密的儀軌,那漢人念誦中文來修誦儀軌,是否同樣具足加持且如法呢?如果堅持說要念誦藏文、藏音才會有傳承的加持力,那包括西藏人在內,都應該統統以古印度的梵音來念誦了!因為藏密始祖 蓮花生大士當年是從印度學習佛法,再傳承到西藏去的,所以並不是單以藏音修誦才會得到加持和成就。
Thumbnail
「菩薩五相」第二個叫做「愛語相」,菩薩能於一切佛法巧妙宣說。一切的佛法或深或淺視各類眾生的需求,用善巧方便宣說佛法。 宣說佛法跟做學問不一樣,有的人說:「佛法要讀佛學院才能弘揚。」讀佛學院很重要,沒有讀佛學院的成就者(解脫成就的)也很多,佛學院成就倒是有限。 因為一直把佛法當做學問的人,容易起
Thumbnail
堪千 阿貝仁波切開示:「佛法不是只有利益一個眾生,不是只有利益你、利益我,佛法是利益一切的有情眾生。」所以,菩薩第一個要有憐憫相(菩薩的五相之一)。 這個人像不像菩薩,或有的人說:「這個人修得好慈悲,好像一尊菩薩。」為什麼像菩薩呢?是腳下踩著兩朵蓮花嗎?還是手上拿著楊柳枝?這些都不一定像菩薩。
Thumbnail
※經文: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 ※導讀:   佛陀告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
Thumbnail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Thumbnail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訶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菩薩無量百千億那由他數——皆 是大智精進善巧,證無言法獲妙辯才,是處非處不相違反,善調身 心具諸解脫,常遊三昧不捨大悲,慚愧為身智慧為首,多所饒益如 大寶洲,了知諸法善不善相,不著文字而有言說,於真俗門洞達無 礙,深明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