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學-選講/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佛教文學選講-印度佛典篇(象山慶2022.9.8)

一般而言,佛教文學可依其出現的過程分為三類,1.原典、2.翻譯[1]、3.仿作。

第一類是根本,是 佛陀說法度眾的特殊方便,其文學性乃是四無礙及五明的自在展現,而具體結集為譬喻、本生、因緣…..,其重點在借事說理,令有緣眾生得解悟[2],如康法邃云:「譬喻經者,皆是如來隨時方便四說之辭、敷演弘教訓誘之要,牽物引類,轉相證據,互明善惡,罪福報應,皆可寤心,免彼三塗。」因此,文學性只是工具,用過即遣而不貪著其韻味,落於玩物喪志。

第二類「漢譯的佛典是宣揚佛教教義的,……在以下兩個方面同文學有密切的關係:(1)譯文創造了獨特的風格;(2)佛典中有很多優美的文學作品。」[3]多數人認為,翻譯是「再創作」,譯者的學養與態度可有不同的表現,而兼具信、達、雅的譯文,就是一種文學作品;或所譯的經典是十二分教中較有文學性的如譬喻、本生、因緣,或偈頌之類;優雅流暢的翻譯,可能帶起欣賞與仿作的風潮。「漢譯佛典文學之研究……則有文體、語言、語體、主題、受眾、文學形象、創作方式、傳播途徑等方面的異同。」[4]主要有平行與影響兩種研究方式,可觀察翻譯過程,帶入了什麽異文化的內容,而讓本地人看懂域外文,以及兩者之間差異所致的比附與誤解。

第三類:「以文學手法來表現佛理,……包括歷來文人、僧人及庶民的佛教文學創作,表現在小說、戲曲、散文、詩歌及俗文學中的作品。……佛教是一種想像奇幻、充滿詩意的宗教,它善於把抽象、枯燥的說教寓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5]印度佛典長期大量的傳譯到中國,在信仰與文化各層面的影響是全面性的[6];文學上的啟發,更是深遠廣大而難以估計,如梁啟超認為有五大影响7]等。中國文人閱讀了翻譯佛典之後,深為其中的義理與文采所吸引,並起而模擬、彷作,遍及議論、詩歌、偈讚、散文、戲曲、小說、寓言……,起初,仍有傳誦佛法的自覺,越道後來,偏於文學美感的創作,佛教的意趣就逐漸淡薄了。

這三類在佛教與文學的比例上,有其偏重,也就是從佛法的開示轉向文學的表現,最後是文學的趣味取代了佛法的功能,而等同於一般世俗的作品。本書所選乃第一類,因此,返本歸源,重點在從文學敘事中揭示佛為人說的宗旨。

歷來這類文學故事的編選,較著名的有:常任俠《佛經文學故事選》[8]、王邦維《佛經故事選》[9]、陳允吉/胡中行《佛經文學粹編》[10]、孫昌武《漢譯佛典翻譯文學選》[11],各本所選篇目不同,也各有特色。本書文章直接取自佛典,如《阿含經》《生經》《撰集百緣經》《六度集經》《賢愚經》《雜寶藏經》《法句譬喻經》《雜譬喻經》……等[12]。主題廣泛的思想涉及了孝養父母、發菩提心、救人助道、謗法惡報、因果業報、自作自受、供養三寶、救苦護生、及八苦、六度、五戒……等。

由於佛法概括了世出(四聖法界)、世間(三界六道)的萬法,及三乘菩提的實證,其內涵的豐富、層次的複雜,有太多不可思議的心量與境界,不是人間凡夫所能想像或理解(卜度)的,站在人文理性的立場,應客觀的存疑求證,卻不可如學術界的狂慢而斥之為人造神話或民間傳說[13]~若論其實,經典中佛口親說的「故」事,大多是無量劫過去世的「真人實事」,為了特殊因緣而提出為法作證的,佛圓具六通,且不妄語,可舉可用的實例多不勝數,撚來即是,何須憑空而編造或乞靈於民俗?古人云:「寧可無而信,不可使有而不信。」[14]寧可信其有而待查,也不斷其無而錯失;對於目前難以斷定的事物,不可武斷的否認,[15]這才是智者的心態。

