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學-選講/序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佛教文學選講-印度佛典篇(象山慶2022.9.8)
一般而言,佛教文學可依其出現的過程分為三類,1.原典、2.翻譯[1]、3.仿作。
第一類是根本,是 佛陀說法度眾的特殊方便,其文學性乃是四無礙及五明的自在展現,而具體結集為譬喻、本生、因緣…..,其重點在借事說理,令有緣眾生得解悟[2],如康法邃云:「譬喻經者,皆是如來隨時方便四說之辭、敷演弘教訓誘之要,牽物引類,轉相證據,互明善惡,罪福報應,皆可寤心,免彼三塗。」因此,文學性只是工具,用過即遣而不貪著其韻味,落於玩物喪志。
第二類「漢譯的佛典是宣揚佛教教義的,……在以下兩個方面同文學有密切的關係:(1)譯文創造了獨特的風格;(2)佛典中有很多優美的文學作品。」[3]多數人認為,翻譯是「再創作」,譯者的學養與態度可有不同的表現,而兼具信、達、雅的譯文,就是一種文學作品;或所譯的經典是十二分教中較有文學性的如譬喻、本生、因緣,或偈頌之類;優雅流暢的翻譯,可能帶起欣賞與仿作的風潮。「漢譯佛典文學之研究……則有文體、語言、語體、主題、受眾、文學形象、創作方式、傳播途徑等方面的異同。」[4]主要有平行與影響兩種研究方式,可觀察翻譯過程,帶入了什麽異文化的內容,而讓本地人看懂域外文,以及兩者之間差異所致的比附與誤解。
第三類:「以文學手法來表現佛理,……包括歷來文人、僧人及庶民的佛教文學創作,表現在小說、戲曲、散文、詩歌及俗文學中的作品。……佛教是一種想像奇幻、充滿詩意的宗教,它善於把抽象、枯燥的說教寓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5]印度佛典長期大量的傳譯到中國,在信仰與文化各層面的影響是全面性的[6];文學上的啟發,更是深遠廣大而難以估計,如梁啟超認為有五大影响7]等。中國文人閱讀了翻譯佛典之後,深為其中的義理與文采所吸引,並起而模擬、彷作,遍及議論、詩歌、偈讚、散文、戲曲、小說、寓言……,起初,仍有傳誦佛法的自覺,越道後來,偏於文學美感的創作,佛教的意趣就逐漸淡薄了。
這三類在佛教與文學的比例上,有其偏重,也就是從佛法的開示轉向文學的表現,最後是文學的趣味取代了佛法的功能,而等同於一般世俗的作品。本書所選乃第一類,因此,返本歸源,重點在從文學敘事中揭示佛為人說的宗旨。
歷來這類文學故事的編選,較著名的有:常任俠《佛經文學故事選》[8]、王邦維《佛經故事選》[9]、陳允吉/胡中行《佛經文學粹編》[10]、孫昌武《漢譯佛典翻譯文學選》[11],各本所選篇目不同,也各有特色。本書文章直接取自佛典,如《阿含經》《生經》《撰集百緣經》《六度集經》《賢愚經》《雜寶藏經》《法句譬喻經》《雜譬喻經》……等[12]。主題廣泛的思想涉及了孝養父母、發菩提心、救人助道、謗法惡報、因果業報、自作自受、供養三寶、救苦護生、及八苦、六度、五戒……等。
由於佛法概括了世出(四聖法界)、世間(三界六道)的萬法,及三乘菩提的實證,其內涵的豐富、層次的複雜,有太多不可思議的心量與境界,不是人間凡夫所能想像或理解(卜度)的,站在人文理性的立場,應客觀的存疑求證,卻不可如學術界的狂慢而斥之為人造神話或民間傳說[13]~若論其實,經典中佛口親說的「故」事,大多是無量劫過去世的「真人實事」,為了特殊因緣而提出為法作證的,佛圓具六通,且不妄語,可舉可用的實例多不勝數,撚來即是,何須憑空而編造或乞靈於民俗?古人云:「寧可無而信,不可使有而不信。」[14]寧可信其有而待查,也不斷其無而錯失;對於目前難以斷定的事物,不可武斷的否認,[15]這才是智者的心態。
何況,佛典中所說故事,人事時地物及心境,遠超於「神話」之上,非三界人神所能知曉。若說是取材於印度民間傳說,則不妨逆向思考,推溯其由來,印度乃修行人之國度,古今多有修得神通者,於定境或感應,從上界天神或佛菩薩聽得這些故事,再轉告人間的聽眾,而流傳於後世;釋迦佛出世弘法,看似引用民間傳說,實乃現身作證其故事的真實性。
