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的困擾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沒有遇過很會流汗的朋友,只要一點熱就會滿身大汗,都可以說是下雨的狀況?這是身體健康的一種現象,因為天熱會累積很多熱能在身上需要散熱。

身體機制就會告知身體必須將多餘的熱排出,要不然會因為這樣得到中暑的機率高出很多。

有些人再熱都不會流汗,這種人才要特別注意;會有暈厥的狀況發生。

我的狀況是手汗很嚴重,小時候上課不管是做作業,或是寫考試卷通常的下場都是紙張被汗水浸溼,以前教室沒有電風扇也沒有冷氣可以散熱。

只能拿墊板或課本散熱降溫,但你是想手上都是水的狀態下拿得住任何的物品?

所以當時有治療方法就趕快去阻斷他,將手部發汗神經燒掉,後來是發現真的有用....汗變少了。考試也不困擾了!

可是漸漸發現汗其實不是變少了,而是往其他出口去了。

後來聽醫生說每個人身體的汗水是有一定的固定量,他不會減少....會想辦法往其他地方去。

所以我除了頭部不會發汗外,脖子以下都會汗如雨下,一般人體溫都在35-36度左右。

而我的溫度似乎比一般人高了那麼0.5度,只要天氣熱一點基本體溫就會飆到36.6,跑步之下會到接近37.5度,如果剛好要注射疫苗醫生還會以為我在發燒;這情況就遇到2、3次。

當時燒斷神經這方法是有後遺症的,其次是手拿杯子時會有不穩,另一個就是在倒水時會抖(就有點像帕金森);我都盡量避免在人前倒水,拿杯子時就用兩手一起,這樣就跟正常人一樣。

另一個困擾是在做身體檢查時,有次要檢查心律要貼心律檢查器24小時都要戴在身上。

因為熱就發汗了,有跟護士小姐說多汗的狀況,就很明顯那位護士小姐有嫌棄的表情顯現出來,當下真的有點受傷。

這也不是我願意的,是生理反應造成的.....這個沒有保養方法,就只能寫這一篇。


其實很多時候在畫電腦繪圖時冷氣不夠強,手汗又會發作......連帶著繪圖版都不滑順,所以在家只要沒開冷氣的情況下;是不會用電腦畫畫的,因為根本就畫不起來...........

