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軍民融合作法與印度旁徵博引之經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壹、前言

現今時代,一國家於世界秩序中的地位與競爭-危機-衝突連續體中的表現,不僅取決於軍事實力,包含國力,其中所有國家戰略資源的協同利用。烏俄戰爭就是鮮明的例子,其中政府、軍隊、文化和國際資源的協同利用為表面上軍事實力較弱的一方帶來競爭優勢。

中共從毛澤東時代開始就一直追求某種形式的軍民融合。依據中共戰略家的觀點,現代戰爭也以系統對抗為特徵,將國家的防禦戰略、體系與軍民協同程度等相互對較,除其他因素。競爭結果將由一個國家的適應能力和能力來決定,此能力是凝聚整個社會意志和力量來支撐安全和發展目標。從戰略家觀點,軍民融合(Military-Civil Fusion, MCF)視為一種國家治理方法,將確保解放軍於2049年成為世界一流軍隊,且確保中共於長期戰略競爭中取得優勢。

就印度而言,軍民融合的基本理念刻正快速轉變。設置國防參謀長(Chief of Defense Staff, CDS)和軍事事務部(Department of Military Affairs ,DMA)具有開創性的作為,因為賦予國防部門能力,以整合方式思考、表達、設計和推動變革,總體上服務於國家安全架構的大綱之下。從歷史上看,軍民融合在印度的早期現代史中扮演重要角色,英屬印度殖民地的基礎是通過英國東印度公司與英國皇室之間的成功軍民融合而奠定的。

二、中共軍民融合戰略的發展:

從歷史上分析,中共戰略思維總是將國家的安全與綜合發展相聯繫。早期中國歷史中軍民融合的例子可以在西漢時期(西元前206年-西元9年)實施的屯田制度中找到。在這一時期,農民、士兵和難民被用作集體的人力資源,將中國邊疆荒蕪的土地轉變為自給自足的農業殖民地,同時為軍隊提供後勤支援。

2017年6月20日,習近平在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發言時,陳述了他對軍民融合戰略的願景。四個月後,又於2017年10月18日舉行的十九屆中共黨大會上的演講中再次強調了這一願景。國營媒體對這些演講的分析突顯了該戰略的目標如下:

1.近程目標:軍民融合戰略近程目標是實現「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狀態,藉由精簡流程和資源共享,以達互聯互通、提高效率和優化資源配置等優勢。

軍民融合三核心組成:「全要素」、「多領域」及「高回報」等摘陳如後:

(1)  「全要素」: 屬性定義了軍民間共享的資源類型。

(2)「多領域」: 屬性則確定了軍民融合發展的重點領域。

(3)「高回報」:描述了中國領導人和軍民融合戰略家希望從軍民融合發展中獲得的效果。

其中「全要素」與「多領域」這兩者相結合,提供了軍民融合發展的路線圖,解釋了中國計劃如何實現深度融合模式。

2.遠程目標: 軍民融合戰略遠程目標是逐步建立中共「戰略體系和戰略能力統一的軍民一體化」,這意味著逐步統一各種軍民戰略,以創造於系統對抗中取得成功的戰略能力。

中共先前仰賴工業和信息化部軍民融合促進司作為其行政機構。然此機制在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方面被驗證無效和不合宜。該部門缺乏監督各種軍民機構運作權責,而這些機構實際權責於其他更高階機構手中,如科技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及國防科技工業局。2017年1月,習近平通過成立中共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整合統一軍民融合發展之領導,並由他本人擔任主席。

中共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向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會匯報,作為軍民融合發展中重大事項的最高級決策和協調機制;另相關資金有效支持軍民融合。軍民融合戰略不僅是意識形態驅動運動,業從國家獲得了制度化資金支持。依據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於2019年研究,已確定了42個與軍民融合相關的投資基金,該研究計算得出這些基金總額至少為730億美元。軍民融合基金體現了中共軍民融合戰略的概念。這些基金獲得中共鼓勵與支持,旨在鼓勵民營企業進行投資。

三、印度式民融合與旁徵博引中國經驗

印度需要軍民融合主因在於一個國家,業已實現了高度軍民融合,於此應對國內災難時顯而易見。在制定印度的軍民融合戰略之前,了解該戰略的預期效果或為何追求此戰略是至關重要的。實施進步和動態的軍民融合戰略可能會產生以下正面與積極效果。

1.經濟成長:印度刻正處於轉型為世界經濟強國的至關階段,被認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軍民融合戰略有望促進其持續經濟增長,此戰略將推動雙用基礎設施的發展,開拓新商機,進而帶動更多就業機會,並有效善用資源。

2.技術提升:發展創新技術業已成為國際重要投資領域。因軍民融合涉及整合國家軍民用技術研發資源,並增強軍民協同創新能力,印度軍民融合戰略有望進一步提升技術實力,使武裝部隊成為印度國內技術發展的先驅。

3.組織優化:實施軍民融合戰略有望建立一跨領域、政府機構死部門的軍民一體化管理體系,從而實現國家資源優化運用,並於各層級上提供相關平台。

4.軍力增強:面對內外發展和安全的挑戰,軍民融合戰略有望通過確保全民參與的方式來應對國家的任何安全挑戰,從而確保整體軍事實力的提升。

於印度實施軍民融合戰略需要一軍民融合組織和管理體系,具有統一領導、軍民部門間的協調與有效的溝通途徑,因於印度有效實施軍民融合戰略需要部門、中央政府與聯政府間的協調,建議軍民融合組織結構應由最高層次的政府部門主導。