---------------------------------------------------------------------------
目錄
末利夫人
勝鬘夫人
韋提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缘起
迦葉童女
鴦掘魔羅--《贤愚经》无恼指鬘品
蓮花色比丘尼
婆須密多
善星比丘
慈童女緣
孝順之法道
佛三月中食馬麥的悲心
婆提長者佈施後悔因緣
七種施因緣
佛分半座與迦葉共坐因緣
須菩提惡性緣
瞋恚對治鬼
隨順眾生,現說諸法
慚愧立誓,生謙下心
歡喜國王緣--長恨歌
娑羅那比丘為惡生王所苦惱緣--枕中記
鸚鵡救火--精衛填海∕愚公移山
梵志吐壺—鵝籠書生
烈士池—杜子春
我所鳥《佛說是我所經》
《佛說兔王經》《佛說菩薩曾為鱉王經》捨身飼虎∕割肉喂鷹
佛弟難陀為佛所逼出家得道緣
婆羅門婦欲害姑緣
羅睺羅因緣
《佛說摩登女經》—楞嚴經
《佛說奈女祇域因緣經》
《法華經》七喻
《百喻經》九題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1]顧隨《佛典文學翻譯選—漢三國晉南北朝時期》:「佛書本身往往自有其文學的價值,此其一;譯出之後,則又成為翻譯文學,此其二。
[2]《出三藏记集》卷九,康法邃<譬喻经序>
蔡淑惠,《漢譯佛典中佛陀時期八位女性敘事研究》云:「佛經中有著千姿百態的各式各樣的故事,它們賦予佛理以血脈肉身,建構佛理成個別的具體的面貌,讓人以閱讀故事的趣味心情,來進入佛理奧義的殿堂。……作為宗教經典,佛經無論採取何種文學形式和體裁,無論講述何種故事,目的都是為了表達佛教教理教義,最終起到宣揚佛法,使人們歸心佛門的作用。因此在宗教文學這一意義層面下,教義教理是佛經的核心,文學只不過是形式和手段。……三藏十二部的教典,藉佛陀微妙的圓音,善巧方便的辯才,以音聲為教體,弘揚佛法。文化中研所博論2012.12(以下簡稱:蔡淑惠《漢譯佛典敘事研究》
[3]張中行,《佛教與中國文學/漢譯的佛典文學》:「佛典翻譯是個非常艱巨的工作。一則佛典是佛所說或者諸菩薩所解說,翻譯時必須嚴肅審慎;二則佛典的數量過大,不是少數人短期間內所能完成;三則兩種思想體系、兩種語言各有各的傳統,各有各的特點,以此譯彼很難恰如其分。」
[5]蔡淑惠《漢譯佛典敘事研究》
[6]【太虛全書】第十三篇──佛學對於中國文化之影響
黃國清,<東初老人有關「佛教與中國文化」之撰述析論>,中華佛學研究第二期,頁49~74(1998)
[7]梁啟超,佛學研究十八篇/翻譯文學與佛典,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1
林世敏,<佛教与中国文学
[8]郭淑芬, 常任俠佛經文學故事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现代佛学大系 4--佛经文学故事选》,彌勒出版社
[9]王邦維/選譯《佛經故事選》作為一種宗教經典,佛經的目的是宣傳宗教,但在古代,它不僅是一種信仰,還涉及生活的一切方面,因此成為 一種古代歷史的百科全書。抹去這些佛經故事的宗教色彩,我們會發現它們簡直是一副副生動的風俗畫,充滿生活氣息,富有人情味,生動、幽默,比如大家都很熟 悉的“瞎子摸象”、“猴子撈月亮”、“刻舟求劍”等。現存佛經數量巨大,卷帙浩繁,《佛經故事》從漢譯佛經中選出一百多個故事,這些佛經並不是簡單的講經說法,而是包含了很多哲理,可以讓我們瞭解更多的古代宗教和文化。現在在中國,能讀佛典原文的書很少,因此《佛經故事》做了今譯,對原文不增益,不減損,只是把難懂的古譯變得通俗易懂。
[10]陳允吉,胡中行/主編《佛經文學粹編》:本書擇取漢譯佛典中富於文學價值的篇章,按其題材內容及形式體裁之差異分門別類,依次編為名篇選釋、短偈拾萃、釋尊本行、緣起故事、本生因緣、文學譬喻、佛經寓言、天竺物語、哲人傳記等九個部分,試圖藉茲展示佛經文學及中國早期翻譯文學的整體面貌。
