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本|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寫給年輕的你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集體處於車水馬龍的下班車陣之中,從身邊呼嘯而過的喇叭聲,可以感受的到周圍充斥著各種急躁的氛圍,有時候累積一整天的疲倦感受,也容易讓負面情緒在此時此刻整個爆發開來,那一天正在號誌前等紅燈的我,聽到了來自右前方一對父子的「對話」,與其說是對話,倒不如說是父親一連串的情緒宣洩還來得適合,在九十秒的紅燈期間,不斷的聽著父親回頭對兒子咆嘯著...

「怎麼可以笨成這樣?讓你去補習你考這種成績。」
「都花錢去補習了,連考試都考不好,你以後要幹嘛!」
「蛤!你說呀!為什麼差兩分?你腦袋裝什麼?豬呀!」
「這樣不用去補習啦!人家去補習可以考到90分,你去補習沒有用啦!」
「蛤!補習你到底有沒有在認真?有認真考這樣嗎?怎麼可以笨成這樣!」

在一旁聽了完整九十秒爸爸對這個孩子的情緒攻擊,我忍不住將眼光落在後座一語不發的兒子,約莫是小學生的樣貌,雙手依然抓著爸爸腰際旁的衣角,戴著安全帽的頭卻越壓越低,隨著綠燈亮起,眼光目送那受傷的小小背影越來越遠,許多相似的回憶卻在腦海中越來越近。

raw-image

小時候,耳濡目染著大人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在自己也成長後,就如這本書的書名一般,才知道原來所謂的「大人」,也只知道部分的世界,但卻喜歡用威權來逼迫孩子們,依照自己的規則運行,讓彼此的關係變成有毒的互動,諸如此類的狀況時有所聞,連我自己的童年也不例外。其實很多大人們往往都帶著還未長大的自己,一腳踏入大人的世界,用著自己在當孩子般所學習到的方法,來對待未來的孩子,卻不自覺地變成一種傷害的延續,每個大人對待他人或孩子的方式,都只是在重現自己曾被對待的樣子,無論對錯,只是因為這是自己在曾被對待的行為上最熟悉的樣子(也會產生一種「安全感」)。

看到這本書,讓我回想起在2006年上映的一部電影,由威爾史密斯所主演的《當幸福來敲門》,當主角克里斯歷經接二連三的苦難時,一幕兩人來到了球場克里斯跟他的兒子說:「Don’t ever let somebody tell you you can’t do something, not even me.」(別讓別人告訴你:「你辦不到」,就算是我也不行。),這一段畫面令人印象深刻,發自內心覺得因為不是每個大人都願意理解與同理,面對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卻是他人心中的瑰寶,如夢想般珍視的價值,有多麼珍貴,能夠保有信心,捍衛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決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作者惠貞老師提醒著年輕人:「不要把任何人的話視作真理,因為,『每個大人也只活過一種人生』」,我覺得這不只是一本寫給年輕世代的書,也適合給每個願意了解年輕世代的大人,或想要為自己找到新的思維方向的大人們。