何況,佛典中所說故事,人事時地物及心境,遠超於「神話」之上,非三界人神所能知曉。若說是取材於印度民間傳說,則不妨逆向思考,推溯其由來,印度乃修行人之國度,古今多有修得神通者,於定境或感應,從上界天神或佛菩薩聽得這些故事,再轉告人間的聽眾,而流傳於後世;釋迦佛出世弘法,看似引用民間傳說,實乃現身作證其故事的真實性。

---------------------------------------------------------------------------

目錄

末利夫人

勝鬘夫人

韋提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缘起

迦葉童女

鴦掘魔羅--《贤愚经》无恼指鬘品

蓮花色比丘尼

婆須密多

善星比丘

波斯匿王女善光緣

懷天地之仁,惠澤眾生

兄戒行貞淨不犯淫亂

貧人守戒修善免難得福

以岸喻度難陀比丘

沙彌救蟻子水災,得長命報緣

旃闍摩暴志謗佛

自作其業、自受其報

微妙比丘尼-自咒自受

童子持戒守信獲寶

智慧護眷 德被眾生

棄老國緣

波羅奈國長者子,感王行孝緣

佛於忉利天上為母摩耶說法緣

佛說往昔母親"迦旦遮羅"之因緣

慈童女緣

孝順之法道

波羅奈人身貧供養品

往世惡口成醜女,見佛歡喜轉端嚴

恒伽達-救人助道,得勝妙果

大光明王"發菩提心"的故事

仇伽離-誹謗"阿羅漢"的果報

佛三月中食馬麥的悲心

婆提長者佈施後悔因緣

七種施因緣

佛分半座與迦葉共坐因緣

須菩提惡性緣

瞋恚對治鬼

隨順眾生,現說諸法

慚愧立誓,生謙下心

歡喜國王緣--長恨歌

娑羅那比丘為惡生王所苦惱緣--枕中記

鸚鵡救火--精衛填海∕愚公移山

梵志吐壺—鵝籠書生

烈士池—杜子春

我所鳥《佛說是我所經》

《佛說兔王經》《佛說菩薩曾為鱉王經》捨身飼虎∕割肉喂鷹

佛弟難陀為佛所逼出家得道緣

婆羅門婦欲害姑緣

羅睺羅因緣

《佛說摩登女經》—楞嚴經

《佛說奈女祇域因緣經》

《法華經》七喻

《百喻經》九題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1]顧隨《佛典文學翻譯選—漢三國晉南北朝時期》:「佛書本身往往自有其文學的價值,此其一;譯出之後,則又成為翻譯文學,此其二。

[2]《出三藏记集》卷九,康法邃<譬喻经序>

蔡淑惠,《漢譯佛典中佛陀時期八位女性敘事研究》云:「佛經中有著千姿百態的各式各樣的故事,它們賦予佛理以血脈肉身,建構佛理成個別的具體的面貌,讓人以閱讀故事的趣味心情,來進入佛理奧義的殿堂。……作為宗教經典,佛經無論採取何種文學形式和體裁,無論講述何種故事,目的都是為了表達佛教教理教義,最終起到宣揚佛法,使人們歸心佛門的作用。因此在宗教文學這一意義層面下,教義教理是佛經的核心,文學只不過是形式和手段。……三藏十二部的教典,藉佛陀微妙的圓音,善巧方便的辯才,以音聲為教體,弘揚佛法。文化中研所博論2012.12(以下簡稱:蔡淑惠《漢譯佛典敘事研究》

[3]張中行,《佛教與中國文學/漢譯的佛典文學》:「佛典翻譯是個非常艱巨的工作。一則佛典是佛所說或者諸菩薩所解說,翻譯時必須嚴肅審慎;二則佛典的數量過大,不是少數人短期間內所能完成;三則兩種思想體系、兩種語言各有各的傳統,各有各的特點,以此譯彼很難恰如其分。」

