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經多年,何以執迷不悟?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最近重新省思自己的誦經過程,為何誦經多年雜思、雜念還這麼多?煩惱、妄想不斷?我誦經時是用什麼心在誦?是用真心、有所求的心、還是妄心呢?當自己的心沉澱下來,答案就浮現了。原來修行多年,我都沒有真正看見自己的問題,都在修表相,若是自性清淨,何來這麼多的妄想執著?


幾年前,佛菩薩開示出好幾筆重大業力,當時我一直覺得自己很糟糕,怎麼造下那麼多的業障?雖然每天都誦經多遍,但內心還是很恐懼、很不安。現在看到全世界災禍不斷,為了保平安更是拼命誦經,但內心依然恐懼不安。我反思,為何已經這麼認真誦經了,這幾年來內心還是恐懼不安呢?反思之後我發現,我誦經是有所求的,想消業障讓人生順利,想避開災劫保平安,認為只要誦經就可以滿足所求,但這樣的心態是不對的,有所求的修行其實就是執迷不悟。

 

《六祖壇經》:「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誦經久不明,與義作讎家。」誦經這麼多年我還是被法華轉,不是自己轉法華,想想真是慚愧,這麼多年只是假修行,不是真修行。如果我們的修行方向非常正確,就能看淡生死,不會被塵世煩惱所縛。真正修持正法的佛教徒,內心是正面強大的,不會是如此脆弱的,如果是人云亦云、心性不堅定,表示自己的方向走偏了,要提醒自己,往內心去反省,將佛法落實在生活中,才是在行經。《六祖壇經》:「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佛菩薩開示業障主要的用意,是要讓眾生靠自己誦經還清累世的業力,才能填平這些人生的坑坑洞洞,生活才會漸漸順遂。並且藉此機會讓更多眾生接觸佛法,誦經、持咒,矯正自己累世的無明習氣。

 

如果我們只是像誦經機器,嘴巴唸過心裡卻當作從來沒聽過,那麼就無法與經典相應,無明就會繼續蒙蔽自己的心智。我們時常向外攀緣,不朝自己內心去省思,就會不斷地生起煩惱,唯有不停地向內觀照,才能破除煩惱,生起智慧。

 

正法是教眾生往內心去省思,以經為師,多看高僧大德文鈔,不是一直向外攀緣去尋求答案,那只會讓自己的內心更亂。當自己的心有個依止時,心就會安定下來了,不會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若是我們的內心一直處於恐懼、不安、煩惱、妄想中,那表示修行的方向不對,要朝內心去省思,去修正問題,將方向導正,才能一直走在正道上。

 

(分享完畢)

 

為什麼要誦經?大乘經典記載佛菩薩的智慧與修行過程,是芸芸眾生學佛修行最好的學習圭臬。日日誦經不間斷,將經典的一字一句刻劃在心中,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堅持不輟,久而久之就能明心見性,清淨的自性顯露,圓滿的智慧增長。

 

誦經就好比讀書,讀書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學以致用,無論是專業知識或是待人處事,都要實際運用才有用,若是都不用,就僅是紙上談兵,淪為空談。誦經也是如此,誦經是知道佛菩薩的智慧,但知道更要做到,要如何做?在日常生活當中做,言行舉止、待人處事皆可運用佛經上的智慧,去圓滿一切因緣,這就叫做「行經」。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就是悟;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就是迷。修行要心口合一,口唸心行就是心口相應,口唸心不行就如夢幻泡影,僅是在修相,不是在修心。

 

淨空法師:

 

修行在哪裡修?唸經是不是修行?不是。聽經聞法是不是修行?也不是。每天唸佛磕頭是不是修行?也不是。那什麼叫修行?

 

修是修正,行是行為。行為很多、很雜,佛把它歸納為三大類,身、口、意。身,你所造作的這是行為,口的言語是行為,意的起心動念是行為。如果身所造的,口所說的,念頭所想的,都還有自私自利,都還有名聞利養,都還有貪嗔痴慢,這不是修行。我們聽經、研究經教、唸佛,要把不善的心行把它唸掉、修掉,這叫做修行。眼見色、耳聞聲,動了個念頭,喜歡動了貪心,不喜歡就動嗔恚心,這都是錯誤的行為。

 