avatar-img
21會員
77內容數
– 關於文字和閱讀、生活的觀察與人生的故事 – 讓閱讀成為你生活中溫柔的力量,活躍我們的思考與想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文字避風港 的其他內容
我們常常聽到說要「愛自己」、「照顧自己」...等等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有時候讀到某些文章或是論敘,仍舊會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似乎也無法提供一個具體的做法,又或是在商業廣告中,總是會看到鼓吹我們努力消費的「愛自己」,但有的時候,當我們花費大把金錢去購物時,總很快就會體驗到更多的空虛與落寞
我們選擇和什麼樣的人相處,都是一種在逐步形塑我們的人生樣貌的過程,「關係存摺」的品質都會照著我們經營的方式去維持,當然也要定期清理「人物清單」,才能夠有新的空間讓自己想要的人住進心裡來,了解到在各種關係之中設立界線的重要。循著這本書裡的步驟與觀念的建立,逐步打造出自己待著也覺得舒服的空間
現今數位為主流,許許多多的設備,都轉而電子化,工作、生活、人際互動….等,也離不開敲打鍵盤作為輸入的方式,手寫文字的次數大幅減少,便利的生活為我們帶來效率,但在面對更親密的關係時,難免少了一點溫度,這個人也包含了自己與自己的關係經營。 有多久沒有和自己說說話,或是試著握筆刻劃出現在腦海中的字句呢?
一開始走進這個場域有種圖書館的感受,隨即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位子,拿起自己想讀的書,靜靜的待著之後,發現這裡的環境空間的限制消失了,隨著天文主題的書展內容,開始有種無限放大的感覺,像是被空間移動到一顆星球上,抬頭一看發現自己身處於無垠的宇宙一樣寬闊,開啟沒有限制的漫遊(沒有數據的限制),隨著一本又一本
作者怪酥酥是位決意與食品化工戰鬥到底的人,所以一開始從花蓮的一處小攤販起步,不計成本的用天然的材料,開始販售起冰淇淋,店名就叫做「正當冰」,看了了整本書才驚覺那些化工食品無所不在,在我們常吃的食物裡有多麼的「普及」,原來台灣可以允許添加的添加物有七百多種(大驚),包含我們一般會聽到的防腐劑、香精..
我們常常聽到說要「愛自己」、「照顧自己」...等等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有時候讀到某些文章或是論敘,仍舊會有一種隔靴搔癢的感覺,似乎也無法提供一個具體的做法,又或是在商業廣告中,總是會看到鼓吹我們努力消費的「愛自己」,但有的時候,當我們花費大把金錢去購物時,總很快就會體驗到更多的空虛與落寞
我們選擇和什麼樣的人相處,都是一種在逐步形塑我們的人生樣貌的過程,「關係存摺」的品質都會照著我們經營的方式去維持,當然也要定期清理「人物清單」,才能夠有新的空間讓自己想要的人住進心裡來,了解到在各種關係之中設立界線的重要。循著這本書裡的步驟與觀念的建立,逐步打造出自己待著也覺得舒服的空間
現今數位為主流,許許多多的設備,都轉而電子化,工作、生活、人際互動….等,也離不開敲打鍵盤作為輸入的方式,手寫文字的次數大幅減少,便利的生活為我們帶來效率,但在面對更親密的關係時,難免少了一點溫度,這個人也包含了自己與自己的關係經營。 有多久沒有和自己說說話,或是試著握筆刻劃出現在腦海中的字句呢?
一開始走進這個場域有種圖書館的感受,隨即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位子,拿起自己想讀的書,靜靜的待著之後,發現這裡的環境空間的限制消失了,隨著天文主題的書展內容,開始有種無限放大的感覺,像是被空間移動到一顆星球上,抬頭一看發現自己身處於無垠的宇宙一樣寬闊,開啟沒有限制的漫遊(沒有數據的限制),隨著一本又一本
作者怪酥酥是位決意與食品化工戰鬥到底的人,所以一開始從花蓮的一處小攤販起步,不計成本的用天然的材料,開始販售起冰淇淋,店名就叫做「正當冰」,看了了整本書才驚覺那些化工食品無所不在,在我們常吃的食物裡有多麼的「普及」,原來台灣可以允許添加的添加物有七百多種(大驚),包含我們一般會聽到的防腐劑、香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後面鄰居兒子亂停重機,被隔壁鄰居吼叫把車停好,兒子就大聲叫囂,飆一大堆三字經,家長也跟著出來吼接著駡,剛開始是在駡自己兒子,隨後變調走鐘,駡起所有鄰居,怪說大家都很自私小氣,車庫門前不讓別人停車。 奇怪的是……他們自己家的車庫放東西,一家五、六台機車放在別人車庫門前,擋住大家車庫汽車出入,竟然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壓力之下,父母需瞭解如何適當溝通。楊陽老師的書籍提供了深刻的討論,父母應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並避免以負面言語攻擊孩子。面對升學競爭壓力,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健康和心理狀態,而非只關注成績。這本書能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壓力來源以及應對方式。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後面鄰居兒子亂停重機,被隔壁鄰居吼叫把車停好,兒子就大聲叫囂,飆一大堆三字經,家長也跟著出來吼接著駡,剛開始是在駡自己兒子,隨後變調走鐘,駡起所有鄰居,怪說大家都很自私小氣,車庫門前不讓別人停車。 奇怪的是……他們自己家的車庫放東西,一家五、六台機車放在別人車庫門前,擋住大家車庫汽車出入,竟然
Thumbnail
看到一位幼兒園老師分享的溫暖文章,看到她說孩子們如何做得比大人更好,我不禁想起三四歲時的一個片段回憶。 那時爸媽帶我去一個阿姨家,我坐在桌邊不知在做什麼,但我看見爸媽在大聲吵架,然後又看見那個阿姨一副我說不上來的表情,再看看爸媽完全沒有自覺,忽然覺得有點丟臉,冒出一句:「你們要吵回家再吵啦
Thumbnail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處於壓力之下,父母需瞭解如何適當溝通。楊陽老師的書籍提供了深刻的討論,父母應重視孩子的情感需求,並避免以負面言語攻擊孩子。面對升學競爭壓力,父母應重視孩子的健康和心理狀態,而非只關注成績。這本書能幫助父母瞭解孩子的壓力來源以及應對方式。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多久沒有好好跟孩子說說話了?你與孩子的關係融洽嗎? 你真得懂你的孩子嗎?
Thumbnail
真實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主角是我們家老大。他有時候有在睡夢中醒來,沒看到我在旁邊,會哭得非常的淒慘,會一直在那邊喊著「我想爸爸」、「爸爸你在哪裡」。 這個問題我後來反思過,因為在親子教養的過程中,我曾經使用「你再不聽我的話、再不怎麼樣…我就離開」,造成他因為還想繼續玩玩具,轉頭發現我離開……
Thumbnail
前幾天搭乘計程車的時候,司機跟我抱怨以前總是打罵孩子希望他們要好好讀書,否則以後長大就只能去當工人,結果現在小孩學有所成,全部都在美國定居生活,無法陪伴在自己身邊。我感受到一位母親既驕傲但又後悔的矛盾心情,也安慰她說小孩能有好的發展及安穩的家庭應該值得寬慰。 其實,很多父母總是沒有認知到養育小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Thumbnail
在現在的社會裡,大人講的話,一定就是安全的路嗎? 讀完那篇文章,真的心有戚戚焉,雖說現在很多家長比起從前,教育心態已經開放了不少,但又有多少家長,可以真的放手到支持孩子追求自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