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魅力青海∼青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下)

raw-image

河湟皮影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

皮影戲屬魁儡戲的一種,青海人稱其為「影子」、「皮影兒」,主要分布於青海東部地區。河湟皮影有獨立成熟的板腔體聲腔體系,有專用的弦索音樂曲牌、打擊樂曲 牌。皮影人物造型獨特、形象逼真,由11個部件組成。多在民間祈求風調雨順、人畜興旺的各類活動中演出。

格薩(斯)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

藏族說唱藝術格薩爾發源於青海省長江、黃河源頭,是藏族民眾集體智慧的結晶。此一藝術形式在千百年的流傳過程中,經過民間藝人的不斷加工創造,形成了影響極大、流傳範圍極廣的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不僅敘述英雄格薩爾的一生,同時也是一部全方位反映藏族古代社會生活的宏篇鉅製,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

黃南藏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

藏戲是帶著面具、以歌舞演故事的藏族戲劇,形成於14世紀,流傳於青藏高原。黃南藏戲是青海黃南地區藏族戲曲劇種,屬於安多語系藏戲的一個重要支系,其手法指法、身段步法和人物造型,吸收了黃南寺院壁畫人物形態,融入寺院宗教舞蹈、民間舞蹈及藏族生活素材等,形成黃南藏戲獨有的藝術風格。


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大陸「國家級」非遺項目)

為青海省湟中縣的地方傳統技藝。銀銅器製作及鎏金技藝的製作工序極為繁雜,包括下料、焊接、砸、灌膠、構圖、 拋光等;鎏金工藝的製作程序有煞金、抹金、開金、壓光等。經過這些繁複的技藝施作之後最終才能形成一件銀銅器作品。

加牙藏族織毯技藝(大陸「國家級」非遺項目)

藏毯是青海藏民族的傳統手工藝品,從原材料到成品,都是真正的天然綠色產品。由於歷史和地理環境的原因,安多藏區和康巴藏區,在藏毯的編織工藝,圖案設計上有所不同。康巴藏區,較多保留 了傳統藏毯的編織技藝,安多藏區在圖案的設計上,突出表現了藏漢文化融為一體的獨特風格,構思巧妙,色調和諧統一。 加牙藏毯屬於安多藏毯,是安多藏毯的主要發源地。主要生產地分佈在湟中縣加牙村及所在地上新莊。加牙藏毯主要依託塔爾寺和周邊的藏區需要而誕生和發展起來的。品種繁多,工藝講究。採連環編結法編製,毯面較厚,邊緣不纏線。

柏郎香碧藏香(青海「省級」非遺項目)

主要在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傳承。藏香是由多種名貴藥材搓揉而成。因在製作中不傷害生物和獨特的原料配方而受到當地群眾的青睞。所製成的藏香產品有滅菌、驅除污濁之氣、預防感冒、安神等獨特功效。


黃河石藝畫

黃河石藝既有渾然天成的自然美,又有陽剛之氣的雄渾美,還有含蓄悠遠的朦朧美、異彩紛呈的形態 美,以及色調古雅的凝重美。 石頭千姿百態,渾然天成。黃河石藝畫作品用石頭的自然形態和顏色以純手工製作,每幅都有很高的觀賞性,並具有獨一無二的不可複製性。

黃河沙沙畫

這是一門獨特的藝術,用天然黃河沙經手工製成。像是一段沉澱的歷史,講述撒拉族的古老文化。美感獨具,張張不同,極具視覺效果,同時具有觀賞和收藏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資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資產),主要包括在各族群與地方流傳的傳統文化形式及相關實物與場所,主要類型如傳統表演藝術、傳統工藝、口述傳統以及民俗、儀式、祭典、節慶、知識、技術及其實踐等。非遺文化包羅萬象,既與地方、人群的生活、生產、生存、生態有關;也與藝術創造有關,具有歷史、藝術、科學等文化價值。以台灣而言,從媽祖信仰、東港迎王平安祭典、金門迎城隍、布農族八部音合唱、北管與南管音樂、客家八音、歌仔戲到傳統竹雕、粧 佛、木雕、交趾陶、漆工藝、泰雅染織等,透過這些無形文化資產,我們可以領略先民如何用智慧與創意,展現自我以及與社會、環境、 歲月的互動成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佛館館刊《喬達摩》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取名的館刊名稱,當初大師為了要接引很多一般社會大眾或遊客、非佛教徒,以喬達摩命名館刊,是僧信二眾共同護持佛法的延續,也代表緬懷佛陀,弘揚佛陀人間佛教的本懷。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