如果我們唸佛、聽經、學教,與我們的煩惱業障不發生關係,這都白唸了,這不是修行,是假的,不是真的。你錯誤的念頭、錯誤的言論、錯誤的行為,並沒有修正過來,這樣修學法,修一輩子也沒用,到最後還是要搞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很麻煩!我們要非常認真的去體會。六道輪迴裡頭冤冤相報,我今天騙人,來生人騙我;我害人,來生有人要害我,沒完沒了,生生世世,苦不堪言。報復不是報復得恰到好處,都是過頭,那你就曉得一世比一世嚴重,一世比一世殘酷。這是事實真相!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一定要用真實心,說誠實語。我已經想通了,我已經搞明白了,我來生不再搞六道輪迴,我決心到極樂世界去,這個世間統統放下,這才能去得了。

 

我在前面講過,放下從哪裡放起?我告訴大家,從你拿那個手機放起,先把手機放下。這個東西多麻煩,叫你從早到晚心定不下來。發明手機固然是有一點方便,利少弊多,搞得一個人一生心都定不下來。他可以發明,我可以不用它,這個權自己有。學佛人真正要清楚,就是要修清淨心,要修清淨的言語,要修清淨的行為,三業清淨唸佛就相應,這才能保證你往生。

 

我們自身修積的這些善根要迴向。迴向是什麼?我把這些自己所修的善根、善業貢獻給別人,自己不能要。自己要了會怎麼樣?要了來生的福報,你出不了輪迴,極樂世界去不了,要把你這些善根布施出去,這迴向就是布施。

 

迴向三處,第一個迴向菩提,我不求人天福報,我只求覺悟,菩提是覺悟。第二個迴向眾生,我有福報,希望跟眾生共享,全部都布施給他們,我不要,我到極樂世界去了。第三個迴向實際,那是什麼?迴向真如,迴向給本性,這個好!所造的一切善業,自己一點都不沾染,心地乾乾淨淨。善根都迴向了,那個惡就更不能造,從今之後一切的惡業都不能造。你看善可以造,造了迴向掉,不要唸著自己的善,唸著自己的善來生人天福報;造作的惡業,那個惡業忘不掉,還常常想到,來生在三途,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

 

三惡道從哪裡來的?是我們自己造的這些業變現出來的,它不是真的,就像作夢一樣。這些道理,佛在經典裡面講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徹,不能不知道。佛對眾生的恩德就在此地,佛不能夠保佑人,佛菩薩只能把他自己怎麼斷煩惱的、怎麼消業障的、怎麼證得菩提的,把這些經驗告訴我們,道理告訴我們,方法告訴我們,我們自己學會了要真幹,我們就能跟佛菩薩一樣,成佛、成菩薩。知道了,不肯幹,沒用,等於不知道。這個事實、道理不能不知道。(引用完畢)

 

《六祖壇經》:「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自性本自具足,不需向外攀求,要把向外求的念頭斷掉,在世間上一切隨緣,應無所住。不要把萬事萬物都放在心上,那叫做攀緣;不放在心上,認真做,不執著,這叫做隨緣。向內觀照,心不外求,就能保持自心清淨、平等、正覺,這就是覺而不迷,不會被外境牽著走。《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間萬物皆是一合相,若是看不破就放不下,就會被假相所迷惑,被五欲六塵所束縛,這就叫做執迷不悟。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既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一切妄想執著皆來自於眾生的起心動念,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心是一切的根本。修行就是修心,修一切分別妄想心,若妄想斷除、執心放下,那就是覺悟了,就不會再生煩惱痛苦,心就能清淨自在。

 