avatar-img
13會員
192內容數
我用圖用文字編織一個空間,分享一些自我保養的方法與一些心情日記、夢境,也有些繪圖、文學方面的創作,可聊聊心路歷程或是創作靈感;美工、電腦、設計、也略知一點的小技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6.風濕相摶,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云:此可發其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風濕俱去也。 「風濕相摶,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風是會游走的痛,濕是固定位置的痛,得到太陽表證時會有頭痛,身體循環受
「傷寒」,傷寒邪入厥陰,「大吐大下之,極虛」,大字代表程度嚴重,人都虛掉了,裡虛寒掉了,虛熱會上浮到頭面,「以其人外氣怫郁」,虛熱上浮,人看起來憂憤,臉色微紅,而手腳冰冷,這是陽脫的現象,「發其汗」,醫者不察,以為有身熱表證而發其汗,「復極汗出者」,流汗流很多,裡陽盡失,陽都被發散掉了,現在身體裡面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大汗出,熱不去」,如果有發熱,熱應該會隨著汗而解掉,現在流大汗卻仍舊身熱,看起來像是陽明證但卻不是,此熱為浮陽,因為陰寒內據陽脱了,「內拘急四肢疼」,肝主筋津液傷到後,血液循環供給四肢肌肉的營養就不夠,四肢肌肉就會疼痛,甚至有抽筋的情況,但是拘急在表不在內,而內拘急指的是內臟太冷(溫則舒、寒則縮)
「傷寒,六七日,下利便發熱」,傷寒邪入厥陰,六七天之後下利,然後發熱,這是陽脫的發熱現象,而不是陽回頭手腳慢慢溫熱的現象,「其人汗出不止者,死」,病人不停的流汗,汗血同源,腸胃津液不停的流失,這是死症,「有陰無陽故也」,陰寒至甚,陽脫發熱的死症。倪氏曰:用白通湯加豬膽汁和人尿,白通湯可以通陽,大劑的
Thumbnail
每當夏日溫度太高,中風病人就會劇增,俗稱「熱中風」。 研究發現,氣溫攝氏32度以上,腦中風風險增加66% 因為溫度升高時,天熱流汗多,水分減少,加上外出工作上水喝得少,血管中的血液濃度增加,就像水管內的水少了,會被泥沙堵塞,增加血栓或血管阻塞風險。如果堵塞於腦血管可引致腦中風,堵塞於心血管可引發
Thumbnail
每到炎炎夏日,悶熱的氣候條件,汗水淋漓,尤其在電梯、辦公室等密閉空間,身體異味讓人好生尷尬。想要徹底告別惱人的汗臭味,就要先從正確了解汗水開始!首先,流汗是身體散熱的一種方式,人體全身約有200至400萬個汗腺,主要用來幫助人體調控體溫...
Thumbnail
W1 2024/2/20(二)平靜、放鬆、分心 今天天氣很像夏天,30度!所以體育課流了很多汗。正念時,我感覺到冷氣的風吹到有汗的地方,就會變的有點涼,不過我的手掌很熱,手臂很涼,所以有時會用手捂著手臂,動的時候就會稍微分心。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脈微就是脈的跳動很弱,心陽不足,陽已經虛掉了,「不可發汗,亡陽故也」,發汗是藉由心陽的力量,來推動腸胃津液(免疫力)到體表去與病邪對抗,現在陽已虛,再強迫發汗時,就會讓僅存的陽跑掉了,會很危險,「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尺脈就是指下焦的脈,看身體津液的多寡狀況,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16.風濕相摶,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值天陰雨不止,醫云:此可發其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蓋發其汗,汗大出者,但風氣去,濕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風濕者,但微微似欲汗出者,風濕俱去也。 「風濕相摶,一身盡疼痛,法當汗出而解」,風是會游走的痛,濕是固定位置的痛,得到太陽表證時會有頭痛,身體循環受
「傷寒」,傷寒邪入厥陰,「大吐大下之,極虛」,大字代表程度嚴重,人都虛掉了,裡虛寒掉了,虛熱會上浮到頭面,「以其人外氣怫郁」,虛熱上浮,人看起來憂憤,臉色微紅,而手腳冰冷,這是陽脫的現象,「發其汗」,醫者不察,以為有身熱表證而發其汗,「復極汗出者」,流汗流很多,裡陽盡失,陽都被發散掉了,現在身體裡面
Thumbnail
頭頂上的太陽熾炎炎,汗珠在皮膚上滴滴流,盛夏裡上午10點至下午3點是最熱的時段,多數人都會選擇避開此時段,避免成為戶外火行者,其中幼兒和老年人在高溫下的風險更高,也反映在近期的熱傷害急診頻傳。我們不禁要問,對於氣候變遷每年高溫爆表的夏天,我們的生理系統如何應對極端溫度的傷害呢?
「大汗」,流汗會動用到胃陽將腸胃津液發散到體表,變成汗水排出體外,「若大下利而厥冷者」,流大汗把身體的陽發散掉了,下利讓血的源頭沒有了。陽是身體的動能,汗與津液是身體內的營養,現在大汗、下利、手腳冰冷,就是陰陽兩虛了,用四逆湯來救逆。 正常人大汗與大下後,如果血熱尚存者,一定會口渴、手足皆熱想
「大汗出,熱不去」,如果有發熱,熱應該會隨著汗而解掉,現在流大汗卻仍舊身熱,看起來像是陽明證但卻不是,此熱為浮陽,因為陰寒內據陽脱了,「內拘急四肢疼」,肝主筋津液傷到後,血液循環供給四肢肌肉的營養就不夠,四肢肌肉就會疼痛,甚至有抽筋的情況,但是拘急在表不在內,而內拘急指的是內臟太冷(溫則舒、寒則縮)
「傷寒,六七日,下利便發熱」,傷寒邪入厥陰,六七天之後下利,然後發熱,這是陽脫的發熱現象,而不是陽回頭手腳慢慢溫熱的現象,「其人汗出不止者,死」,病人不停的流汗,汗血同源,腸胃津液不停的流失,這是死症,「有陰無陽故也」,陰寒至甚,陽脫發熱的死症。倪氏曰:用白通湯加豬膽汁和人尿,白通湯可以通陽,大劑的
Thumbnail
每當夏日溫度太高,中風病人就會劇增,俗稱「熱中風」。 研究發現,氣溫攝氏32度以上,腦中風風險增加66% 因為溫度升高時,天熱流汗多,水分減少,加上外出工作上水喝得少,血管中的血液濃度增加,就像水管內的水少了,會被泥沙堵塞,增加血栓或血管阻塞風險。如果堵塞於腦血管可引致腦中風,堵塞於心血管可引發
Thumbnail
每到炎炎夏日,悶熱的氣候條件,汗水淋漓,尤其在電梯、辦公室等密閉空間,身體異味讓人好生尷尬。想要徹底告別惱人的汗臭味,就要先從正確了解汗水開始!首先,流汗是身體散熱的一種方式,人體全身約有200至400萬個汗腺,主要用來幫助人體調控體溫...
Thumbnail
W1 2024/2/20(二)平靜、放鬆、分心 今天天氣很像夏天,30度!所以體育課流了很多汗。正念時,我感覺到冷氣的風吹到有汗的地方,就會變的有點涼,不過我的手掌很熱,手臂很涼,所以有時會用手捂著手臂,動的時候就會稍微分心。
「少陰病,脈微,不可發汗」,脈微就是脈的跳動很弱,心陽不足,陽已經虛掉了,「不可發汗,亡陽故也」,發汗是藉由心陽的力量,來推動腸胃津液(免疫力)到體表去與病邪對抗,現在陽已虛,再強迫發汗時,就會讓僅存的陽跑掉了,會很危險,「陽已虛,尺脈弱濇者,復不可下之」,尺脈就是指下焦的脈,看身體津液的多寡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