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6|閱讀時間 ‧ 約 29 分鐘

[回憶 8] 心靈大地震

我上了輔大的研究所後,對輔大的環境和校風感到很好奇,也相當期待在所上的各種課程中學習新知。但經過一段時間,我發現這裡跟我的期待有點落差。

適應問題

我們這一屆這一組的研究生人數不知為何特別少,包含我在內不到十人。由於部分課程設有開課人數下限,因此這造成了一些麻煩。

我記得當初有一堂實習課,可以到業界去學習實務操作。我本來非常期待,結果居然因為選修的人不夠多而無法開課。我不知道為何想上這堂課的人這麼少,難道他們不像我一樣,希望到業界實際看看嗎?

其他課程則令我感到枯燥,因為通常是重複操作,然後所有同學檢討彼此的成果,如此周而復始。剛上研一的時候,我還能認真投入這種上課模式,但升上二年級後,我發現還要再用同樣的方式持續一整年,就受不了了。

我覺得這不是我想要的。

此外,我也覺得跟同學格格不入,無法融入其中,甚至嚴重到無法好好對談。我在快樂的大學四年之後,又要再度面臨被當做邊緣人的痛苦,這讓我難以忍受。

我費了好一番功夫才考上這個研究所,現在卻渴望逃離這個環境。

我的情緒開始不穩定,起伏極大,可以因為一點小挫折就情緒崩潰。我不斷想起自己哀傷孤寂的童年,對那些欺凌過我的老師和同學感到憤怒。

P 已當完兵回來,正在申請國外的研究所。他發現我狀況不對,但不知道怎麼辦,我也不知道怎麼辦。我跟 P 提了分手,他嚇得六神無主,覺得再也不認識我了。

我陷入情緒的風暴,焦慮讓我難以完成課堂作業、期末報告和論文。對改變生活型態的渴望,也使我和 P 的關係陷入低潮。

古亭耶穌聖心堂

因緣際會之下,研究所某堂課的洪老師 (現在是洪教授了) 問我要不要去他參加的天主堂:古亭耶穌聖心堂。

洪老師是來台灣進行學術研究的菲律賓人,留個小鬍子,話不太多。或許在經過少少幾次對話後,他發現我的狀況有異,因此才會邀請我去參加彌撒。

古亭耶穌聖心堂在台大附近,我對周邊環境還算熟悉。讀大學的時候,學校裡有很多不同基督教派的教友傳教,我也被攔截過,還曾半被迫地跟著一群教友祈禱,但當時對任何宗教都不感興趣。

不過,我從來沒看過天主教會派人來校園內傳教,因此也不知道聖心堂的存在。後來我才知道,天主教似乎在傳教這方面有特別的規定,與其他教派不一樣。

總之我去了聖心堂,也因此認識英語彌撒唱詩班的一群朋友。洪老師 (後來我跟大家一樣直接叫他 Michael) 是司琴,也就是負責彈奏風琴。其他唱詩班的成員大部分是菲律賓人,有在菲律賓駐台代表處任職的 Irene 和她丈夫 Alvin、活潑幽默的 Luisa、錄音師 Austin 和女友 Amy (他們是台灣人),以及恩愛的夫妻檔 Flora 和 Peter,也就是以前一個華語流行團體:蟑螂合唱團團員的爸媽。

唱詩班的成員不多,我們也沒有指揮,但大家都很熱心,配合神父的講道主題或特殊節日,選擇每次彌撒要演唱的歌曲。週日上午的彌撒結束後,我們會留下來花點時間練習下一次的曲目。大部分的曲子很簡單,有許多甚至是沒有分部的齊唱,例如美國作曲家 Carey Landry 的「Do You Really Love Me?」:

「Do You Really Love Me?」樂譜,以前我們會故意把「Jesus」改成「Flora」,用來跟 Flora 開玩笑。

天主教的彌撒有固定的順序。首先要踏進天主堂時,應該用手指沾一點門口聖水盆裡的聖水點在頭上,然後對耶穌聖像畫個十字再進堂。儀式開始前,會發下一張當次的禮儀順序單,彌撒就是按照這張單子來進行。需要唱歌的時候,司儀則會請大家翻到聖歌本的某頁,齊唱上面的歌曲。

領聖體是彌撒的重點之一,教友們依序排隊,向神父領取象徵聖體的小薄餅。我尚未受洗,算是「慕道友」,因此不能領。不過我通常還是會去排隊,只是改成雙手在胸前交叉,讓神父知道我不是教徒。這時神父會把一隻手放在我的頭上替我祝福。