[11]孫昌武,漢譯佛典翻譯文學選》:本書是歷代漢譯佛典翻譯文學的選集。期望讀者通過這部書,能夠瞭解數量龐大的外來翻譯佛教典籍裡這一部分作品的概貌。本書是歷代漢譯佛典翻譯文學的選集。內含佛傳、本生經、譬喻經、因緣經、法句經、大乘經六部分。佛典,一般稱為“佛經”,即經、律、論“三藏”,是佛教的根本典籍。我國翻譯佛典年代可考最早的一部,是安世高於東漢桓帝元嘉元年(西元151年) 所出《明度五十校計經》。此後直到北宋中期,大規模的翻譯工作持續進行了九百餘年。中外譯師們從梵文、巴厘文和各種“胡語” 翻譯出數千卷佛典。就翻譯領域而言,這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空前絕後的壯舉,其貢獻首先是在中國傳播並發展了佛教,而對於中華文明發展的多方面影響更是不可 估量的。翻譯佛典本來是佛教教理、教義的載體,但更包括了古印度、西域的文化、學術等十分豐富多彩的內容,其中有大量文學創作。這類佛典被稱為“佛典翻譯 文學”。它們乃是古代中國的翻譯文學作品,也是中國古典文學遺產的重要構成部分。
[12] 詳附錄1—文學性佛典介紹。
[13]蔡淑惠《漢譯佛典敘事研究》云:「佛教經典的文學屬性,孫鴻亮認為大致包含宗教文學、民間文學、翻譯文學三個不同的意義層面。……民間文學是指佛經故事的主要來源和原初形態。」周乙艮,<論佛典翻譯文學>:「印度是全世界許多寓言童話的發源地,佛家經典裡吸收了不少這種故事。」
[14]《青瑣高議》前集/卷二《慈雲記》。寧可信有神道,如賭博下注,勝則有大利,負却無毫髮損失。
[15]國語辭典「可信」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說岳全傳》研究
    閱讀時間約 380 分鐘
    西洋記的華夷與三教
    閱讀時間約 85 分鐘
    【說岳】的丑角-牛臯
    閱讀時間約 51 分鐘
    小說中的達摩及相關人物
    閱讀時間約 542 分鐘
    成吉思汗-草原"巴特爾"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第 33 屆佛學論文發表會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文匯報》2011年8月12日:佛教聞法上師大會港舉行國際佛教僧尼總會總在香港舉行大會,與會人數逐年倍增,今年共8千多人參加,人數再創紀錄。是次大會,主要公布認證佛陀降世聖德錄,第三世多杰羌佛是原始古佛降世,整個佛教的最高領袖,第三世多杰羌佛由世界佛教各大宗派近百多的領袖、法王和大仁波且們等一致認證、附議恭賀,其智慧成就是有史以來最高的。
    Thumbnail
    avatar
    cultivator
    2024-02-22
    《文匯報》2009年10月17日:逾千名佛教機構負責人來港恭請聞受第三世多杰羌佛法音自從第三世多杰羌佛身份被佛教界認證附議公諸於世後,全世界佛教徒隨即掀起一股研學第三世多杰羌佛教義思想的風潮,並依賴第三世多杰羌佛思想體系,為修學宗旨,不少人千方百計從各種途徑爭取請到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到自己的佛堂、寺廟和團體播放,成為佛教界的新風潮
    Thumbnail
    avatar
    cultivator
    2024-02-19
    《文匯報》2009年10月17日:國際佛教僧尼總會遵崇釋迦牟尼佛教誡國際佛教僧尼總會是一個國際佛教組織,遵崇釋迦牟尼佛教誡,以守五戒、四無量心行、十善善舉如法行持,實行多杰羌佛第三世的教化,以大悲菩提之心,利益一切眾生,總會所有會員在其所在國家,除遵守當地政府法令外,並應遵守本會為促進人類文化昌明...