[4]漢譯佛典文學研究反思

[5]蔡淑惠《漢譯佛典敘事研究》

[6]【太虛全書】第十三篇──佛學對於中國文化之影響

黃國清,<東初老人有關「佛教與中國文化」之撰述析論>,中華佛學研究第二期,頁49~74(1998)

[7]梁啟超,佛學研究十八篇/翻譯文學與佛典,江蘇文藝出版社2008-1

林世敏,<佛教与中国文学

韋勇、潘虹,<試論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學的影響

[8]郭淑芬, 常任俠佛經文學故事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现代佛学大系 4--佛经文学故事选》,彌勒出版社

[9]王邦維/選譯《佛經故事選》作為一種宗教經典,佛經的目的是宣傳宗教,但在古代,它不僅是一種信仰,還涉及生活的一切方面,因此成為 一種古代歷史的百科全書。抹去這些佛經故事的宗教色彩,我們會發現它們簡直是一副副生動的風俗畫,充滿生活氣息,富有人情味,生動、幽默,比如大家都很熟 悉的“瞎子摸象”、“猴子撈月亮”、“刻舟求劍”等。現存佛經數量巨大,卷帙浩繁,《佛經故事》從漢譯佛經中選出一百多個故事,這些佛經並不是簡單的講經說法,而是包含了很多哲理,可以讓我們瞭解更多的古代宗教和文化。現在在中國,能讀佛典原文的書很少,因此《佛經故事》做了今譯,對原文不增益,不減損,只是把難懂的古譯變得通俗易懂。

[10]陳允吉,胡中行/主編《佛經文學粹編》:本書擇取漢譯佛典中富於文學價值的篇章,按其題材內容及形式體裁之差異分門別類,依次編為名篇選釋、短偈拾萃、釋尊本行、緣起故事、本生因緣、文學譬喻、佛經寓言、天竺物語、哲人傳記等九個部分,試圖藉茲展示佛經文學及中國早期翻譯文學的整體面貌。

[11]孫昌武,漢譯佛典翻譯文學選》:本書是歷代漢譯佛典翻譯文學的選集。期望讀者通過這部書,能夠瞭解數量龐大的外來翻譯佛教典籍裡這一部分作品的概貌。本書是歷代漢譯佛典翻譯文學的選集。內含佛傳、本生經、譬喻經、因緣經、法句經、大乘經六部分。佛典,一般稱為“佛經”,即經、律、論“三藏”,是佛教的根本典籍。我國翻譯佛典年代可考最早的一部,是安世高於東漢桓帝元嘉元年(西元151年) 所出《明度五十校計經》。此後直到北宋中期,大規模的翻譯工作持續進行了九百餘年。中外譯師們從梵文、巴厘文和各種“胡語” 翻譯出數千卷佛典。就翻譯領域而言,這是世界文化交流史上空前絕後的壯舉,其貢獻首先是在中國傳播並發展了佛教,而對於中華文明發展的多方面影響更是不可 估量的。翻譯佛典本來是佛教教理、教義的載體,但更包括了古印度、西域的文化、學術等十分豐富多彩的內容,其中有大量文學創作。這類佛典被稱為“佛典翻譯 文學”。它們乃是古代中國的翻譯文學作品,也是中國古典文學遺產的重要構成部分。

[12] 詳附錄1—文學性佛典介紹。

[13]蔡淑惠《漢譯佛典敘事研究》云:「佛教經典的文學屬性,孫鴻亮認為大致包含宗教文學、民間文學、翻譯文學三個不同的意義層面。……民間文學是指佛經故事的主要來源和原初形態。」周乙艮,<論佛典翻譯文學>:「印度是全世界許多寓言童話的發源地,佛家經典裡吸收了不少這種故事。」