部分儀式是由唱詩班演唱,而非教友齊唱,例如領聖體。由於領聖體的時間比較久,我們通常會安排比較長、比較複雜的曲子,這也是唱詩班表現的好機會。除了英文歌曲以外,我們也唱過菲律賓語的曲子,例如菲律賓神父 Manoling Francisco, S. J. 和 Silvino Borres Jr., S.J. 所寫的「Stella Maris」:

(「Stella Maris」,非常溫暖的曲子。)

遇到復活節或聖誕節等重大節日,彌撒進行方式也不太一樣,而且會多出一些特別活動,例如特別的裝飾、表演節目,最後還能和大家共享教友們帶來的家常菜。

我記得復活節那次的活動相當熱鬧,中文和英語彌撒的教友齊聚一堂,還有許多團體上台表演,包括我們這個唱詩班。我們很早就開始為這個大節日做準備,選擇了兩到三首曲子,而且還將各種花色的夏威夷印花布圍在腰上,充滿南國風情。當時有拍照片,但我現在怎麼找都找不到了,真可惜。(2023.9.7 補記:找到照片了!應該是掃描的電子檔,所以有點糊,好懷念啊!)

(復活節演出的其中一首曲子「I Will Sing Forever」,由 Manoling Francisco, S. J. 神父作詞作曲,非常活潑可愛。)

唱詩班的菲律賓成員多半來自宿霧,彼此聊天時講的是宿霧語,據他們說和菲律賓語無法互通,對我說話時則用中文。雖然文化背景不同,但大家都很親切,感覺沒有什麼隔閡,我也越來越喜歡參與唱詩班和教會的活動,甚至曾跟大家一起去桃園南崁的另一個堂區,看 Michael 帶那邊的唱詩班練歌,然後去菲律賓小吃店吃菲律賓菜。平常彌撒結束時,也經常一起吃午餐,聊聊菲律賓、工作學業、人生經歷等等。

不過,他們幾乎沒有對我傳過教,也不會一直問我是否願意受洗。聖心堂的神父曾說過,只要時機到了,自然就會想接近天主了。真的是非常佛系的傳教方式 (嗯?用佛系形容天主教好像怪怪的?)

也許是因為這段經歷,我雖然至今都沒有受洗,但心中一直比較親近天主教。

在聖心堂時的合唱譜,兩大本散譜加三本裝訂影印譜,沒想到累積了這麼多。

結語

我待在古亭耶穌聖心堂差不多有兩年時間。對當時心靈脆弱的我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依靠,也讓我的情緒稍微穩定下來。雖然我跟 P 提了分手,但他並不想就此放棄,仍努力拉住我,與我聊我小時候的遭遇,也陪我去教堂望彌撒。過了一段時間,我們還是重修舊好。現在想起來,真是感謝他在那段時間的陪伴。

但這一切並沒有解決我在研究所遇到的問題。我越來越不想待在輔大,除了上課以外,完全沒有在此逗留的心思。而聖心堂就在台大附近,這使我一天到晚想回到台大……


----

「關於合唱團的回憶」系列連載中!我在這個系列中分享自己從兒時到成年後,參與合唱團的點點滴滴,同時也會提到一些人生經歷和感悟。以下列出目前已發布的文章:

[回憶 1] 我愛唱歌,但沒加入合唱團
[回憶 2] 如果有機會登上舞台...
[回憶 3] 合唱初體驗
[回憶 4] 小小冒險、大開眼界
[回憶 5] 活力十足的台大合唱團
[回憶 6] 國家演奏廳
[回憶 7] 嘎然而止的合唱生涯
[回憶 8] 心靈大地震
[回憶 9] 重回台大合唱團
[回憶 10] 成為社會人士
[回憶 11] 兜兜轉轉又繞回合唱團
[回憶 12] 師大合唱團
[回憶 13] 台北愛樂合唱團
[回憶 14] 呂紹嘉與《戰爭安魂曲》(上)
[回憶 15] 呂紹嘉與《戰爭安魂曲》(下)
[回憶 16] 靜謐之光:布魯克納《E 小調彌撒》(上)
[回憶 17] 靜謐之光:布魯克納《E 小調彌撒》(下)


----

格主思密簡介:

到了人生的中點,才再度提筆寫作,寫寫詩、寫寫音樂,分享參加合唱團的經驗。有了些許人生歷練,白髮一根接一根冒出,外加忽然加重的老花眼。聽到感人的故事、動人的歌曲,親歷各種境遇,已不像年輕時心無所感或強說愁,而是化為真切的感悟。佛家追求無悲無喜之境,我則寧可感盡人世間一切悲喜,方為人、方不虛此生。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