    Thumbnail
    avatar
    cultivator
    2024-02-19
    世界佛教總部發文:木雅迥扎解釋揭發材料的聲明世界佛教總部根據收到木雅迥扎的各方面的檢舉揭發材料,為此,本總部嚴肅對待此事,於2019年12月4日專門找他談了話,木雅迥扎仁波且回答對揭發他的材料解釋,作嚴正聲明如下,這個聲明是他本人親筆陳述他的情況,現在發給大家。...
    Thumbnail
    avatar
    cultivator
    2023-10-10
    【步走/台中】IBS菩薩寺,佛教文創、萬里捐助、禪修抄經2004年落成的菩薩寺是年輕的寺院。向公眾開放的空間,修道場或寺院的感覺較為淡薄,該說沒有修行人的生活感,也沒有像其他寺院,能看見法師們來來去去。或許後方封閉空間,才是法師們修道的地方。也是好事,不受世俗事務和打卡煩人干擾。
    Thumbnail
    avatar
    張子房
    2023-08-23
    2021年度回顧推薦選書 - 文學篇顧2021年的閱讀歷程,特別選了20本書推薦給大家。 泡個文字浴在2021年七月成立,雖然因為工作的關係一直沒辦法穩定的雙週更新,但依然開心地看見部落格緩緩成長,非常謝謝各位讀者願意花時間閱讀我的碎碎念。 終於告別了2021,相信回顧這風風雨雨的一年我們都有許多的感慨。受到疫情影響,無論是感動也好失
    Thumbnail
    avatar
    三千
    2022-01-01
    疫情下的辦公/教學好選擇: Gather Town在面對三級警報的我們,除了待在家中沒有更安全的選擇。 許多人開始遠距辦公/教學,可是目前所使用的Zoom或是Google Meet都有一些小缺點。像是只有在開會時才會集合,一點都沒有像在現實中可以跟同事打哈哈的社交時間。而在教學方面問題則更加明顯,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電腦其他遊戲軟體或網站吸走
    Thumbnail
    avatar
    果果先生
    2021-06-12
    唔講政治,講下文學,講下太宰治作為一個曾經患上重度抑鬱的人而言,有些書是不可一不可再的。例如,係呢一世都唔會再睇嘅書。反而對於太宰治 - 這個普遍被認為是致鬱系的作家 - 我卻一直對他的作品有種講不出來的違和感。
    avatar
    小妤
    2021-06-04
    入門選擇權教學》買權賣權是什麼?選擇權基本運作與策略運用著名投資人Michael Benklifa認為:「交易股票就像是你有一個好工具,而交易選擇權就像是有一整個工具箱。」可見選擇權在金融市場中是十分強大的投資工具!透過本文的選擇權教學,我們將帶你輕鬆入門選擇權投資,了解買權賣權的運作方式、看懂選擇權策略圖,打造長期穩定的獲利來源。
    Thumbnail
    avatar
    不預測漲跌
    2021-05-19
    The Settlers of Catan 桌遊卡坦島教學: 如何選最一開始的兩間房子贏法不分高下,不管選位順序如何,都有可以贏的策略,這也是這個遊戲讓人著迷的地方。到頭來,不只要專注在實現自己的策略,還要觀察別人的意圖,找到不受別人干擾藍海,這互動元素又讓人對這個遊戲更不可自拔。
    Thumbnail
    avatar
    Gigi 居居
    2021-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