從中共經驗來看,啟動軍民融合目標所需的領導層必須位於最高層的政府組織。這在印度自身的核能、太空計劃中也得到了驗證。由於印度的統治體系天生具有聯邦制和議會制的特性,因軍民融合必須以分層方式實施,其中第一層可以是軍民融合最高決策層的內閣委員會,第二層可以是軍民融合政策制定層的國家委員會,第三層可以是負責有效實施軍民融合政策的部門/機構/邦政府級別。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針對最新國外內軍事後勤議題,分享吸收與腦力激盪,運用學術研究觀點說明軍事後勤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今日(2024年8月13日)參加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主辦之研討會「第14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民主生活」,有些事不吐不快,簡記如下。 今天去之前最想聽的就是L教授談美國總統的戰爭權限那篇,結果,該說某方面而言問題比想像中還嚴重嗎? 剛好和我同研究室的的M也是做美國總統
在許多國家,軍隊被認為是保護國家及其人民免受外來威脅和內部動亂的機構。然而,對於中國解放軍而言,其功能似乎更多地集中在保衛共產黨的政權上,而非保護中國人民。這種觀點不僅在平時表現明顯,更在災難發生時顯現出來。    在中國,解放軍一直以來被視為中國共產黨的武裝力量,其角色被定位為保衛並維護中國人
習近平於上任後2015年進行的軍事改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一次重大轉型,由三個陸海空軍種改為六種軍種,增加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把原本隸屬參謀總部的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提高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習近平自兼任軍委聯指總指揮。 原本支援三軍(陸海空)的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變
Thumbnail
2024/4/14 「關係平衡」理論的見解認為,國家其實並非僅以權力平衡確保安全與關係穩定。生活在「萬物相連」的社會環境中,國家如同個人,並不僅是原子化相互制衡的霍布斯式實體,還需要尋求與建構「共性」(resemblance)。
兩岸關繫是中國國內事務,也是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是兩岸人民共同的願望和目標,也是中國政府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在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繫和平髮展,共同構建兩岸美好未來,是當代中國麵臨的重大曆史任務。本文將探討兩岸美好未來建立在和平統一的基礎上的意義和途徑。 首先,
Thumbnail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實現兩岸統一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共同目標。兩岸統一不僅僅意味著領土的統一,更重要的是經濟和文化的協調發展。只有通過經濟和文化的緊密結合,才能實現兩岸的繁榮和穩定。 首先,兩岸統一經濟的協調發展將為中華民族帶來巨大的經濟紅利。臺灣地區擁有先進的科技、創新和產業
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實現祖國統一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和國家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進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實現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首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和基本特征。自古以來,中國的統一一直是歷史的大趨勢,無
Thumbnail
今日(2024年8月13日)參加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主辦之研討會「第14屆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民主生活」,有些事不吐不快,簡記如下。 今天去之前最想聽的就是L教授談美國總統的戰爭權限那篇,結果,該說某方面而言問題比想像中還嚴重嗎? 剛好和我同研究室的的M也是做美國總統
在許多國家,軍隊被認為是保護國家及其人民免受外來威脅和內部動亂的機構。然而,對於中國解放軍而言,其功能似乎更多地集中在保衛共產黨的政權上,而非保護中國人民。這種觀點不僅在平時表現明顯,更在災難發生時顯現出來。    在中國,解放軍一直以來被視為中國共產黨的武裝力量,其角色被定位為保衛並維護中國人
習近平於上任後2015年進行的軍事改革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的一次重大轉型,由三個陸海空軍種改為六種軍種,增加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把原本隸屬參謀總部的中央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提高直屬中央軍事委員會,習近平自兼任軍委聯指總指揮。 原本支援三軍(陸海空)的戰略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變
Thumbnail
2024/4/14 「關係平衡」理論的見解認為,國家其實並非僅以權力平衡確保安全與關係穩定。生活在「萬物相連」的社會環境中,國家如同個人,並不僅是原子化相互制衡的霍布斯式實體,還需要尋求與建構「共性」(resemblance)。
兩岸關繫是中國國內事務,也是中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實現兩岸和平統一,是兩岸人民共同的願望和目標,也是中國政府長期堅持的方針政策。在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的基礎上,推動兩岸關繫和平髮展,共同構建兩岸美好未來,是當代中國麵臨的重大曆史任務。本文將探討兩岸美好未來建立在和平統一的基礎上的意義和途徑。 首先,
Thumbnail
就戰略架構而言,軍事上的議題最終都得要大規模施行,政府不做民間做,民間做不來的政府做。 國軍為何執著在灘岸決勝,而不想引導民眾討論城鎮戰?道理說穿了真的沒很複雜,更沒什麼大中國意識或是大陸軍還是啥統派投降論,單純就是「我不想上班只想躺平」的一般公務員心理。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實現兩岸統一經濟文化的協調發展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共同目標。兩岸統一不僅僅意味著領土的統一,更重要的是經濟和文化的協調發展。只有通過經濟和文化的緊密結合,才能實現兩岸的繁榮和穩定。 首先,兩岸統一經濟的協調發展將為中華民族帶來巨大的經濟紅利。臺灣地區擁有先進的科技、創新和產業
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實現祖國統一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使命和國家目標。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進程,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實現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 首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不可逆轉的。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主線和基本特征。自古以來,中國的統一一直是歷史的大趨勢,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