raw-image

raw-image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每當看見我看見這段經文時,內心總是無比的溫暖,能感受到六祖惠能大師的慈悲心、卑下心,祂雖然境界很高深,卻不輕慢任何人,這樣的慈悲心讓人感到很安心、很溫暖。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多年前為了能順利調回離家近的單位工作,曾請示佛菩薩是否有障礙的業力或是否需補福德資糧。經佛菩薩開示有障礙的業力:「前世,因路見不平用棍子打業主菩薩致傷重不幸往生,需誠心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08遍化解因果業由。」 也曾每次在誦完《藥師經》後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那天晚上睡覺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到自己在一個繁華的街道裡,街道上有很多小吃攤、耍雜藝表演,吸引許多男女老少圍觀,真是熱鬧非凡。我在街道看到一位女孩,她的兜裡裝著三本《因果濟世集》,和她聊了幾句後得知,她想發善書,但有些膽怯不敢發放給別人。我知道後便開始分享自己發書的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六祖壇經》:「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每當看見我看見這段經文時,內心總是無比的溫暖,能感受到六祖惠能大師的慈悲心、卑下心,祂雖然境界很高深,卻不輕慢任何人,這樣的慈悲心讓人感到很安心、很溫暖。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多年前為了能順利調回離家近的單位工作,曾請示佛菩薩是否有障礙的業力或是否需補福德資糧。經佛菩薩開示有障礙的業力:「前世,因路見不平用棍子打業主菩薩致傷重不幸往生,需誠心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08遍化解因果業由。」 也曾每次在誦完《藥師經》後
    以下為蔡師兄現場請示開示時的精華淬句(由筆生紀錄並經過蔡師兄與多位師兄姐多次校正),歡迎多多流通分享!道理就這些,事實就是如此,務必持續看,哪天就突然開竅了!   →電子檔案下載: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wjgPbqyYMQDnDT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那天晚上睡覺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夢到自己在一個繁華的街道裡,街道上有很多小吃攤、耍雜藝表演,吸引許多男女老少圍觀,真是熱鬧非凡。我在街道看到一位女孩,她的兜裡裝著三本《因果濟世集》,和她聊了幾句後得知,她想發善書,但有些膽怯不敢發放給別人。我知道後便開始分享自己發書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高僧釋道生為宋朝人,在很小的時候便跟隨著竺法汰法師出家。爾後在廬山隱居七年,常常持誦《法華經》。後來體悟到要入道契法,必須得先懂得經義,於是開始鑽研各種佛學經典,在義理上痛下苦功。只要讀誦入心,就能存入八識田中,產生開智慧的相續,自然煩惱會減輕,甚至滅除。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自述,來文照登: 有人常問我念佛有什麼用嗎?一直念阿彌陀佛般的念經有什麼意義? 像瘋子一樣一直重複?誠心就好了呀!一定要念嗎? 是不是中毒太深了?吃素是為了不殺生,好荒謬哦! 為甚麼學佛的人,日日夜夜持誦經文呢? 事實上這些問題,都只有一個答案:不懂。 要怎麼才懂呢?
    Thumbnail
    《六祖壇經》云:「但向心中除罪源,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我真心相信改過自新,就可以減輕過去的罪孽。但我也知道,真正的改過自新很難,大多數是假改過。 我本世邪淫業重,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88遍化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修行者的心路歷程,她在誦經多年後仍感到身心不適,與一位長者的對話讓她意識到心性提升的重要性。文章探討瞭如何藉由提升內在心性,來消除外道印記,以及在修行過程中對於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必要性,也呼籲讀者正視內心的執著與妄想,避免在生活中受到不必要的干擾。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
    Thumbnail
    高僧釋道生為宋朝人,在很小的時候便跟隨著竺法汰法師出家。爾後在廬山隱居七年,常常持誦《法華經》。後來體悟到要入道契法,必須得先懂得經義,於是開始鑽研各種佛學經典,在義理上痛下苦功。只要讀誦入心,就能存入八識田中,產生開智慧的相續,自然煩惱會減輕,甚至滅除。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自述,來文照登: 有人常問我念佛有什麼用嗎?一直念阿彌陀佛般的念經有什麼意義? 像瘋子一樣一直重複?誠心就好了呀!一定要念嗎? 是不是中毒太深了?吃素是為了不殺生,好荒謬哦! 為甚麼學佛的人,日日夜夜持誦經文呢? 事實上這些問題,都只有一個答案:不懂。 要怎麼才懂呢?
    Thumbnail
    《六祖壇經》云:「但向心中除罪源,各自性中真懺悔。忽悟大乘真懺悔,除邪行正即無罪。」我真心相信改過自新,就可以減輕過去的罪孽。但我也知道,真正的改過自新很難,大多數是假改過。 我本世邪淫業重,要誦《金剛經》、《藥師經》、《地藏經》各188遍化解.........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位修行者的心路歷程,她在誦經多年後仍感到身心不適,與一位長者的對話讓她意識到心性提升的重要性。文章探討瞭如何藉由提升內在心性,來消除外道印記,以及在修行過程中對於自我反省、自我提升的必要性,也呼籲讀者正視內心的執著與妄想,避免在生活中受到不必要的干擾。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菩薩為調伏自己的煩惱習氣,求菩薩道時會要求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目標而發願,「自行願」的「自」表示自己,「行」表示行動、修行,「願」表示誓願或目標,因此可理解為「自己發願並實行的誓願」,以期達到心靈和行為上的進步與提升,圓滿自身的智慧。
    Thumbnail
    「彼,云何,世尊!菩薩乘發行,住應?云何修行應?云何心降伏應?」
    Thumbnail
    「是心作佛」,你想佛,就是你這個心在作佛。你這個心本身,「是心」,這個心就「是佛」。所以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從你心的想念裏頭就産生了。我們這起心在念佛,我們念念之間念佛,這就是「是心在作佛」,你在修。你作佛的心就本來是佛嘛,這我們自己就是「妙明真心」,就是「佛心」,就是「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