[14]《青瑣高議》前集/卷二《慈雲記》。寧可信有神道,如賭博下注,勝則有大利,負却無毫髮損失。

[15]國語辭典「可信」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象山慶(淨慶,張火慶: 博士/教授) 的沙龍
12會員
325內容數
21世紀的淨土宗--回歸"善導"系
2025/01/04
往生與今生(象山慶25.1.2)     或問:念佛人有沒有來生? 若有,要不要出家? 今生若沒兒沒孫,是否遺憾?     略答:來生有二義:1.(業報)輪迴六道的「(業種)後有」;2.(念佛)往生極樂的「(蓮花)化生」。《釋淨土群疑論》:「穢土受生,凡夫唯用現行煩惱(用煩惱種子,以潤有支,令生
2025/01/04
往生與今生(象山慶25.1.2)     或問:念佛人有沒有來生? 若有,要不要出家? 今生若沒兒沒孫,是否遺憾?     略答:來生有二義:1.(業報)輪迴六道的「(業種)後有」;2.(念佛)往生極樂的「(蓮花)化生」。《釋淨土群疑論》:「穢土受生,凡夫唯用現行煩惱(用煩惱種子,以潤有支,令生
2024/11/04
老子與三教一致(象山慶24.11.4)       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在母胎72年,生而白首--老聃、李耳。後世尊為「一炁化三清……太清仙境--混元上帝,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史記·老韓列傳》: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曰:「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態色)與多欲(淫志),
Thumbnail
2024/11/04
老子與三教一致(象山慶24.11.4)       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在母胎72年,生而白首--老聃、李耳。後世尊為「一炁化三清……太清仙境--混元上帝,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史記·老韓列傳》:孔子適周,問禮於老子,曰:「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態色)與多欲(淫志),
Thumbnail
2024/10/06
小劇場演出的經驗(象山慶24.10.6)   之前在宗教團體參與小劇團演出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 1.上臺演出,除了化妝語道具,更要考究身(肢體)語(臺詞)動作,及流露的氣質、散發的感動,因此,應多在劇本內容、表演活動及內心熱誠上用工夫。瞬間吸睛或許可效果加分,但不是宣演的主題,若太招搖搶眼,
Thumbnail
2024/10/06
小劇場演出的經驗(象山慶24.10.6)   之前在宗教團體參與小劇團演出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 1.上臺演出,除了化妝語道具,更要考究身(肢體)語(臺詞)動作,及流露的氣質、散發的感動,因此,應多在劇本內容、表演活動及內心熱誠上用工夫。瞬間吸睛或許可效果加分,但不是宣演的主題,若太招搖搶眼,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重點摘要: 6 月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強調維持高利率主因為關稅 點陣圖表現略為鷹派,收斂 2026、2027 年降息預期 SEP 連續 2 季下修 GDP、上修通膨預測值 --- 1.繼續維持利率不變,強調需要維持高利率是因為關稅: 聯準會 (Fed) 召開 6 月利率會議
Thumbnail
「取意文」的慧解與變通 (節本)  一、何謂「取意文」?     淨土小常識<取意文>云: 所謂「取意文」,就是祖師在引用經文的時候,不一定是每字每句、不增不減地轉引用,而往往是簡潔扼要、深入淺出地把經文解釋出來。……這樣,即使經典看不見、看不懂,甚至不存在了,可是真正的法還是留存著。 善導
Thumbnail
