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魅力青海∼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上)

raw-image

青海離台灣雖遠,但該省非遺經典內容精彩,別具特色,今年青海非遺展演活動預定8月28日起至10月1日,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二展廳盛大展出。將於9月29日至10月1日三天中秋連假期間,安排傳承人在展廳演示,以及在禮敬大廳演出,精彩可期。

青海非遺展演活動由中華文化聯誼會、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財團法人人 間文教基金會、社團法人中華翰維文化推廣協會主辦,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翰雅文化顧問有限公司承辦。

兩岸非遺交流 繁花似錦

大陸從2001年首先以「崑曲」榮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後,迄今已超過40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項名錄,居世界第一。歷經多年來的努力,從官方到民間,從學校到媒體,對於非遺保護工作可說成果豐碩。「保護非遺」已然成為大陸的「全民運動」。

在這20多年間,兩岸對於以非遺為交流主題的活 動系列越來越多,例如從2004年創辦的「海峽兩岸 民間藝術節」、2009年創辦的「海峽兩岸鄭成功文化節」,2010、2011年來台的「成都大廟會」,以及自2009年起由大陸中華文化聯誼會創建的「守望精神家園∼海峽兩岸非遺月系列」等,展現兩岸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資產)的繽紛色彩與獨特魅力,深受兩岸學界與民眾的歡迎。

守望精神家園 兩岸非遺的優質品牌

經過長期的辛勤耕耘,「守望精神家園∼海峽兩岸非遺月系列」迄今為止,已邀請過湖南、廣東、貴州、甘肅、內蒙古、山西、廣西等大陸省份組織活動來台;包括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瑤族、朝鮮族、土家族、白族、壯族、維吾爾族、布依族、侗族、彝族、仡佬族、水族、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撒拉族、哈薩克族等各民族非遺文化都在歷屆活動中,為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等各地觀眾帶來精彩的展演內容。其中多屆活動也都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合作,在本館展廳與大覺堂呈現。「守望精神家園」系列已成為兩岸文化交流中,最受好評與期待的非遺交流優質品牌。

青海非遺 來自高原的文化瑰寶

本屆「守望精神家園∼海峽兩岸非遺月系列」特以青海省非遺為主題,精選青海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以及民間音樂、民間舞蹈、傳統戲曲等非遺精華,透過展覽、演出以及傳承人技藝演示等方式精彩呈現。此外也將設計工作坊,安排青海非遺傳承人示範與指導有興趣的學員,領略青海非遺工藝的奧妙。



花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

青海的非遺別具一格,是花兒的故鄉、歌舞的海洋,特有的「青海味兒」令人難忘。花兒是流傳於大陸西北部甘、青、寧三省由多民族共創的民歌。因歌詞中將女性比喻為花朵而得名,青海向有「花兒故鄉」的美稱。花兒歌詞幽默、詼諧、生動,氣氛熱烈。



唐卡

熱貢藝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

是青海黃南熱貢地區隨著隆務寺的興盛而發展的綜合藝術奇葩。主要包括唐卡、壁畫、堆繡、雕塑等繪畫造型藝術。熱貢藝術以藏傳佛教故事、藏族歷史人物和神話、傳說、史詩等為主要內容。

(未完待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佛館館刊《喬達摩》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取名的館刊名稱,當初大師為了要接引很多一般社會大眾或遊客、非佛教徒,以喬達摩命名館刊,是僧信二眾共同護持佛法的延續,也代表緬懷佛陀,弘揚佛陀人間佛教的本懷。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