「取意文」的慧解與變通 (節本)  一、何謂「取意文」?     淨土小常識<取意文>云: 所謂「取意文」,就是祖師在引用經文的時候,不一定是每字每句、不增不減地轉引用,而往往是簡潔扼要、深入淺出地把經文解釋出來。……這樣,即使經典看不見、看不懂,甚至不存在了,可是真正的法還是留存著。 善導
Thumbnail
佛陀不廢話是一本由諾亞.羅舍塔所著,楓樹林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之極簡佛法入門問答書。   這是一部很適合輕鬆閱讀的佛教入門書,是西方作者所述,因此在語調與論述上並沒有想像中以華人視角在處理牽涉宗教思想時會出現的道德勸說。而是用非常理性的將佛陀的思想以學派的理論介紹方式傳達給讀者。
Thumbnail
佛陀不廢話是一本由諾亞.羅舍塔所著,楓樹林出版社於2022年出版之極簡佛法入門問答書。   這是一部很適合輕鬆閱讀的佛教入門書,是西方作者所述,因此在語調與論述上並沒有想像中以華人視角在處理牽涉宗教思想時會出現的道德勸說。而是用非常理性的將佛陀的思想以學派的理論介紹方式傳達給讀者。
Thumbnail
正宗分: (1) 詳陳依正令生信樂 ~ 蓮池大師 述 「今謂妙色雅音。全體是自心顯現 . . .故云海生萬物。無物不海。心生萬法。無法不心。」— 蓮池大師
Thumbnail
正宗分: (1) 詳陳依正令生信樂 ~ 蓮池大師 述 「今謂妙色雅音。全體是自心顯現 . . .故云海生萬物。無物不海。心生萬法。無法不心。」— 蓮池大師
Thumbnail
「取意文」-淨土祖師的慧解與變通 (象山慶’23.3.10) 一、何謂「取意文」? 淨土小常識<取意文>云: 所謂「取意文」,就是祖師在引用經文的時候,不一定是每字每句、不增不減地轉引用,而往往是簡潔扼要、深入淺出地把經文解釋出來。譬如淨土宗祖師有很多對「第十八願」的取意文。一般人單單依照經文文字,
Thumbnail
「取意文」-淨土祖師的慧解與變通 (象山慶’23.3.10) 一、何謂「取意文」? 淨土小常識<取意文>云: 所謂「取意文」,就是祖師在引用經文的時候,不一定是每字每句、不增不減地轉引用,而往往是簡潔扼要、深入淺出地把經文解釋出來。譬如淨土宗祖師有很多對「第十八願」的取意文。一般人單單依照經文文字,
Thumbnail
一、佛教文學研究的課題之省思
Thumbnail
一、佛教文學研究的課題之省思
Thumbnail
一般而言,佛教文學可依其出現的過程分為三類,1.原典、2.翻譯[1]、3.仿作。
Thumbnail
一般而言,佛教文學可依其出現的過程分為三類,1.原典、2.翻譯[1]、3.仿作。
Thumbnail
三國吳黃武三年(224年),維祇難到武昌,友謙從他受500偈法句,但「譯所不解,則缺不傳,故有脫失。」這個譯本大約是印度流傳較原始的分別說系的廿六品本,與錫蘭的巴利語本大致相當。
Thumbnail
三國吳黃武三年(224年),維祇難到武昌,友謙從他受500偈法句,但「譯所不解,則缺不傳,故有脫失。」這個譯本大約是印度流傳較原始的分別說系的廿六品本,與錫蘭的巴利語本大致相當。
Thumbnail
佛教、佛學是什麼?不同人可能有極為不同的答案。從印度的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部派佛教傳到斯里蘭卡、緬甸等地的南傳佛教;大乘佛教傳到中國且一路向東造就出韓國、日本佛教的漢傳佛教;密教傳到西藏的藏傳佛教,各有相同及相異處。
Thumbnail
佛教、佛學是什麼?不同人可能有極為不同的答案。從印度的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密教;部派佛教傳到斯里蘭卡、緬甸等地的南傳佛教;大乘佛教傳到中國且一路向東造就出韓國、日本佛教的漢傳佛教;密教傳到西藏的藏傳佛教,各有相同及相異處。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Thumbnail
當佛教深入中國的民間而成為普遍化的信仰之後,對於佛教的根本面貌,反而不為大眾所知;大眾所知的民間佛教,乃是為求現世利益而供觀音菩薩,為求死後安樂而供地藏菩薩,為了消災祈福而念藥師、彌陀。活著的時候為了求財、求壽、求子、求福、求平安,而到寺院敬香許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